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星際旅行的唯一希望在於超越自己的生命本體

2020-12-09 新文明

新文明人勾勒了這樣一種別開生面的圖景,為人類點燃了可以實現星際旅行唯一的可行性希望。

宇宙紀元138億X年又公元21世紀中期,作為最具前沿性的新文明人將成功完成開天闢地的人類終極性工程——THSP工程,生命體的自我精神被置換到非生命載體上去。宇宙開啟了第二次巨變,超生類誕生,新文明人由此開闢了第三界——超生界。超生界的社會主體已不屬於人類,他事實上已經成為整體超越人類的更加高級的社會主體,是一種超越整個生命界的非生命體新物種,一種生存在更為高級社會意義的社會存在。超生界類似於古代人類在幻想和宗教中所虛構的天國,但超生界的天國卻是即將實現的真實存在,超生界的社會主體功能遠遠超越人類,可實現自由翱翔宇宙、在外星構建富麗堂皇的殿堂、隨意變換自我的外在形體等許多真實而自由美好的故事。超生界已能真正抗衡自然界,完全能夠脫離地球生存,將會逆向奔赴宇宙中心並分布到整個宇宙,以優化宇宙結構,從而根本性避免宇宙發展的不良傾向。

相對於生命界只能生存於其發源地行星上的狹小世界,物質界和超生界卻是能廣泛分布於整個宇宙的宇宙級世界。超生界屬於高級主體界,是主體的最高存在形態。超生類主體是一種通過THSP將人類自我精神整體轉移置換到非生命體上的新型物我統一體,是超越生命界的更加高級的新物種。超生類已經完全不屬於生命體,更不屬於人類,因此不能稱之為地球人,而應該稱之為朕類、超生類或超人(外星超生類亦然)。超生類誕生後,由於完全擺脫了生命體,徹底克服了生命體之生老病死局限性,其生存只需要汲取能量就可以維持生存,不再像生命體那樣需要適宜的溫度、適宜空氣呼吸和有機食物,故其完全可以生存於任何環境,他們甚至可以登陸到各種恆星上補充能量並進行各項工程建設和研究,理論上他們也可以無限延長自己的生存時間,這使得他們可以隨意遨遊於宇宙之中。這樣的超生類才是一種真正具備星際旅行條件的主體性存在,也只有在這種情況下,移居外星和改造開發宇宙才具有了現實意義,對於他們而言,小小的地球已經完全不能滿足於他們的需要,他們將通過各種方式到宇宙深處去探索宇宙的奧妙,優化宇宙的生存空間(參閱《先鋒小鎮新文明烏託邦》)。

能飛出地球進行星際旅行的一定不是人類,而是地球超生類!同樣的道理,外星人也不可能來到地球,來到地球只能是外星超生類!

往期精彩連結

宇宙即將誕生第三界!

THSP工程(THSP ENGINEERING)

終極事業——人類無法繞過去的最高豐碑

相關焦點

  • 關於人類長生不老和星際旅行的探討
    接下來說「量子力學」這個有點深,舉個例子,比如我們人類向太空不斷的探索那麼我們可以理解為在向無限大進行探索,反過來「量子力學」所研究的就是向無限小進行探索。下來我們進入正題,因為太空基本是無限大的,所以星系之間的距離也是很遠,所以對於太空中星系之間的距離人類都用光年這個單位來表達。
  • 人類星際旅行,能都到達距離銀河系250萬光年的仙女座星系?
    之前的文章有說過人類未來的飛船可能達到的級別,其實悲觀一點的話,人類可能永遠離不開銀河系!根據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的公式m'=m/√1-(v/c),我們知道光速是物體運動的極限,這個觀點也被粒子加速器證實。
  • 人類並非宇宙唯一高等文明,費米悖論告訴你,宇宙深處有多可怕!
    人類一直想揭開這個謎團,自從50年代開始,幾十年來地球上頻繁的出現UFO事件,讓人覺得除了人類文明以外,應該還在第二個、第三個甚至第四個外星高等文明,前段時間美國海軍還公布了戰機拍攝的UFO視頻,這是美國第一次官方公開有關UFO視頻,這說明美國也間接地承認宇宙中可能存在外星人,儘管人類堅信宇宙還有其他文明,但是人類使用各種手段,花了幾十年時間,卻始終找不到外星人,這樣的結果讓人類再次懷疑宇宙中是否真的存在外星人
  • 宇宙中找不到,還能讓人類實現星際旅行
    反物質是我們夢寐以求的新能源,有了它,星際旅行可以實現,人類文明也會迎來新變化。鈾元素是我們能在自然界裡找到的最重的元素,由於它能夠幫助我們進行核裂變反應,鈾元素被視為珍稀資源。科學家認為,人類文明想要進步,就得找到一種新的能源,用巨大的能量推動文明發展。
  • 星際旅行的開端-離子發動機
    地球石油資源終將枯竭,人類也將進入全電時代,就目前的交通工具來說,汽車、輪船、高鐵……這些交通工具都比較容易實現全電推進的,但是飛機、太空飛船怎麼辦?答案或許是離子引擎。離子引擎的原理並不複雜,是把原子電離成一價正離子,再用高電壓將離子加速並排出引擎尾部形成離子束,由此產生推力。
  • 生命的意義在於自我超越嗎?——尼採對生命的看法淺析
    尼採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的《論自我超越》篇中說生命的秘密在於自我超越,以下是我對此的一些淺析。生命的範圍當然很廣,我相信尼採所指的生命主要是就動物包括人類而言的,因為動物的活動較植物更為劇烈,而他的生命學說的重要一條就是變動。
  • 在《星際穿越》電影中,男主選擇離開自己的女兒,去太空拯救人類
    《星際穿越》男主Cooper選擇離開自己的女兒Murphy,去太空拯救人類。他進入了黑洞,在黑洞著,時間和空間都是可視的,並且時間遠比地球慢的朵。他可以看見女兒小時候的舉動。《星際穿越》裡面的特效很棒,讓觀眾見識到了地球之外的宇宙景象,物理小白看這部劇需要多看幾遍才看得懂,與宇宙相比,人類真的很渺小多維空間讓人細思極恐或許在不同的維度都有一個我們存在。又再再再次震撼。也許你可以選擇快或慢,也許你能穿梭維度,但時間永不會倒退,世界卻在循環往復。自我救贖的人文觀,嘆為觀止的倫理探索,就算有情感瑕疵也是那麼動人。人就是自己創造的神,瑞斯拜諾蘭寶貝。
  • 星際來客:孕育地球與生命?
    最近,有兩位歐洲科學家提出,如果這些星際巖石被另一個正在形成恆星和行星的原恆星盤俘獲,它們可能就會在行星形成的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這些「星際流浪漢」因為塊頭較大,引力較強,可以利用自身的引力吸聚周圍的塵埃、氣體和巖石,最終使自己變成一顆行星。它們好像為行星的成長提供了一顆種子,從而大大加速了行星的形成。
  • 小白進階星際迷航骨灰粉完整攻略
    但後來劇中的一些概念對NBC的高層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讓他們做出了極不尋常的決定:希望能夠繼續拍攝下去並形成一個系列:這就是後來所知的《星際旅行:初代》。儘管電視劇大部分的準備工作、許多電視等級的模型(包括星艦進取號本體以及許多試播章節裡的模型)、與十二集完整的劇本都已經完成,電視劇的制播計劃最後還是中止了,可能是因為最近上映、叫好又叫座的《星際大戰》電影,使得派拉蒙決定製作一部《星際旅行》電影。
  • 程志華 | 人類如何可能——李澤厚的歷史本體論建構
    例如,「語言」被維根斯坦認定為本體,實際上,「語言」並不具有「本源性」,而只是最終實在的「衍生物」。李澤厚說:「維根斯坦(Wittgenstein)以及現代哲學則更多地從語言出發,語言確乎是區別於其他動物的人類整體性的事物,從語言出發比從感知、經驗出發要高明得多。但問題在於,語言是人類的最終實在、本體或事實嗎?現代西方哲學多半給以肯定的回答,我的回答是否定的。
  • 七種方式或實現星際旅行
    該計劃目前正由英國星際協會和伊卡洛斯星際組織攜手進行,參與這一項目的工程師們希望能在2100年之前實現星際飛行。  「伊卡洛斯計劃」的使命是研製出能到達距地球22光年範圍內恆星的太空飛行器,此處的恆星可能擁有宜居的系外行星。這意味著,如果某個行星被證實位於比鄰星周圍,將成為這一項目的目標星球。
  • 科學家和小說家熱議「星際旅行」 諸多想法荒誕
    當他們意識到那些點綴在黑夜幕布上的亮片是和地球一樣的天體時,就開始了不斷的遐想與思考:怎樣才能擺脫地球的引力,穿越那無窮無盡、黑暗空蕩的星際空間,跨越數以萬億計公裡的遙遠距離,到達另一個星體、甚至另一個文明世界?  日前,美國科學家和科幻小說家們熱烈討論了與星際旅行相關的熱門話題,提出了許多看似荒誕的想法。有研究者預言:這項探險終將成功。因為從理論上講,這項任務並不違背任何自然定律。
  • 人體天生不適合星際旅行?聽聽科學家怎麼說
    參考消息網12月14日報導外媒稱,已故科學家史蒂芬·霍金稱,人類可能在未來100年內放棄地球。儘管從硬體的角度來看,這種被科幻小說想像過很多次的遷移有可能實現,但問題出在很少有人想到的地方:生理系統。也就是說,人體應當如何進化,從而在不同於我們星球的其他環境條件下生存?
  • 思辨本體論的基本規定及其超越
    在揭示哲學本體概念三重存在論規定的基礎上,本文將概括本體論思維方式的三種基本特徵。我們希望這一工作有助於深入地把握傳統本體論哲學的內在特質,並且有助於在思辨本體論終結之後真正走進後形上學的思想視域。在我們看來,後形上學的思想視域本質上就是超越了本體論思維方式因此超越了思辨本體論的思想視域。
  • 《星際穿越》:電影鏡頭下探秘人類知識的未知疆域
    《星際穿越》講述的是未來地球自然環境的惡化,人類面臨無法生存的威脅。名為「拉撒路」的人類拯救計劃正在實施,太空人庫珀、物理學家艾米莉等被選中前往宇宙尋找新「地球」。在拍攝手法上,劇組幾乎沒有使用綠幕,這也是《星際穿越》最值得稱道的地方之一。看完電影,讚嘆墨菲的聰慧,欣賞布蘭德的無畏。但令我記憶猶新的,還是庫泊那種勇於奉獻的精神。在茫茫宇宙中,存在著許多的未知,這便是整個電影的最大看點。庫泊在充滿危險的宇宙中尋找一線生機。 置身電影中,忘記自己在何處。
  • 《星際迷航》宇宙迷情五十年
    2010年,NASA提出了「百年星艦計劃」,這是一項宇宙探索計劃,希望在百年內能夠讓人類衝出太陽系,抵達其他遙遠的星球。可以預見,不久的未來,世界將更加接近《星際迷航》中所描繪的那個時代,未來,正在向人類走來,等我們去擁抱。
  • 星際旅行離我們還有多遠?如果開啟了星際旅行,你會去哪裡呢?
    點擊『關注』「用腳走路用心旅行」,讓我們開啟發現之旅,共賞自然美景。說到旅遊,我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周邊遊,國內遊、境外遊等等,在地球上的旅遊。這也是目前旅遊的主要方式。那麼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航天技術的進一步提高,載人航天也離我們越來越近了,你想沒想過有一天乘坐著宇宙飛船,去廣袤無垠的太空,進行一次星際旅行呢?有小夥伴說了,這離我太遙遠了,地球我還沒看全呢。是的,的確是這樣,但現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載人航天已經不是新鮮事了,萬一哪天航天技術實現突破,我們普通人就能來一次說飛就飛的旅行。
  • 人生的意義,在於不斷的超越自己
    作為一個健康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擁有了生命,就好好地善待自己,讓自己的生命之花在人生這個短暫的舞臺上綻放出美麗的瞬間。世界很大,人也很多,但是每一個人都自己不一樣的活法。有些人活的短暫,但是活的充實,活的有意義,活出了生命真正的含義。有些人活的很長壽,但是一生也沒有什麼能值得向別人去說的值得自豪的一件事,只是作為一個簡單的人,找到了一下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存在感而已。所以,活著,就應該懂得活著的意義,人活著,就在於不斷的努力,不斷的奮鬥,不斷的拼搏,然後不斷的超越自己,到達人生的另一個高度。
  • 鯨魚座τ星或存生命 將成未來星際探索目標
    鯨魚座τ星e行星不僅作為「超級地球」,是天文學家搜尋地外生命的重要目標,這顆鄰近地球的行星或將成為未來星際探索目的地。鯨魚座τ星被稱為我們的「宇宙後花園」,距離地球12光年。該研究報告合著作者保羅-吉爾斯特稱,使用當前技術很難實現星際探測器的能量和速度,但是星際之旅或許在不久的未來將實現。
  • 環球旅行大冬:生命的意義在於經歷
    然而在旅行家大冬看來,人生的意義在於兩個字:經歷。   從他第一次旅行開始,他就沉浸在了旅行帶給他的快樂當中,慢慢的愛上了這種生活方式,在他看來,可以在有限的生命中最大化的豐富自己的閱歷,是最最有意義的事情。於是至今他已經走遍了中國所有的省份,並已經背包走過了20多個國家:土耳其、泰國、喬治亞、寮國、緬甸、杜拜、菲律賓、柬埔寨、印度、埃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