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訊 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故宮學院院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單霽翔曾說:「把故宮完整地交給下一個六百年。」
而他為故宮做的,除了守護,還有活化。
故宮自遇到了單霽翔,就成了一個IP:有故宮版節目《我在故宮修文物》《宮貓計》,有「每日故宮」APP每天推薦一件藏品信息,有故宮文創商品盲盒彩妝等等。各種故宮周邊,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有趣。
可見,守護和活化文化遺產,能為現代人居環境營造獨特的體驗。
8月1日下午,單霽翔做客「良渚講堂」,帶來了題為《人居環境的守護和營造》主題演講。杭州的世界文化遺產多達3處,西湖、京杭大運河、良渚古城遺址,這些世界文化遺產與杭州城市發展有何關係?如何塑造美好的城市人居環境?聽聽單霽翔是怎麼說的。
思考先民用水利通道拓展對外交流
或許能啟發城市人居環境改善
單霽翔跟杭州的緣分很深。他不愛發微博,發的第一條微博就跟良渚有關;他曾提出「讓年輕人喜歡和走進良渚博物院」,啟發了良渚博物院的開放運營思維。
在講座上,單霽翔點讚了杭州的文化遺產保護措施。
他說:「西湖佔據杭州寸土寸金的中心地帶,佔地面積很廣,但是我們蕩舟西湖里,看不到一處破壞整體景觀和諧的建築,說明杭州守住了文化遺產的原汁原味。另一方面,杭州近年從西湖時代邁向了錢塘江時代,開發了錢塘江兩岸,使舊城保護與新城開發齊頭並進。」
單霽翔從遺產保護、城市新境、景觀意境、建築情景、文化展現等方面,解讀「人居環境的守護和營造」主題。
他說,城市發展的一大憂慮是「千城一面」,要避免這個問題,應該界定並保護好文化景觀,包括歷史類、鄉村類、山水類、園林類、宗教類、生產類、遺址類、城市類、生活類九種文化景觀。
良渚古城遺址與故宮一樣,同屬於遺址類文化景觀。故宮有什麼經驗可以讓我們借鑑的?單霽翔分享了故宮三年環境整治的故事。
他說,故宮有那麼多房子,但是原本開放的只有寥寥幾處;有那麼多文物,但是之前大部分都藏在深閣。為了讓人們能夠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故宮和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幾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做了很多努力,比如通過規整「沉睡」的文物,把閒置的房間改建成對外開放的展覽館,提高故宮的對外開放程度和文物曝光率等。
結合經驗,他提出建議:良渚古城遺址的大部分城門都是水城門,古城內水系發達,我們應重視這些基礎,思考在五千年前,我們的祖先是如何藉助水利通道,與外界進行交流和商品流通的,這或許能對研究城市人居環境發展提供重要啟示。
「目前來看,要讓大遺址如公園般美麗,良渚已經做到了!今天走進良渚遺址公園,誰能想到幾年前,這裡還有很多鄉鎮企業和臨時建築。附近農民因為良渚古城建設,改變了生活習慣,解決了一定就業,這深刻體現了文化遺產守護與城市人居環境改善是和諧共生的。」
單霽翔成為良渚博物院名譽院長
期待良渚博物院二期能取得新的突破
這次重抵杭州,單霽翔與杭州的關係又更近了一步。
近日,餘杭區向單霽翔頒發了「良渚文化保護研究高級顧問」、「良渚博物院名譽院長、良渚研究院名譽院長」的聘書。同時,單霽翔欣然受邀,擔任「良渚文化保護研究基金會名譽理事長」。
保護、弘揚文化的一種有效方法是打造博物館。
最近幾年,故宮博物院突破了傳統博物院的刻板印象,用各種生動的形式,把故宮故事講給大眾聽。單霽翔介紹了「數字故宮」建設的成功經驗,也提到了良渚博物院的數字展廳,提出數位化創新對於博物院發展的重要性。
如今,良渚博物院二期正在規劃當中,單霽翔提出期望:期待新的博物院無論是選址還是建設,都能取得新的突破,把遊客參觀的過程變成感悟中華文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