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當局要關臺北故宮?被批「去中國化」到「失心瘋」

2020-12-20 人民日報海外網

臺北故宮博物院(圖源:視覺中國)

海外網11月13日電眼看民進黨最近「九合一」選情告急,為挽救南部選情,蔡英文當局聲稱要關閉臺北故宮3年,將文物運送至臺灣南部的故宮南院展出。對此,島內人士批蔡英文當局「去中國化」去到「失心瘋」。還有港媒指出,臺北故宮兩岸歷史文化的聯結,是「臺獨」的「眼中釘」,但中華文化早已在島內生根發芽,就算蔡英文當局永遠關閉臺北故宮,也無法切割兩岸歷史文化聯結。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昨天(12日),臺北故宮院長陳其南證實,臺北故宮擬在2020年關閉3年整修,屆時展品將移至嘉義的故宮南院展出,希望由此提升南院的參觀人數。目前,該計劃正在評估中。

臺灣不少博物館人士對此提出質疑。他們指出,全球各地的博物館都曾擴建整修,但從來沒聽過「全館閉館」這種事。大英博物館每年有600萬人次參觀,整修時也不閉館,為何臺北故宮就非關閉不可?他們認為,蔡當局此舉就是為了政治利益,想靠文物救選舉。

香港《大公報》刊登評論文章指出,故宮南院位於臺灣南部的嘉義縣。而南臺灣是民進黨的「票倉」,民進黨當局不過是借著臺北故宮整建之名,把一大批珍貴文物轉到南部,企圖拉動當地旅遊業,以此討好南部選民。

然而,將博物館展品南移是否就真的可以拉動當地經濟?對此,臺灣旅遊公會表示,文物移往南院,對旅行團的觀光效益會有一定作用,對於自由行旅客就很難說。但目前來臺觀光的旅行團減少,自由行增多,閉館恐會減少總觀光人次。還有不少網友質疑,就算北院關了觀光客也不一定會去南院,而且當地的配套設施還不夠完善。網友怒嗆道,「不去思考如何增加總人數,而用關閉北院3年這種挖東牆補西牆的駝鳥心態,來欺騙自己說南院人數增加了,這種官員真是...」

臺灣前領導人辦公室副秘書長羅智強也痛批蔡英文:「你怎麼不把自己的辦公室關三年,臺灣人民還會拍手叫好!」他指責蔡英文當局「去中國化」去到「失心瘋」。羅智強表示,臺北故宮一年五百萬的觀光人潮,民進黨卻要從根斬斷,是嫌臺灣觀光業還不夠慘嗎?怎麼會有這麼奇怪的領導人?

《大公報》評論文章指出,臺北故宮博物院是兩岸文化和歷史的重要聯結,多年來被「臺獨」分子視之為「眼中釘、肉中刺」。早在2007年陳水扁搞「去中國化」時,就已把「臺北故宮組織條例」中「寶物來自北平故宮與中央博物院」等文字完全刪除,還聲稱此舉「有利(臺北)故宮的轉型」。由此可見,當年民進黨主張建立故宮南院的目的就是要淡化臺北故宮作為中華文化象徵的意義,而南院選址南臺灣,也是要彰顯所謂「故宮本土化」。然而,故宮南院開張後,參觀人數遠遠不如預期,被嘲笑是「蚊子館」。於是,蔡當局便打起臺北故宮的主意,趁著整建的機會,把文物南移。但中華文化早已在島內生根發芽,就算蔡英文當局永遠關閉臺北故宮,也無法切割兩岸歷史文化聯結。(海外網 羅伊晴)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登陸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博物院將關三年 蔡英文遭批「去中」去到失心瘋
    圖為臺北故宮。(圖片來自臺媒)中國臺灣網11月13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昨天(12日)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證實,臺北故宮將在2020年關閉3年整修,屆時「國寶」將移至嘉義的故宮南院。消息一出不僅有博物館人士出來撻伐,全世界沒有一個知名博物館會為了整修關3年;旅遊業人士也指出,臺北故宮每年有五、六百萬人次到訪,將來閉館200%衝擊臺灣觀光。對此,前馬英九辦公室副秘書長羅智強在臉書發文,直指蔡英文是不是失心瘋了?羅智強表示,民進黨「去中」去到失心瘋也就算了,「但臺北故宮一年五百萬的觀光人潮,民進黨卻要從根斬斷,是嫌觀光業還不夠慘嗎?」
  • 臺「行政院」聲稱:臺北故宮沒有要改名,改制與「去中國化」無關
    臺「行政院」推動組織改造,傳出臺北故宮博物院將更名為「華夏博物館」,並改隸「文化部」,從二級機關調整為三級機關,引發藍營質疑行蔡當局將臺北故宮降級,有「去中國化」的問題。
  • 「臺獨」先鋒就任臺北故宮院長,為「去中國化」宣布興建日本館
    1949年春,戰況急速惡化,轉運文物再無可能,原計劃要分七批運到臺灣的文物,僅運三批即結束。▲紀錄片《臺北故宮》截圖。臺北故宮中保存著的中國歷代藝術珍寶,是中華民族文明史的縮影。這些文物流浪的歷程,也塵封著世事動蕩給這個國家和民族帶來的創傷。在那段不可磨滅的記憶中,不只能夠看到文物其來有自,也能觸摸到淺淺海峽隔不斷的血脈。
  • 蔡當局不要「故宮之名」卻要「故宮之寶」
    來源:華夏經緯網據《大公報》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是「臺獨」分子心中的一根刺,因為它是兩岸歷史文化的重要紐帶。這對於極力撇清與大陸關係、無所不用其極地「去中國化」的民進黨當局而言是一個「礙眼」的存在。但「降級改名」其實只是蔡當局的目的之一,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轉移各界反對進口美國「毒豬」的焦點。這段時間蔡當局因為擴大進口美國瘦肉精肉類而搞得焦頭爛額,但「臺北故宮博物院改名」一事同樣引發民怨,根本就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許多人都知道,中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在北京,一個在臺北。
  • 臺北故宮要被「臺灣化」? 黃智賢批陳其南:臺灣只是代管,不認中國...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新任院長陳其南近日因公然鼓吹將臺北故宮「臺灣化」,被兩岸網友一致撻伐。19日,臺灣政論節目主持人黃智賢在其臉書發文,提醒陳其南,「搞清楚,臺北故宮,是中國人的故宮。屬於所有中國人。臺灣,只是代管。一日不承認是中國人,一日沒有代管的資格!」
  • 繼臺北故宮要「去中國化」後,下一個是臺灣歷史博物館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自新任臺北故宮院長陳其南上任後宣示,要做「臺灣民眾的故宮」被批「去中國化」後,日前,臺灣歷史博物館前主任秘書徐天福稱,史博館從今年7月1日起,罕見閉館整修3年,從河南博物院考古出土的文物都要被送到臺北故宮、「中研院」史語所及臺灣美術館。
  • 朱穗怡:蔡當局不要「故宮之名」卻要「故宮之寶」
    作者 朱穗怡臺北故宮博物院是「臺獨」分子心中的一根刺,因為它是兩岸歷史文化的重要紐帶。這對於極力撇清與大陸關係、無所不用其極地「去中國化」的民進黨當局而言是一個「礙眼」的存在。由此便不難理解民進黨人為何隔三岔五地找臺北故宮博物院麻煩。
  • 朱穗怡:蔡當局不要「故宮之名」卻要「故宮之寶」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臺獨」分子心中的一根刺,因為它是兩岸歷史文化的重要紐帶。這對於極力撇清與大陸關係、無所不用其極地「去中國化」的民進黨當局而言是一個「礙眼」的存在。由此便不難理解民進黨人為何隔三岔五地找臺北故宮博物院麻煩。
  • 北京故宮元宵賞燈預約火爆,島內感慨:「去中國化」害了臺北故宮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雯雯】北京故宮在元宵夜首度開放遊客預約賞燈的消息一出,購票網站瞬間癱瘓。這不禁讓臺灣島內感慨萬千,臺北故宮近幾年淪為政治鬥爭和「去中國化」的犧牲品,兩岸故宮的發展已經此消彼長。
  • 評論:臺北故宮「小媳婦化」,是想讓臺灣成孤島嗎
    臺北故宮博物院被踢爆將從2020年起整修閉館3年,其文物將移至位於嘉義縣的「故宮南院」展出。這個奇葩決議的提出者,正是之前宣稱任內重要任務是「故宮臺灣化」的新院長陳其南。這位「臺獨」色彩濃厚的院長如此行事,所為何來呢?解救觀光?旅遊業界人士表態:說得輕鬆!
  • 民進黨當局處心積慮「去中國化」 對「臺北故宮」下手
    蔡英文(臺媒)要說這個世界上有人討厭故宮,那就非「臺獨」人士莫屬了。因為歷史上的外患內戰,臺海兩岸一邊一個故宮。臺北故宮讓「臺獨」勢力很糾結,既要借之「爭取國際的光榮」「讓世界看到臺灣」,又因為其不可撼動的中國屬性而欲除之。於是,2000年民進黨剛執政,「故宮南院」計劃就登場了。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去中國化」?要不先把「故宮「兩字改了吧!
    整座建築為白牆綠瓦的中國傳統宮殿樣式,而館內來自大陸的翡翠白菜、毛公鼎、肉形石,更成為必看的故宮三寶。不過,近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傳出「故宮臺灣化」的聲音。此言一出,立即引發外界對臺北故宮「去中國化」的擔憂。
  • 逼臺軍校改教材、改名臺北故宮、蔡當局這波操作太不「走心」
    1、蔡當局連臺北故宮都要改名嗎11月26日,有臺媒透露,臺北故宮擬改隸屬於「文化部」。而臺北故宮博物院若改隸屬於臺文化事務主管部門,將從「二級機關」轉為「三級機關」,是否有矮化問題?此外,一旦改制,名稱是否又會因「去中國化」就此改變?
  • 支解臺北故宮?狼子野心令人不恥
    但風波並未因此而止,國民黨「立委」柯志恩近日再次爆料,指出陳其南一上任所提「故宮臺灣化」,其實是「分散國寶、拆解故宮」計劃,讓臺北故宮因此淡化直至消失!  另有臺北故宮內部人員向臺媒爆料,所謂「新故宮計劃」只是幌子,其最終目的是借著將中華書畫器物運到南院,讓北院只留下圖書文獻類文物,改稱「東方圖書館」。
  • 這時候,臺北故宮要換院長了
    【文/觀察者網 童黎】6個月後,臺北故宮博物院又要換院長了。在臺北故宮向日本出借「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一事繼續發酵之際,多家臺媒今天(14日)報導稱,主張把「故宮臺灣化」的臺北故宮現任院長陳其南不會留任,博物院內部對此都很驚訝。11日,臺當局「行政院長」賴清德率「內閣」總辭,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隨後宣布蘇貞昌接任「行政院長」。
  • 「NCC」關中天后又要管網絡了?藍中常委絕食抗議:蔡當局瘋了
    據臺灣中時報導,國民黨中常委沈智慧昨天開始在立法機構臺北濟南路上絕食抗議萊豬進口對於「NCC」正在研擬修法,討論「數字通訊傳播法」,被外界認為言論管制要到網絡上了,沈智能痛批這個蔡當局「瘋了」,即使沒有「戒嚴法」也快回到「戒嚴」時代了,網絡言論是無遠弗屆的,沈智慧激動講三次「你絕對禁不了!你絕對禁不了!你絕對禁不了!」
  • 民進黨「去中國化」黑手伸向臺北故宮(日月談)
    民進黨「去中國化」黑手正伸向臺北故宮。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已籌備將原屬「行政院」的臺北故宮降級為「文化部」下屬單位,並可能會將之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臺北故宮為什麼叫「故宮」?只因其中的20餘萬件館藏寶物和30餘萬件檔案,絕大多數是國民黨1948年從大陸帶走的故宮博物院文物,每一件都凝聚著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精華。臺北故宮之名,實有歷史和文化的雙重指向意義。民進黨要將臺北故宮降級和改名,用意昭然若揭,就是要割裂與大陸的歷史文化聯結,遂其「去中國化」「文化臺獨」之私。給臺北故宮降級改名,能給臺灣帶來好處嗎?
  • 臺北故宮被疑要「去中國化」,院長澄清: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引起島內輿論鞭撻,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吳密察聲稱,今年提出的預算是由現在情況預計明年要做的工作,即使臺北故宮改隸「文化部」,這些工作也是既定工作,不會改變。此前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已籌備將原屬「行政院」的臺北故宮降級為「文化部」下屬單位,並可能會將之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消息一出,民進黨當局就被批評是欲割裂與大陸的歷史文化聯結。
  • 傳臺北故宮要改名「去中國化」惹非議,院長忙否認
    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30日連忙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吳密察聲稱,今年提出的預算是由現在情況預計明年要做的工作,即使臺北故宮改隸「文化部」,這些工作也是既定工作,不會改變。此前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已籌備將原屬「行政院」的臺北故宮降級為「文化部」下屬單位,並可能會將之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
  • 「臺北故宮」要「去中國化」將改名?臺網友怒:有種把寶物都還給大陸
    報導 為推動「去中國化」,臺行政機構準備將」臺北故宮博物院「更名為對此,文化機構負責人李永得表示,改隸與否不能用傳統的行政層級去看,有些人覺得降格,這是「古老、封建思想」。臺網友則痛批,民進黨當局推動「去中國化」不遺餘力,那有種乾脆把寶物都還給大陸,這樣豈不更快也更符合「臺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