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廠會客廳丨景德鎮燒陶的老王

2020-12-04 潤思祁紅

老王並不老,甚至年輕的第一面我都沒認出這個板寸頭的小夥子就是景德鎮的王馭鋒。老王人狠話不多。臨走前窨了一罐花水,第二天還提醒我們記得喝,打開一看裡面飄滿了小蟲子,老王說是晚上摘的所以蟲子沒抖乾淨,不過可以補充蛋白質,秉著尊師重教的禮貌,我只能兩面三刀的假裝應了。

老王窨花的那個罐子,在去年的公眾號裡出場過,是窨茉莉花水的那一期。是根據古時的記載恢復的一罐前人的浪漫。

圖丨王馭鋒

老王自帶的氣場,給老廠帶來了點不一樣的氣氛,我想是那種搞藝術創作的人特有的隨性。平日裡老廠是嚴謹的,其實在國企時期,廠裡的業餘生活是很豐富的,跳舞、打籃球、看書(廠裡有圖書館)等等。不過這也是受一個大環境的影響,上網有癮,明知道只是浪費時間,還是忍不住刷刷刷的手指。

燒陶活動從早上9點進行到晚上9點,發布招募時,我心裡有些沒底,池州的夜生活基本10點就結束了。結果人數遠超預期,一位網友看著我的眼睛,按捺著激動表達了她的歡喜之情,激勵的我在一天走了27000步後感覺還可以健步如飛,鞠躬盡瘁。

窯搭建在老籃球場上,燒陶的素坯是老王從景德鎮帶過來的。大家參與了打磨和燒制的過程。燒陶除了木材外,還有祁紅茶梗,老王點的火,眾人都很嗨,圍著火堆,就差手牽手來段彝族達體舞了。

月上了梧桐梢頭,揀場後兩口池塘裡的青蛙開始不甘寂寞,空氣裡瀰漫著香樟樹和祁紅的香味,是個不應該被辜負的夜晚。揀場裡進行的是茶葉杯測活動,兩款綠茶和六款祁紅,雖然大家嘴裡嚷嚷著喝不出來,但依然認真地喝完了全程,味覺是有記憶的,這個四月的夜,應該來一曲鄭鈞的《私奔》,和自由私奔。

臨近9點,徘徊的人也漸漸散去,剩下老王和幾個人,黑燈瞎火的,就著窯裡的一點亮喝著小酒,這種氛圍,話是多餘的,倚著水泥的看臺,在老廠的氣質裡,心在悸動。

成品是第二天取出來的,即便是開窯老王的淡定人設依舊維持的很好,在大家明搓搓的興奮中,老王一個個的拿出瓶子,用手套擦乾淨表面的灰,還抽空欣賞了一下瓶子表面的花紋,「挺不錯,」老王評價,「很有祁紅特色」。

祁門紅茶,Keemun Black Tea,白色的素坯燒出來的成品是黑色的,上面因為外部影響而形成的紋路,斑斑點點,彎彎繞繞,像浩渺的宇宙。

星空

老王的分享

老王在景德鎮的工作室叫南郊,也在一座老廠裡,叫740。

圖丨王馭鋒

他專研的是蘇打燒,是因為這種燒制方法產生的效果和顏色都與自然中的色彩相同。夕陽,山雨,苔蘚等,這些自然景象,通過泥土,火,鹼(蘇打),幻化在器皿之中。他們想通過器物讓人們感受到自然的存在,能被自然的力量治癒。

蘇打燒的原理

蘇打高溫時置入窯內,化為蒸汽,與坯體反應產生釉面。

裸燒的魅力在於坯體產生釉面是因為蘇打的置入而引發的高溫質變。

蘇打蒸汽與坯體接觸,灼蝕,使得坯體最表面的粘土質變為釉。

而釉的成色與質感則與泥土的成份和燒制時的氣氛有關。

泥土中固有的鐵成為釉成色的基本元素。因為鐵有豐富的顯色性。

所以顏色也會隨機多變。而燒制的氣氛控制整窯作品的色澤和質感。

通過氣氛的控制,以達到色澤與質感的最終平衡。

蘇打燒的由來

蘇打燒由鹽燒演變而來,在上世紀70年代,當時人們為了尋找無氯,低汙染的鹽釉替代品。就選擇了用蘇打(Na2CO3)來替代。蘇打釉以其獨特的美學價值令世界各地的陶藝家著迷。

蘇打窯的基本結構

釉的成因

蘇打+二氧化矽+氧化鋁=釉

Soda + Silicon + Alumina = glaze

Fe

灰色

Carbon trapping

溫度

Temperature

草木灰釉

Plant ash glaze

富樂國際蘇打燒藝術節

Fule International Soda Firing Ceramics Festival

自然

Natural

坑燒

坑燒(PitFiring) 是陶瓷燒制中的一種燻燒工藝。坑燒是一種從原始陶器燒制演變而成燒制方法,至今在世界各地的土著陶瓷文化中被保留。近十多年來坑燒工藝在各地的陶藝界日趨流行。

因陶器在燒制過程中四周的氣氛不同,坑燒的陶器可呈現黑、灰、紅、黃等斑駁而豐富的效果。

我們這次的老廠燒陶活動採取的就是坑燒方式。

註:部分圖片來自於老王。

相關焦點

  • 來祁紅老茶廠燒陶啦
    4月28日,招募15人來祁紅老廠燒陶啦!69年的祁紅老廠和工作室位於景德鎮740老廠的南郊工作室,首次串門,南郊的老王挪窩,來祁紅老廠教大家燒陶啦。①南郊工作室的王馭鋒導師講解蘇打燒的原理②進行燻燒的準備工作(燻燒(PitFiring) 是陶瓷燒制中的一種燻燒工藝。坑燒是一種從原始陶器燒制演變而成燒制方法,至今在世界各地的土著陶瓷文化中被保留。近十多年來坑燒工藝在各地的陶藝界日趨流行。)
  • 景德鎮陶錄
    《景德鎮陶錄》由清代藍浦著,其門人鄭廷桂補輯。全書共十卷,包含:景德鎮圖、御窯廠圖、陶成圖、國朝御窯廠恭紀、陶務、歷代窯考、陶說雜編、陶錄餘論等內容。對清嘉慶時期景德鎮的陶器生產規模和制陶歷史作出了介紹,含合頁式插圖十六幅。此為清光緒十七年京都書業堂刊本。
  • 那些被樂天陶社留下的年輕人,正在改變景德鎮
    曾經在我兒時的記憶裡,景德鎮就是生產青花瓷碗的地方。而當三年前去到景德鎮,我才對這個地方刮目相看。景德鎮擁有最傳統的制瓷技藝,而這個城市卻一點也不老舊沉悶。這裡匯聚了很多外國藝術家,這裡有無數年輕的陶藝工作室。而當我試圖去了解這種氛圍背後的原因時,我找到了樂天陶社。
  • 建水柴燒,把做陶當做一種信仰
    在雲南有一個地方因柴燒陶而得名這個地方叫建水,一座中國陶器的「史料館」。這裡,一度成為世界柴燒愛家的朝聖地。因信仰而來帶著天賜而歸南谷·一意茶室執念於好器配好湯,近幾年,金平先生帶領團隊考察了全國各地,景德鎮
  • 唐英紀念館開館、葫蘆窯復燒點火在景德鎮舉行
    10月19日上午,督陶官唐英紀念館開館揭牌暨景德鎮明代葫蘆窯復燒點火儀式在古窯民俗博覽區舉行。   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器物部主任、中國古陶瓷學會副秘書長呂成龍表示,唐英是歷史上最有名的督陶官,他跟景德鎮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唐英在乾隆年間的督陶期間,景德鎮的御窯被稱為唐窯。
  • 景德鎮復建復燒清代明爐暗爐 傳承古代制瓷技藝
    王昊陽 攝   中新網景德鎮6月10日電 (記者 王昊陽)6月10日是全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在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內,用於專業燒制釉上彩瓷的清代傳統紅店明爐暗爐復建完成,並進行首次復燒。
  • 與景德鎮齊名,這個古鎮一口灶燒了500年,至今延續古老工藝!
    說到瓷器,我們沒人不知道景德鎮,但是關於瓷器,似乎我們也就知道個景德鎮。景德鎮被譽為中國的「瓷都」,而我們不知道的是,在中國,還有一個「南國陶都」,它位於廣東佛山。而這裡最古老的南風古灶,它建於明朝正德年間,一直在使用,距今已近5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仍在使用當中的柴燒龍窯。
  • 《景德鎮陶錄》記:唐武德中,鎮民陶玉者載瓷入關中,且貢於朝
    《景德鎮陶錄》記:「唐武德中,鎮民陶玉者載瓷入關中,稱為假玉器,且貢於朝.於是昌南鎮瓷名天下」.《景德鎮陶錄》清景德鎮人氏藍浦原著,六卷,後經弟子鄭廷桂增補為八卷,另加入卷首《圖說》和卷尾《陶錄餘論》共十卷,在嘉慶二十年(1815年)由異經堂刻印刷出版(四冊一函)。國朝江西巡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謝旻等監修。《江西省志》創於明嘉靖間參政林庭?昂,其後久未纂輯,舊聞放失。至本朝康熙二十二年,巡撫安世鼎始續修之。
  • 景德鎮三寶村:從破落村莊到世外「陶」源
    (中國減貧故事)景德鎮山谷裡的「藝術聚落」:從破落村莊到世外「陶」源中新社江西景德鎮9月22日電 題:景德鎮山谷裡的
  • 樂天陶社:馬雲直播點讚,見證景德鎮「返老還童」
    撰稿人楊兩隻為我們帶來了景德鎮樂天陶社的故事,在她看來,這個35歲的陶藝機構,記錄著瓷都的變遷與更新,凝合成景德鎮的縮影。 - 樂天陶社 景德鎮的變遷與更新 今年,樂天陶社35歲了。
  • 江西景德鎮瓷博會首次復燒明清御窯「六式窯」
    原標題:江西景德鎮瓷博會首次復燒明清御窯「六式窯」 明清御窯前三位奧運冠軍、受邀嘉賓與點火窯工合影。  人民網景德鎮10月19日電 (肖成)江西景德鎮19日在全國首次復燒明清御窯「六式窯」中的青窯、龍缸窯和風火窯。
  • 一個香港陶藝師在景德鎮辦了12年陶社,她試圖建立的規則基本沒什麼用
    夏天的常客往往來自印度,「40 多度的天氣,他們還要做柴燒,我都已經要中暑了,他們還覺得沒差啊,印度也一樣熱」。冬天則是芬蘭、挪威和瑞典來的人多。外國陶藝師衝著那些活著的古老技藝而來。單哲奇曾是景德鎮樂天陶社的員工,他回憶當年的一項重要工作是設計「課程」,挖掘這座瓷都每一道工序的老師傅,幫忙引薦。單哲奇從景德鎮陶瓷大學畢業後加入了樂天,他也得以重新認識這座城市。
  • 時間好物丨景德鎮瓷器:古法柴燒,中國名瓷
    景德鎮瓷器以白瓷為聞名,素有「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之稱,品種齊全,曾達三千多種品名。在全國首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中,景德鎮是唯一憑藉自己的特產名列其中的。考古發掘表明,景德鎮自五代開始生產瓷器,宋、元兩代迅速發展,至明、清時在珠山設御廠,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
  • 三寶陶藝村主人李見深:打造景德鎮的世外"陶"源
    我們如願見到了這裡的主人——景德鎮陶瓷學院教授、著名陶藝家李見深先生。「在當今浮躁的社會環境裡,三寶陶藝村試圖打造一個世外『陶』源,能夠讓做陶的人在這裡靜下心來做點東西,在原生態的環境中體會景德鎮的傳統和魅力。」李見深言辭犀利、富於個性,飽含著一位藝術家對理想的執著和對信念的堅守。
  • 復燒御瓷 拓新石灣陶 更見情懷 收藏有品位
    記者在番禺自得堂見到她的時候,馮瑋瑜剛從景德鎮趕回來。她興奮地表示:終於看到了黃釉龍缸成品,就是太大了,自己扛不回來。回來後,我開始找景德鎮的陶瓷名家一起研發,只是沒料到這麼難。」御窯黃釉瓷顏色很高級。唯其太高高在上,反而這個題材過去沒人系統收藏,景德鎮也沒人復燒過。「因為存世量太少了。裡外全黃的器物,明清皇宮裡只有皇帝、皇后、皇太后才能用;到了貴妃這個級別,就只能等而下之,用裏白外黃的;再往下的級別,不能用這種純黃色,還必須加彩,譬如加綠彩、粉彩等不同顏色。」
  • 探尋景德鎮三寶陶藝村:古韻濃鬱世外"陶"源(圖)
    探尋景德鎮三寶陶藝村:古韻濃鬱世外"陶"源(圖) 2014-07-28 10:31:57範文娟 攝    圖為景德鎮三寶陶藝村院內一角,青石板路上,間或有陶瓷碎片組成的圖案鑲嵌其中。 範文娟 攝   中新網景德鎮7月28日電(範文娟 李丹 熊穎)「英國人都有一個關於景德鎮的浪漫理想,在三寶,我找到了心中的景德鎮。」
  • 瓷都景德鎮建督陶官唐英紀念館 致敬「瓷業英雄」
    瓷都景德鎮建督陶官唐英紀念館 致敬「瓷業英雄」 2018-10-19王昊陽 攝   中新網景德鎮10月19日電 (記者 王昊陽)10月19日,在中國景德鎮國際博覽會舉辦期間,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宣布正式開建著名清代督陶官唐英紀念館,以致敬這位一生督造百萬件精品皇室瓷器,推動中華制瓷業發展的歷史英雄。
  • 景德鎮山谷裡的「藝術聚落」:從破落村莊到世外「陶」源
    (中國減貧故事)景德鎮山谷裡的「藝術聚落」:從破落村莊到世外「陶」源中新社江西景德鎮9月22日電 題:景德鎮山谷裡的「藝術聚落」:從破落村莊到世外「陶」源作者 李韻涵「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鎮的東南山麓,有一條綿延十公裡的山谷,三寶村便坐落於此。曾經閉塞不通、破落的村莊,如今雲集國內外藝術家,儼然一個世外「陶」源。
  • 景德鎮山谷裡的「藝術聚落」:從破落村莊到世外「陶」源
    (中國減貧故事)景德鎮山谷裡的「藝術聚落」:從破落村莊到世外「陶」源中新社江西景德鎮9月22日電 題:景德鎮山谷裡的「藝術聚落」:從破落村莊到世外「陶」源作者 李韻涵「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鎮的東南山麓,有一條綿延十公裡的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