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即興而作的一首小詞,四十餘字盡顯東坡的超群才華

2020-12-19 詩詞曲精品齋

宋神宗熙寧七年,蘇軾調任到密州做知州,在經過江蘇鎮江的時候,和孫巨源等人在多景樓中有過一次集會。文人相會,不免會有歌姬獻藝,其中一個叫做胡琴的女子,才藝俱佳,而當時樓下的風景也十分美麗,夕陽、晚霞、微風、美酒,這一切如此令人心醉。於是孫巨坡源便請東坡填詞,東也詩興大發,遂即興寫下一首詞作,這首詞便是下面的這首《採桑子》,雖然這首詞不盡完美,但是卻充滿分顯示了東坡極高的文學素養和超群的才華。

與這首詞同時即興而作的作品,還有一首名叫《潤州甘露寺彈箏》的詩作,也十分有趣,我個人比較喜歡其中的「喚取吾家雙鳳槽,遣作三峽孤猿號」這兩句,感興趣的朋友,不妨找來全詩讀一讀。今天我們主要來欣賞他即興所作的這首詞。

採桑子蘇軾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樓中。尊酒相逢,樂事回頭一笑空。停杯且聽琵琶語,細捻輕攏。醉臉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紅。

小註:捻[niǎn]、攏[lǒng]:是琵琶的兩種彈奏指法,比如白居易曾有詩云「輕攏慢捻抹復挑」。

首句其實有點突兀,「多情多感仍多病」,連用三個「多」字,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蘊含著深刻的感情,而跟著又寫「多景樓中」,與前面三個「多」相互呼應。多景樓位於今江蘇省鎮江市北固山甘露寺內,下臨長江,登樓遠望,各色美景盡收眼底,曾經被贊為天下江山第一樓。東坡是一位喜愛好山好水的文人,他面對這樣的美景,面對這樣具有歷史滄桑的地方,如何不觸景生情呢?所以東坡感慨萬千,而這感慨所呈現的形式,正是多情、多感、多病。然而東坡又不是牢騷滿腹的人,他不會讓這種愁緒過多的表現出來,所以及時收住,轉回到多景樓中。

接著「尊酒相逢」是說作者和孫巨源等人在多景樓中相聚的事實,語言平實,但是下面接著一句抒情的話語,「樂事回頭一笑空」,意思說,這種面對美景和朋友飲酒聽歌的生活,實在是樂事,可惜卻不能長久,在一笑之後,這些樂事,都會消失,只留下多情、多感和多病。

下片首句「停杯且聽琵琶語」是承上啟下之句,也是他們酒酣耳熱之後,漫不經心的表現,作者在這裡著重突出了胡琴的琵琶絕技,有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意思。東坡這樣寫,其實還有一層意思,是說他們本來正在飲酒談笑,但是琵琶一響,他們情不自禁的都停住了來欣賞這音樂(所以用了「且」字),從側面突出了胡琴的琵琶技藝高超。

贊過音樂之後,又順勢將彈奏者也寫入詞中,一句「醉臉春融」,十分傳神,將那種麗而不俗、女子粉面含春的樣貌表現了出來,仿佛讓我們看到一個抱著琵琶的少女,嘴角揚起一抹動人的微笑。最後,東坡以景結情,「斜照江天一抹紅」,這裡也有雙關的意思,有晚霞殘照的美麗,當然也有胡琴姑娘醉臉的美麗,色彩鮮明,又極具言外之意。

總之,東坡的這首即興而作的小令,虛實結合,寫景、抒情都錯落有致,通過眼前之景,來抒發心中之情,曲折含蓄,極具特色,考慮到是即興作品,雖然有些不足之處,但是仍不失為一首有趣又有情的作品。

相關焦點

  • 蘇軾的學生19歲遊覽農村即興寫下一首詞,論才華一點不輸於蘇軾
    衡量一首詩詞到底好不好,看它能夠被後世的人記得多久是一個標準。「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這都是膾炙人口的詞句,也都來自一位蘇軾的學生之口。這位學生到底是誰,你想到了嗎?才華不輸於老師蘇軾的才子。
  • 蘇軾給學生秦觀,寫了一首詞,盡顯師徒之情,李清照也曾模仿過
    秦觀投師,蘇軾愛才蘇軾名滿天下的時候,秦觀還是一位普通的學子。他十分崇敬蘇軾的文學才華和他豁達的才情,於是就以弟子的身份拜到了蘇東坡的門下,成為功門四學士之一。蘇軾的才華在這首詩中盡顯,也不難看出蘇軾對這個愛徒的喜愛與不舍。這一句詞後來給李清照也帶了靈感,正所謂「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這異曲同工之妙,成為詩詞佳話。
  • 小妾給蘇軾敬酒,蘇軾問了個尷尬問題,寫下一首詞安慰世人多年
    王鞏也是個非常有才華的人,當時他被貶到了嶺南,蘇軾則是被貶到了黃州。就這樣過了四年之後,王鞏被官復原職,他在回京的時候,想要去看一下蘇軾。他帶著自己的小妾一同前往,他的小妾名叫柔娘。這個小妾其實就是個歌女,長得非常秀美,並且嗓音也好,當時王鞏被貶,她大可自己離開,畢竟長得非常漂亮,很多公子哥都喜歡!
  • 蘇軾即興而作的一首宋詞,第1句7字中有3個「多」,詩詞中少見!
    因為這不但需要豐富的知識積累,還需要敏捷的才智,更需要即興發揮的平穩心態。    蘇軾作為古典詩詞史上最偉大的詞人,他的才華和知識儲備毋庸置疑的,但即便如此,他也很少有即興創作的作品。因為即興創作的詩詞不但要符合場景,勾勒具體的氛圍,而且在鍊字造句還必須要達到一定的水準,要求非常之高。  今天我們談到的這首詞,就是蘇軾的一首即興創作的作品。第一句宋詞當中,七個字竟然有三個「多」,這在詩詞史上可並不多見。我們且看這首宋詞的全文。
  • 蘇軾被貶黃州,除了東坡種地,還寫下了人生最孤獨的一首詞
    蘇東坡被貶期間,寫下人生最落寞的一首詞:揀盡寒枝不肯棲。蘇軾被貶黃州,除了東坡種地,還寫下了人生最孤獨的一首詞。公元1079年(宋神宗元豐二年),對於43歲的蘇軾來說,是最為晦暗的一年。蘇軾因言獲罪,朝野震動,人們紛紛上書神宗對蘇軾網開一面,就連蘇軾的老對手、已經致仕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也上書神宗為蘇軾求情:「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王安石此言一出,那些要置蘇軾於死地的朝臣們也無語以對。加之,宋太祖趙匡胤當年就定下了不殺士大夫的國策,蘇軾這才躲過一劫。
  • 蘇軾即興而作的一首宋詞,第1句7個字中有3個「多」,詩詞中少見
    對於詩詞的創作來說,即興創作是最考驗一個人的能耐的。因為這不但需要豐富的知識積累,還需要敏捷的才智,更需要即興發揮的平穩心態。
  • 蘇軾為何叫東坡?這首有趣的詞,道出東坡的來歷,最後6個字驚豔
    或許有人不喜歡蘇東坡發明的東坡肉,覺得它太油膩;又或許有人不曾去過那幾個叫東坡的地方,覺得都是小沾了蘇軾的光而已,但卻沒有人不愛這個大才子蘇東坡。他的豪放,他的婉約,他的幽默,他的豁達,寫進了他的詞,更留在了他一生被貶的14 個州縣縣誌裡。余光中老先生曾表示,如果有可能,他不要和不負責任的李白玩,也不要和一生悲苦的杜甫玩,只要和這個有趣的蘇東坡玩。
  • 朋友小妾給蘇軾敬酒,蘇軾問了個棘手問題,寫下一首詞流芳百世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蘇軾結交了一位好朋友:王鞏。跟蘇軾一樣,王鞏也十分有才華,他跟蘇軾的遭遇一樣也是被貶,兩個人惺惺相惜,關係很好。就這樣四年的時間過去了,王鞏官復原職,於是帶著自己的小妾去向蘇軾辭行。為了給王鞏送行,蘇軾請兩位去酒館吃飯,蘇軾看到小妾長相漂亮,不免為自己的友人擔心,所以就想試探一二。在小妾給蘇軾敬酒的時候,蘇軾便問了小妾一個棘手的問題:你長得這麼漂亮,怎麼甘心跟著王鞏去吃苦呢?有沒有後悔過?
  • 小妾給蘇軾敬酒,蘇軾問了個尷尬問題,寫下一首詞安慰世人很多年
    王鞏也是個非常有才華的人,當時他被貶到了嶺南,蘇軾則是被貶到了黃州。就這樣過了四年之後,王鞏被官復原職,他在回京的時候,想要去看一下蘇軾。他帶著自己的小妾一同前往,他的小妾名叫柔娘。這個小妾其實就是個歌女,長得非常秀美,並且嗓音也好,當時王鞏被貶,她大可自己離開,畢竟長得非常漂亮,很多公子哥都喜歡!
  • 蘇軾很驚豔的一首詞,百讀不厭,最後兩句更是千古流傳
    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蘇軾冠絕古今的才華,他詩、詞、文、書、畫樣樣精通,皆具有非凡的成就,古來罕見,論詞作,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論文章,「唐宋八大家」之一,論書法,「宋四家」之一;二是蘇軾的人格魅力,對待愛情至死不渝,對待朋友肝膽相照,面對的困難,有一顆豁達樂觀的心。
  • 蘇軾一首詞引發「命案」誤傳:落魄蘇東坡貶居黃州耕地種田
    那一年,蘇軾因烏臺詩案獲罪,被關押百餘天后從寬發落,遭貶至湖北黃州任職團練副使,這是掛名閒職。蘇軾一家借住長江水邊,住所簡陋,處境窘迫。史料記載,有一天,東坡與友人乘船夜遊,飲酒作歌詞,有句「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想不到,第二天,坊間竟傳言蘇軾掛官服於江邊,隨舟去矣。
  • 蘇軾看望大通禪師,卻不被搭理,即興創作一首詞,風趣又不失文雅
    蘇軾看望大通禪師,卻不被搭理,即興創作一首詞,風趣又不失文雅中國屬於四大古國之一,是現存於世的唯一一個文明古國。在這個國家的源遠流長歷史中有許多名人流芳百世。有儒家先聖孔子,道家老子等一些至聖先賢。還有魏延嶽飛等忠義之士。他們這些人,都有一顆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心。為了這個國家鞠躬盡瘁,奉獻出了自己的所有,乃至於生命。
  • 蘇軾最讓人啼笑皆非的一首詞,為喜得貴子朋友所作,句句令人捧腹
    蘇軾的才華世人皆知,他在豪放和婉約中隨意切換。不少人心中有疑問,今人眼中的宋代文壇扛把子,在當時有多風光呢?或許這麼說大家就明白了。當時蘇軾的詞不但風靡本土,就連高麗人和遼人也愛得不行,都知道宋人裡有個蘇東坡。
  • 蘇軾贈友人小妾一首詞,今刷屏朋友圈成「網紅句」,原句更有水平
    雖說蘇軾已逝,但江山想說蘇軾的影響還在 。蘇軾贈友人小妾一首詞,今刷屏朋友圈成「網紅句」,原句更有水平就比如刷屏朋友圈的句子:「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這首詞是蘇軾在酒席上寫的即興作。蘇軾有個好友叫王鞏,曾因「烏臺詩案」連累被貶,這次酒宴是蘇軾和王鞏都被貶多年後的再相逢。酒宴中被貶的王鞏也帶著一直對自己不離不棄的小妾寓娘一起赴宴,而蘇軾看到寓娘時很是驚豔,也心存疑惑,這位美嬌娘會真的跟隨我朋友嗎?
  • 蘇軾攜妓拜訪高僧,高僧大怒,急中生智寫下一首詞,對方啞口無言
    古代才子多風流,況且他們有風流的資本,僅憑才華就能博取芳心,撩妹技術相當高超。一代文豪蘇軾,歷經宦海沉浮,幾乎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處事態度,其心態令人佩服,被貶黃州期間,閒來無事在城東開墾荒地種菜,並給自己起個「東坡居士」的綽號。
  • 蘇軾回憶居住東坡雪堂寫的一首詞,僅33字卻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
    蘇軾很長一段時間就在這一片土地上辛勤勞作,至少能夠填飽肚子。這一片荒地就被蘇軾命名為東坡,而他自己也自稱東坡居士。後來在經營了一段時間以後,他在這邊土地上種植了瓜果李桃,還蓋起了幾間草屋,上書四個大字「東坡雪堂」。
  • 蘇軾雨中寫了一首詞,短短4句話,道盡人生無常,林語堂讚不絕口
    蘇軾雨中寫了一首詞,短短4句話,道盡人生無常,林語堂讚不絕口人生無常。如果說有一種人生,鉛華洗盡,返璞歸真,歷盡世間的奢華百態仍清澈如水,有人說是李叔同,我卻想到蘇東坡。於是,東坡先生和同行的人都被雨淋溼,大家都很狼狽,只有東坡先生步履從容,仿佛在享受這場不期而遇的大雨。雨停之後,他寫下這首詞,詞前小序云:「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 蘇軾很罕見的一首七律,極富想像,盡顯氣勝勢飛之美
    蘇軾一生創作了無數的詩文,他也曾指出,自然之美變幻無窮,即使是同一處山水,接於吾目而感於吾心者,不可勝數。同時大自然本身的春夏秋冬、寒暑朝夕、以及風雨晦明各異,而觀賞山水之人或行或立、喜怒哀樂也經常變化。因此蘇軾非常注意表現客觀外景和主觀情緒的變化,使二者互相映襯。
  • 從《東坡》到「東坡居士」,一首小詩,看被貶黃州的蘇軾如何解圍
    這首寫在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的小詩,蘇軾這種轉變便在字裡行間體現得淋漓盡致: 東坡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莫嫌犖确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賞析一首詩,自然先應就詩論詩。
  • 友人小妾給蘇軾敬酒,蘇軾故意刁難問個問題,寫下一首詞流傳至今
    到任之後,蘇軾鬱鬱寡歡,所以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下散心,就是在一次次的遊玩中,他寫下了《赤壁賦》跟《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為了打發時間,蘇軾跟家人們一起開墾了一片荒地,種田織布,過起了普通百姓的生活,雖然沒有錦衣玉食,但是生活卻是很開心,也正是在這一段時間,蘇軾給自己起了「東坡居士」這一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