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定義PLC改變工業網際網路系統架構

2021-01-08 電子發燒友
軟體定義PLC改變工業網際網路系統架構

控制工程中文版 發表於 2021-01-07 14:08:49

  隨著雲計算,機器學習和大數據等IT技術和工業控制領域OT技術的不斷融合,工業網際網路和智能製造已經成為未來工業生產的大勢所趨。工業網際網路和智能製造賦予了未來製造更大的靈活性,小批量、多品種和可定製這些生產方式也逐漸成為了可能,這也要求現代生產製造的核心技術——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更加靈活有擴展性。

  為此,一種基於軟體定義的PLC控制系統開始受到業界的關注和重視,甚至被譽為「工業網際網路時代的新一代控制系統」。那麼,這是什麼樣的一種控制系統呢?為何更加適合工業網際網路的要求呢?目前的最新進展是什麼呢?

  近日,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採訪了國內軟體定義控制領導廠商東土科技的常務副總經理劉生富先生,就軟體定義的PLC控制系統做了一個深入的了解。

  工業網際網路亟需更加靈活的控制系統

  市場競爭的加劇和技術的進步使得現在產品更新換代頻繁,產品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製造業的生產模式隨之發生巨大變化,工業網際網路和智能製造成為解決從大規模「剛性製造」轉向小批量「柔性製造」的必然選擇。

  工業網際網路使得生產數據可以進行規模化集中存儲,實現以前不可能實現的大數據,並利用雲平臺前所未有的計算能力對大數據進行分析,挖掘和優化生產效率。智能製造使得現場設備、機器和工廠變得「更智能」,能夠通過工業網絡採集到各類現場數據。但是在劉生富看來,現在無論是工業網際網路還是智能製造,均未對工業控制系統的「大腦」PLC/DCS做出任何更進一步的技術變革,控制的核心PLC不能夠靈活擴展,無疑將大大減弱工業控制系統靈活性和可擴展性,從而不能滿足工業網際網路條件下需要短時間內重新配置生產資源的需求。

  同時,隨著智能化需求的日益增長,以傳統PLC/DCS為代表的第三代控制系統已經不能滿足工業智能化的需求。一方面,現在的控制系統不僅要處理傳統的溫度、壓力、流量和液位等四大傳感信號,而且還要能夠處理視覺、語音等以前沒有的信號,要支持5G等無線通信,這些對於傳統的PLC是無法做到的。另一方面,傳統的PLC廠家各自都有自己的通信協議,不開放、不可擴展、不可兼容,這對於未來按需生產的智能製造是不相適應的。

  而基於軟體定義的PLC具有與生俱來的靈活性,能夠利用虛擬化技術通過軟體設置即可實現控制能力的擴展,這正是未來製造最需要的控制系統。

  軟體定義PLC改變工業網際網路系統架構

  傳統的工業控制系統通常被稱為五層金字塔模型,從現場傳感層到PLC/DCS控制層,再到上面的數據採集和監控SCADA層,生產執行MES層和企業管理ERP層。隨著工業網際網路的應用,MES和ERP開始互聯融合和雲化。

  目前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以兼容傳統架構的方式運行,通過實時或者歷史資料庫或者專門的數據採集網關進行現場數據的採集,然後上傳到平臺上進行數據處理、展示,以及利用工業App做數據應用,進行預測和優化生產過程。但要實現真正意義上工業網際網路所構建的藍圖,這樣的架構並不能滿足要求。在工業生產過程中,最終的控制過程還需要PLC來進行控制,MES、ERP或者工業APP不僅需要從PLC直接採集數據,而且還需要PLC能夠直接執行來自MES、ERP或者工業APP的指令,根據指令優化和調整PLC控制程序,實現工業生產的效率提升,同時也避免繁瑣的人工調試過程。

  而現有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還無法做到直達PLC的互操作,因此只有採用軟體定義的PLC才能夠與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直接相通,比如實現PLC輕鬆連接至網際網路,將APP和分析結果嵌入機器和雲,實現智能化和自我感知,無需更換PLC硬體即可改變和升級PLC,通過API和生態系統擴大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應用。

  「軟體定義PLC更強調的是一種體系,一種實現思想。」劉生富補充說道,「工業網際網路的新一代控制系統的最終目的,就是實現ERP、MES、工業APP直接驅動控制系統來實現大數據驅動的精確控制。」

  軟體定義PLC的優勢前所未有

  軟體定義其實並不是一個新詞,從早先的「軟體定義網絡」,到後來的「軟體定義一切」,其實軟體定義已經走過了概念論證階段,在IT領域已經一個成熟的技術。當然在工業領域,由於可靠性和實時性要求都很高,所以軟體定義並沒有得到很多應用。

  「東土倡導的軟體定義PLC,是基於虛擬化技術,將傳統專用的PLC功能解耦,利用軟體定義網絡的實現思路,通過應用程式來實現PLC邏輯控制的功能。」劉生富解釋道,「軟體定義PLC的核心是硬體資源虛擬化和管理功能可編程。」

  由於軟體定義PLC實現了硬體和軟體的分離,可以通過軟體來配置硬體資源,所以有著傳統PLC所不具備的優勢。

  首先,軟體定義PLC通常沒有硬體依賴性,很容易遷移和重用軟體,用戶可以靈活地選擇不同的供應商,也允許用戶更換或添加組件而不影響系統的其他部分,輕鬆實現可擴展性和系統模塊化。這在傳統PLC控制中並不那麼容易,或者根本不可能實現。

  其次,軟體定義PLC由於採用最新的處理器,CPU的性能要比PLC要強很多,同時一個CPU可以虛擬出多個PLC,同時控制更多的設備。而且軟體定義PLC可以處理語音、視覺及未來5G等新的數據,甚至在PLC上直接運行各類行業算法、工業APP,這樣在很多場合可省去工控機、伺服器,這些在傳統PLC上是很難實現的。

  最後,劉生富強調,軟體定義PLC還有一個有點是可以用高級語言編程。傳統PLC通常用梯形圖、結構化文本等編程,需要專業的自動化工程師去做,而且用這些語言去編寫現在的很多算法十分費勁,而用C或者C++這些高級語言就能十分容易。

  軟體定義PLC的實現

  ——NEWPRE工業伺服器

  儘管軟體定義控制的技術已經成熟,目前國內外也有不少廠商和機構幾年前也開始了研究,但是東土科技已經在2019年4月德國漢諾瓦展上率先發布軟體定義控制的工業伺服器NEWPRE。

  漢諾瓦展DEMO:利用軟體定義將Intel i7處理器的4個物理核虛擬出20個實時核,同時集成自動化控制、運動控制、機器視覺等功能。

  「這款NEWPRE工業伺服器就是一款軟體定義PLC的代表作,它基於開放的x86虛擬化架構,在Intel最新的i7處理器上通過高實時虛擬化技術,可以虛擬出最多20個軟體定義的實時系統以替代PLC控制器。」劉生富用一套在漢諾瓦展出的實景DEMO解釋道,用NEWPRE不但可以做邏輯控制,而且可以輕鬆集成各種工業APP,例如可視化、協同製造、 機器視覺和工業大數據分析引擎等行業應用軟體,真正實現OT和IT技術的融合,滿足工業網際網路和智能製造的需求。

  劉生富表示,雖然這樣的系統看上去和PC-BASE類似,但其實也有著本質不同。首先PC-BASE不會採用虛擬化技術,處理器的每個物理核對應一個PLC應用,而NEWPRE可以虛擬出更多的虛擬核來做PLC控制。更為重要的是,PC-BASE通常都是基於Windows或者 Linux桌面操作和作業系統,桌面系統和作業系統為同一系統,而NEWPRE不僅安裝運行了東土自主開發的實時作業系統Intewell,同時也可以運行Windows或者 Linux系統,兩個系統同時隔離運行,在桌面系統發生宕機時並不會影響實時系統的正常運行。

  目前,在實時性方面,NEWPRE支持最小50us的循環時間。在編程方面,集成了東土自己的工業控制編程平臺MaVIEW,可以用拖拽式圖形化編程,也可以支持IEC61131-3,用C++、MatLab/Simulink等編程。同時,內置多種協議的協議轉換,支持MQTT或OPC-UA到雲的連接。

  「NEWPRE可以說是集邊緣計算、過程控制、運動控制和機器視覺於一身,是工業網際網路時代新一代控制系統,因此也獲得了2019年首屆工業網際網路大賽一等獎。」劉生富總結道。

  應用眾多軟體定義PLC威力初顯

  自從NEWPRE在去年4月發布以來,目前已經在眾多領域得到應用,顯示出了軟體定義PLC的初步威力。

  據劉生富介紹,在虛擬多核帶來的優勢方面,一個典型的應用是,在一條電子晶片生產上,一臺NEWPRE虛擬出了13個PLC完成13個工位的自動控制,至今已經運行近一年,沒有出現任何問題。另一個比較典型的應用是,東土幫助Fanuc公司改進了機器人教學系統。在使用NEWPRE之前,一臺機器人通常要給三個學生使用,得給每個學生配一個工控機來運行學生的仿真模型,還需要一個PLC接受工控機下發的指令來控制機器人,相當於一臺機器人得配三套系統。而現在只要一個NEWPRE,就安裝了三套桌面系統和一套實時系統,桌面系統支持模擬仿真,實時系統控制機器人的運動,這樣就省去了系統的複雜性和成本。

  在集成機器視覺優勢方面,NEWPRE也已經得到應用。目前東土和合作夥伴正在連發開發新的無人行車控制系統。以前無人行車通常採用攝像機採集信息給工控機進行路徑規划算法計算,然後通過PLC和變頻器控制行車的走向。現在用NEWPRE之後,可以省去工控機和PLC,不但節省了硬體成本,而且還大大簡化了控制系統的架構。

  「近一年來,我們NEWPRE還在燃氣站站控、油庫儲油罐液位控制和工程車無人駕駛控制等方面都已經得到應用,可以說軟體定義PLC的一些優勢在實際應用中都超出了我們的預計。」當然,在劉生富看來,這些應用只是初露鋒芒,「目前,我們也在和東北大學流程工業綜合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合作,開發更多的行業算法庫來促進軟體定義PLC的應用,也希望有更多的行業有合作夥伴加入,一起開發行業應用。」

  正如工業網際網路還在早期發展階段一樣,軟體定義PLC目前顯然也還處在逐漸成熟階段。儘管目前傳統PLC還屬於絕對的主導地位,而且也在朝著更多適應工業網際網路需求的方向在發展,但無疑軟體定義PLC開創了傳統PLC不一樣的通向未來之路,也許在工業網際網路時代真正到來那一天,也正是軟體定義PLC大放異彩的那一天。
責任編輯:YYX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工業網際網路參考架構(IIRA)概述
    工業網際網路要實現技術創新、互聯互通、系統安全和產業提升均離不開標準化的引領。2015年6月,IIC發布工業網際網路參考架構IIRA (Industrial Internet ReferenceArchiteture)。在工業領域建立新物聯網能力的過程中,工業網際網路參考架構(IIRA)是重要的第一步,將幫助開發者更快反應。藉助IIRA可以創造新方法來組織工業應用,從設計主導向實用主導轉變。
  • 試談軟體定義的本質、特徵、路徑和內涵
    軟體定義降低了硬體管理的複雜度,硬體層只需要高效地做好執行功能,控制邏輯由軟體完成。從底層抽象出一個「虛擬硬體」,這種「虛擬硬體」可以隨著需求的變化而被軟體重新定義,而不用真的修改硬體的組織架構。包括存儲資源、計算資源、網絡資源在內的各種資源被抽象成虛擬資源,用系統軟體對它進行管理和調度,然後再向上提供一層API,管理任務的可編程。
  • 梅宏院士:軟體定義的未來——萬物皆可互聯,一切均可編程
    網際網路深刻改變了人類社會和生活模式,而網際網路的核心價值是連接,軟體是實現網際網路核心價值的重要使能技術。硬體連接雖然很重要,但最終的靈活連接還要靠軟體。   最終我引用兩位名人的話,NetScape創始人Marc Andreessen說:Software eats the world! 軟體吞噬世界。
  • 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體系架構及部署進展
    在對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體系建設的背景、體系架構設計、頂級節點和網絡部署架構進行闡述的基礎上,對當前我國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系統的運行情況進行了說明。2 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體系架構2.1 功能視圖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體系是工業網際網路網絡架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護全球工業網際網路穩定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和服務,其作用類似於網際網路領域的域名解析系統(DNS)[3-5]。
  • 工業網際網路:嵌入式系統的機遇和挑戰
    」,到20世紀80年代的「集散控制系統」,到21世紀初的「現場總線系統」,再到目前初露端倪的「工業網際網路」時代,人類工業技術經歷了60年天翻地覆的變革。 二、挑  戰 (1)嵌入式系統需要更加開放的體系架構來支撐「人-人」網際網路向「人-物」、「物-物」工業網際網路的拓展,從而實現「萬物互聯萬物生」。
  • 軟體定義智造,INTEWELL使能運動控制
    論壇現場|圖片來源:中國傳動網科東軟體受邀出席本次論壇,公司總經理龔鵬程作了「基於軟體定義的控制解決方案」為主題的演講,向與會者介紹了從晶片、總線、作業系統到控制軟體全自主的運動控制方案。龔鵬程介紹「基於軟體定義的控制解決方龔鵬程表示,科東軟體自主研發的INTEWELL工業級網絡作業系統採用微內核架構,通過虛擬化技術,實現高實時和非實時多業務融合需要,低至50us控制周期以滿足高實時運動控制應用的需求。
  • 軟體定義工作空間:加班大廈是悲哀
    Windows10會刺激PC市場銷售,但是並不會從根本上改變市場整體下滑的頹勢。 現實中,我們不得不面對多種多樣的設備,不同作業系統、不同形態,一定程度上,我們並沒有因為這些設備而變得效率提升。 雖然,BYOD是解決企業移動計算的一個有效手段,但是,對於企業而言,系統越來越複雜、應用越來越繁雜、不同地域、併購融合、國際化等難題仍然存在。
  • 新華三集團持續領跑中國軟體定義存儲及超融合系統市場雙賽道
    近日,國際數據公司(IDC)正式發布《中國軟體定義存儲(SDS)及超融合存儲(超融合系統)系統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0年第二季度》。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紫光股份旗下新華三集團持續領跑軟體定義存儲與超融合系統兩大賽道,市場份額齊獲第二的成績。
  • 網際網路系統架構的演進
    多終端接入、開放平臺給網際網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用戶量級和訪問規模,SNS網站產生了海量的UGC(用戶產生內容),而且這些內容依託關係鏈擴散速度之快、傳播範圍之廣是傳統網站難以想像的,海量數據的計算存儲也一直是近年網際網路領域的熱點。本文將從發展演進的層面探討網際網路的系統架構。
  • 軟體定義引領廣域網重構
    傳統廣域網(WAN)部署周期長、管理複雜度高、業務適應性差、系統不開放,已無法滿足當前雲計算、在線視頻、移動網際網路等新興應用模式的發展。為此,重構廣域網勢在必行,而且應當首選軟體定義技術,因為在WAN基礎架構向通用硬體過渡之際,軟體定義已成主導,更掌握了廣域網重構變革的主動權。
  • 從連接合作到場景化賦能,青雲QingCloud IoT助力工業網際網路發展
    在新基建所囊括的7大領域中——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和工業網際網路,其中的四大領域(5G、大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與物聯網息息相關。    某種程度上來看,新基建所倡導的數位化建設重點,是將從面向人、面向消費市場的網際網路,轉向更廣泛連結的面向物、面向生產製造流程,覆蓋各行各業的物聯網。
  • 解析產業網際網路的基本架構
    本文作者從版本迭代、生態圈和存在問題幾個方面對工業網際網路的基本架構做了一個簡單的分析。「工業網際網路」的概念最早於2012年由通用電氣提出,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光靠製造已不能贏得未來,工業從「製造」走向「智造」。
  • PLC用於除灰系統的設計
    PLC用於除灰系統的設計 工程師周亮 發表於 2018-07-16 16:11:00 1 引言 燃煤電廠在我國電力工業的發展中起著很大的作用,其發電量佔我國總發電量的
  • BASIC語言在PLC控制系統中的應用
    plc是計算機科學在工業控制領域內的一個重要分支,它一般採用梯形圖、語句表作為其程式語言,由於梯形圖形似電氣原理圖,直觀易懂,易為電氣工程師所接受,為plc的推廣應用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plc從誕生至今,幾十年來,應用領域不斷擴大,現在,通訊問題已成為plc應用中的一個重要課題之一。
  • 智慧城市的網際網路大腦架構圖
    作為城市與網際網路結合的智慧城市建設,其未來的架構也不可避免出現城市大腦化的跡象。同時以大社交網絡為基礎的城市神經元網絡系統將是智慧城市的關鍵核心。另一方面,人腦至少在數萬年以前就已經進化出所有的網際網路功能,不斷發展的網際網路將幫助神經學科學家揭開大腦的秘密。科學實驗將證明大腦中也經擁有Google一樣的搜尋引擎,Facebook一樣的SNS系統,IPv4一樣的地址編碼系統,思科一樣的路由系統。」  根據這一研究結果在之前的研究中對網際網路與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工業4.0(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的關係進行了闡釋。
  • 工業網際網路安全方案火力聚焦點揭秘
    OT 邊界安全通常由部署在 OT網絡和 IT 網絡之間控制區內的防火牆、入侵檢測、單向網關等設備或採用軟體定義的方式實現,終端安全與 IT 領域類似。國外,大多企業通過軟體定義網絡架構提供包括安全級模型構建、授權網絡設備管理、安全域管理、通信授權、可視化驗證、安全策略管理等功能。
  • PLC工業網關的智慧工業的應用,它的優勢是什麼
    打開APP PLC工業網關的智慧工業的應用,它的優勢是什麼 計訊 發表於 2021-01-07 13:57:36 在大數據、人工智慧
  • 【工業網際網路】關於製造業新思維和工業網際網路機理的一點思考
    實用優先,即工業互聯領域本質上不追求高新技術的華麗堆砌,如果一款老技術能夠比較穩定的解決問題,即使有一定可容忍的瑕疵,工業企業基於成本、風險等因素考慮也不會(或是立即)做大的改變,因此改造往往比新建難度更大。   工業網際網路的生產屬性還決定了它不可能像消費網際網路一樣出現適用於所有應用場景的完全通用的、普適的技術標準。
  • 偽工業網際網路和真工業網際網路
    01工業網際網路到底是誰的事情?  記得有一次工業網際網路的大佬們說通過大數據可以提升風力發電機組的發電效率,我就質疑到,我們做控制系統的所要做的不就是獲得葉片的「最大葉尖速比」嗎?我已經調節到最大了,你怎麼才能更大呢?那如果風向改了呢?--那我不是有偏航系統嗎?那通過大數據可以避免對電網的衝擊,那我們控制系統不是有「低電壓穿越」功能嗎?
  • 工業網際網路作業系統本質論
    在過去二十多年間,網際網路技術經歷了快速發展期,在消費領域極大地推動了商業的發展,甚至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然而,這些技術進步在工業領域的應用還處於探索階段,尚未像在消費領域那樣發揮巨大作用。,並重點解釋用工業網際網路作業系統來重構企業信息系統的思路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