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印度人信仰的宗教

2020-12-12 瑜人瑜事

印度教是印度人信仰的宗教

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不再為溫飽發愁的時候,其精神方面的需求。

在很早以前,印度古人就開始了精神方面的探索,尋找生命的意義。這種探索一直持續了數千年,直到今天印度還有很多人在苦修,以獲得精神上的解脫。

虔誠的印度教徒

相比世界上的主流宗教,印度教更加古老,更加複雜。印度教沒有先知(Prophet),沒有明確的起始年代,也不是建立在某個具體的信條上的。

印度教是西方人給出的稱謂,指的是一個地域性文化集合,是對印度這一地理範圍內所有宗教、信仰、習俗、哲學的總稱。簡單說印度教是印度人信仰的宗教。

婆羅門教

從古至今印度有很多宗教,早在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之前當時的原住民就有自己的宗教,希瓦大神(溼婆)據說就是那個時候產生的,後來被併入婆羅門教。

婆羅門教是雅利安人的宗教,在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之前已經存在,崇尚「吠陀天啟、祭祀萬能、婆羅門至上」,神袛多是自然現象之神,如雷電之神因陀羅(Indra)、火神阿耆尼(Agni)、風神伐由(Vayu)等等。

婆羅門的火祭

信仰吠陀、種姓制度和輪迴學說也是婆羅門教的主要教義。

佛教產生

隨著社會的發展,婆羅門教開始不得人心,於是就產生了反對派——佛教和耆那教。這兩種宗教都滋生於婆羅門的文化土壤裡,在挪用了婆羅門教的基礎教義的同時,撇棄或改革了婆羅門教中不得人心的成分。比如佛教吸收了婆羅門教的輪迴說,反對種姓制度,倡導眾生平等,獲得了婆羅門種姓以外三個種姓的支持。比如一生支持佛教的頻婆娑羅王(Bimbisara)就是剎帝利種姓。

印度的苦行者

佛教的最高境界是「覺悟」,指的是悟出生死的真理,從而擺脫生死輪迴的束縛。這實際上是印度古人一直在尋找的「解脫」境界,即使是21世紀的今天,印度還有很多苦修者在尋找最終的「解脫」。

不斷演變

婆羅門教伴隨著雅利安人在印度次大陸上的殺伐與兼併,不斷擴大影響同時,為了安撫被徵服的民族,也大量吸收了土著的信仰和文化,使得印度教越來越龐雜,印度教眾神殿裡的神靈也越來越多。比如象頭神葛奈什(Ganesha)、室健陀(Skanda)等原來都是土著部落的神袛,後來被吸收進婆羅門教。

三大主神

這時的婆羅門教有了很大變化,從最初的「祭祀萬能」慢慢發展出哲學、史詩、神話等新的內容,神袛也從最初的自然神發展為以梵天、毗溼奴和希瓦為主的神仙體系。

宗教改革

公元7世紀,佛教開始走下坡路,婆羅門教自身開始改革,出現了著名的改革派哲學家商羯羅(Sir Sankara)、羅摩奴賈(Sri Ramanuja)等等。他們對婆羅門教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淡化了不得人心的種姓制度,倡導博愛,同時吸收了大量佛教以及其他宗教的教義,使得古老的婆羅門教煥發了時代的青春。

印度教標識「 OM」

印度教

12世紀伊斯蘭教在印度站穩腳跟,緊接著莫臥兒王朝統一了印度次大陸,伊斯蘭成為受政府支持的主流宗教,婆羅門教受到打壓,但是仍然頑強的存在著,而佛教卻徹底退出了印度的歷史舞臺。16世紀的時候,印度西北部出現了婆羅門教和伊斯蘭教的混合宗教——錫克教。

隨著英國殖民統治的開始,「印度「作為一個國家的概念開始形成,而」印度教「作為一種宗教開始被西方人所認識和了解。

2019年8月 北京

內容原創 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相關焦點

  • 「宗教哲學」是印度文化的靈魂,從印度教看印度文化的構成淵源
    印度農耕文化時間長,其宗教的發展歷史就更為久遠,也更為複雜,印度教就發端於公元前2000年雅利安人的遷徙浪潮 。早在哈拉帕文化時期(約公元前2500 -1750年),印度已經出現了屬於圖騰崇拜的原始宗教,公元前2000年中期,當雅利安人趕著牛羊從波斯地區進入印度西北部地區後,印度進入吠陀教時期,當時信奉的神祗少者說有33種,多者說有3399種。
  • 印度六大宗教
    印度是世界宗教發祥地之一,這樣一個擁有絢麗宗教文化的國度,要找出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印度人,幾乎不可能。印度多年來作為全球範圍內的旅行熱點,靠的就是其獨到的人文特色,而其中,濃厚的宗教色彩和熱烈氛圍,貢獻了不少的分數。 在印度,宗教信仰存在於人們的心中,也表現在日常千絲萬縷的生活場景之中,而表現方式,從來都是濃墨重彩,鋪陳渲染。
  • 世界史:從屬宗教社會,信仰印度教的印度,信仰佛教的東南亞
    而且,印度教上層在尊奉自己宗教的同時,也往往披上其穆斯林主子的波斯文化外衣。剎帝利後裔的繪畫鮮明地體現了這種文化融合。因為用波斯藝術技巧繪出的印度教神祇和神人別具神採,這些作品與波斯藝術原型風格迥異。如前所述,把印度教與伊斯蘭教的宗教傳統融為一體的思想早在莫臥兒人徵服之前就出現了。
  • 印度為什麼信仰印度教
    一個多世紀前印度佛教被本土印度教打敗,印度教的主神溼婆據說是它的化身之一(印度教傳說不必當真)。此外,神話的歷史就是歷史,有印度人認為佛教在歷史上只是印度教的一個分支。印度是一個信仰多種宗教的國家,婆羅門教最早創立,你能認為印度教在8世紀末9世紀大大超越了佛教的影響嗎?
  • 世界通簡史:印度古老的宗教,教婆羅門教,在印度歷史的影響
    教婆羅門教是印度古代宗教之一,印度教的古老形式。它以吠陀經及其有關文獻為基本內容,因崇拜梵天和為婆羅門(祭司)所執持而得名。起源和發展印度最早的文明是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50年之間的印度河流域文明。
  • 喝河水,大包頭,一絲不掛……印度那些讓人懵圈的宗教
    在印度旅行,外國人經常會被普通市民問「你信什麼教?是信上帝呢還是佛陀?」諸如此類的信仰問題。假如你回答「我們不信神」時,他們的詫異表情猶如遇到了外星人。這也難怪,整個印度14億人,無信仰者只佔人口總數的0.05%,也就是說,幾乎每個印度人都有他們信仰的宗教——無論是他們本土傳承的還是外國帶來的。
  • 受傷的文明:印度宗教的繁榮與衝突
    不過,印度宗教繁多,堪稱「世界宗教博物館」,只要是世界上有的宗教,印度差不離都有。本土宗教包含印度教、印度佛教、耆那教、錫克教等,外來宗教包含伊斯蘭教、基督教、瑣羅亞斯德教等。因此,《憲法》的「世俗」更應理解為:其一,印度不設國教,國家治理以世俗為基礎;其二,各宗教平等,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動受法律保護。
  • 印度軍隊為什麼戰鬥力不行,與宗教信仰有關係
    切磋的結果是,印度一方吃了大虧,雖然人數是我方的兩倍,但依然不堪一擊。且不說熱兵器對抗會怎麼樣,就是僅僅以冷兵器對抗而論,印度軍隊一方的戰鬥力也差勁得很。理論上看,印度人是南亞人種,其中包括了雅利安人的血統,即白種人的基因。而中國人主體民族是蒙古人種,實際上與印度人比,是比較孱弱的。僅僅看體格,印度人更加強壯高大一些。
  • 印度除了有印度教、佛教,還有哪些宗教?
    這其實是一種現實的自殺,是比較極端的宗教觀念。不過現在印度教還有0.4%的居民信仰耆那教,這個人數是印度信仰佛教人數的一半差不多。其實,耆那教的大多數教義觀點還是挺不錯的,比如它反對種姓制度,反對殺生,而且由於不從事農業,所以耆那教當中出了很多商業人才。
  • 印度文化的主體脈絡:婆羅門教與種姓制度、佛教與耆那教、印度教
    印度最早的文明是達羅毗荼人創造的,但是文明最終衰落。大約在公元前1500年前後,雅利安人進入印度次大陸,開始了印度歷史上第一次有文字記載的外來遊牧民族的徵服過程。雅利安人在徵服的過程中,把自己古老的「吠陀教」及其「吠陀文化」也帶入了印度次大陸,與印度西北部的土著文化相融合之後,形成了婆羅門教。也就是說,婆羅門教本身就是異質文明和印度土著文明相結合的產物。經過這一次的文明的交往,奠定了印度教文化的千年基礎,成為印度文明的主流文化。
  • 印度的宗教衝突
    印度共有大大小小几十個民族。印度斯坦族是印度的主體民族,約佔全國人口的46%,其它的民族有泰盧固族、孟加拉族、馬拉地族等,人口各約佔總人口的9%。宗教信仰更是色彩斑斕,世界各大宗教在印度幾乎都有信徒,但第一大宗教是印度教,信徒人數佔了全國總人口的83%。此外,穆斯林佔了11%,基督徒佔了3%,錫克教徒佔2%。
  • 印度反「愛情聖戰」法:婚後改變對方宗教信仰,最高可判10年!
    就在11月24日,印度北方邦就通過了《禁止非法宗教轉變法》,以限制通過婚姻改變宗教信仰的行為。與此同時,美國媒體巨頭奈飛也在近日因播放涉及跨宗教愛情的電視劇,而遭到印度警方的起訴。通過婚姻改變女性宗教信仰,最高判10年據《印度快報》報導,印度北方邦11月24日通過了一項法律,以遏制「非法改宗」和「以改變女性宗教信仰為目的的跨宗教婚姻」,違反者最高將面臨10年有期徒刑。
  • 信仰:印度軟實力的核心競爭力
    信仰在印度,是一個隨時、隨地、可以不由任何原因談起的話題。
  • 宗教信仰在印度電影中,反映著現實社會的縮影
    沙魯克·汗為印度頭號男明星,父母雙雙早逝的沙魯克·汗1992年在電視連續劇露臉後立刻得到關注,在1992年出演的電影中更是獲得了最佳新人獎,第二年1993年開始獲得最佳男演員獎。在之後拍攝的歷史題材影片《阿育王》中,這位男演員更是使世界開始關注。沙魯克·汗出生在印度的首都新德裡,家族信仰是伊斯蘭教。
  • 是什麼造就了印度宗教 「大師」的崛起?
    周一,50歲的印度宗教「大師」辛格將被判刑。就在上周五,辛格被判強姦罪名成立,已在印度社會引發大規模騷亂,導致至少36人死亡,另有250多人受傷。 信徒眼中的「神人」在印度電影《我的個神啊》中,外界已窺見印度社會膜拜「大師」的瘋狂。
  • 越南人的宗教信仰
    越南人的宗教信仰 發布時間:2013年05月30日17時22分   稿源:學習時報   編輯:中安在線   ????越南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主要宗教既包含傳入宗教,如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儒教、道教、伊斯蘭教等,還包括本土宗教,即和好教和高臺教。
  • 為什麼別國士兵都戴軍帽,而印度士兵卻戴頭巾?印度:這是信仰
    但是如果我們看過印度的閱兵,就會發現,士兵們頭上戴著的不是軍帽,而是花花綠綠的頭巾,看起來繽紛雜亂,花枝招展。很多人不禁感到好奇,為什麼印度士兵不戴軍帽,而是戴頭巾呢?這其實和印度軍隊的構成及宗教信仰有關。我們見到的戴頭巾的士兵,基本都是信奉錫克教的人。錫克,來源於梵文,意思是學生、信徒。
  • 印度修仙記〔卷一〕:永不落幕的世界宗教博覽會 (下)
    ▲新德裡聖心大教堂我曾經和一個高種姓的印度人無意中聊到巴基斯坦,他半開玩笑似的勸我以後少去那種地方,很危險,他還明確地表示非常討厭穆斯林,認為信仰伊斯蘭教的人靈魂都不純淨。我當時心裡想的是,你們這些有宗教信仰的人,除了喜歡自己的宗教,應該看不上其他任何一個宗教吧。
  • 印度趣聞 —— 宗教之國
    印度作為東方文化大國和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燦爛的古代文明,被稱為「宗教之國」。在印度你會感悟到其濃濃的宗教氛圍,它並不僅單純地集中了世界的主要宗教,而且深深植根於人們的生活中,在人們的內部支配著生死。
  • 印度14歲基督徒少年慘遭碎屍,系遭印度教徒宗教迫害
    據印度新聞網站「印度事務」6月6日報導,印度奧裡薩邦6月4日發生一起印度教徒謀殺基督徒男孩並將其肢解碎屍的事件,而專門關注印度國內攻擊迫害基督徒的組織「迫害援助」的相關人士持續就此事件發聲。印度是個宗教國度,幾乎全民信教,其中全印度有83%的人口信仰印度教,但其他教派組成非常複雜,伊斯蘭教、錫克教、基督教、佛教、耆那教等等教派各有信徒,宗教之間的傾軋爭鬥連綿不絕,更不乏印度教因其基礎深厚人口眾多,對其他教派實施宗教壓迫的案例,因為宗教引發的暴力事件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