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岸一排排花果並茂的欒樹似哨兵挺立,朝著天空伸展;河中坡一個個紅葉生態球像顆顆寶石,點綴在綠色草皮間;河下坡一棵棵垂絲海棠迎風而立,似乎在傳遞著春消息;迎水坡一排排「紮根」水中的護岸木樁上爬滿了螺螄,風一吹清清的河水蕩漾開去……作為泰興市重點打造的生態河道之一,總長4.96公裡的新街鎮白馬中溝經過綜合整治、綠化美化,融排澇、灌溉、休閒等功能於一體,已成為農旅融合的示範工程。
「今年以來,在河道綜合整治過程中,我們注重保持河道生態原貌,不用生硬材質,不改變河道走向,儘量保留河道溼地、樹木、水生植物等生態資源。」新街鎮副鎮長、河長辦主任嚴俊溥介紹,像白馬中溝就保留了河道原始自然漫坡,採用生態木樁護岸模式。「起初,也曾有人建議用水泥梆岸,『一勞永逸』,但考慮到水泥的堅固會侵蝕水岸融合的生態系統,最後拒絕了這一建議。我們還將在白馬中溝栽植昌蒲等淨水植物,提高水體的自淨功能,進一步改善河道水質。」
據了解,圍繞河道生態修復,今年以來,新街鎮已完成古馬乾河新街段16公裡生態護岸建設,疏浚中小河流33公裡、實施生態護岸21公裡,完成村莊活水減壩廢壩4座、拆壩建橋8座、拆壩建涵17座,整治黑臭莊河22條7.3公裡,溝通斷頭河2條。楊村廟烈士堂河長890米,通過水系連通、岸坡治理、高標準綠化種草等措施,實現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總投入近300萬元。同時,對幹河坍塌的河坡青坎進行修復,共修復青坎400米、河坡2100平方米,完成土方近5000方,種草12 萬平方米。清理中溝扒坡種植27條、19萬平方米,完成中溝綠化25.3公裡、29.5萬平方米。建立健全了骨幹河道長效管護機制,通過沿線村公開推選,優先錄用貧困戶和低收入農戶家庭成員為管護隊員,明確管護責任和報酬,購買6臺割草機,常態化修剪河坡草皮。
「岸河同治、從源頭上從嚴治理和控制水汙染,是我們打造生態河道的治本之舉。」嚴俊溥介紹,由鎮河長辦牽頭,組織水利、環保、農業、工業、村建等科室站所單位人員,對全鎮河道排汙口進行了全面排查,共排查幹河排汙口5個,中溝、莊河無畜禽糞汙直排口。每月正常對排汙口進行巡查,建立臺帳並做好記錄。加大全鎮幹河沿線禁養區養殖場關停力度,已關停23戶。古馬乾河(新街段)沿線6個村均建起汙水處理設施且運行正常,宣堡港(新街段)沿線4個村汙水處理設施正在建設之中,集鎮汙水管網通向泰興市汙水處理廠的主管網和汙水收集池已經建成,集鎮區和集鎮副中心汙水管網PPP項目已經動工建設。嚴格規範幹河碼頭船舶汙染治理,督促8個碼頭業主與有處理船舶油汙資質的企業籤訂合同,並建好相應的治理臺帳;對已拆除的23個碼頭及時平整場地,回填良土,植樹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