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羅俊介紹「聲音地圖」。周毅攝
中新網重慶9月6日電 (韓璐 蔣鑫燕)6日,重慶大學建校90周年校慶《聆聽重大·歲月留痕》畫展開幕。現場展出《歲月留痕·筆尖下的重大》項目鋼筆畫及《聆聽重大》項目照片共約40幅。
從重慶大學建校初期菜園壩正街的校舍,到虎溪新校區的大門……本次展覽中,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教授歐陽樺用一支鋼筆畫出的黑白線條,講述著重慶大學90年「光陰的故事」。
「一共畫了43幅鋼筆畫,耗時一年左右,有單體建築比如重慶大學B區老圖書館,也有大景比如菜園壩老校區全貌。」歐陽樺告訴記者,今年是重慶大學建校90周年,他特地在校慶之際創作了一系列還原老重慶大學風貌的鋼筆畫。
圖為觀眾欣賞展出現場的鋼筆畫。周毅 攝
歐陽樺說,他在重慶大學40餘年生活工作積澱的基礎上,還收集研究了各個時期的文獻資料、地圖、老照片,對各個時期的老建築進行詳細研究,創作完成了包括了A區工學院、理學院、臨江路、沙磁醫院、民主湖、B區老禮堂、C區教學樓、虎溪東大門等學校地標性建築。
「與史料不一樣的地方是鋼筆畫更清晰,取的角度具有藝術性,或者是一些新挖掘的景點等。」歐陽樺說,最大的一幅有60釐米乘以40釐米,畫了一個月左右,是從江邊的中渡口遠眺重慶大學。
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聽到重慶大學各個地方最真實的聲音……重慶美視電影學院副教授羅俊在展覽現場展出了重慶大學的「聲音地圖」。
據了解,《聆聽重大》是在借鑑國內外聲音地圖的概念基礎上,發現校園的各種自然、人文、歷史的聲音:從下課鈴聲,到鐘塔的準點鐘聲,從虎溪雲湖的天鵝叫聲,到風吹過竹林、梧桐大道奏響的協奏曲……
「希望通過聲音展示一個『耳朵上的重大』,讓學校師生和校友無論身處世界各地,也能感受到學校熟悉的人文氛圍。」羅俊帶領團隊花費十個月的時間,穿梭於重慶大學的三個校區,在師生們熟悉的地方採集聲音,初步建立了屬於重慶大學的「聲音地圖」。據了解,目前羅俊團隊已採集製作完成重慶大學校園內40個點的聲音樣品及視頻,完成延時攝影成片一部,照片40餘幅。
記者看到,展覽現場搭建出一個聲音地圖系統,還專門配置了高清大屏和耳機,參觀者在現場戴上耳機就可聽到來自校園各個角落的自然、人文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