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喝越新越好?這些錯誤的六大茶類喝茶建議,看完別再被誤導了

2020-12-12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老茶友LH發來消息問:

她自從愛上喝白茶後,特意到網上找了很多學習參考。

然後發現以自己現在的水平,很難分辨出別人寫的茶葉知識是對是錯。

最近她就看到一個關於六大茶類喝茶的說法,看起來感覺很不對勁。

裡面的內容,大致是「白茶三年以上不寒涼」、「紅茶可以存放3年左右」……

對照這樣的說法,LH茶友按自己的喝茶感受來看,一點不符合啊。

她連續喝了兩年2018/2019年的新白茶,也從沒感受過性寒這回事!

嗯,現在已經是2020年了,網上的信息徹底大爆炸。

新人喝茶,學會判斷內容觀點的真與假,去偽存真,很有必要。

從常識和邏輯看,學會喝茶,靠的是喝而不是聽。

故而,相信自己的喝茶感覺很重要。

關於六大茶類的正確喝法,可千萬不能被人誤導!

《2》

綠茶黃茶,越新越鮮?

綠茶,市場上多見。

相比下,黃茶略為小眾。

綠茶與黃茶之間,加工方式相近,只不過黃茶要多加一道「悶黃」工序。

從風味屬性上,這兩類茶非常接近。

但這兩種以清新滋味聞名的茶,是不是要喝越新越好?

其實不是。

綠茶,作為不發酵茶,茶葉內部的多酚類物質,維生素、茶氨酸等含量保留較豐富。

按照加工方式劃分,綠茶可以分成炒青、蒸青、烘青和曬青綠茶。

龍井、毛尖、碧螺春,屬於炒青。

恩施玉露是蒸青綠茶的代表。

而各式用於窨制花茶的綠茶茶胚,往往用的是烘青方式。

曬青綠茶,則以滇綠、川綠常見。

我國的茶葉市場裡,炒青是綠茶的主流加工方式。

炒青綠茶,在製作時要用到微火在鍋內炒制鮮葉,阻斷茶葉的發酵。

喝綠茶,不能過分求早。

特別是喝炒青綠茶,因為制茶過程經歷了輝鍋、青鍋的步驟。

剛剛完成加工的新茶,會帶上一點火氣。

為了不影響好茶的風味,炒青綠茶在加工完畢後,需要靜置一段時間(半個月左右)進行退火。

到那時,炒青綠茶的風味才能趨於穩定,滋味更加清爽,不帶火氣。

可見,不宜久藏,宜喝新茶為代表的綠茶黃茶。

它們可不是喝越新鮮越好。

正確的喝茶方式,最好是新茶加工後,放半個月左右再去嘗鮮!

適時喝茶,才能更健康。

《3》

紅茶,可以存放3年左右?

國際大宗茶葉交易中,紅茶較受歡迎。

紅茶,按照基礎分類,可以分為小種紅茶、工夫紅茶、紅碎茶。

我國作為紅茶的誕生地,各地的名優紅茶眾多。

福建武夷的桐木關,是世界紅茶的發源地。(正山小種,金駿眉皆誕生與此。)

除此外,福建本省還有三大知名的功夫紅茶(坦洋工夫、政和工夫、白琳工夫。)

並且,鄰省浙江的九曲紅梅,廣東的英德紅茶等等,在茶圈內的名氣同樣不少。

話說回來,分類眾多的紅茶,是不是都能存放3年左右呢?

根本不是!

市面上絕大部分的紅茶,根本放不了3年。

紅茶屬於全發酵茶,不像綠茶那樣時效性強(綠茶建議喝新茶,一年內飲用完畢),也不像白茶熟普那樣可以越存越醇。

紅茶的保存時間,一般介於1-2年。

當然,這還得看具體的紅茶特性,以及茶葉保存的情況。

如果是以高香著稱的紅茶(祁門紅茶等),那麼建議及時飲用,不要放置太長時間。

要不然,存過了一年大半載後,香氣風味會明顯下降。

而如果是傳統工藝加工的桐木關正山煙小種,因為在制茶時經過了煙燻工藝。

燃燒特定的馬尾松進行煙燻,讓茶胚可以吸收並形成獨特的松煙香、桂圓味等。

所以,要放一段時間再喝。

在桐木關訪茶時,當地的茶農告訴我們,煙小種那股子煙燻出來的味道,剛加工出來時煙燻火燎的,要等放一放才會更好喝。

但在煙小種褪去明顯的煙火氣後,和大部分紅茶一般,適合趁著本身風味最佳時期飲用,不要久存。

紅茶,不適合長期保存,1-2年內飲用最好。

放了3年的紅茶,需要認真檢查存茶情況。

是否跑氣,是否聞起來不香,是否受潮,是否黴變等。

如果有出現這些問題,那麼不要再飲用。

一款茶能不能喝與好不好喝之間,是兩種概念。

存放時間太久(3年或以上)的紅茶,就賞味期而言,肯定達不到最好喝的階段!

《4》

巖茶,隔年喝最好?

巖茶,屬於六大茶類裡的烏龍茶,又稱青茶。

按照烏龍茶的地域分類,武夷巖茶(大紅袍、肉桂、水仙等)是閩北烏龍的代表。

巖茶的工藝繁瑣,要經歷做青、搖青、走水、炭焙等多道步驟。

焙火,是巖茶加工的特色。

沒有經過焙火,茶葉無法獲得特有的風味,不能稱為巖茶。

那麼,經歷焙火的巖茶,是不是都要隔年喝最好?

錯,壓根不是這麼回事。

巖茶要不要隔年喝,由焙火的程度決定。

巖茶按照火功的高低,可以分為輕火、中輕火、中火、中足火、足火茶。

其中能夠隔年喝的茶,多是火功較高的茶,至少要到中火。

中火及以上火功的茶,在焙火之際吸收了慢慢的熱量,自身的水分變少,相對更耐保存。

而輕火、中輕火的巖茶,則不能放到隔年喝。

這類焙火不高的茶,存放到隔年,早該返青了。

不僅喝起來沒有原先香氣高揚,花香四溢的美妙體驗,而且還容易在茶湯裡喝到青味,甚至是微微的酸味。

武夷巖茶的正確喝茶時間,是等一款茶褪火後,及時飲用。

褪火完成後,巖茶便進入了適飲期。

焙火後的巖茶,不建議存放太久。

要不然,等茶葉失火後,巖茶很容易返青。

若是沒有適時復焙,好端端的一款茶就該徹底受潮,嚴重返青,不能再喝了。

本身火功就不高的輕火,中輕火茶,存放不到隔年。

故而,一味認定「巖茶,隔年的最好喝」,暴露出來的是一個人根本不懂巖茶!

《5》

熟普,十年左右口感最佳?

不靠譜。

說句實在話,如果是推薦不懂茶的新人喝茶,那麼建議是警惕年份過老的茶。

十年陳的熟普,市場存量是有,但不會多。

這其中,能做到原料出色,加工出色,倉儲到位的茶,少之又少。

「喝十年陳的熟普口感最好」,這對於新人而言,學費成本太高。

更關鍵是,新人在不懂茶,不懂分辨好壞真偽的情況。

直接買年份太高的熟普,太容易踩坑。

容易買到年份不真實的,假冒偽劣的,徹底存壞黴變的……

另外,熟普的風味品質,不單單以年份論英雄。

熟普的陳香與醇厚感,是通過後期存放發酵形成的。

如果儲藏條件不當或不講科學的無限期存放,那會降低其品質。

普洱茶的保存,需要視情況而定。

經過渥堆發酵的普洱熟茶,不需要等到十年,甚至幾十年才好喝。

一般經過2-3年的儲存,就可以得到不錯的風味了。

如果新茶友打算嘗試喝熟普,那麼建議多選這類年份不要太高的熟普。

另外,在選擇時還需留意,出現明顯悶味和雜味的老茶,不要買。

喝茶,為的是品質與風味。

光是衝著年份去喝茶,實則是不懂茶的做法。

面對這類不專業的喝茶推薦,可不能盲目相信。

《6》

白茶,三年以上不寒涼?

錯。

按存茶時間的劃分,白茶可以分為這三類。

新白茶,儲存時間低於1年。

陳白茶,倉儲時間滿1年,低於3年。

老白茶,儲存陳化年份不低於3年。

按照「三年以上不寒涼」的觀點,那是指新白茶、陳白茶都屬於性寒涼的茶。

但從實際的喝茶感受看,白茶不論新茶和老茶,都與寒涼不沾邊。

品質好,工藝正常的白茶,性味是溫和的。

茶葉的性寒說,大多情況是說茶多酚含量特別高的茶。

譬如,經過殺青後的綠茶。內部的多酚類物質停止氧化,茶多酚含量較高。

茶多酚,在茶葉裡普遍存在,具有一定消炎抗菌作用。

但當茶湯內出現過多的茶多酚時,不僅茶湯的味道會偏澀,並且容易刺激胃壁。

如果是胃比較弱的人,胃璧比較薄或者受過傷害的人,對茶多酚極為敏感。

當這類人群,在空腹狀態下攝入茶多酚含量過多的茶湯時,容易胃痛。

但是,按六大茶類的劃分來看,白茶的茶多酚物質並不會過高。

除非是買到了沒烘乾,工藝不達標的「新白茶」,才會有較高的茶多酚物質保留。

品質出色,工藝正常的白茶,新茶階段的多酚類物質含量適中。

新白茶的整體風味,最為突出的是鮮爽感,茶氨酸等養分含量豐富。

故而,可以肯定,新白茶並非性寒涼。

再加上,白茶裡的茶多酚,並非是一成不變的。

隨著存茶時間的增加,白茶可以不斷的陳化。

茶多酚會轉化成別的物質,會減少。

經過了多年陳化後的老白茶,性味溫和異常。

喝白茶,不存在三年以上不寒涼的說法。

如果你的胃特別敏感,那麼建議將新白茶放一放,放上1-3個月再去喝。

在喝茶的時候,能感受到舒服愉悅的鮮爽風味,不會再有不適感。

《7》

喝茶,健康永遠是不過時的話題。

喝綠茶,並非是喝越新鮮越好。

大部分炒青過後的綠茶,放一放更好喝。

喝紅茶,千萬別將茶葉放太久。

及時飲用,方才是上選。

焙火後的巖茶,並非要喝隔年。

褪火完成後,趁著最佳賞味期喝巖茶,更能領略武夷巖茶的香清甘活。

喝熟普,不要迷信年份。

並非十年陳的熟普,才會好喝。

品質出色的熟普,陳了兩三年後去喝,風味也不錯。

至於說到喝白茶,並非只有老白茶才能喝。

清新鮮爽的新白茶,風情同樣不容錯過。

以鮮著稱的新白茶,並非是性寒涼。

恰恰相反,沒有經過殺青的白茶,內部的多酚類物質可以轉化。

後期可以不斷陳化的新白茶,放一放會更好喝!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喝茶別心急,六大茶類的新茶,每年什麼時候才可以喝?一併講清楚
    除了焙火的武夷巖茶,要等褪火後再喝茶。「雨前雖好但嫌新,火氣未除莫接唇。」六大茶類裡面,大部分的新茶都並非是喝越新越好。綠茶、黃茶等以嘗鮮為佳的茶類,也不例外!那究竟,六大茶類的新茶,等到什麼時候才適合喝呢?
  • 綠茶越新越好、洗茶可以洗去農殘?是時候打破這些喝綠茶的謠言了
    01誤解一 綠茶越新越好不完全對。其中明前茶原料極為鮮嫩,茶葉採摘的時間越早,價格越貴,於是市面上就出現了「明前茶、貴如金」的說法,很多人也因此認為:綠茶越新越好。相比往年的陳茶來說,新茶在營養成分和風味口感上都優勝於隔年的陳茶。
  • 綠茶喝越早越好,但白茶三年以內不宜喝?因為新白茶性寒涼?
    巖茶隔年喝,紅茶三年內。」最早從朋友那聽到這樣的說法時,不覺啞然。提到六大茶類的最佳飲用時機,那段順口的說辭裡,完全就是謠言哇!《2》為什麼說綠茶不能趁鮮喝,喝越新鮮越好?制茶過程中經歷了「炒青」的綠茶,剛完成加工的時候,新茶可不是要喝越新鮮越好。假若剛炒青結束不久,直接泡了新茶喝,那容易嘗到比較重的火氣,而綠茶本身的清香風味反倒被壓制了。如果是體質敏感些的朋友,直接趁著新鮮喝茶,容易上火。
  • 六大茶類裡,紅茶黑茶巖茶味道濃,白茶綠茶味道清淡?
    暑熱蒸騰的季節,多喝好茶可以清心靜氣。提到喝茶,不同的人都不同的喜好。傳統的茶葉,可以分出六大類。綠、黃、白、紅、青、黑,每一種風味都不同。夏日選擇喝茶解暑,預先了解不同茶葉的特徵很重要。有人說:「六大茶類裡,紅茶黑茶味道濃,白茶綠茶味道清淡?」但按個人的觀點看,這樣的說法並不認同!《2》喝茶,濃與淡與茶葉種類無關。
  • 六大茶類知識大全,看看你適合喝什麼茶?建議收藏!
    新入手的好茶,自然要邀請老朋友過來嘗嘗。初夏喝新茶,清新的茶香能為夏天帶來幾分清涼。喝茶,是一種生活方式。不過名目眾多的新茶,分辨難度不小。部分朋友在茶桌上,聊到茶葉的分類。比較客氣與小心:「自己不懂茶,是隨便喝喝而已。」很多人已經喝了多年茶,喝過了許多茶。但面對茶的具體分類,還是一知半解。例如傳統六大茶類裡的分類,究竟是怎麼區分的?
  • 喝茶都說冬紅夏綠,六大茶類裡,哪種茶適合夏天喝?
    高溫的夏天,喝茶消暑是很養生的做法。燥熱的季節裡,那些「清爽」的茶類,分外受矚目。那傳統的六大茶類裡,哪些適合在夏天喝呢?冬紅夏綠的喝茶講究靠譜嗎?古人的夏天消暑做法提倡 「心靜自然涼」,多喝幾杯適合個人口味的好茶,驅散煩悶的心情,身心舒暢,自然更能夠解暑。冬紅夏綠的喝茶建議,個人不太認可。因為太過於一刀切,不具有普適性。紅茶,全發酵,性溫溫和。從養生喝茶的角度看,四季皆宜。
  • 茉莉花茶算綠茶?大紅袍是紅茶?細數中國六大茶類常見五大誤區
    究竟,茉莉花茶算六大茶類中的哪一種?是不是綠茶呢?實際上,茉莉花茶不是綠茶,也不在六大茶類行列。它的真實身份歸屬,是再加工茶。加工製作茉莉花茶的茶胚,可以是綠茶、白茶、紅茶等等。隨著制茶技術的發展,在傳統的六大茶類基礎上,衍生出了無數的茶類。以六大茶類為基礎,進一步加工製作出來的茉莉花茶,袋泡茶,速溶茶、茶膏等,它們擁有一個專有名稱——再加工茶。窨制茉莉花茶的茶胚,以烘青綠茶常見。但這並不代表,茉莉花茶就算是綠茶。
  • 喝茶總是拿不準保質期?別著急,掌握六大茶類的喝茶時機很關鍵
    而在平常喝茶的過程中,一款茶的最佳賞味期≠保質期。如果是綠茶、黃茶這類不適宜長期保存的茶葉,那么喝茶原則上建議趁鮮飲用。不要非要拖到保質期之前,再去飲用。那樣的話,會錯失不少鮮香風味。從保質期的角度看,新鮮桃子放上五、六天不會放爛、變壞。但從賞味的層面而言,鮮美清香的蜜桃,最好是在一兩天內吃掉。畢竟,再平白的放下去,也只是在浪費滋味罷了!聊到這茬,同理可證六大茶類裡面所有不適合長期儲存的茶葉,建議是及時飲用。
  • 六大茶類到底能存多久?
    但眾所周知,許多茶類都有越陳越香的特點,普洱、白茶、黑茶等。近年茶圈裡**老茶拍賣出天價的故事,更是讓普通茶友看不明白,究竟喝茶有沒有保質期的講究?是不是說,茶葉只要沒發黴變質,就都能放心喝?那不妨,先看看六大茶類裡是怎麼說!
  • 白茶、巖茶、綠茶、紅茶、普洱茶,六大茶類裡,哪一泡茶好喝?
    至於六大茶類裡,是不是所有的茶都適用「三衝四衝是精華」的說法,有待商榷。因為不同形態,不同泡茶水溫,不同喝茶情況下。一泡茶葉的舒展情況,不可能完全一樣。對壓制過的黑茶磚,沱茶,或者是形態捲曲如螺的綠茶(碧螺春等),在衝泡時茶味緩緩釋放。
  • 六大茶類中,紅茶、巖茶、綠茶,都可以長期儲存,存成老茶嗎?
    如此,美景下,自然是要喝上杯茶,才只是應景了.且泡杯茶喝吧,也算是不辜負如此美景了。如今,正處於秋季,喝杯老白茶,暖心暖身。說起老茶,之前,有茶友問,六大茶類中,都有老茶之說嗎?那麼,紅茶、巖茶、綠茶,都可以長期存儲,存成老茶嗎?《2》作為六大茶類中的紅茶,可以存成老茶嗎?紅茶,並不建議茶友們將其長期存放。
  • 喝茶養生,六大茶類茶性不同,別再喝錯了!
    在喝茶的目的上,55%的人表示喝茶為了健康,30%的人是為了提神 然而,人們對於茶大多只停留在「喝」的層面,對於茶文化和茶知識的了解僅佔不到二成。 想通過喝茶養生,首先就必須對茶有所了解,六大茶類茶性不同,對人體的影響也不同。
  • 六大茶類這麼多,究竟哪些適合煮茶?一次性說完煮茶的那些事
    不過,按傳統的六大茶類劃分,有綠、紅、黃、白、黑、青之分,究竟哪些茶適合煮茶呢?《2》煮一壺茶喝茶,並不是所有的茶都適合煮著喝。六大茶類裡,綠茶的版圖遼闊,在各主要產茶省份內均有分布。浙江有龍井,安徽有瓜片,河南有毛尖,山東有嶗山綠,江蘇有碧螺春,四川有竹葉青……然而可惜的是,這些綠茶統統不適合煮茶。因為綠茶的特性在於它是不發酵茶,整體風味以清新、清香、清鮮為主。泡著喝,更能直觀的呈現一泡優質綠茶的本色風味。
  • 綠茶、紅茶、白茶、烏龍茶、普洱茶,六大茶類裡,哪一泡茶好喝?
    「喝茶時,那一泡的茶湯最好喝?」這應該是不少茶友都會有的疑問,茶的滋味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每一泡的滋味都不同,茶的滋味變化是一條悲傷曲線,滋味先是越來越好,而後到達頂峰後,又開始向下降。不同的茶品皆有專屬的那一條曲線,綠茶、白茶、紅茶、黑茶、烏龍茶、黃茶的曲線峰值出現的時間也就是不同的,有的早一些,有的晚一些,所以要從具體的情況來定,六大茶類哪一泡最佳。
  • 夏天喝綠茶、白茶,冬天喝紅茶、烏龍茶,這樣的喝茶說法靠譜嗎?
    這時候,能喝上一杯餘味悠長的清茶是最大的消遣。提到夏天喝茶,茶圈內有種說法很常見——冬紅夏綠。指夏天喝綠茶,冬天喝紅茶。將喝茶的選擇範圍,擴散到六大茶類。尤其是在中午小憩後,泡上一杯茶喝,特別的舒坦與愜意。不過,這適合夏天喝的茶,當真只有綠茶和新白茶嗎?未必見得。這樣的喝茶建議,太過絕對!從物候特點看,夏天高溫,陽氣外放。
  • 有種「想哭」,叫煮了綠茶,六大茶類中,究竟哪些茶適合煮茶呢?
    最後,將泡過的肉桂葉底煮了壺茶,幾個人圍坐在一起喝茶,聊天,也很舒服。朋友問,原來煮茶,也這麼多學問啊,那麼多品種,哪些茶可以煮茶?《2》六大茶類中,哪些茶可以煮?從煮茶的要求上看,適宜煮的茶葉,需要一定的年份或是發酵程度較高的。若是隨意煮茶的話,就極有可能煮出一壺苦澀難當的茶湯來。六大茶類中,綠茶、黃茶、白茶、烏龍茶、黑茶和紅茶,茶葉的種類多,但適合煮茶的並不太多。
  • 鐵觀音是綠茶,大紅袍是紅茶?六大茶類你分得清楚嗎?
    鐵觀音茶湯偏綠色就是綠茶?大紅袍茶湯偏紅色就是是紅茶?喝了這麼多茶你是不是一直看茶湯顏色辨別茶的種類?但是在鐵觀音和大紅袍身上可就行不通哦,實際上,鐵觀音和大紅袍屬於同一類茶,那就是烏龍茶,也就是青茶。
  • 六大茶類不同的茶葉屬性,理不清的六大茶類,這次簡單了
    尤其是南方的朋友們,喝茶更是痴迷,從早茶喝到中午茶,一直能喝到下午茶 ,喝茶不僅是純粹的喝,更多的是在品茶,就像是在品茗自己的一副作品那樣的專注,也有很大一部分朋友在茶桌上談生意,喝著喝著生意就談成了,這是大部分南方朋友們的真實生活。 不管自己懂不懂茶, 覺得好喝的或者適合自己的茶,就是好茶。
  • 喝茶的那些誤解—喝綠茶,真的會傷胃嗎?
    綠茶是消費量最大的茶葉,但很多人對喝綠茶有一定忌諱。比如說會擔心喝了綠茶晚上睡不著覺、喝多了綠茶會傷胃等等。其實這些都是對綠茶的誤解,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綠茶到底會不會傷胃。《1》為什麼我們會覺得「喝綠茶會傷胃」?
  • 六大茶類可以存多久?掌握好四個技巧,再也不怕綠茶、紅茶過期了
    在六大茶類中,綠茶,黃茶,紅茶,青茶(烏龍茶),白茶和黑茶,這些茶葉可以存放的時間不同。 並不是所有茶都可以存上個五年,十年。 六大茶類中,綠茶是以喝鮮著稱,可以存放的時間不建議太久。 綠茶在加工的過程中,通過殺青這一步驟,綠茶中的茶多酚被大量保留了下來,由此就可以保持清新,鮮爽的滋味。 茶多酚,極其容易被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