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福州竹林境"坊巷修復"後 "七轉彎巷"添清幽古意
七轉彎巷
繼軍門社區馬年年終總結「四點鐘學校」後,昨日,竹林境社區以「坊巷修復」始末再次出現在「奔跑吧社區」的記者視線內。
在鼓樓區東街街道宣傳委員張維理和竹林境社區工作人員張霆的帶領下,東南快報記者走了幾處修復後的社區坊巷,探尋「坊巷修復」始末。
「說到竹林境社區,2014年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景觀改造和坊巷修復,衛生好了,環境美了,設施全了。」張維理說,「南營巷、織緞巷、七轉彎巷、孝義巷等,由之前的泥濘路變得整潔,牆體仿古、燈飾精美,更重要的是,我們也在宣傳這些坊巷背後的歷史文化。」
「七轉彎巷」修復後粉牆黛瓦,鬧中取靜韻味濃
「七轉彎巷」這個名字,對於許多「90後」、「00後」來說,大多聽都沒聽過,但對於住在這附近的老一輩「虎糾」人來說,卻飽含著很多美好的回憶。
昨日下午,東南快報記者來到福州鼓樓區東街街道竹林境社區,在東泰路大覺禪寺旁,找到「七轉彎巷」的巷口,這條小巷曾因巷子裡有七處轉彎而得名。
「早年,東泰路這一帶地勢很高,屬于于山支脈,叫丁戊山。」鼓樓區東街街道工作人員張維理說,「舊時的七轉彎巷緊鄰大覺禪寺,巷裡有一座小庵堂,並住有幾戶官宦人家,巷子東起仙塔街、西至南營巷,因有七處接近90度的大轉彎而得名,巷子不寬,最窄處僅容3個人側身過,曲折且長,僅在東泰路段就有2個路口。」
走進」七轉彎巷」,頓覺安靜清幽,恰是喧囂城市「鬧中取靜」之所在。「俗話說『七轉八彎』,以前,巷子裡和迷宮一樣,繞得人暈頭轉向,我聽爺爺說,轉彎處有一扇木門,很特別。」竹林境社區工作人員張霆說,「近年來的舊城改造和坊巷修復,七轉彎巷只剩三道彎,已不似迷宮繞,但是新添的粉牆黛瓦別有一番古意。」
放眼望去,眼前的七轉彎巷已經變成一條約230米長、較為平直的小路,它連接著東泰路與仙塔街。「近年舊城改造後,因修建了南營巷和碧玉花園,七轉彎巷被攔腰折斷,現僅保留了原來二分之一的路段,『七轉彎巷』改造工程由福州市鼓樓區建設局組織,在鼓樓區委、區政府等有關部門指導與監督和東街街道、竹林境社區積極配合下竣工。」張維理說。
經過改造後的七轉彎巷舊貌換新顏,修復平整的道路、粉刷美化的牆體,搭配著古樸、素雅的屋簷,極大改善了原來的環境,雖然幾經變遷,巷子仍延續著雅致的風格。
巷子一側,陽光穿過樹葉折射出斑駁的倒影,另一側的大覺禪寺則散發著一股肅穆清幽、靜謐安詳的氣場,行人三三兩兩地走過,呈現出一幅市井悠然的畫面。乾淨的石板裡緩慢湧出碧意蕩漾的苔蘚地衣,曲折的巷子久遠的弄堂裡散發著花瓣淡淡幽香,給東街這一塊福州的中心老城區另添一番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