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1552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中國詩詞大會》自2016年開播,至今年已經播出了四季,每一季在豆瓣上的評分都在8分以上。陳更,這個來自陝西西鹹新區秦漢新城的姑娘,在連續參加四次詩詞大會、十四次站上主舞臺之後,最終成功捧杯,獲得了第四季《中國詩詞大會》的冠軍。
壹
左岸與右岸:與詩詞結緣的工科生
「梅似雪,柳如絲,試聽別語慰相思。」
在第四季出場輪到陳更出場的時候,她還是一身素雅的民國裝,梳著兩條麻花辮,念詩時更透著一股安穩與寧靜。如果不是《中國詩詞大會》的老朋友,可能會對陳更北大工科女博士的身份感到詫異。
實際上,與古典詩詞的結緣,正是在陳更21歲那年保送研究生時開始的。
在北大學習的課餘時間,基本上都被陳更用來閱讀。從圖書館偶然翻到的《蔣勳說唐詩》開始,陳更愛上了詩詞,她開始搜羅與詩詞相關的著作,書越讀越多。而她的專業卻與文學毫不相關,是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需要花大把時間泡在實驗室裡,跟各種數據打交道。
在第一季的賽前自我介紹中,她曾這樣說過:「我愛我的機器人生涯,它是我理性現實的左岸;我也愛我詩情畫意的詩詞世界,它是我柔軟感性的右岸。」
左岸與右岸,工科與文科就這樣在陳更的生活中融合了。
貳
閱讀的力量:讀詩讓她天寬地闊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在獲得第四季冠軍之後接受家鄉媒體採訪時,對於古城西安的春色,陳更引用了唐代詩人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進行了形容。
1992年出生的陳更,在西鹹新區秦漢新城的雙照街道下帝王村裡長大。和這裡的許多家庭一樣,陳家也重視教育、崇尚讀書,陳更從小常被爸媽帶去逛書店,培養了喜愛閱讀的習慣。
陳更提到,「我的祖父直到現在還會每天讀書到深夜,並且每天會去村委會取報紙來閱讀。父母和小叔也都是文藝青年,小叔已為人父時,還會經常在家中大聲全文背誦紀伯倫的散文《我的生日》,帶動家人一起感受文學的魅力。」
這樣的閱讀習慣一直伴隨著陳更,她花了大量的時間讀書,將讀書作為自己的休閒方式,想休息或者不開心的時候,都選擇了讀書。讀詩也是一樣。
「詩,是能讓你改變一點兒的東西,有助於你放下一點什麼、明白一點什麼。」陳更喜歡讀詩,她認為「一個人讀多了先賢哲人的詩詞後,會想要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正因為拜入了詩門,覓得了詩道,陳更一直都不覺累,她始終保持著「向上的勁頭」。她的路因為與詩結緣,越走越寬。
第四季《中國詩詞大會》之後,陳更「火了」,她在獲獎感言中表示:「如果我能在傳播傳統文化的道路上多做了那麼一點點事,讓更多人看到中國古典詩詞的美好,我覺得都是值得的。」
如今,她想讓更多本來對詩詞沒感覺的人有感覺,「我在『抖音』開啟了一個全新的『陳更詩話』,希望用當下人們最喜聞樂見的短視頻形式,展示中國詩詞的意象之美,讓你看到最美的詩之畫面感。」
資料來源於網絡
編輯:張可悅 | 審核:鄧俊新
轉載請註明出處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