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園林城,一屋園林宅,從師儉堂再看古典園林鼻祖:蘇州園林

2020-12-18 黑米粒

「蘇州園林據說有一百多處,我到過的不過十多處。其他地方的園林我也到過一些。倘若要我說說總的印象,我覺得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各地園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因此,誰如果要鑑賞我國的園林,蘇州園林就不該錯過。」

上面這段話,源自葉聖陶老先生的《蘇州園林》。在我們的小學課本中,這篇《蘇州園林》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價值,讓小學生從小就對中國古典園林有了一個清晰的認知。

相比葉老先生,我去過的蘇州園林屈指可數,那幾個知名的如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每次都因為人太多而放棄入園一探究竟的打算。

我第一次去蘇州的園林是同裡古鎮的退思園。作為一個私人園林,退思園的建造風格別具一格,移步一景,充滿了詩情畫意的韻味。可想而知,當時退思園的園主任蘭生是多麼一個獨具匠心,且匯聚了知識分子和能工巧匠的智慧與勤勞。

和退思園同屬一區的震澤古鎮,也有一處宅第,並不亞於蘇州那些知名的園林建築。

師儉堂 寶塔街 門廳

師儉堂,位於蘇州吳江區震澤鎮寶塔街12號,仁裡坊內。師儉堂始建於清嘉慶六年,同治三年,由當時的商人徐汝福重建,光緒二年又重新修葺和擴建,就有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佔地2746.54平方米,建築面積達3534.10平方米,大小房屋150餘間的規模。

師儉堂的建造模式,在當今現有的古建築中也是別具一格的。整個六進院落的師儉堂,第一進和第二進之間,寶塔街穿其而過。據導遊講,在當時,普通的老百姓由這條街經過,都可以一探師儉堂的大氣與精美。

靠近藕河的師儉堂,古時從水路就可以進

師儉堂以寶塔街為界,分為南北兩部分,南邊靠近藕河,北邊靠近頔塘河。初建者潘爾豐原是做米行生意,所以往來的商船貨物,都經藕河,直接進入河埠、倉庫,再由鋪面直接販賣給當地百姓。

從第一進的河埠開始,師儉堂的建造風格就能凸顯出來,無論是屋內兩側的眉毛天井,還是方便貨物搬運的「電梯」,以及街中建宅,宅中含街,這都充分的體現了當時能工巧匠的智慧。

師儉堂眉毛天井
師儉堂 河埠

穿過寶塔街,就正式進入了師儉堂的北部區域,也就是整個建築的核心區域。站在寶塔街上,眼睛看向門廳上的木雕(見本文第一張照片),其精美程度,即使放在現代,也絲毫不亞於任何一件大師級的工藝品。而在師儉堂內,這樣的雕刻品多達244幅,其中磚雕27幅,石雕4幅,木雕213幅。

進入門廳,「欽若師儉」和「師儉堂」兩塊牌匾便映入眼帘,大氣的大廳,讓人一下子就能感受到當時這大戶人家的氣勢。

師儉堂大廳
師儉堂內的花瓶式設計天井

漫步於師儉堂內,江南園林典型的移步一景,在這裡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證。上圖這宛如花瓶設計的天井,不會因為格局的狹窄而有緊湊感,反而讓人有一種貫通的通透感,妙哉!

如果,此時,再有一位美人在此憑欄駐足,那將會給這樣的景觀賦予了靈動性!

蘇州園林的造園風格就是因地制宜,別出心裁。在師儉堂也秉承了這樣的理念,一條窄窄的曲廊,一座怪石嶙峋的假山,亭臺樓榭間,無論你身處哪個位置,眼睛所及之處,就是一副完美的畫卷。

在這條曲廊的假山處,還有一株已經百年之久的木香花。四月初是木香花的花期,屆時假山處的一面牆都爬滿了藤本科的木香花,而且花香四溢,讓人忍不住在此駐足良久。

如果想要賞這木香花,最愜意的方式就是坐在上圖這個四面廳內。古人的能工巧匠們,在上圖四面廳內可謂做足了功課。不僅每扇門都可以打開,而且門上的木板也是機關多多。如果你想知道關於這個四面廳更多的妙處所在,那不妨去師儉堂的時候請個講解員,她會告訴你更多有意思的地方。

師儉堂 梅蘭竹菊漆畫

師儉堂內不乏有一些珍貴的文物級的珍藏,比如上圖這四幅梅蘭竹菊的漆畫。上世紀的動蕩年代,由於這四幅漆畫所在的位置是丫鬟的房間,且正好床給擋住,才倖免未招到破壞。從這四幅漆畫的畫工、細節上來看,可見當時主人的藝術造詣以及文化的高深。如今這四幅漆畫的價值,要比這棟師儉堂的價值還要高。

六進院落的深宅大院師儉堂,不僅可欣賞的地方多,如果你是學建築或者藝術相關專業的人士,那你定會覺得不虛此行。

師儉堂的六進院落,分中軸、東西軸,每一條線上的房屋也好,假山迴廊也罷,亦或者各種雕刻,讓你都有一種宛如走進古時深宅大院之感。

縱觀師儉堂的面積,其實在蘇州園林中並不算大,而在這方寸之間,通過能工巧匠的智慧,豐富的建築形式就更顯得用心和精緻,各式各樣的敞廳、花廳、四面廳、門樓、走馬樓、密室巧妙鑲嵌於整個建築群當中,行走其中就能感受到整座建築的節奏和韻律。師儉堂給人的感覺就像震澤古鎮一樣,雖然不大,但細細品味,就會感受到「小中見大」的精妙。

在最後一進,主人的臥房內,不僅能感受到當時封建禮制的一些傳統,而且還傳達出主人在藝術造詣上的成就。無論是牆上的字畫,還是裝裱整齊的畫作,都是有一百多年歷史的真跡。

而上圖這幾塊彩色玻璃,也是大有來頭,據講解員說,這些玻璃都是從歐洲進口的,歷經一百多年卻不變色,從此也可見主人的品味有多麼深厚。而,在這六塊彩色玻璃中,有兩塊是贗品,你能找出來嗎?

從師儉堂出來,在回眸看向這百年建築,仿佛一眼窺百年。無論是古樸的震澤古鎮,還是保存完好的師儉堂,都值得你花時間來這裡走走,一探究竟。

相關焦點

  • 一座園林城,一屋園林宅,從師儉堂再看古典園林鼻祖:蘇州園林
    「蘇州園林據說有一百多處,我到過的不過十多處。其他地方的園林我也到過一些。倘若要我說說總的印象,我覺得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各地園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因此,誰如果要鑑賞我國的園林,蘇州園林就不該錯過。」上面這段話,源自葉聖陶老先生的《蘇州園林》。
  • 遊江南山水,看蘇州園林,這五個園林每個都富有古典氣息
    遊江南山水,看蘇州園林,沒有園林,蘇州便不是蘇州了。來到蘇州,一定要去蘇州的園林逛一逛,感受一下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除了掛牌保護的園林108座,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小圓林,所以蘇州被稱之為「百園之城」。這些園林都有著各自的特色,分布在姑蘇城的每個角落,每天來這裡的遊客都非常多,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5個最值得一看的園林。第一個是拙政園,拙政園是江南園林的代表,是蘇州園林中面積最大的古典園林,始建於明代,有「中國園林之母」的名號。與承德避暑山莊、留園、北京頤和園齊名,被稱為「我國四大名園之首」。
  • 江蘇一座古典園林,是私家園林建築的代表,屬蘇州四大名園之一
    江蘇境內的園林景觀很多,而且每一處園林都有很強的文化吸引力,這其實是與全國很多園林對比來看,它們都有自己的獨特魅力之處,畢竟從很多園林的旅遊價值下看,它們的文化內涵很豐富,內部建築布局更精巧,同時也有假山、小溪等分布其中,從而能很好地展現出古代的文化氣息,以及古人的生活方式。
  • 蘇州古典園林
    1997年12月,江蘇蘇州古典園林被列入《世界為蘇州贏得了「園林之城」的稱號。譽為「園林之城」,其盛名享譽海內外。蘇州古典園林歷史綿延2000餘年,在世界造園史上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價值  蘇州園林是城市中充滿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身居鬧市的人們一進入園林,便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
  • 中國古典園林文化:皇家園林與蘇州園林,在布局上有哪些講究?
    再加上各民族文化不同,造就不一樣的建築。而木建築是中國建設最多,也是最經典的建築,比如:故宮。故宮不僅是皇家宮殿,同時也是古代人們嚮往的地方。同樣的,中國古代石建築也非常有成就,唯一遺憾的是,建造時間太長,中國的朝代等不了這麼長時間。與此同時一些特別的園林也出現在世人面前。
  • 中國古典園林文化:皇家園林與蘇州園林,在布局上有哪些講究?
    再加上各民族文化不同,造就不一樣的建築。而木建築是中國建設最多,也是最經典的建築,比如:故宮。故宮不僅是皇家宮殿,同時也是古代人們嚮往的地方。同樣的,中國古代石建築也非常有成就,唯一遺憾的是,建造時間太長,中國的朝代等不了這麼長時間。與此同時一些特別的園林也出現在世人面前。
  • 名揚天下的蘇州園林,它脫穎而出,被譽為「天下園林之母」
    蘇州,最吸引人的應該是它的園林,蘇州素有「園林之城」的美譽,這裡的私家園林,從公元前6世紀就開始建造, 到了清朝末年,這裡依舊保留了園林170多處,蘇州園林,是古代一種典型的建築形式,展現了中國精妙的建築,而蘇州園林講究的是宅園合一,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所以蘇州園林也可以說是中國古典哲學,歷史,人文的結合。
  • 蘇州古典園林景區
    總體介紹:蘇州古典園林,簡稱蘇州園林,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蘇州古典園林素有「園林之城」之稱,享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美譽,譽為「咫尺之內再造乾坤」。
  • 蘇州古典園林,素有「園林之城」之稱,譽為「咫尺之內再造乾坤」
    蘇州古典園林,簡稱蘇州園林,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蘇州古典園林素有"園林之城"之稱,享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美譽,譽為"咫尺之內再造乾坤"。蘇州古典園林始於春秋時期吳國建都姑蘇時,形成於五代,成熟於宋代,興旺鼎盛於明清。
  • 它不僅是蘇州園林的代表,更是中國園林之母
    大家好,我是妤兒,之前我們一起去看了有吳下名園之冠的留園,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看看擁有中國園林之母稱號的拙政園。說起蘇州,很多小夥伴肯定第一時間想到蘇州的園林,這一次講的園林,可是很具有代表性的,它不僅是蘇州園林的代表,更是中國園林之母,這個園林就是拙政園,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始建於明正德初年(16世紀初),園林是江南古典園林風格,是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
  • 蘇州最著名的園林,是中國四大園林之一,還是蘇州現存最大的園林
    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從小學語文課本中,蘇州園林的名氣早已在心裡扎了根,那個時候,想著長大後一定要親子去蘇州園林看一看那裡的建築究竟有多麼的匠心,這座被譽為中國四大園林之一,還是蘇州現存最大的古典園林,它就是蘇州最有名氣的園林:拙政園。
  • 蘇州有哪些好玩的園林
    五一小長假即將到來,想來蘇州遊玩的朋友們已經蠢蠢欲動了吧!蘇州素有「園林之城」的美譽,來蘇州肯定是要遊玩一下蘇州的園林的,下面就由小編給大家帶來蘇州好玩的園林匯總,快來瞧瞧吧!票價:40元滄浪亭滄浪亭,是蘇州最古老的一所園林,始建於北宋慶曆年間(公元1041~1048年),南宋初年(公元12世紀初)曾為名將韓世忠的住宅。滄浪亭造園藝術與眾不同,未進園門便設一池綠水繞於園外。園內以山石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滄浪石亭便坐落其上。
  • 太原怡園,一座與蘇州園林撞名的古典園林,有何不同之處?
    中國古典園林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有關典籍記載,中國造園應始於商周,其時稱之為囿。經過三千多年的發展,中國的造園理論和手法不斷完善、進步。同時形成了江南、嶺南、巴蜀、晉派以及皇家、私家、寺觀、官署、公共等不同流派不同用途的園林類型。蘇州怡園說起江南園林、私家園林,蘇州無疑是代表。
  • 這座園林,是蘇州最古老的古典園林,也是古代最早的公共園林之一
    這幅對聯分別取自歐陽修《滄浪亭》詩中「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的上句和蘇舜欽《過蘇州》詩中「綠楊白鷺俱自得,近水遠山皆有情」的下句組合而成的。滄浪亭不僅僅是一座亭子,也是蘇州現存最古老的一座古典園林,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了。滄浪亭最早在五代十國時期就有了,後期園林幾度興廢,屢易其主。南宋時期,為抗金名將韓世忠所得。元明兩代又成為僧人所居的妙隱庵、大雲庵。
  • 園林線上課堂|賞景·深藏在蘇州園林中的亭
    在當前特殊時期,中國園林博物館「閉館不閉展,服務不斷線」,推出「園林線上課堂」,持續推廣科普教育。為了讓您宅在家裡也可以欣賞美景,現特推出「賞景」系列文章。看奼紫嫣紅,觀翠紅參差,品園林之美。形形式式的古亭,成為蘇州古典園林的景中景,畫中畫。元人張宣詩句:「江山無限景,都聚一亭中。」正道出了亭在風景中的重要地位。中國園林博物館仿建而成的室內展園——蘇州暢園中修建有幾處亭式建築,「延輝成趣」亭是一座六角亭,它的飛簷高高翹起,形成了一條條優美的曲線,體現了蘇州建築的輕盈之感。
  • 中國古典園林遍布五大洲 蘇州園林"海外版"30座
    2月10日,農曆大年初四,古城蘇州又是個春光明媚的暖陽天氣,蘇州各園林景區遊人如織,迎來新春旅遊高峰日。中新社發 蘇秀 攝  中新社蘇州三月四日電 (記者 韓勝寶)中國古典園林藝術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青睞,從蘇州「搬運」出去的園林已遍布五大洲。日前剛剛在美國洛杉磯落成的「流芳園」,將成為第三十座海外版的蘇州園林。  二月下旬,由蘇州能工巧匠精心建造的「流芳園」正式安家美國洛杉磯亨廷頓植物園內。
  • 蘇州園林|園林別墅
    說起蘇州印象,很多人腦海裡都會出現的是,精雕細琢、一步一景充滿古典氣質的江南園林,隱約入耳的清音細吟的昆音淺唱。隨遇而安因樹為屋會心不遠開門見山胡適先生的這幅對聯,可能恰恰是對園林別墅最好的詮釋,時至當下,越來越多風雅之士,對生活對居住之所,滿懷返璞歸真的期待
  • 湖北一景點走紅,不輸蘇州園林,被稱為「鼻祖」,值得一遊
    園林式景觀作為人文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被視為旅遊必去之地。但是許多人只知道蘇州市園林之城,卻不知道湖北襄陽市有一座園林,被譽為「中國郊野園林的先驅」、「私家園林的鼻祖」。蘇州園林有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自然,私家園林的建築歷史要比今天提到的這一點早一些。但是這並不影響《園冶》對習家池的讚揚。由於習家池是全國最早建造園林的群體。
  • 「蘇州古典園林品鑑」拙政園:天下園林之母
    【編者按】蘇州素有「園林之城」的美譽,境內私家園林始建於公元前6世紀,清末時城內外有園林170多處,現存50多處。1997年12月,蘇州古典園林中的拙政園、留園、網師園和環秀山莊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0年11月,滄浪亭、獅子林、耦園、藝圃和退思園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擴展項目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荔枝新聞精選江蘇衛視電視紀錄片《江南文脈》中的五集,帶領讀者一覽獅子林的洞壑、拙政園的畫舫、留園的盆景、環秀山莊的假山和滄浪亭的復廊……共賞這份典雅靈秀的獨特魅力!
  • 江南園林、北方園林、嶺南園林、川西園林風格比較
    布局自由,建築樸素,廳堂隨宜安排,結構不拘定式,亭榭廊檻,宛轉其間,一反宮殿、廟堂、住宅之拘泥對稱,而以清新灑脫見稱。這種文人園風格,後來為衙署、寺廟、會館、書院所附庭園,乃至皇家苑囿所取法。宋徽宗的艮嶽、苑囿中建築皆仿江浙白屋,不施五彩。清初營建北京的三山五園(見圓明園)和熱河的避暑山莊,有意仿效江南園林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