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進校園 傳承國粹經典

2020-12-12 央廣網

吳素英(左三)與南山學生交流。學校供圖  消息報訊(記者 蔡哲)12月4日,由南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的「戲曲藝術進校園」觀摩活動分別在深中南山創新學校、深圳灣學校舉行。

來自廣東省國粹戲劇普及教育研究院的老師們為兩校師生帶來了多劇種專場演出。活動特邀戲曲藝術名家、國家一級演員、兩獲中國戲劇梅花獎的吳素英大師,率一眾表演藝術家登臺亮相,上演越劇著名唱段《打金枝——闖宮》。藝術家們婀娜的身姿、圓潤有力的唱腔,感染著在場每一位小觀眾。此外,還有川劇變臉、戲曲把子《小快槍》、越劇《白蛇傳》、京劇《大唐貴妃——蝶戀》等精彩節目。南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德體衛藝部副部長文鐵波闡述了弘揚傳統戲曲文化的意義,勉勵學子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做有中華底蘊的新時代好少年。

深中南山創新學校開展了「戲曲進課堂」,為學生開設戲曲文化普及課。另外,學校成立了「四點半活動」戲曲社團,培養有潛能、有天賦的戲曲娃。

相關焦點

  • 鹿邑縣文化館「弘揚民族文化 傳承國粹經典」戲曲進課堂活動
    ,激發我縣青少年兒童對傳統戲曲文化的興趣和愛好,增強少年兒童的戲曲藝術素養和審美素養,推動戲曲文化傳承,2020年11月11日上午,鹿邑縣文化館與隱山小學聯合開展了"弘揚民族文化,傳承國粹經典"戲曲進課堂主題教育活動。
  • ...校園,國粹共傳承,「書院娃盡享梨園香」戲曲進校園知識講座效果好
    戲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一種無形的歷史文化遺產。推動戲曲進校園,是傳承、繁榮、發展戲曲藝術的重要舉措。橋西區一直重視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戲曲進校園」活動,一貫堅持「讓優秀傳統文化走進校園,沁入學生的心田,化作育人的文化營養」的理念。
  • 合肥包河區「戲曲進校園」 小票友國粹豔冠全場
    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在璀璨的民族文化中,戲曲文化這一國粹就像鑽石,歷經五千年的風雨洗禮依然熠熠生輝。現如今,地球「村」裡文化各異,良莠不齊,如何引導青少年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文化已成為教育家思考的一個難點。
  • 京劇進校園,國粹我傳承
    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展現國粹精華,讓更多的青少年感受傳統文化的韻味和魅力,提高青少年藝術品位和文化修養,激發青少年對傳統戲曲文化的興趣和愛好,11月30日下午,唐山市京劇團國家一級演員關悅強團長帶領20餘名京劇團的藝術家為南廠小學的師生帶來了一場戲曲盛宴。
  • 感受戲曲魅力 傳承經典文化 利津縣文化館呂劇進校園活動啟動
    ,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的美好情感,堅定孩子們學習及傳承國粹經典的決心,11月25日下午,利津縣文化和旅遊局走進鹽窩鎮中心小學,開展呂劇進校園文化傳承啟動儀式。校園民族文化課程近年來,利津縣文化館開展優秀大眾文化普及推廣工程,積極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以戲曲巡演、戲曲培訓為工作重點,組建教學團隊,選定內容健康向上、適合學生學唱的呂劇經典曲目
  • 「國粹浸潤 幸福童年」戲曲進校園
    演員們詼諧幽默表演「國粹浸潤 幸福童年」,為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學生戲曲素養,推動戲曲傳承發展,連日來,青海省演藝集團京劇團戲曲進校園活動走進西寧市城北區部分小學。該劇寓教於樂,幽默風趣,告誡同學們不要被表面現象、虛情假意、偽善的一面所矇騙,用最具傳統文化特色的藝術載體給予學生們一種審美的教育,深入淺出的普及使學生們領悟到戲曲藝術的典雅優美。潤物無聲,育人無形,兒童京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以孩子們的興趣為出發點,展示傳統文化的魅力,讓同學們不僅參與互動體驗,樂在其中,還能在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種子。
  • 宿松:戲曲進校園 經典共傳承
    融媒體訊 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校園沐浴在初冬的暖陽中,一句句文南詞、黃梅戲經典唱腔在校園上空迴蕩。臺上,婉轉的唱腔,「一嘆三詠」的獨有節奏淳樸流暢;美麗的水袖舞動,剛柔並濟,盡顯戲曲藝術之美。臺下,廣大師生掌聲、喝彩聲不斷……這是宿松縣「送戲進校園」文化惠民活動的一個剪影。
  • 寧夏鹽池:送戲曲「進校園」 讓孩子們愛上國粹藝術
    連日來,由鹽池縣文化館組織的送「戲曲進校園」活動在該縣各中小學如火如荼地展開,來自鹽州藝術團的演員們冒著嚴寒,往返於各個校園,讓孩子們在欣賞優秀傳統劇目的同時,增加了對戲曲知識的進一步了解。一聲聲溫婉悠揚的唱腔、衣袖起伏間細膩的表演,讓鹽池六小現場師生沉浸在經典秦腔感人肺腑的意境中,大家看得津津有味,充分享受戲曲的魅力。
  • 孟州:戲曲進校園,經典永流傳
    戲曲進校園讓經典永流傳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校園文化生活,10月7日,孟州曲劇團走進市一中讓同學們近距離接觸了中國戲曲藝術,感受到了中華民族藝術瑰寶的魅力。不少同學積極請教老師,積極參加互動,勇於表現,放光的眼睛裡閃動著對戲曲藝術的濃濃興趣。
  • 河南多地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 傳承優秀戲曲文化
    為了讓更多的小學生全面了解優秀戲曲文化,感受傳統文化的韻味和魅力,提升孩子們的戲曲素養,河南多地積極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給師生們帶去了精彩紛呈、高潮迭起的傳統文化盛宴。」戲曲進校園活動現場。新華網 丁友明 攝   為了讓更多的小學生全面了解優秀戲曲文化,感受傳統文化的韻味和魅力,提升孩子們的戲曲素養,11月15日下午,由鄭州市二七區銘功路小學主辦的「梨園雅韻、共享國粹」戲曲進校園活動在鄭州市二七區隴西小學舉行。據悉,本次活動邀請了河南省京劇院演員金鑫為隴西教育共同體的音樂教師和孩子們講授了戲曲知識。
  • 戲曲進校園 經典共傳承
    是世界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為傳承弘揚戲曲文化精髓,營造校園戲曲文化氛圍,推進戲曲藝術振興發展,2020年10月22日上午,由中共達州市委宣傳部、達州市文化體育和旅遊局主辦,達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黨群工作部、達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社會事業局承辦,達州市文化藝術中心將「達州市戲曲進校園文藝演出」活動帶進了達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實驗學校,為學校全體師生帶來了一場精彩的中國戲曲
  • 戲曲進校園 經典共傳承 ——2019年「戲劇進校園」活動走進駐馬店...
    □通訊員 李鵬飛 文/圖本報訊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大力推進高雅藝術,傳統戲曲進校園」的活動要求,進一步弘揚戲曲文化,培養學生藝術修養,10月29日下午,由中共駐馬店市委宣傳部主辦,駐馬店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市教育局、市財政局承辦的「戲曲進校園」活動走進駐馬店實驗小學。
  • 沿湖路小學感受戲曲魅力 傳承國粹經典
    為豐富校園文化精神生活,讓學生領略戲曲藝術的魅力,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11月23日上午,沿湖路小學舉行「戲曲進校園」活動。本次「戲曲進校園」活動旨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營造濃鬱的校園文化氛圍,讓學生充分感受地方戲曲的魅力,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感,堅定了孩子們學習傳統文化、傳承國粹經典的決心。
  • 各地開展多種形式「戲曲進校園」活動 傳承文化精粹
    戲曲是中國傳統藝術之一,劇種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載歌載舞,有說有唱,有文有武,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臺藝術樣式……為推動青少年學唱、會唱、愛唱傳統國粹戲曲,打造傳統戲曲特色教育品牌,全國各地在轄區中小學廣泛開展了戲曲演出進校園、戲曲知識進課堂、組建校園戲曲社團,搭建展演交流平臺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傳統戲曲進校園」活動。
  • 戲曲進校園 國粹潤童心
    國粹芳菲,飄香校園。12月15日下午,蕪湖市鳩江區2020年教育系統迎新年文藝匯演暨「戲曲進校園」專場匯報演出在翰文學校育才分校舉辦,來自該區16所中小學幼兒園選送的優秀節目精彩上演(如圖),為觀眾送上一場戲曲盛宴。
  • 【堅持文化自信】感受戲曲魅力 傳承國粹文化
    【堅持文化自信】感受戲曲魅力 傳承國粹文化 2020-11-16 16:1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戲曲國粹進校園 文化傳承在身邊:戲曲進校園走進駐馬店實驗小學
    12月8日上午,由中共駐馬店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主辦,市演藝中心承辦的2020年"戲曲進校園"活動走進駐馬店實驗小學,為全校師生奉獻了一場精彩的視聽盛宴。此次"戲曲進校園"活動展現了一如既往的高水平。其中,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白玉蘭獎獲得者,河南省豫劇院二團演員徐俊霞戲劇知識講座尤為精彩,她對戲曲歷史發展、戲曲文化特徵、戲曲表現形式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闡述。此次講座除了理論知識的講解,還結合表演、示範、互動等方式,一邊講一邊演示,並邀請同學上臺,通過一對一的指導,讓同學們體驗戲曲的基本功。戲曲基本功展示中,高潮迭起,掌聲不斷。戲曲小課堂上,師生積極參與,精彩紛呈。
  • 弘揚傳承優秀文化 河南南陽開展"戲曲進校園"系列活動
    今年來,南陽多校積極組織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豐富未成年人校園生活的同時,也引導廣大未成年人弘揚傳承和創新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  「戲曲進校園」活動走進南陽市八中附中  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戲曲藝術,豐富校園文化生活,10月23日上午,南陽市豫劇團「戲曲進校園」活動走進南陽市八中附中,為全校師生帶來了一場精彩絕倫、內涵豐富的豫劇盛宴,現場展演優秀劇目十餘個
  • 戲曲進校園 國粹潤心田——新鄉市第二十中學2020年戲曲進校園活動
    (重點觀察新鄉訊)為傳承戲曲藝術,弘揚傳統文化,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培養學生的戲曲素養,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2020年12月10日下午,新鄉市第二十中學小學校區舉行了「戲曲進校園」活動。
  • 弘揚傳統文化 傳承戲曲藝術——肥西縣開展2020年「送戲進校園...
    弘揚傳統文化 傳承戲曲藝術——肥西縣開展2020年「送戲進校園」演出活動 2020-09-04 17: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