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旅行離我們還有多遠?如果開啟了星際旅行,你會去哪裡呢?

2020-12-12 用腳走路用心旅行

點擊『關注』「用腳走路用心旅行」,讓我們開啟發現之旅,共賞自然美景。

說到旅遊,我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周邊遊,國內遊、境外遊等等,在地球上的旅遊。這也是目前旅遊的主要方式。那麼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航天技術的進一步提高,載人航天也離我們越來越近了,你想沒想過有一天乘坐著宇宙飛船,去廣袤無垠的太空,進行一次星際旅行呢?有小夥伴說了,這離我太遙遠了,地球我還沒看全呢。是的,的確是這樣,但現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載人航天已經不是新鮮事了,萬一哪天航天技術實現突破,我們普通人就能來一次說飛就飛的旅行。

前蘇聯的載人航天

前蘇聯在航天領域研究比較早,大家都知道1961年4月12日,前蘇聯航天員加加林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登上太空的人,他乘坐東方-1號飛船在太空繞地球飛了108分鐘後,安全返回地球。雖然他為的是科學研究,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也是用生命進行了一次太空旅行,看到了我們無法感受到的景觀,從太空拍的照片足以證明這一點。

接下來的1963年6月16日,前蘇聯的捷列什科娃成為了第一個飛上太空的女航天員,用她的知識和勇敢為人類的航天事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1964年10月12日,前蘇聯太空人列昂諾夫首次實現了在太空行走,並走了10分鐘,他在太空發現了什麼景點嗎?我們不得而知,但他肯定像哥倫布一樣,發現了新大陸。

美國的載人航天

美國與前蘇聯一直是競爭對手,在航天方面也不例外。前蘇聯人上了太空,美國人怎能落後呢?1962年2月20日,美國人約翰·格倫乘水星號飛船進行了軌道飛行,成為了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美國人。

1965年6月3日,懷特從雙子星座-4飛船的船艙中走了出來,成為了第一個進行太空行走的美國人。這一次他又看見了什麼美景呢?我們還是不知道。下面是關鍵時刻,1969年7月16日,美國發射的阿波羅-11號飛船,在7月20日成功的將人類送上了月球,這等於以前的太空飛行和行走,都是在太空旅行的路上,而這次是找到了地球之外的,第一個太空景點——月球。

中國的載人航天

中國的載人航天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1992年才算正式起步。在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將太空人楊利偉成功帶入太空,並從太空繞地球看了14圈,那種從太空看地球美景的體驗,我們只能是靠想像了。2008年9月25日我國的太空人也成功的實現了太空行走。經過航天人的不懈努力,實現了一次次第一的突破。

隨著科學的發展,技術的進步,人類對宇宙的了解也越來越多,相信總會有一天,在太空旅行會成為現實。想一想今天從地球出發,幾天後就能到月球轉轉,看看月球的美景,再去別的星球吃點當地特色美食,多麼讓人嚮往的生活啊。

好了,小夥伴們,如果真有那麼一天,你會去哪個星球旅行呢?歡迎留下你的心願,相信總有一天會心想事成。

點擊「分享」將美好傳遞!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星際時代離我們還有多遠?盤點星際航行六大技術難關
    宇宙飛船1903年12月17日萊特兄弟的第一架飛機試飛成功,圓了我們地球人類的飛行夢,從那天時起,我們開始仰望星空,星際時代、星際航行、星際移民成了我們又一個夢。在日新月異、科技爆炸的今天,我們距離星際時代還有多遠?我們還需要克服哪些技術難關,小編在此跟大家一起分享下。
  • 如果大規模發現反物質,星際旅行將被實現
    在人們認識宇宙的過程中,尤其是大爆炸理論的提出,科學家們認為,大爆炸的能量來源一定會有相反的物質。也就是說,有我們看到的物質,呈穩定狀態之前,一定有與它相反的物質的存在。這樣反物質就形成了初步的概念。本文簡要從什麼是反物質?科學家們發現了反物質嗎?人類利用反物質會怎麼樣?來回答這個問題,歡迎大家共同討論。
  • 科研學者:如果黑洞另一端是白洞,我們星際旅行不再是夢!
    國際上著名的學者霍金用自己一生的時間才將黑洞發現,那就是黑洞在吞噬周圍星體的時候會發射出X射線,所以我們就能夠確定什麼是黑洞了,而白洞就是與黑洞相反的存在。但是後來霍金又否認了黑洞的存在。現在人們還都是一致認為黑洞是真正存在的,那麼白洞到底存不存在呢?為什麼我們還沒有發現它的痕跡呢?再就是黑洞是不是也屬於白洞?
  • 「巴薩德衝壓發動機」可能是迄今為止實現星際旅行的最靠譜方法
    一個這樣的例子是廣受歡迎的科幻電視劇《浩瀚無垠》,它以零重力的表現、工業飛船的設計,當然還有對太空旅行的未來主義描述,輕易地在屏幕上炫耀自己對物理和科學的理解和堅持。當我向人們解釋我不是這部劇的粉絲時,他們通常會感到失望,感到困惑,為什麼像我這樣有興趣的人不會愛上如此「科學現實」的東西。
  • 星際旅行的開端-離子發動機
    2003年,裝備4臺離子引擎的日本的「隼鳥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在太空中旅行了7年,飛躍了近60億公裡的裡程,在一顆小行星上採集標本並最終成功返回地球,離子引擎成功運作時間超過
  • 科學家和小說家熱議「星際旅行」 諸多想法荒誕
    日前,美國科學家和科幻小說家們熱烈討論了與星際旅行相關的熱門話題,提出了許多看似荒誕的想法。有研究者預言:這項探險終將成功。因為從理論上講,這項任務並不違背任何自然定律。我們需要的只是新技術、新設想,或許還有一些瘋狂。  行:用什麼交通工具?  速度最快的物質是光。
  • 第二銀河:如何進行星際旅行?這三種方法一定要記住!
    科幻類電影一直以來都廣受影迷歡迎,尤其是太空星際類型的電影,像《星際迷航》、《重返地球》、《星球大戰》、《星河戰隊》等科幻電影,對於宇宙空間和星際旅行的描述十分生動,讓人對真正的星際旅行十分嚮往。雖然以目前的科技發展,實現星際旅行並不現實,但是在遊戲中,這些想法都可以成真!
  • 星際種子類型:你是來自哪裡的星際種子?
    如果一種特定的類型與你產生共鳴,很可能這就是你的類型!寫下你有哪些特質,哪些類型的星種能引起共鳴。可以幫助你弄清楚你是哪種類型的星種子獵戶座星際種子獵戶座星種子來自獵戶座。有許多來自獵戶座的生命從其他恆星系統遷移到那裡。如果你是一顆獵戶座星種子,你可能在獵戶座之前就已經化身於其他恆星系統。
  • 七種方式或實現星際旅行
    如果使用傳統太空飛行器,比如現在用於探測太陽系的機器人探測器等,要花數萬年才能到達比鄰星。  如果我們想前往太陽系之外的地方,則需要速度更快的設備,比如像「代達羅斯計劃」(Project Daedalus)中提到的核聚變火箭等。在最近的報導中,美國趣味科學網站為我們列出了未來有可能幫助人類拜訪比鄰星或其他宇宙鄰居的7種方式。
  • 科幻作品中會出現的幾種,星際旅行的方法!
    如果宇宙飛船不能達到驚人的速度,太空旅行將是一個非常枯燥的經驗。旅行者號的速度為每小時64000公裡。如果它以這樣的速度飛行,《星際迷航》中的旅行者將需要1.7萬年才能到達地球。1.具有超光速飛行能力的迅猛龍可以出現在行星大氣層中執行戰術任務,但如果它們運氣不好,它們也可能出現在行星內部。(猛禽612號在卡拉狄加執行搜救任務時失去了硬漢和塞爾。)在其他太空飛行器附近或內部運行超光速發動機可能會對船體造成嚴重損傷,這可能是由於空間扭曲造成的。使用超光速發動機進行長途旅行需要多次「跳躍」,這是危險的。賽昂人的超輕型引擎效率更高,但也有其局限性。
  • 《小王子之星際旅行》觀後感
    周末走進保利大劇院觀看《小王子之星際旅行》,這是我第一次看到用人偶戲和實驗影像結合的方式來表現一部劇情,舞臺像一個拍攝動畫電影的現場,我被深深吸引了
  • 關於人類長生不老和星際旅行的探討
    開篇前我們先理解兩件事「光年」和「量子力學」。小編以前上學是差生,所以看完的有不意見的朋友我們可能相互探討學習。首先要說說「光年」,我們經常聽到這個詞,它是一個距離單位,不是時間單位,簡單理解就是光從一個點出發向前行進,以地球時間一年為標準,它所行進的這段距離為一光年。
  • 《星際旅行:發現號》正如當今世界普世價值觀對於整個世界的彌合
    順便說一下:美國創造了《星際旅行》,並不代表美國政府就真的擁有了UFP的美好價值觀。如果你是一個內心深深喜歡著星聯價值觀的觀眾,無疑,你既不能在我們生活的四周看到這種美好,同樣也不可能在美國這種口上宣揚「上帝博愛、自由民主」但現實中霸道妄為損人利己的偽基督國家中看到。
  • 星際來客:孕育地球與生命?
    據估計,在我們銀河系,每立方光年應該有大約29萬億個類似於奧陌陌的星際天體。它們是被其原先所在的「太陽系」拋出後,成為「星際流浪漢」的。它們塊頭相對較小,移動又快,所以不容易被察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迄今為止只看到一個的原因。最近,有兩位歐洲科學家提出,如果這些星際巖石被另一個正在形成恆星和行星的原恆星盤俘獲,它們可能就會在行星形成的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
  • 《星際旅行》男星蒙田去世 先後飾演羅慕倫星人和瓦肯人
    勞倫斯·蒙田劇照  曾經出演《星際旅行》(老版《星際迷航》)的美國男演員勞倫斯·蒙田於當地時間周五去世,享年86歲。他的女兒傑西卡通過臉書公布了這一消息。勞倫斯·蒙田曾經在《星際旅行》中先後飾演羅慕倫星人和瓦肯人,並且曾經一度有機會接替飾演倫納德·尼莫伊的史波克一角。
  • 人類星際旅行的唯一希望在於超越自己的生命本體
    新文明人勾勒了這樣一種別開生面的圖景,為人類點燃了可以實現星際旅行唯一的可行性希望。宇宙開啟了第二次巨變,超生類誕生,新文明人由此開闢了第三界——超生界。超生界的社會主體已不屬於人類,他事實上已經成為整體超越人類的更加高級的社會主體,是一種超越整個生命界的非生命體新物種,一種生存在更為高級社會意義的社會存在。
  • 太陽系中發現新的星際高速公路從木星旅行到海王星僅需十年
    原標題:太陽系中發現新的星際高速公路從木星旅行到海王星僅需十年據《科學進展》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一條貫穿太陽系的新的「星際高速公路」,它可以在未來加快太空飛行器從地球到太陽系遙遠部分的旅行時間,並監測和了解可能與地球碰撞的近地物體。
  •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在冰島旅行來一場《星際穿越》
    宅在家的這段時間,相信大家都刷了不少電影,而看過《星際穿越》的人一定對這一幕印象深刻:主角們在一個全部被水覆蓋的星球上登陸,放眼望去是無邊無際的海……冰島在這片位於北緯64度至66度的土地上,所擁有的美景可不僅限於此,您一旦踏入,就不可自拔地被其吸引,疫情結束,不如我們一起去仙境冰島旅行,看一看那些比電影還要美的地方吧。
  • 星際穿越是否可行?科學家發話了:要解決這3個難題!
    事到如今我們運送了多位太空人進入宇宙,也向太空中發射了多顆探測器,這些都標誌著人類航天時代的來臨,在科幻電影中我們時常能看到星際旅行的場面。很多人也幻想有朝一日人類也可以乘坐著宇宙飛船在太空中漫遊,那麼星際旅行是否可行呢?科學家認為,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來說,想要實現星際旅行還是非常困難的,如果想要把夢想變成現實,那麼必須突破以下三個難題。
  • 牽牛花種子可勝任星際旅行—新聞—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