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報考指南-考生問答
考 生 問 答
1、學校的錄取原則是什麼?
我校根據「分數優先、遵循志願」的原則進行錄取。若出現考生成績並列時,根據以下排序辦法擇優錄取:
文史理工類同分考生排序辦法:參照《山西省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規定》中「平行志願投檔模式的考生成績排序規則」執行。
藝術體育類同分考生排序辦法:
按綜合成績錄取的專業:①綜合成績②專業成績③語文、英語科目成績之和
按專業成績錄取的專業:①專業成績②文化課總分③語文、英語科目成績之和
按文化課成績錄取的專業:①文化課總分②專業成績③語文、英語科目成績之和。
我校在江蘇省招生執行「先分數後等級」的排序辦法,即對進檔考生按投檔分由高到低進行排序,當投檔分相同時,參考考生的選測科目排序。文史、理工類考生學業水平測試科目的等級要求為選測歷史為B+,物理為B+,其它選測為B,必測為4C1合格;藝術類考生學業水平測試必測科目的等級要求為D級不得超過三門(技術科目不合格視為D級)。
在內蒙古自治區招生實行「招生計劃1:1範圍內按專業志願排隊錄取」的錄取規則。
在上海市、浙江省等高考改革省(區、市),遵照有關招生錄取文件執行。
2、學校的招生專業在批次上是如何安排的?
今年我校共在全國27個省(區、市)列有招生計劃,分別是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重慶、四川、雲南、陝西、甘肅、新疆。在北京市參加本科第二批招生,在上海、浙江、山東等合併批次省(區、市)參加本科批次招生,在其他省份均參加本科第一批招生。
在山西省錄取批次安排如下:文史理工類專業中,學前教育、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能源與動力工程、自動化、土木工程等6個專業為本科一批B類,大東關校區其他11個專業為本科二批A類,其他專業為本科一批A類;藝術類和體育類專業中,美術學、音樂表演、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舞蹈編導以及體育類各專業為提前藝術、體育批,戲劇影視文學專業、音樂學專業和美術類其他專業為本科一批A類。另外,根據國家的要求,我校有23個專業在本科「專項計劃」批錄取。
3、學校為何設立試驗班?
為了積極探索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我校從2009級開始開設「文學+史學+哲學」試驗班(文科試驗班)與「數學+經濟+管理」試驗班(理科試驗班)。試驗班按照「夯實基礎、拓寬口徑、注重研究、強化實踐、鼓勵創新」的指導思想,實施跨學科的綜合教育, 培養學科背景寬,理論基礎厚,綜合素質高,創新能力強,符合時代要求的高素質創新人才。
4、試驗班在培養模式和學位授予方面與普通班有何不同?
文科初民試驗班實行四年一貫制,前兩年實施大類培養,主要學習文學、史學、哲學相關專業的基礎課程和通識課程,後兩年實行小班教學,進入專業培養階段。理科試驗班前兩年單獨編班,實施大類綜合培養,主要學習數學、經濟、管理的基礎課程與通識課程,後兩年進行專業培養。試驗班學位授予採取「1+1」模式。
5、學校的音樂類專業及舞蹈編導專業招生有何具體規定?
我校使用生源地音樂類、舞蹈類統考成績。
音樂表演專業錄取原則為根據各行當計劃(詳見當年填報志願指南)按專業成績擇優錄取。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專業僅限我校招生的器樂專業考生兼報,按專業成績擇優錄取。音樂學專業僅限聲樂考生和我校招生的器樂專業考生報考,按文化課成績擇優錄取。若音樂表演專業各行當計劃有缺額,調整原則為聲樂、鋼琴、小提琴、二胡、琵琶可增錄2人,其餘每個行當只可增錄1人。
舞蹈編導專業錄取原則為根據男、女生計劃按專業成績擇優錄取。
6、學校的美術類專業招生有何具體規定?
我校使用生源地美術類統考成績。
美術學專業按照文化成績從高到低擇優錄取。繪畫、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公共藝術、雕塑專業錄取辦法為按照綜合成績從高到低依據考生所報專業志願擇優錄取,綜合成績=(文化課成績÷文化總分+專業課成績÷專業總分)×100。
7、學校的藝術類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招生有何具體規定?
我校使用生源地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省級聯考或統考成績。錄取辦法為按照綜合成績由高到低擇優錄取,綜合成績=文化成績×0.7+專業成績×0.3。
8、學校的體育專業招生有哪些類型,有什麼具體規定?
我校的體育專業招生共有三種招生形式,分別是體育類(含體育教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專業招生、高水平運動員招生和運動訓練專業招生,這三種類型招生的具體招生辦法分別如下:
體育類專業錄取辦法:我校使用生源地體育類專業省級統考成績。錄取辦法為按照綜合成績根據考生所報志願從高到低擇優錄取,綜合成績=文化課成績+專業成績。體育類專業身高要求為男不得低於4250px;女不得低於4000px(以省招生考試管理中心組織的我省普通高考體育類專業考試身高測試為準)
運動訓練專業、高水平運動隊招生依據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省級招生主管部門和我校制定的相關規定執行。詳情請參閱我校本科招生網「山西大學2018年運動訓練專業招生簡章」、「山西大學2018年高水平運動員招生簡章」。
9、小語種考生能報考貴校嗎?
英語、翻譯專業要求考生的考試語種為英語;日語專業考試語種為英語或日語;俄語專業考試語種為英語或俄語;德語專業考試語種為英語或德語;法語專業考試語種為英語或法語。其他專業考生不限制語種,但我校所有非外語專業的外語公共課只開設英語,非英語語種的考生在外語學習上需自行克服困難或改學英語。
10、學校在轉專業方面有哪些政策?
為鼓勵學生個性發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校根據上級相關政策,制定了《山西大學本科生轉專業管理辦法(試行)》。符合相關條件的學生,均可提出轉專業申請。
11、雙學位專業的開設、選修情況如何?
為增加本科生就業的適應性,更大範圍地發揮學生的學習能力、照顧學生的興趣,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我校多年來面向全校學生開設輔修學位專業,現有英語、日語、法學、工商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應用心理學、經濟學、漢語言文學、新聞學、教育學、信息與計算科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行政管理、哲學、環境科學十七個輔修專業。凡主修專業學有餘力的學生,符合《山西大學輔修雙學位專業管理辦法》條件者,皆可申請輔修,成績合格者,將授予該專業學士學位。
12、推薦免試碩士學位研究生以及碩博連讀工作有何政策?
山西大學具有推薦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的資格。2017年,我校共有556名學生獲得推薦免試研究生資格。具體辦法參見《山西大學本科生推薦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工作辦法》
13、學校在教學改革與建設方面的情況如何?
學校堅持「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強能力、求創新」的本科人才培養理念,構建了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相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課內培養與課外培養相結合、基礎能力與創新能力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形成了科學基礎與人文素養深度融合、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協同發展的人才培養機制,努力培養區域社會經濟文化發展需要的拔尖型領軍人才與複合型創新創業人才。
學校把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推進教育綜合改革的突破口,通過開展以本科生為主體的科研訓練項目和豐富多彩的學科競賽活動,深化研究性教學和個性化培養的教學方式,助推學生投身創新創業實踐,進一步促進了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氛圍的形成,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
學校始終堅持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加強教學建設,取得了一批標誌性成果:物理學專業、生物科學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歷史學專業等4個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漢語言文學、行政管理專業、法學專業、應用化學專業、環境科學專業、藝術設計等6個專業為山西省特色專業建設點,物理學、歷史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哲學、生物科學、運動訓練、考古學、環境科學等8個專業為山西省優勢特色專業建設點,光信息科學與技術、會計學等19個專業為山西省品牌專業;物理學專業為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法學專業為國家首批法律卓越人才教育培養基地,新聞學專業為省部校卓越新聞傳播專業人才培養基地;建設了「地方大學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與「多元化法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光與原子物理教學團隊、區域社會史教學團隊為國家級教學團隊,智能信息處理教學團隊、生物科學研究室教學團隊、近代物理實驗教學團隊為省級教學團隊。董有爾和衛廣來等30名教師獲「山西省教學名師」榮譽稱號;建設省級精品課程20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2門,其中《近代物理實驗》、《區域社會史導論》、《原子物理學》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區域社會史導論》、《秦漢三國政治史專題》、《五經與傳統價值觀》被評為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原子物理學》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了歷史學國家級實踐教育基地;建成物理實驗中心、化學實驗教學中心等11個省級示範實驗中心,其中物理實驗中心、化學實驗教學中心和生物實驗教學中心被確立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成現代物理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能源動力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電力系統監控智能化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等3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14、學校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的情況如何?
一直以來,山西大學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不斷完善創新創業工作機制,將創新發展戰略作為學校發展的首要戰略,把創新發展作為引領學校發展的第一動力,以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人才培養的重點任務,形成了全員參與、全面融合、全域協同的「三全」創新創業工作模式,構建了集實踐教學、競賽活動、學生自主雙創和協同創新平臺為一體的「四層次」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引導支持和促進學生創新創業實踐,不斷完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先後被認定為「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山西省首批省級雙創示範基地」。
近三年以來,我校大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學科競賽,共獲得省級以上獎勵466項,其中11項國家一等獎,46項國家二等獎,競賽項目包括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外研社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全國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全國大學生化學實驗邀請賽、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華北五省(市、自治區)及港澳臺大學生計算機應用大賽、華北五省(市、自治區)大學生人文知識競賽、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MCM)等。
從2004年起,為了提高本科生科研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加大創新人才的培養力度,學校開始實施校級層面的本科生科研訓練計劃(SRT)。2007年,作為「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開始實施,我們以此為契機,開始進一步實施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截至目前SRT計劃已立項項目共2907項;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已立項項目256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已立項149項。
15、學校與國外學校聯合辦學,為本科生提供出國進修機會的情況如何?
近年來我校國際交流項目不斷擴大,學校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瑞典、澳大利亞等國家的50餘所大學籤訂校際交流協議,為學生創造多種渠道出國留學。
按照教育部、財政部相關政策規定以及《山西大學資助優秀本科生出國交流學習管理辦法》,學校鼓勵在校優秀本科生申請前往國外一流大學學習深造。目前,與我校持續穩定開展交流合作辦學的項目情況如下:
美國 明尼蘇達大學,學習兩年;
愛爾蘭 國立科克大學,學習一年,我校以發放優秀學業獎學金的方式予以資助;
英國 阿斯頓大學,學習一年,對方學校免除我校學生20%學費,且可留英繼續攻讀碩士學位;
法國 留尼旺大學,學習一到兩年,對方學校免除我校學生學費;
日本 立教大學、東京國際大學、國士館大學、橫濱國立大學,對方學校免除我校學生在日學費並提供住宿或獎學金;
瑞典 于默奧大學,學習一年,對方學校免除我校學生學費。
16、在校生的課外科技、文化娛樂、體育等活動情況如何?
近年來我校團學組織堅持立德樹人,圍繞「凝聚青年、服務大局、當好橋梁、從嚴治團」的四維工作格局,實施「思想引領、素質拓展、權益服務、組織提升」四大行動,構建「一心雙環」的團學組織體系,紮實推進「活力提升」工程,夯實基層團建,各項工作成績顯著。
科技創新。持續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孵化科技作品項目,提升青年的綜合素質和核心競爭力。學校團委始終將「挑戰杯」競賽作為育人的重要載體,重點培育青年學子的創新精神,激發創新意識和創業潛能,提高其核心競爭力。在近十五年(2002--2017)的「挑戰杯」比賽中屢創佳績,為山西大學贏得良好聲譽。近十五年來,我校參加「挑戰杯」競賽的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近1471件,直接參與人數7800人。先後與北大、清華等名校榮獲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3項,填補了該獎項山西省零的空白,同時榮獲一等獎11項、二等獎15項、三等獎22項,山西大學也因此連續成為全國「挑戰杯」我省唯一的組委會成員單位,在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後改名「創青春」)中獲銀獎4項、銅獎13項。9次被組委會評為全國「挑戰杯」高校優秀組織獎。
文體活動。校園文化豐富多彩,品牌建設卓有成效,社團活動活力四射。組織舉辦「祝福祖國」百花獎文藝匯演,凝聚山大師生愛國愛校情。構建「一院一品」團學主題品牌,用青年喜聞樂見的方式,激發引導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院一品」至今共39個品牌活動,涵蓋了文體、學術、科技、創業四大類別,緊緊圍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中心,形成校園文化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面。在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主辦的「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評選活動中,我校劉思琪同學榮獲「全國標兵」稱號,張潔等3名同學榮獲「自強之星」稱號,白美嬌等15人榮獲全國提名獎。2010年,我校學生參加了第三屆全國大學生海洋知識競賽,榮獲中央電視總決賽「團體一等獎季軍」,參賽的李燃、毛飛燕、馬慧雯等3名同學分別榮獲「個人一等獎」。2014年,郭佩祥同學榮獲「第九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提名獎」;2018年,張靜、嶽永康同學入圍「第十三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弓暢等21名同學榮獲「全國春運優秀青年志願者」稱號。在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獲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7項。
基層團組織建設。實施「組織提升」行動,激發團組織活力,夯實基層團組織建設基礎。2014年4月,我校團委申報的「加強基層團支部職能建設和活力提升」項目被團中央確定為學校共青團重點工作創新試點,也是全省該項目的唯一試點高校,並被評為全國100項優秀創新試點項目之一。2014年12月,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十年——山西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十年扶貧支教計劃紀實》(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4)第293933)付梓面世,並被共青團中央志願者工作部推薦閱讀。2015年12月,在共青團中央召開的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工作推進會上,山西大學成功入選「青馬工程」首批28家全國研究培訓基地高校。2016—2018年,經濟與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2015級團支部等9個優秀團支部被評為全國高校「活力團支部」。
社團活動。目前我校正式註冊的學生社團有7大類(傳媒類、公益類、人文類、實踐類、體育類、文娛類、學術類)共132家。其中,自行車協會曾榮獲「全國十佳學生社團標兵」榮譽稱號,獲阿克蘇諾貝爾中國大學生社會公益獎銅獎。橋牌協會參加「中體明星杯」全國大學生橋牌錦標賽,榮獲女子甲級團體賽亞軍,參加2016年山西省大學生棋牌錦標賽,獲得團體公開組冠、亞軍。教育知行社「暑期支教」項目榮獲2016-2017年度全國大中專優秀社團項目,榮獲2016-2017年度全國大中專最具影響力愛心社團。1+1數模實踐者協會參加2016年高教杯全國數學建模競賽,獲得2個國賽獎、5個省賽獎;參加2017年美國數學建模競賽,獲得美賽一等獎。紅楓志願者協會「我們是你的眼」項目榮獲團中央第三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銀獎。魔方協會參加山西省高校魔方比賽獲得冠軍。
學習交流。近5年,我校王亞坤、任超等14名同學先後參加了團中央主辦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大學生骨幹培養學校的學習。校學生會李英、王建智、郭佩祥、薛汶軒,校研究生會李亞成,五位同學分別參加團中央組織的中國(內地)青年代表赴印度、日本、韓國的學習交流訪問活動。
17、學校的學習、生活條件怎樣?
我校目前有塢城、大東關兩個校區,總佔地面積近1485餘畝,建築面積110萬平方米,林蔭遮道、花草圍樓,處處散發著宜學宜居的人文氣息,被省政府命名為「園林化單位」和「綠色學校」。圖書館館藏文獻347萬冊(件),電子圖書4300(GB),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近7.5億元。即將建設的東山新校區佔地1615畝,將為人才培養和科研創新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學生食堂寬敞明亮,其中令德餐廳可同時容納一萬多人就餐;學校還設有少數民族餐廳。各種風味小吃品種繁多,美味可口,可滿足全國不同地區學生的口味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