生命是一個自我覺醒的過程,也是對生活的一種感受,可以說生與死伴隨著人的一生,讓我們對生命有了更多的思考,也讓我們對生活充滿了美好的嚮往。人誰也不想去死卻不知道怎樣去活,這是人類的悲劇,而現實的人們都很難擺脫這種悲劇,只有當我們看到死亡的時候,才會想到我們自己的生命也會消亡。這時,我們也會感悟人生,看淡名利,也會感嘆生命,想到超凡脫俗,也會對生命的意義有所覺醒,也很想輕鬆地活好自己。
活人看到死才會想到我們自己,但我們想到的並不一定都能做到,因為我們還生活在「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社會中,為了生存,我們還要為各自的利益而樂此不疲地勞累奔波,還在夢想著在一夜間從一無所有變成千萬擁有。面對狂熱的生命對生活的佔有,我們不僅忘卻了死亡,也忘卻了生命存在的意義,我們還會覺得我們的生命會千秋萬代,一勞永逸。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誘惑,我們依然是趨之若鶩,有時還會違背天理和人倫,生命裡的人性之惡也會暴露無遺。也許到了風燭殘年才會讓我們幡然醒悟:原來我們所有的追求和擁有,只不過是為了滿足一下我們的虛榮、填補一下我們的貪婪而已。
生命是物質的,也是善惡的,同時也是虛無的。當我們知道了生與死是人生的必然,我們可能才會感悟到:人的生命原來是如此脆弱和短暫,生命的過程也是如此的簡單,人活著不過是生命對生活的一種經歷和感受。面對永恆的宇宙,人的生命就像一顆流星飄然而來又悄然而逝;面對自己不過是個青春的流逝和時間的終結;面對家人不過是個緣來緣去的淡淡記憶;面對社會不過是一張陌生的臉頰無聲無息;生命裡的一切擁有也蕩然無存。一杯黃土掩飾不住對人生的疑問:錢有何用?權又何為?情為何物?家為何處?這就是生命的無奈和生命的無助,這就是生與死的煎熬和生命的最後吶喊。
偉大的大自然包容了所有的生靈,唯有靈魂在安然飄逸,也訴說著生命的真諦:感悟生死,才能參悟人生,感悟生命,才能覺醒自己;失去生命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至死不知何為失,何為得,何為情,何為愛,何為逝者如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