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走了。這個消息,我大概是在晚上8點多從手機推送看到的,當時沒什麼感覺,因為貌似很長時間沒有他的新聞了,而且印象中金大俠年事已高,仙逝也屬正常。
不知怎的,睡前再回想這個事情,心情突然很失落。噢,是他走了,那個「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的金庸先生,那個為華人描繪恢弘江湖畫卷,締造史詩武俠世界、樹立俠義精神圖騰的金庸先生真的走了。
一時間無數經典的俠客形象浮現在我的眼前,他們有的來自於小說,有的來自於電影,有的來自於電視,但都是那樣的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我曾以為自己早已忘卻了他們,但在這一刻,他們卻一個個從我的心底湧現了出來,談笑風生、縱酒高歌,然後又如金大俠一般悄然離去,隨之消散的,還有我心底的那個曾經的武俠夢。
誰不曾少年。在遙遠的懵懂的少年時代,我曾痴迷於金庸先生的小說。我曾以為世界就是他描繪的那個江湖,並立誓做一名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也曾幻想自己某一天突然因緣際會得到一本武學秘籍,打通了任督二脈,瞬間增加幾十年的功力;更是一度迷信輕功的存在,相信只要自己在暑假期間加強負重練習,假以時日就可以飛簷走壁......
那麼,這些少年夢想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一一破滅的呢,不太記得了,大概是漸漸感受到了繁重的課業,升學的壓力,或是某些校園暴力事件讓我意識到降龍十八掌九陽神功是不存在的。總之,夢總有醒的那一刻。
而後再讀金庸小說,已是把他當做文學作品品讀了,去欣賞他的故事情節設計,去感受到他字裡行間的妙處。再後來,漸漸地不讀金庸了,可能是覺得老套了老土了,當下流行什麼就跟風看一看。再到工作後,什麼書都不想讀了,每天都是拿著手機刷各種自媒體推送的文字垃圾碎片,消磨時間。
......
「天下英雄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少年時念起金大俠的這些詩句自覺胸中頗有幾分豪氣,如今踏入江湖數年,「歲月催」是深刻感受到了,但英雄卻遲遲未能出現。
這就是大多數人的人生吧。小些時候我們總覺得時光過得很慢,掐著手指盼望著長大,盼望著大展拳腳拯救全世界,長大了,又覺得這日子過得如水一般,三五年也不過是眨眼間的事情,終日奔波於生活瑣事,別說拯救世界,有時候連自己都拯救不了。那些曾經的少年英雄夢,或埋藏心底不再提及,或早已不知所蹤。
很多人發朋友圈紀念金庸先生,因為我們發自內心地感謝他,他的作品豐富了我們的精神世界,陪伴我們度過了人生最美好的一個階段。而在內心的更深處,我想,其實我們是不是也在懷念自己的少年時光,懷念自己那些曾經真實存在,如今卻已遙不可及的少年夢。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當作如是觀。」《金剛經》裡的這幾句偈語,金庸先生把他們刻在了少林寺菩提院的銅鏡上,或許就是在預示我們,人生如夢,隨遇而安吧。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