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親生兒子寫作文,我是真拼了…

2020-11-25 騰訊網

本文由花友 @瑞雪丹陽 發布於小花生寫作計劃

老師點名,說要兒子參加作文比賽 ...

講真,各位寶媽寶爸,你們有沒有把老師的話當作聖旨啊?

我很多時候沒有,但是,很多時候也有啊。

當收到班主任的通知,點名要兒子參加作文比賽的時候,我那個心情,哎,怎麼說呢,就跟失寵好久的妃子突然被皇帝翻了綠頭牌子一樣,那一個叫受寵若驚啊!默默覺得,我必須要帶著兒子把這篇文章寫好才對得起老師的肯定啊。

實話實說,我從來沒有打算給兒子報作文班,也沒有逼過兒子寫作文或是改作文,這一回可以說是破天荒頭一次。

兒子上小學一年以來,寫過讓我非常非常驚喜的文章,但也寫過更多讓我想要打回去讓他重寫的文章。一年級上學期,他的看圖寫話中,破句、散落的標點很多,我經常看了胸悶,恨不得把作文撕了讓他重寫。

重寫他當然是不願意,而且這事兒絕對影響親子關係!一直覺得關係重於教育的我,後來索性就不看他的作文了,樂得清靜,下半學期再去看他的看圖寫話,居然進步越來越大,這可真讓我驚喜。

這絕對是老師的功勞,我是非常真心地感謝老師。

但是作為親媽和親兒子,我還是多多少少有過一些落或者不落痕跡的指導,他以前的作文,我是這樣改的:

這樣點評的:

我會圈出他表現好的地方,加以讚美,也會圈出他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會寫我的共鳴和讀後感。

我不是專業人員,完全是一個野路子家長的懵懂總結,跟大家探討一下怎麼引導孩子寫作文。

指導孩子寫作文,這三方面很重要

在我個人看來,一篇好的文章或是文學作品,最基本的有三個要素:

1. 行文架構能力

2. 作品的立意

3. 文筆

以上三條,缺一不可。

1. 行文架構能力

好的作家,都離不開高超的行文架構能力,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文章的布局。我們造房子,設計產品,都需要先出結構是吧?寫作也一樣。同時,在文章的布局上還需要考慮的是哪個部分是宏觀描寫,哪個部分是細節描寫,哪些弱寫,這些,都是需要很大的功力去把握的。

所以說到行文架構能力,我們需要考慮到完整、連貫、邏輯縝密、布局精巧這些方面。特別是長篇的文學作品裡,情節經常錯綜複雜,而文章的主線卻一直清晰,比如我在讀胡賽尼的《群山回唱》和奧爾罕·帕穆克的《我的名字叫紅》時,一直在感嘆為什麼這些作家能把這麼多錯綜複雜的人物和故事情節描述得井井有條而又完全不脫離主線。

當然,對於兒子這樣的小朋友來說,能把握好最基本的「開頭——中間——結尾」這樣的三段式段落,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這三部分怎麼做?劉勰在《文心雕龍》裡說過:

「啟行之辭,逆萌中篇之意;絕筆之言,追媵前句之旨。」

這句話的意思是開頭的言辭,即要有意萌發中間篇幅的意思,結尾的辭語,則要追循前面章句的旨意。剩下的中間部分自然是血肉,要豐滿起來。

2. 作品的立意

我把作品所體現的主旨、情感、思維,都包含在這一條裡了。

看過一條新聞,有一老人,畫百元大鈔,以假亂真,到市場上流通,最後被公安機關擒獲。這位老人並不出名,都畫得這麼逼真了,新聞裡仍只以「畫匠「二字來形容而非畫家,我當時想了許久,是了,一個畫家的作品,一定是有生命力的,一定要有他自己的靈魂裡的某些東西體現在內。我們現在常講工匠精神,但是真正的大師絕對是高於匠人,高於工匠精神的。

這一想法,後來在兒子的書法老師處得到了印證,兒子的書法老師曾經說過:小朋友在起初階段,要先把字寫好,但是到最後,一定要有他自己的東西和性格在字裡,這才是他教書法的目標。

我深表嘆服。

寫文章也是如此,一篇文章要是沒有靈魂沒有立意,那縱然文筆再好,也是個花瓶啊。

市面上言情小說,但凡文筆好的,我起初還看一些,後來幾乎不看了,為什麼?沒有立意,沒有思想的作品,看起來就無趣得很了,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我只看亦舒寫的言情小說,文筆優美,且能傳達一些女性要自立自愛一類比較積極的精神。

跟小朋友說立意,似乎為時過早,但是他們的寫作,至少要有情感的成份,不然這個作文很難寫好。

當然,對於兒子這個年紀的小朋友,他其實是沒有能力去把握什麼樣的情感怎麼樣去寫的。

在《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裡,作者島田洋七早年喪父,母親在外打工,作者童年一直跟外婆生活,有一次小學作文要求寫父親節,小作者對父親毫無記憶,他那無比牛掰的超級阿嬤讓作者在稿紙上寫滿了「不知道」交上去,那篇作文,後來得到了滿分。

這個情節,我一直印象深刻。

所以我對兒子的作文提出了三個要求:一,真實。二,真實。三,還是真實。

別裝叉,一定要真實。

我縱觀兒子寫得比較好的作文裡,無一例外都飽含真實情感並且有他非常熟悉的體驗和接觸。

3. 文筆

好比養眼的人我們會不由自主多看幾眼一樣,文筆流暢的文章我們也願意讀下去。

我一直認為文學作品必須具有美感,沒有美感的作品,讀起來味同嚼蠟,我個人無法接受。作為消遣讀物我可以容忍言情小說沒有立意,但是大部分市面上的言情作品,說真的,文筆糟到慘不忍睹。

還是《文心雕龍》裡說:

「夫立人之言,因字而生句,積句則為章,積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無疵也;章之明靡,句無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可見字句的雕琢是多麼重要。

閱讀的過程是享受而不是忍受,好的小說,確實會有一枝生花妙筆

比如遲子建的《額而古納河右岸》,開頭是這樣的: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歲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們給看老了。如今夏季的雨越來越稀疏,冬季的雪也逐年稀薄了。它們就像我身下的已被磨得脫了毛的狍皮褥子,那些濃密的絨毛都隨風而逝了,留下的是歲月的累累瘢痕。坐在這樣的褥子上,我就像守著一片鹼場的獵手,可我等來的不是那些豎著美麗犄角的鹿,而是裹挾著沙塵的狂風。」

如此老辣的文筆,我第一次開讀的時候就拍案叫絕。這本書,我一口氣讀完,後來去呼倫貝爾旅行,仍把此書帶在身邊閱讀。

好的文字,會有一種流淌的生命力,讓人愛不釋手。

還有一種文字的寫法,通篇都平實的字句,沒有華麗的辭藻,但是組織起來卻抑或行雲流水抑或風起雲湧。好比一個姑娘,五官都平常,加在一起卻非常好看;好比開水白菜聽起來是最簡單的菜,要做得好卻是最極致也最難的。

我個人覺得這絕對是更高的境界。

金庸老爺子的大部分作品,都隸屬此類。縱觀金書,基本都是平實的語言,連對白都簡單,金老爺子很少用「XX憤怒地脫口而出」這一類詳細的描述,通常只是「XX道」「XX笑道」,完全就是白描。但是金庸的小說多好看啊,幾乎全世界的華語讀者都愛不釋手呢。

要是你讀到這裡不覺得平實的文筆的力量,可以去翻一下路遙、陳忠實、魯迅、史鐵生、列夫.託而斯泰、E.B White……等等大師的作品。

我是認為大師們是過了「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境界,他們已然「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

一個詞語概括:返璞歸真。

而小朋友,就是那份真。

所以對於兒子這樣的一年級小朋友而言,不需要什麼華麗的辭藻,只要語言平實、把字句寫通暢,我認為就是成功。

說完了這三個我心目中的大原則,我認為寫作還是需要很多技巧的,因為這次是參加比賽,所以我還是很費了一些力氣指導兒子,在此也回顧一下兒子這篇文章的出爐過程和我倆的互虐過程。

為了作文比賽,我是真拼了 ...

這次的作文主題是《最美家鄉發言人》,要求每個小朋友寫一篇關於家鄉的文章。

收到這個主題,我的第一反應是:What?家鄉?兒子生於杭州長於杭州,他的祖籍、祖父籍、父籍、母籍遍布祖國大地且各不相同,他的家鄉是哪個?我飛快地篩選了一遍,杭州太多人寫,那麼選兒子相對熟悉媽媽的家鄉臨海小城吧。

說是相對熟悉,兒子其實對於我的家鄉既沒有多少生活經歷,更不要說記憶了,每次回鄉都是家裡呆,兒子所有關於臨海的認知都來自於我的傳承,而我又已在外大半生,故鄉似他鄉。

那如何是好?

我是行動派,收到通知我就立刻帶兒子啟程回鄉了。

去幹嘛?體驗啊!

我時常懷念自己的小學語文老師,每次有寫作課,如果要寫風景,她會抽一節課帶我們去踏青;要寫寺廟,就抽一節課專門帶我們去寺廟。印象最深的一次,她帶了一個煤餅爐到學校,我們學生帶了雞蛋,那節課的作文主題是《煎雞蛋》,我到現在還記得,我是在那一天觀察到放油多的雞蛋煎的時候在鍋裡滋滋地冒泡,泡泡比少油的雞蛋更多更大,我把這個細節寫進了作文裡,被老師表揚。

對,要有好的作品,必須要有真實的體驗。演員、作家、畫家都要去現場體驗,小學生也不能例外。

這個暑假帶兒子去河西走廊旅行,途中有一日天氣不好,烏雲壓頂,連綿的祁連山被雲層壓得暗不透風,我當時就告訴兒子:你看,「青海長雲暗雪山」就是如此,只需要加點雪,便是寫實。

兒子看了看窗外風景,秒懂。

這般詩中氣象,不到西北,在杭州想,縱然想破千百個腦袋也想不出來。

所以,兒子不了解臨海,那我就帶他去臨海體驗啊!

回鄉:作文體驗之旅

快速了解一個地方最好的去處是博物館,我帶著兒子跑遍臨海城,臨海博物館新館尚在修建,舊館閉館謝客。

沒關係,親媽雖然在外漂泊20多年,畢竟從小生於斯長於斯,從小被這塊土地浸潤著長大,臨海縣誌台州府志多多少少讀了一些,對付兒子應該還是不在話下。

我根據兒子的認知,給他畫了一個關於臨海的思維導圖,給他大致講解了一下我們大臨海,讓他選幾個感興趣的方面,我陪他展開來寫。

兒子除了在聽到戚繼光的時候眼睛一亮以外(他讀過《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知道戚繼光,而我在第一時間就告訴過他戚繼光就在臨海抗倭),幾乎全程心不在焉地聽完我的講解後,淡淡吐出仨字兒:我還是不知道。(此處我無數次提醒自己不發脾氣不發脾氣不發脾氣)

我真是昏厥,這些地方你其實全部去過,臨海美食你全部吃過,你居然跟我說:不知道?

不過轉念一想,也不怪兒子,他對於小時候的記憶實在太模糊了。

說是回鄉體驗生活,我難得回鄉一次,時間又短,日常還是繁忙,並沒有多少時間抽開身陪兒子逛臨海城,好容易開車出去兜一圈,小城市的停車位比杭州還難找,我只能連開車邊指著視野裡的東湖說:「你小時候來過這裡,你仔細觀察一下東湖的水。」

兒子:「東湖的水碧綠碧綠的。」

我很滿意,孺子可教,但是鑑於我還是沒找到停車位,我只好灰溜溜地回家了。

回家我問兒子:「東湖怎麼樣?」

兒子:「不知道。」

我又一次昏過去:「你剛不是看過嗎?」

兒子:「沒看清楚。」

我(忍住):「你小時候去過很多次啊。」

兒子:「小時候的事,我早就忘記了。」

我咬牙切齒:「你怎麼不把西湖忘記?」

兒子:「西湖我怎麼可能忘記,西湖就在杭州,我都去了那麼多次西湖。」

行,你贏了!

可是,什麼都不知道肯定不行,我終於在一個晚上抽出時間匆匆帶他爬了臨海的攬勝門。

兒子看到燈光下的城牆,聯想到古代歷史故事中各種攻城,饒有興致地東看西摸,遷延許久,突然發現城頭插著「戚「字大旗終於興奮起來:「媽媽,戚繼光。」

我老淚縱橫,終於有你知道的玩意兒了。

我們回了一趟老家,等於除了攬勝門哪哪也沒去,哪哪都沒收穫,就狼狽地趕回了杭州。

這時,一起參賽的小朋友們都已經陸陸續續把作文都交了,一個比一個寫得好,我真是愁眉不展,恨不得親自替他寫了。

我應該怎麼樣才能讓他下筆?怎麼樣才能不落俗套?怎麼樣才能保證他的情感和文字都真實?

一籌莫展之際,我還是拿出早先畫好的思維導圖,一個個問兒子,不出意外,除了戚繼光,他都說:不知道。

我真的需要速效救心丸!!!

通過《西遊記》《水滸傳》,講「對比」的手法

算了,不知道就不知道,就從不知道入手吧,我總不能讓你裝叉吧。

這時候兒子發話:「媽媽,臨海話我都聽不懂,你還讓我寫什麼臨海?」

我:「你知道對比手法嗎?」

兒子得意:「我當然知道了。」

我:「真假美猴王?」

兒子:「六耳獼猴和孫悟空的表現就是對比,他們就象兩面鏡子。」

我補充:「照出孫悟空的內心的不甘和掙扎是不是?」

兒子點點頭:「《水滸傳》裡也有。」

我:「林衝?」

兒子大喊:「陸謙。」

林衝和陸謙,二人的姓合起來是「綠林「,名合起來是」謙衝「,暗含了林衝的性格,陸謙是林衝的髮小,處處不如林衝,妒忌心盛,從而設計殘害林衝,反觀林衝,為人忠良,一忍再忍,最後逼上梁山。倆個人的性格、品行、命運……

施耐庵在作品裡用了非常隱誨的手法去描寫這倆個人的對比,兒子一整個暑假不務正業,倒跟著故事和書本,把這類文學賞析弄明白了七七八八,省卻我多少口舌。

我對兒子說:「你對臨海什麼不知道,可是我知道臨海啊,你會寫了嗎?」

兒子:「媽媽我知道了,你讓我用對比的寫法。」

我頷首:「大作家們寫文章,都是暗中對比,不是高明的讀者讀不懂,你小學生直接比就好了。」

兒子:「媽媽我知道了,我聽不懂臨海話,你就聽得懂,就這樣寫。」

我終於舒展了,小子上路了,就好辦了。

我在學習的時候,我的教授在講授怎麼樣教寫作的課裡提到,對於剛學寫作的學生,要「give them skeleton」,把骨架給學生。

我陪兒子整理了提綱,提點了我們提到的和兒子印象真正深刻的幾個方面,一條一條列下來,但凡他說不知道的,我就說我的感受,他默默記下來。

講到城牆,我拼命引導他,臨海的城牆號稱江南長城,對比萬裡長城的雄偉和巍峨,江南長城是秀麗的,兒子完全沒有GET到我的點:「臨海的城牆是平的,整齊的。」

我想自己真是失敗啊,兒子還補充一句:「最好笑的是臨海的城牆磚頭裡長出了植物。」

想起來那天晚上他確實對這個植物好奇了許久,小朋友的著眼點和思路就是和大人不一樣,他們腦子裡沒有秀麗啊逶迤啊這些詞,這超越了兒子目前的認知。

我:「好的,你就這麼寫,但是你要寫明白是什麼樣的植物。」

兒子:「綠色的植物。」

我:「灰色的磚頭,綠色的植物,也是對比。」

兒子:「哇,媽媽,好厲害。」

從林衝的故事講起,學習文章的骨架...

所有的點講完了,我們在EXCEL裡逐條列出來,我對兒子解釋,你要寫好這篇作文,可以開頭用總括性語言,中間分開一樣樣寫,結尾再匯總一下你的想法,結構就是總——分——總,但是每個部分之間要銜接自然,不要象斷開的一樣。

兒子白了我一眼:「你別說這些好不好?我們老師早就說過了。」(拜託,我又沒有跟你們老師接過頭,我怎麼知道你學過這個?)

我:「但是我們分的東西比較多,有分1,分2,分3,分4……」

我陪著他逐個歸納所列出來的點,哪部分屬於感情,哪部分屬於風景,哪部分屬於文化。

我問兒子:「應該先寫哪個,後寫哪個?」

兒子:「不知道。」

他簡直就是把不知道當口頭禪!

我:「林衝是怎麼樣逼上梁山的?」

講到喜歡的故事,兒子眉飛色舞:「誤入白虎堂,被高衙內搶他老婆,火燒草料場,風雪山神廟……balabalabala」

我:「你仔細想一下,林衝的命運是不是越來越悲慘,他的壞情緒越來越高越來越高,最後在風雪山神廟就壞到頂點爆發了?」

兒子:「對,他最後把陸謙和富安都殺了。」

我:「這就是遞進,是層次,層次是象臺階一樣,越來越高,越來越高的,那你再想想,風景,歷史,感情,哪個最重要?」

兒子猶疑半天:「感情,因為我要寫出來我愛臨海的。」

我:「你愛什麼愛,你對臨海什麼都不知道。」

兒子:「可是我愛阿婆和爺爺還有妹妹他們。」

我:「行,就這麼寫。」

兒子自己對著EXCEL標好了提綱順序,我確認之後,這個骨架是完成了,接下來是讓他按提綱和我們的談話內容去寫。

這一寫,就是一整天。

兒子的一稿出來的時候,出乎我的意料,我居然很滿意了,但還是要求他刪改了一些內容,特別跟他說明:凡是與主題無關的東西,就象身上長了瘤子一樣麻煩和難看,一定要割掉。

兒子的二稿出來的時候,我就簡簡單單改了幾個錯別字作為三稿上交了。

這是他最終的成品:

寫作就象生孩子,從陣痛到分娩可能就十幾個小時,真正的分娩更是只要一兩小時,而先前的孕育卻要十個月。

我們回臨海花了三天,理思路,列提綱用了一天,寫作文幾度刪改,用了一天。

整整五天才寫完這篇作文。

而在之前,兒子大量的閱讀給了我們很大的鋪墊,我在指導他寫作時引用水滸、西遊記,講中國歷史,提點對比手法……他基本上能夠觸類旁通,不需要我多費口舌。

沒什麼特別原因,他整個暑假都在不務正業,在聽或是讀各種歷史和文學故事,痴迷到無法自拔,為此荒廢了不少事情,還挨了我一頓狠揍。

閱讀帶來的另外一個好處是,兒子的語感很好,句子基本流暢。口語可能是零碎的、斷續的,但是書面語言一定是嚴謹的、連貫的,要學習寫作的人,必須大量閱讀,用我們教授的話說,閱讀量不夠的孩子,很容易寫出「broken sentences"。

閱讀是一個吸收的過程,而寫作就是產出。兒子寫作文時的理解和思維確實給了我很大的驚喜。

就象我以前說過:你的時間在哪裡,你的收穫就在哪裡。

如果一定要說還有什麼TIPS的話,就是我從來沒有就作文寫不好這事兒批評過兒子,我從來只是誇,誇他是寫作小能手,說我喜歡看他寫的東西,兒子對於寫作文這事兒還是很有熱情的(不過只局限於自由選題自由發揮,他不喜歡學校的命題作文和看圖寫話),他現在在偷偷摸摸寫一個五回的故事,說寫好了就讓我看。

他寫了有倆月了,我沒催過他,但是表達了我特別嚮往特別好奇的願望,他也跟我保證了不會爛尾。我倒不在意他寫得怎麼樣,重要的是,他現在還剛剛開始成長,而他在寫作這事裡找得到樂趣和自信,而且還有進步的能力,這就足夠。

最後,兒子是那種很淡定的小孩子,向來不喜歡站在人群的中心,也不喜歡參加各種熱鬧的活動,我有時候也很胸悶,很多事明明他能力可以做到的,他就是寧可做個旁觀者也不參與,所以真心感謝老師給的機會,很多事,逼他一把,他也會去做。

相關焦點

  • 生活萬花筒——我教兒子寫作文
    我了解了兒子這一單元課文的學習情況,還是老樣子。老師講字詞,講段意,講中心,就是沒有引導孩子們具體學習作者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的,就是沒有把讀寫結合起來,讓孩子們模仿寫作一個片段。根基不牢,地動山搖。語文教學讀寫不結合,作文過程不指導,學生寫起作文來就如同盲人走路,瞎碰亂撞。
  • 看了某知名作家兒子寫的作文,我的焦慮瞬間被治癒了…
    兒子上二年級了,最近幾次語文小測驗,卻連簡短的「看圖說話」都寫不完整,讓我頭疼不已。直到前兩天,我無意中看到了作家馬伯庸兒子馬小煩的作文,心裡的一塊石頭終於落地……馬小煩也上二年級,作文就是看圖寫話,在爸爸曬出的截圖裡,他有一篇作文得了不及格,回到家一臉沮喪。
  • 「就算不是親生兒子,我還是想拼了命...
    2020年2月17日,蔣豔麗的兒子張奇被查出肝癌晚期,蔣豔麗決定割肝救子時發現張奇不是她和丈夫的親生兒子。找到孩子當年的出生證明後,蔣豔麗順著助產士的信息查詢到自己的親生兒子可能在河南駐馬店。在駐馬店當地警方的協助下,蔣豔麗找到自己的親生兒子只花了15天的時間。
  • 與上初中的兒子交流如何寫作文?
    兒子上初中了,常為作文的事熬夜發愁。昨晚我和他交流了一番,談了自己的看法:首先,我覺得作文如做人,架子是不必有的,不能老是端著架子放不下來。還是要把自已架子放下,身段放軟,把讀者要當成自己的知心朋友,坦誠大膽地交流,就像日常裡說話聊天一樣。
  • 教孩子寫作文,兒子問「作文該寫給誰看」,我的回答未能自圓其說
    文|牧人之道「爸爸,我們寫的作文,到底寫給誰看呢?」兒子不經意間的這個提問,的確把我難倒了!我當時真的,大腦空白了2分鐘!如果說,寫給老師看的,那麼他會把寫作當成「任務」,沒有樂趣可言。如果說,寫給自己看的,那麼他可以任意寫自己喜歡的話題,請求「豁免」本次的寫作練習。
  • 我和兒子聊作文,聊著聊著兒子寫了一篇:《她陶醉了》
    把這件事寫下來,特別要把這個人當時的表現寫具體,反映出他的內心。兒子的作文總是寫不好,每次寫作文總是「死纏亂打」地要我幫他出主意,這不,他的煩惱又伴隨著新的作文題像桌面上總也擦不乾淨的灰塵一樣又浮現了。我說,你在腦海裡搜索一下,有什麼事適合拿出來寫呢?
  • 老婆,你可真會「玩」,我疼了大半年的兒子,居然不是我親生的?
    老婆,你可真會「玩」,我疼了大半年的兒子,居然不是我親生的?男的也是沒腦子,幹不出什麼大事。如果心裡坦蕩,何必怕做親子鑑定,如果夫妻間不能坦誠相對,何來幸福可言!還是去做親子鑑定,這不是相信不相信的問題,我這邊父母爸爸B型媽媽是0型的,婚姻建立在信任之上,我老公家從來沒質疑過孩子不是他們家的,而且特別疼這小傢伙古靈精怪的特別討人愛我媽媽是B型,我爸爸是A型,我是Ab型,我的眼睛一雙一單的,所以我的臉一半像爸爸,一半像媽媽,媽媽比較胖,爸爸比較瘦,所以我的臉不對稱。
  • 我陪兒子寫作文——暖
    輔導兒子寫這篇作文之前,思考這句話,孩子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父愛,父親的溫情對孩子而言是多麼的重要。 正 文 俗話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的確,在我面臨困難、挫折、坎坷時,一句鼓勵、讚美、信任的話,會讓我走出困境、增添信心、倍感溫暖。這一點我深有體會。
  • 「我寫作業時,媽媽像狗一樣叫」被親生娃懟到原地去世是啥體驗?
    前兩天,老師布置一篇作文,讓寫家人感動你的瞬間。桃蛋磨嘰了半天,一個字兒沒寫。問她啥原因,她說寫不出來,沒有這樣的瞬間。我兒子寫:我寫作業的夜晚,媽媽像狗一樣在叫。背後的涼氣女兒的作文:我正在寫作業,突然感到背後一股森森的涼氣,回頭一看,
  • 小學生寫作文,為了湊字數也是拼了!網友:像極了曾經的我
    老師布置了此次的作文題目,要求寫自己熟悉的動物。這是一個小學生的作文,他寫的是家裡的小狗。本以為每天都在眼前,應該很好寫,哪知……看得出這個孩子為了湊字數,他也是想盡了辦法。老師看後,打趣地說:給我聲情並茂讀出來,就算你過關!
  • 兒子寫不出作文,我說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寫出來就行了,結果
    兒子要寫作文,翻開本子拿著筆,半天沒動,我說:「趕快寫」,兒子說不知道怎麼寫。我說你看了那麼多書,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寫出來,不就是一篇作文嗎?兒子半天才動筆。日更群裡說,晚上8:00有直播答疑。今年,我參加了無戒老師的日更寫作營,我是忐忑的,太久時間沒寫文,寫千字文對我來說難度還挺大的。我想先囤幾篇文,想到一個題材,寫幾百字就沒東西可寫了。又想到一個題材,還是幾百字。看看書寫讀後感吧,還是很難寫到一千字。有時腦子裡想的寫出來就不是一回事了。腦子裡想的是一回事,用筆卻表達不出來,詞不達意,越這樣,越得練習寫作。
  • 5歲兒子鑑定非親生,丈夫崩潰,妻子:我也不知道孩子是誰的
    5歲兒子鑑定非親生,丈夫崩潰,妻子:我也不知道孩子是誰的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一般如果丈夫懷疑孩子不是親生的,想要做親子鑑定,妻子坦坦蕩蕩地接受,說明了她問心無愧,肯定孩子是親生的。
  • 校長兒子作文《我的自畫像》火了,女老師調侃:這個女婿我預定了
    作文群裡每天都會上傳幾篇作文,我們老師有空的時候就隨便侃侃,十天半個月的都會出現一兩篇優秀的作文,我們也會下載下來帶回班級作為範文。這不,昨天群裡一篇作文又火了,一個小男生寫了一篇《我的自畫像》。先不看內容,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我們校長的兒子,正在讀4年級。
  • 兒子作文經常感到沒得寫,寫不具體,怎樣才能拓寬他的思路呢?
    說起兒子寫作文,我也是非常頭疼,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沒得寫!「,無法用筆來寫生活中平常的事情。這次老師要求以'禮物"為話題,寫一篇作文。我邊用問題提示邊要求孩子寫出思路提綱:一、為什麼送禮物二、怎麼挑選禮物三、怎麼送禮物四、送禮物的意義最後,兒子草草寫出文章,寫得不是很好哦
  • 12歲女孩深夜哭著報警:寫不出600字作文,媽媽不讓我睡覺
    老師布置了一篇作文,字數要求600字,晚上10點半了,12歲的女孩怎麼也寫不出。一邊是昏昏欲睡的孩子,一邊是嚴格要求的老母親,最後,快要崩潰的女孩拿起電話,向110報警求助:媽媽說我作文寫得不好,不讓我睡覺……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這到底是咋回事?
  • 打開兒子的「保險柜」,一張紙上面寫著6個字,網友:親生的!
    導讀:打開兒子的「保險柜」,一張紙上面寫著6個字,網友:親生的!最近就在短視頻上看到一個視頻,視頻中有一個人,自己拿著手機進行拍攝,這個視頻的主題是要去看看自己兒子的「保險柜」,於是就看到視頻中的人一步一步的走向自己兒子的屋裡,這個小屋子的裝修還是不錯的,但是這個時候可沒有心情去管這些,更何況這是拍攝主人的兒子,看這個人的樣子像是輕車熟路,知道自己兒子的「保險柜」在哪,一轉身就到了這個柜子旁邊。
  • 不說假話寫不了作文?3個方法提高孩子作文水平,寫出真作文
    一直寫"假"作文,只會形成一種壞的作文思維習慣,導致作文品質越來越差。寫這樣的假作文,只會讓孩子們越來越討厭作文,越來越不會寫作文,失去應有的靈氣和天賦。所以,要提高寫作能力,必須改變這種寫"假"作文的思維習慣,寫出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 有一種「湊字數」叫小學生作文,為了800字太拼了,老師看著真為難
    回想自己的學生時代,好像也確實是這種情況,那寫作文都快出一套模板了,比如說上學遇到奶奶幫著推三輪車,被老爺爺過馬路等等,只要是好事情都往作文上面寫。為了湊一篇800字的作文,那可真是絞盡腦汁。
  • 小學生寫作文,為湊齊800字太拼了!老師看到後怕是要被「氣暈」
    有一篇題為《我和我的同學》的作文要求字數800字,有一位同學絞盡腦汁地寫道:「下午天氣晴朗。我和同學打桌球,他打過來,我打過去,他打過來,我打過去……」在後面反覆都是「他打過來,我打過去」這8個字,看到這裡,相信脾氣再好的老師也會被「氣暈」……還有一篇作文寫爺爺過生日時家裡來了很多人,從近到遠甚至是八竿子也打不著的親戚全部一一列舉。看的老師眼花繚亂,既沒有心思修改也無從下筆。
  • 兒子寫了一篇作文,被老師評優卻讓媽媽發愁:這將來咋娶媳婦呢
    曬出來了一張圖片,看樣子是一個小學生寫的作文,題目是「我的理想」。配文的內容卻是,這孩子的理想可讓媽媽愁壞了。當時我們都覺得納悶,留言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朋友專門在群裡面說了事情的前因後果。原來這作文是朋友一個小表弟寫的,寫完還拿了高分,但是回家裡媽媽一看卻發起了愁。兒子寫了一篇作文,說自己的理想是當一名警察,被老師評優卻讓媽媽發愁:這將來咋娶媳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