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紅舟:水知道答案 無問西東

2020-12-11 浙報融媒體

2018-02-07 21:23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周澍

人物名片何紅舟,1964年12月出生於四川省成都市。1984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附中,同年考入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 1988年7月畢業留附中任教。1995年-1999年就讀於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碩士研究生班,1999年起在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任教,2003-2007任教於油畫系第四工作室,2007至今任教於油畫系第二工作室。現為中國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油畫系主任,教授。

置身中國美院為重塑繪畫表現力而孜孜以求的濃厚氛圍,於何紅舟而言是一場「溫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許久以來,由於他的天賦異秉、為人處世和作品之間存有驚人而內在的一致,常常讓我們感到很難將他的作品從整一性中獨立出來嘗試言說。

這時我們需要想起《蜀道難》、《現實與真實》等關於畫家和他的作品的文字。那些文字是畫家和「別的畫家」間深刻而持久的關注和對話,它們在傳達寫實繪畫藝途艱難和畫家藝術成就的同時,也精到入微地傳遞了畫家更隱秘的精神世界所包含的諸多訊息。

午後

由此,我們看到一個更為豐富和豐滿的何紅舟,看到他的嚮往,他的執著,他的糾結與掙扎,他的機智和努力突破。

如果說何紅舟的作品不是奶茶,不是咖啡,不是烈酒,而更像尚須「捲起千堆雪」的純水,那也無疑是愈歷經歲月愈沁人心脾的生命之水。那溫暖而醇厚、現實與真實的生命之水,波瀾不驚有時,暗流湧動有時,汪洋恣肆有時。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多年以後,當作為油畫系主任的何紅舟在中國美院的研究生面前進行示範性教學,並親自給學生改畫時,他也許會想起他無比寂寞的青少年時代。

童年印象中那高懸在大禮堂牆上的畫作,喚起了少年最初的嚮往,理想自它萌生之日起,也給了他簡單如一的執念。

他一同想起的,應該還有那帶他走上美術之路的啟蒙老師任義伯,一位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的前輩,激發他在少年時便對體積和空間的表達充滿欲望,對造型及精準把握飽有一份直覺與激情。

他當然還會想起他從事宣傳工作的父親,雖然他本人並非一位專業畫家,卻自覺不自覺地讓所有繪畫因素之間的聯結成為可能。從前艱難而溫馨的回望,讓何紅舟在面對眼前的學生時,總有一份來自心底的沉甸甸的責任感。

佛羅倫斯金橋

雨後的卑爾根港

但何紅舟終究不能忘記的,是他為了能到四川美院附中求學所歷經的那段歲月。從初二時沒有報上名,到初三時依然沒有完全準備好,再到師從任義伯並終於如願以償,少年何紅舟初嘗了「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的耕耘之樂。

背影之一

背影之二

此後少年從蜀中負笈一路向東來到江南,抵達之路跌宕起伏充滿懸念。像所有的青春都渴望遠走他鄉,青春又難免伴隨著懵懂與困惑。趕上第一批全國文化課統考的少年,在中國美院(時為浙江美院)考完專業課回川美附中備考文化課和填報志願時,對自己的去向和前途都缺乏作出清晰判斷的依據與經驗。如果不是在考試時過於投入,就是那時的少年還太過年輕,以至對浙美考官們對他表示的滿意完全木知木覺。結果是當他收到浙美油畫系主任鄭勝天歡迎他將浙美作為第一志願填報的信函時,激動之餘才猛然意識到為確保錄取自己已填報了四川美院。儘管他在兩地的考試中都名列前茅,畢竟這個消息有些姍姍來遲。1984年的夏秋之交豔陽高照,穿過西子湖畔的柳蔭與南山路的街景,少年的心與腳步一起狂奔。他知道他義無反顧即將奔赴的學園,在乎的只是他終將到來。而那早已成為背影的美麗家園,目送他的眼光也不是偏狹而是放飛。

與學院精神相往來

在一個資訊相對要貧乏得多的年代,何紅舟跟國美的最初聯繫,僅有的憑藉是由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小刊物《美術叢刊》,以及偶爾能看到的一些散頁、大開本的作品套集。而那些有限的閱讀記憶,卻常常在何紅舟日後的學院生涯裡,被當下的相遇和經驗喚醒或者接續。

與第一次見到《做縫紉的蘇聯士兵》和《酒神》時朦朧感知的那般,出現在南山校園的肖峰院長和全山石教務長,在辦學和教學的實踐中,特別倡導對優秀學院派傳統的弘揚以及生活本身的趣味。而金一德、徐君萱老師作品的線條概括力,也讓何紅舟印證了羅訓班的傳統及脈絡走向。

任課老師胡振宇先生呈現的卻是另一種精神氣質,凡胡老師和他的作品出現過的地方,似乎總有某種巴黎的氣息,有阿爾卑斯的雪和地中海的風輕輕飄過的痕跡。

至於那位感召學生「從大畫中鍛鍊自己」的蔡亮先生,則和何紅舟想像中的大師形象完全契合。他的火炬高高舉過頭頂,將前路照得通透明亮。何紅舟就是在那樣的老師們身邊,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彝女

《彝女》和《鄉場》是何紅舟從大學二年級開始,一直到畢業後的95年前完成的兩件代表性作品。也許是地緣的親近,也許跟羅中立、程叢林等四川的其他畫家有關,也許僅僅由於那樣的題材容易畫出對傳統油畫的理解和美感,何紅舟像人們喜歡畫西藏一樣地「畫了一下」彝族。《彝女》將畫中女孩曼妙輕盈的身姿放置在協同卷繞針織線圈的生活場景中,把倆人的默契配合和自得其樂刻畫得淋漓盡致,呈現出一種介於嬉戲和勞動之間的生活趣味,傳遞的情緒輕快、飽滿、豐沛而生動。

鄉場

《鄉場》在背竹簍的小女孩和側身低頭收拾衣襟的青年彝女間,架設了兩者目光相向的敘述和結構主線,同時沿主線兩側,依次畫了手抓公雞的頑童、勞作著的婦女和欣賞圍巾的婦女,擺地攤的男子以及抽著菸斗的老人。畫中人各不相同的姿態和年齡身份的跨度落差,似乎再次提出和直接解答了古老的斯芬克斯之謎。畫面採用豎幅的四聯畫方式,同時輔之以大三角穿插小三角的組合構圖,讓整體顯得堅固而恆定,同時又注入了現代感。在上述兩件作品中,何紅舟將19世紀的寫實繪畫技巧與古典的局部罩染等方式結合在一起,繪製了令人難忘、不同凡響的西南風情圖。

同學肖像

與學院精神相往來,貫穿了何紅舟的整個大學生活。從他本科的畢業創作《同學肖像》組畫中,我們可以看到何紅舟對文藝復興早期弗蘭切斯卡等畫家在造型歸納上的迷戀,以及把這種迷戀充分體現在自己創作中的努力。1988年,《同學肖像》組畫先後發表於《美術》和《新美術》,尤其是《美術》在顯著位置的彩印發表,讓青年何紅舟和他的作品走進了更為廣闊的視域。

真實世界與如夢的鏡像

女兒

當何紅舟用他手中的畫筆延展和深入他所見的世間萬物時,寫生成了他與真實世界保持親密接觸最自然和常用的方式。與其他西畫專業背景的同道一樣,何紅舟的寫生也曾經是散漫而遼闊的。雖然由於他對人物的關懷和聚焦常常讓人們忽略他的其他作品。他其實還是以他特有的視角和高超技藝,留下了對歐陸風情的無限眷戀,對油畫故鄉的情有獨鍾。他相當一部分的人物寫生,模特的著裝和姿態擺布並不像是經過特別精心的設計,而更像一場隨緣和不經意的相遇。甚至於他畫自己的女兒,縱使每一筆語言裡都浸透著深沉的愛意,那凝視著你的女孩依然是那麼無限逼近普通和日常的生活世界。

古琴

如同他的寫生那般率性,何紅舟也常常在不經意間模糊了寫生和創作的邊界,或者毋寧說,他的寫生本身就是一場場意味深長的創作。《古琴》是何紅舟高校優秀女生系列中的一幅,畫的是中國音樂學院古琴專業的一個學生,高挑的個頭,現代的著裝,與掛置在背景牆上的古琴形成一種隱隱的衝突與矛盾張力。如何讓不那麼時尚的專業在現今這個時代和更長遠的時光裡求生求變,還能保持傳統,也許是畫中人和每一個有著類似境遇的人共同面對的挑戰。

相伴

更多時候,何紅舟在他的作品裡傳遞的是平和與溫情,當他以《相伴》刻畫對父母的感恩和思念,他再次成了那個走得再遠,歸來仍是孩子的少年。父親若即若離的守護使畫面成了一個巨大而富有安全感的「場」,母親的神態和步履意外地呈現出一種京劇角色亮相般的神採,竟使她有些驚豔了。那樣的父母的形象,是從容、淡定而充滿力量感的。

惑(失語者)

《惑》是何紅舟繼《午後》之後的又一張自畫像,是畫家在畫布上展開的與自我的另一次言說。

「我這個人/徒勞的觀察者在默默的鏡子裡/注視著自己的映象/或者兄弟的身軀(反正一樣)/我知道自己的徒勞不亞於他」

——在這裡,裡爾克的詩句暗合了畫家人到中年、不惑之年惑依在的生命情狀。《惑》宛如一個自我相詰的傳說或寓言,讓我們看到真實世界的鏡像,看到畫家的「如夢之夢」。但那樣的「惑」對於畫家是短暫和「非主流」的。

2004年,中國美院院長許江先生為何紅舟、殷雄、崔小冬三人在香港的展覽深情作序:

「他們堅持把一些傳統的技藝作為安身立命之所,以此來表達對正在逝去的可傳之統的憂患,並以一種古典的情結來敘述都市人群那渾厚鄉愁。他們終於成為了這個善於『合唱』時代的『失語者』。」

其意指他們三人作品與當時繪畫主流語境不一,《惑》也已於彼時更名《失語者》。此後,何紅舟一如既往地在寫實繪畫的藝途上勤勉潛行,沉默如金。

民國情結

2017年寒冷的冬日,一場叫《無問西東》的電影滌蕩和震撼著人們的心靈。除了愛情,那段因戰爭而造成的動蕩與遷移,成了一段被重新喚起的集體記憶,提醒人們即使在紛亂的戰火中,依然可以聽從來自內心的聲音,選擇真實而有尊嚴的生活。

當畫面從電影中的西南聯大切換到《西遷途中的林風眠》,並進一步跳轉到《文軍長徵》時,我們看到畫家努力將極富歷史感的民國知識分子形象鐫刻於畫面的抱負,看到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交集中顛沛流離的知識分子群像,看到他們守護自由大學的夢想和中國脊梁式「韌」的戰鬥精神。

西遷途中的林風眠

文軍長徵

《西遷途中的林風眠》表現的是林風眠等一代杭州國立藝專的師生因抗戰輾轉西遷,到達湘西沅陵時的場景。何紅舟將穿著洋裝的國立藝專教師與幫忙運送行李的當地少數民族並置在畫面中,意欲表達林風眠等一代學人和藝術家由象牙塔走向民間和時代熔爐這一轉折。《文軍長徵》同樣放棄了紀念碑式的視點並剝離了更多的象徵意味,而採用難度更大,更貼近現實主義的方式,重構再現了浙大西遷途中,竺可楨校長與蘇步青、王淦昌、費鞏、束星北、胡剛復等一批先生們商議「何去何從」的具體場景,畫作以極強的現場帶入感,以小見大描繪了科學教育史上的一次壯舉和一個奇蹟。

文軍長徵(局部)

經由對浙江兩所著名大學抗戰西遷歷史的回望,何紅舟打開了一條更深的回溯傳統的通道。而通道的另一方向,早在2006年的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中,何紅舟便已經進行了許多民國時期資料的收集,更深地接近了那一時期的人和事,從而對民國知識分子的命運產生了強烈關切。當他極其自然地把目光聚焦到以老校長林風眠為代表的國立藝專的先師們身上,那累積已久的敬意與情感噴薄而出,終於匯流激蕩成他幾十年肖像畫創作中的巔峰之作。

橋上的風景

《橋上的風景》作為2014年「第十二屆全國美展油畫展」唯一的金獎作品,因其「擁有一種歷史性的風景情懷」 獲得現場29位評委的一致好評。由於此前的創作裡較少出現以民國的文化人作為主要表現對象的作品,其創新點和啟示意義同時也不言而喻。

橋上的風景(局部)

時光倒轉到90多年前的巴黎,佇立在亞歷山大三世橋上的林風眠、吳大羽、林文錚優雅倜儻、氣度非凡,他們以先鋒的姿態站立著,目光如炬,親切而堅定地注視著前方。在畫面中,何紅舟以「橋」的意象為嫁接和寓意,突出了三位偉大的中國油畫先驅在「西學東漸」和「開啟東方」中的傑出貢獻,在致敬先驅播火之功和傳炬之力的同時,傳達了自己願以繪畫的方式記住歷史、承擔使命的勇氣。

在《橋上的風景》背後,還隱藏著一個何紅舟來不及實現的心願。畫家在自己的作品前有時是無能為力的,好比他可以把虛擬的場景變為藝術的真實,他同樣會為了構圖的簡潔和完美不得不忍痛割愛。但他終究是放不下那被他在畫面左側輕輕覆蓋掉的象徵派詩人和雕塑家李金髮的。以他向來的周到和內心的柔軟溫潤,他昔日欠下的,來日必將奉還。

如此,何紅舟和民國之間的糾葛還遠遠沒有完結。

光陰的故事

以歷史畫在名家大師心中的尊崇和藝術史上的地位,何紅舟恐怕也無法「免俗」。撇開主動選擇和被賦予與領受之間的嚴格區分,作為國美國家重大歷史題材創作創新平臺的領銜人,他以往所有的寫生與創作實踐,所受的全部教育和訓練,似乎都為著應承這一註定和無法懈怠的使命。

啟航

2006年,步入成熟之年的何紅舟以《啟航》開始他獨立創作大型主題性繪畫的「啟航」之路。構思上的反覆打磨,對歷史場景的藝術還原,油畫語言表現力的充分發揮,特別是個人體驗和民族記憶恰如其分的融合,賦予《啟航》鮮明的新時期印記和特質。2009年,作為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的經典作品,《啟航》被中國美術館永久收藏。

啟航(局部)

低調內斂的何紅舟,從此再也無法「逃脫」一段段「痛並快樂」的時光輪迴。在此後漫長的歲月裡,何紅舟和主題性繪畫之間展開了一場場近乎「虐戀」般的情感長跑。何紅舟近年來完成的一系列主題性繪畫,既帶有列賓、謝洛夫等現實主義繪畫大師的深刻影響,又有對浪漫派畫家德拉克洛瓦在畫面氛圍營造上的積極借鑑。

滿江紅(何紅舟、黃髮祥、尹驊)

對《滿江紅》中嶽飛形象的塑造,何紅舟經歷了一個反覆思量與修改的過程。在無限接近史料記載中的嶽飛並發覺其與已有藝術形象間存在的巨大反差時,何紅舟的駕馭之力,正在於他既辨識和認出了浩瀚史料中的嶽飛,又兼顧到了「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嶽飛」,最終以強烈的氛圍烘託、開放運動的構圖和充滿悲劇性的力量,成功塑造了「精忠報國、壯懷激烈」的民族英雄形象。在胡振宇先生看來,「何紅舟對作品的整體調動和把控能力,使他的作品呈現出難得的洗鍊,他屬於那種能把繪畫性和寫實性都發揮到淋漓盡致的畫家」。

滿江紅(局部)

佇立在蒼茫而恢弘的畫幅前,作為畫家的何紅舟同時是一位編劇,一位導演,甚至是演員本身。何紅舟應當是喜歡那樣的感覺的,那種知曉歷史的透徹與澄明,那種對繪畫角色真切的投入和形象抓取與生成。每當這樣的時刻,畫家和他要展開的歷史與場景之間是一個彼此塑造的過程,同時畫家被他要創作的形象所感染和打動,他把手中的畫筆連同整個的自己都獻給了世界,最終讓自己也成為了他所呈現的那個世界的一部分。

時代領跑者(局部)

在何紅舟的畫室裡,珍藏著一件帶有歲月痕跡的軍大衣。那是他為《時代領跑者》中的勞模鄧稼先造像時特地輾轉找來的。多少次,當畫家凝視和繪寫著那聖神而莊重的色彩,他仿佛也穿透了濃厚深沉的歷史煙雲。那是一個真實的關於共和國脊梁的故事:隱姓埋名的年代,卓著的科學才華和軍事貢獻,為理想和祖國獻身的忠誠與情懷。2018年年初,當李芳芳編劇並導演的《無問西東》繼續在各大影院熱播,黃曉明演繹的核科學家陳鵬和他的愛情依然讓無數人動容落淚,何紅舟刻劃的鄧稼先形象,早已與袁隆平、蔣築音等共和國傑出的勞模一起,定格在國美畫家以紅黃綠三種色調集體創作的時代長卷上。「繪畫凝固的瞬間鎖定的畫面與電影始終處於某種平行的關係中,那是不同視覺領域的藝術家以各自擅長和敏銳的方式在講述青春和生命的珍貴故事。」中國美院教授常青說:「不同的是,何紅舟強調的是畫面呈現瞬間的直抵人心和震撼強度,此外他別無憑藉也別無選擇。」

時代領跑者(何紅舟、封治國、尹驊 )

2018年春節來臨前,江南終於歡欣鼓舞地迎來了第一場紛飛大雪。何紅舟及創作團隊正奮力完善著「國美春秋」以節氣為主題的系列作品中的一件。雪一片片飄落,一寸寸堆積,再一點點消融。晶瑩透亮的水世界,光陰依舊流走。何紅舟和他喜歡的人與事一起,溫暖和燃燒著彼此。他知道他的青春也不過只有那些日子,他正無例外地慢慢而優雅地變老,但是在世界之外和時間之中,他將竭他至誠讓藝術生命恆遠流長!他仍將愛他所愛「無問西東」!

主要參展及獲獎:

1990年《青蘋果》獲中國首屆中國油畫精品展金獎

2003年油畫《午後》獲第三屆中國油畫展優秀獎

2009年油畫《啟航》(合作)參加「與時代同行-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長三角美術作品聯展」,並獲「浙江省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工程」金獎。9月,《啟航》(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順利交付

2014年9月油畫《橋上的風景》獲第十二屆全國美展油畫金獎

2016年9月完成中華文明史詩美術創作工程油畫《滿江紅——嶽飛》(合作),由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相關焦點

  • 《無問西東》:理想式微的年代,無問西東,是清華人的脊梁
    當初看《無問西東》,純粹是因為朋友單位發福利有了幾張電影票,所以已經很久沒有進過電影院的兩個人就在鬼使神差的驅使下選了這部影片。對於這部電影的內容也是知道一些的,它誕生在清華一百周年校慶的前提下,名字也是取自清華校訓的其中一句「器識為先,文藝其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 「無問西東」,是什麼東西?
    人人都道「無問西東」,卻是不知東西。 01最近有部電影,名叫《無問西東》,講的是清華幾個年輕人因為不同的選擇,從而踏上不同人生路的故事。據說這部片子2014年就拍好了,因為被禁,時至今日才上映。我們也不管「無問西東」是什麼意思,反正覺得炫、酷,就囫圇吞棗,管它是什麼東西。那麼,「無問西東」,到底是什麼意思? 02人們一般認為,「無問西東」的意思是年輕人面對未知的世界,豪氣萬丈,眼前無物,勇往直前。
  • 無問西東問的是什麼?看完電影我懂了1%
    最近《無問西東》可以說是火遍了大江南北,乍一看題目,我還以為是叫無問東西,甚至過了好久,打字的時候還是無意之中會打成無問東西,相信這樣的朋友也有不少。其實我非常好奇什麼叫做無問西東,查了資料才知道這是清華大學的校歌,取自「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 心劍不折,便無問西東。|《無問西東》
    沒有波折動蕩的情節,沒有能力非凡的主人公,電影《無問西東》就像一潭清泉,在一個個平凡人平靜的成長故事背後,倒映出來的,卻是真實而火熱的內心。它由四代人、四個故事,穿插呈現,彼此交相呼應,慢慢講述了穿越了中國一個世紀的悲歡離合。民國時期的清華園,文科優秀的吳嶺瀾一席長袍,站在成績榜前面對自己物理落第的現實,迷茫不絕。
  • 《巨流河》:無問西東
    寫什麼原本想了好幾本選項,但周末時和幾個朋友約在一起看了電影《無問西東》,恰好有些感觸。又因為看電影時想到了這本看了一半的《巨流河》,索性合在一起,成了這樣一篇既是書評又是影評的觀後感,作為新年正式的開篇。《巨流河》是作者齊邦媛先生的自傳。因為作者生於一九二零年代,她的人生軌跡與顛沛流離的二十世紀的中國緊密聯繫在一起,寫個人一生經歷的同時更帶出了整個二十世紀動蕩不安風雲變幻。
  • 無問西東,生亦何歡無問西東,死亦何懼緣起左右
    原諒我是看完才知道以上這個時間線索的,我還和友人說,這種敘事風格,很想去年年末上映的解憂雜貨店,短時間內會不會撞臉,但是,細細想來,無問西東裡面的家國情懷是無法比擬的,更是很難超越的,可以,稍作對比的只有馮小剛導演的芳華了,但無問西東的時間跨度更長,格局更大,我覺得更加動人,更加能發人省醒,講述了各個時期人們的愛情,事業,內心,過目難忘,深藏於記憶裡。
  • 無問西東經典臺詞有哪些?無問西東深情哲理對白旁白語錄盤點
    《無問西東》是由文津時代文化創意(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太合環球影視投資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青春愛情片,很多朋友已經看過這部片子了,裡面說的一些話引起網友的一些深思,那麼無問西東經典臺詞有哪些?無問西東臺詞出處是哪裡?一起來看看吧!
  • 《無問西東》:心劍不折夢,莫問前塵人,何言真我性,不語問西東
    其實,在我看來,《無問西東》主題很簡單,無非是片名所代表的四個字:無問西東。而將其鋪開陳往複雜來說,就是當在時代的洪流湧動衝刷下,渺小的個人和我們又該何去何從?唯有立德立言,無問西東,才能動心養性,言之我性。曾經有人問過我一句話:「如果你可以提前了解到你將要經歷的人生,那你又是否有勇氣前來去面對呢?」這是一個非常深刻的問題。
  • 論《無問西東》電影的敘事
    《無問西東》是由李芳芳導演,由章子怡,黃曉明,張震,王力宏,陳楚生主演的一部戲劇。2018年1月12日在中國大陸發行。影片最初的定位是清華大學的校慶禮物。今天的文章主要講述電影《無問西東》的敘述:敘事視角敘事視角又稱敘事焦點,是指誰是故事的主體。結構主義文學批評家吉奈特將敘事視角分為全知視角,即零視角、內視角和外視角。電影《無問西東》主要使用內部透視。所謂內視角,是指敘述者等同於人物,也可以理解為敘述者知道的和人物知道的一樣多。
  • 《無問西東》電影敘事解讀
    《無問西東》是由李芳芳自編自導,章子怡、黃曉明、張震、王力宏、陳楚生領銜主演的劇情片,於2018年1月12日在中國內地上映。《無問西東》最初的定位是清華大學校慶獻禮片。電影《無問西東》主要運用了內視角。所謂內視角即敘述者等於人物,也可以理解為敘述者所知道的同人物知道的內容一樣多。第一人稱敘述是其主要的體現方式。影片按著年代的跨度,劃分為四個時間段來演繹故事。電影中的四段時間的主人公分別為張果果、陳鵬、沈光耀、吳嶺瀾。每個人物的敘事視角均運用了內視角敘述。
  • 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看完《無問西東》才知道人為什麼要讀書
    恰好,我正是一個墮落的人,而且拖累了我的同事,耽誤了我的家庭,有時候覺得自己真該孑然一身,做一份不用和任何人打交道的工作,日出打卡,日落消失,大家只知道這裡有一顆螺絲釘,卻從來不會注意到這裡有一顆螺絲釘。
  • 「無問西東」與清華大學校歌
    【新聞隨筆】電影《無問西東》上映後,引起熱評。《無問西東》的拍攝本是為了紀念清華百年誕辰,主旨是反映百年來每個時代的清華人追尋內心的真善美去做人,去報效國家,而不計較外在的得失榮辱。「無問西東」一詞,取自清華校歌「立德立言,無問西東」,影片也以清華校歌「西山蒼蒼,東海茫茫……」拉開帷幕。影片中沈光耀說:「我們這個社會從來都不缺完美的人,缺的是從心底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同情」。
  • 無問西東歌曲都有哪些?無問西東電影主題曲/插曲/片尾曲介紹
    電影《無問西東》將於1月12日上映備受期待,影片中的淚點頗多,而片中的歌舞也十分的動聽,令人催淚!下面小編盤點了《無問西東》全部歌曲,一起來了解下吧。  章子怡、黃曉明、王力宏、張震、陳楚生主演的電影《無問西東》即將正式上映,該電影的OST也陸續釋出。
  • 《無問西東》:文藝片的歷史厚重感
    《無問西東》就像是一束光,照亮了整個冬日裡的陰鬱,抖落了心底世俗、浮躁的塵埃,瞥見最真實的自己。「如果提前了解了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影片開頭的一段話,或許會讓無數觀眾覺得晦澀難懂。只有將整部電影看完之後,你才能夠知道答案,並且體會到導演的深意。
  • 「無問西東」真正的主角,其實是一碗蓮子水
    Forever Young 無問西東 2018 導演:李芳芳 類型:劇情 / 愛情 / 戰爭 主演:章子怡 / 黃曉明 / 張震 / 王力宏/ 陳楚生 / 韓童生 / 王盛德 / 米雪 / 保羅·菲利普·克拉克 / 祖鋒 [無問西東]中,有這麼一段。
  • 《無問西東》靜坐聽雨無畏,無問西東求真,始終不能忘初心
    導語:《無問西東》靜坐聽雨無畏,無問西東求真,始終不能忘初心《無問西東》是近些年罕見的票房比較高的年代戲,電影的名字聽起來也是摸不到頭腦,名稱的來著清華的校歌,立言立德,無問西東,同時導演也是用了四條時間線串起了清華百年,如果沒有用心去看,會感覺這部戲的切入點比較混亂
  • 無問西東,Forever Young
    「立德立言,無問西東」,這句清華校歌裡的八個字,凝結了百年中華文化。文化,需要我們去傳承。「無問西東,只問深情」,報自己以真實,報他人以真情,社會便報你以溫暖。把電影結尾時張震的一段獨白奉上,也許,正是此刻的你需要的。「看到和聽到的,經常會令你沮喪,世俗是這樣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它們的念頭來。
  • 無問西東被禁五年原因曝光 無問西東結局彩蛋有什麼含義
    無問西東電影的上映就引發了很多的網友的熱議,尤其是豆瓣的評分也是出現了兩極分化,但是很多的網友對於無問西東被禁五年的消息還是存在疑問,為何如此好的電影,更是集中了那麼多得大咖演出,還會被禁呢?還有電影無問西東這幾個字是什麼意思呢?尤其是最後的彩蛋到底有何寓意呢?
  • 不問東西只取南北是什麼意思 無問西東告訴你答案
    因為電影《無問西東》的熱播也是引起了不少網友們的關注,尤其是電影中也是出現了不少寓意深刻的詞彙,近些年網上也是出了一個不問西東只取南北,那麼不問東西只取南北是什麼意思?    《無問西東》題材類似《芳華》,結構類似《雲圖》。    在推遲了五年上映的電影《無問西東》中,李芳芳導演用獨到的拆解手法以多時間多空間非線性敘事方式演繹出了四個不同年代、風格迥異的大時代中的人物悲喜,形散而神不散。
  • 《無問西東》:四代人的精神傳承,做最真實的自己,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四代人的精神傳承,做最真實的自己,無問西東。剛剛看完了無問西東,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這部影片講述了四代人的故事,從1923年的清華學堂,到1938年抗戰時期昆明的西南聯合大學,再到新中國初期的清華大學,最後到日新月異的21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