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要花38億收購的義大利家電企業Candy,有何來頭?

2020-12-17 天極網

9月28日下午,青島海爾召開第九屆董事會第二十一次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收購義大利Candy公司100%股份的公告。公告稱,海爾擬通過境外全資子公司海爾歐洲支付4.75億歐元(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2018年9月28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計算,折合人民幣約38.05億元)收購義大利家電製造商Candy(卡迪)100%股權。那麼,這家義大利Candy公司究竟有何來頭?

 Candy公司是歐洲知名家電企業,全球洗衣機市場的先驅者和創新者

這可能是對「Candy」最好的解釋。1945年正式創立,Candy是一家「歷史」比較悠久的義大利家電企業。1945年,CANDY生產了第一臺義大利製造洗衣機;1954年,首臺歐洲脫水半自動洗衣機在CANDY誕生;50年代末,CANDY發明了現代化滾筒洗衣機。其設立的歐洲標準至今仍有效執行。洗衣機業務是CANDY集團利潤主要來源,2017年實現淨收入11.6億歐元,其中洗衣機業務佔到了整體49%。

當然,Candy集團的產品並不僅限於洗衣機,同時還涵蓋全系列小型和大型獨立式及內置式家用電器,包括洗衣機、轉筒式烘乾機、冰箱、冷凍櫃、洗碗機、廚具、烤箱、灶具等家用電器。目前,Candy公司旗下主要包含五大板塊,包括洗衣機、獨立式嵌入式廚房電器、小家電、冰箱和售後服務與其他業務。

CANDY集團業務遍布歐洲、中東、亞洲和拉丁美洲。據悉,CANDY集團由全球47家公司組成,設有6家生產運營基地,2000多個服務中心和超過6000位專家。此外,其擁有CANDY集團和Hoover等多個專業家電品牌。從業務及範圍上講,CANDY集團也是一家非常有實力的知名家電企業。

2016年進入中國,先收金羚再牽美菱

2006年起,CANDY集團正式進入中國。作為「外來的和尚」,CANDY公司想要拓展中國業務,僅靠著自己在「國外」的名聲和經驗必然行不通。因此,2006年以3100萬歐元入主廣東金羚電器並擁有75%股份,成立CANDY金羚品牌,開啟了在中國的「艱辛」的拓展徵程。

作為CANDY集團入局中國的「衝鋒鎗」,CANDY集團入資金羚,為其發展提供了技術、管理、資金等方面的新「血液」。2012年,CANDY集團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年產能達300萬臺洗衣機的CANDY—金羚新工廠建成投產;同時,金羚也憑藉「小紅點」系列產品進軍滾筒洗衣機市場,積極布局全國市場。

對於收購金羚,2014年天極網專訪了負責CANDY集團-金羚電器有限公司的運營的王麒賀,他表示,一個外資品牌若要在中國站穩腳跟,優質的產品質量是基礎,62年的CANDY、百年企業HOOVER集團和在中國有35年專業製造的金羚就是質量基石。同時,他還透露CANDY在2012年就開始大力投入到智能家電研發中並取得了一定成績,並開始陸續引進其他白電產品。

但是,CANDY集團並未能憑藉「金羚」在中國迅速崛起。在2017年3月,CANDY集團決定和美菱電器展開戰略合作,雙方宣布將在冰箱(櫃)和洗衣機等領域全面展開戰略合作。據介紹,美菱還與CANDY集團共同成立合資公司,從事洗衣機產品特別是滾筒洗衣機的研發、銷售。該公司將由美菱公司控股,在中國市場研發和銷售「美菱」品牌和「Candy」品牌的洗衣機產品。

業內人士表示,相較於金羚「偏安一隅」,美菱紮根合肥家電「生態圈」,擁有一系列完善的配套設施,同時美菱在人才儲備、資金實力等方面擁有更多的優勢。前者要「進來」,後者要「出去」,雙方合作顯然是「互惠共贏」的最好寫照。

海爾出手,CANDY終於可以「大展拳腳」了?

顯然,CANDY集團想要在國內「迅速崛起」,僅僅依靠「金羚」和美菱還是不夠。2018年6月,海爾收購通用電氣的「漫長旅程」正式完成,繼續穩固海爾在全球家電領導者的位置。由此,海爾建成了海爾、GEA、Fisher&Paykel、AQUA、卡薩帝、統帥六大品牌的家電品牌集群。

4月份,海爾公布的財報顯示,2017年,公司全年實現收入1592.54億元,增長33.68%。其中,GEA實現收入458.94億元人民幣、收入創10多年新高。

在全球市場,根據歐睿國際數據,2017年海爾大型家用電器品牌份額為10.6%,實現九連冠。美國市場,根據Stevenson公司報告,2017年GEA美國家電銷量份額為20.4%,其中廚電份額以絕對領先優勢位居行業第一。

在歐洲市場,2017年收入增長16%。GEA是海爾在歐洲市場定位中高端市場的主力之一。收購GEA,讓海爾更明確收購是拓展海外市場的「捷徑」之一。

「不甘心」和「走捷徑」,或許是成就海爾和CANDY集團最終「牽手」的主要原因之一。海爾在中國家電行業一直處於領先,龐大的銷售網絡,讓CANDY集團遍地開花成為可能。但從公告中,海爾並未重點提及「CANDY集團」在中國發展,而是希望藉助CANDY集團進一步提升雙方在歐洲乃至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公告稱,交易完成後,海爾歐洲總部將設立在義大利布魯吉裡奧。海爾將持續投資,提升Candy品牌在歐洲及全球的競爭力,並攜手Candy公司現有管理團隊,深化其在物聯網時代的智慧家庭領導地位。可見,海爾更希望Candy品牌發揮在技術和歐洲的優勢。

不過,有了海爾的Candy,專注於自己更擅長的領域和市場不是更好嗎?

相關焦點

  • 深度還原海爾55.8億美元併購GE家電的交易內幕
    要知道,這家美國的百年老店可是有著全球性的深遠影響力。而在過去30多年中,GE更一直是中國企業學習的絕佳標杆。然而,海爾是有底氣的。在此之前,海爾早已在國際化道路上摸索了16年。海爾55.8億美元收購整合通用電氣家電公司(GE Appliances下稱「GEA」),後者正式加入青島海爾,成為其共創共贏生態圈的重要一員。至此,海爾團隊第一次走進這家神秘的百年老廠,聆聽機器的轟鳴、探究技術的研發、體會管理的精髓……想競購GEA的,可遠不止海爾。伊萊克斯、三星、LG、美的等國內外知名家電企業,全部出價不菲且對GE覬覦已久。
  • 深度:家電併購黃金時代落幕|家電企業|家電行業|家用電器|併購|...
    尤其是海爾在2016年1月宣布以351.9億人民幣收購美國通用電器公司(GE)的所有家電業務及資產,迅速拉開了2016年我國家電企業海外併購浪潮的序幕。短短一年內,日本東芝白色家電業務、德國機器人公司庫卡、美國Novatel Wireless公司MIFI業務等海外「蛋糕」盡數被我國家電廠商收入囊中。
  • 海爾收購三洋部分電器業務及品牌使用權背後
    7月29日,海爾集團與日本松下電器旗下三洋電機達成初步協議,斥資約1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37億元)收購三洋電機在日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及越南的洗衣機、冰箱和其他家用電器業務。  此樁交易最終完成後,海爾集團將獲得三洋電機在上述5國的4個生產基地、2個研發中心,以及6個本土化營銷渠道。海爾收購的資產中還包括三洋電機的洗衣機品牌「AQUA」。
  • 又一企業要「撤離」中國?專家表示:未來家電市場很少有外資身影
    早之前,一些國外的家電行業紛紛湧入中國市場,佔據了我國家電行業的大部分市場。不過現如今,隨著我國國內家電行業的「崛起」,那些國外家電企業的現狀如何?近段時間,據相關資料可知,荷蘭的飛利浦公司計劃將以40億美元(約272億人民幣)出售其在中國的業務。
  • 中國海爾收購日本松下三洋電機部分產業
    環球網實習記者趙文杰報導  據日本《朝日新聞》7月28日報導,中國家電行業巨頭海爾集團將收購日本松下公司旗下三洋電機的洗衣機和電冰箱產業。雙方近日發布消息稱已就此基本達成一致。報導稱,海爾這次將收購三洋電機位於日本和東南亞的洗衣機和電冰箱公司共計10家左右。預計今年年底前完成開發、製造和銷售的所有部門的收購。
  • 「隨手拍」海爾:海爾空調入住義大利混血龍鳳胎新家
    報告顯示, 2019 年前三季度「海爾智家」實現收入 1489 億元,同比增長7.7%,利潤增長26.2%。其中,海外市場成為最大亮點之一,海外業務收入增長25%。今年年初成功收購義大利Candy公司後,海爾的全球化步伐繼續加速,這個來自中國的品牌,已經被越來越多的義大利家庭認可。
  • 這家美國巨頭髮明洗衣機 如今幹不過美的格力海爾
    曾經風光無限的家電品牌惠而浦如今已淪落到「斷臂求生」的地步,近日,惠而浦將旗下壓縮機企業折價賣給了一家日本公司。近年來,隨著中日韓等亞洲家電企業的崛起,惠而浦的家電業務已被逼收縮。惠而浦最新財報顯示,公司2018財年第一財季盈利9400萬美元,同比下降38.56%;營業收入49.11億美元(約合31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61%。而美的集團、格力電器和青島海爾的2018年一季報營業總收入分別為703億元、400億元、426億元。現在,惠而浦連旗下壓縮機企業恩布拉科集團都折價賣給了日本公司。
  • 格力、美的、海爾三巨頭的結局
    當年他在美國講學的時候,有位記者問他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什麼?張瑞敏脫口而出:「實事求是」。2002年,當海爾因MBO處在輿論的各種質疑和揣測中時,張瑞敏接受了媒體的採訪,對海爾的策略有如下描述,「正如當年毛澤東主席帶領弱小的紅軍能打下中國,就是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就是不按常理出牌。
  • 海爾的三味猛藥,治標還是能治本?-虎嗅網
    之後,海爾在各家媒體開始投放自己的新漢語敘事,在這些新敘事裡面,海爾儼然已經變成了和小米完全一樣的新物聯網巨頭:小米覆蓋了2000萬戶家庭,擁有2.07億MIUI用戶,這些構成小米實現流量變現的龐大用戶基礎。對照來看,用海爾的觀點看,海爾家電覆蓋了超過2億家庭,實際用戶數顯然要更高。
  • 海爾集團背景資料
    在下半年的冰箱降價浪潮中,海爾產品漲價10%獲得成功,海爾成為名牌,奠定行業排頭兵格局。與英商合資成立粉末塗料公司。    1990年電冰箱通過美國UL認證(中國首家),開始大批量進入國際市場。獲全國企業管理最高獎一一金馬獎,「海爾」成為家電業第一個「中國馳名商標」。    1991年12月 20日,以海爾公司為主體,合併青島電冰櫃總廠、空調器廠組建琴島海爾集團公司。
  • 海爾、百度、華為盤踞的智能家居作業系統,誰拿下傳統家電企業了?
    目前在智能家居作業系統上發力的一共有三個玩家,以海爾為代表的傳統家電企業、以百度為代表的網際網路企業和以華為為代表的手機企業。 海爾把自家智能家居操作平臺稱為U-home。U即Ubiquitous,「無處不在」之意。
  • 家電行業美人遲暮,格力、美的、海爾三大巨頭誰將活得更久
    雖說上半年很多企業都不太好混,但作為行業龍頭,格力的表現不是一般的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的集團和海爾智家。從國內收購小天鵝,緊鄰收購東芝白電,再到大手筆收購庫卡集團。眾所周知,就算不看2020年,近幾年格力電器營收規模止步不前,但剔除掉庫卡等併購的業務後,會發現美的集團的家電業務也是止步不前;剔除掉GEA的海爾智家的家電業務同樣發展緩慢。原因在哪裡?
  • 海外擴張又一城 十張圖解讀青島海爾的衰落之路
    近期,海爾方面表示準備在中歐國際交易所掛牌發行D股4億股,以籌資4.75億歐元資金(約合38.05億人民幣)用於收購義大利家電企業Candy(卡迪)。這標誌著中國家電巨頭青島海爾(600690.SH)的全球化布局將再更進一步。
  • 發債200億又回購52億,美的集團為收購飛利浦家電業務做準備
    2月26日,美的集團(000333.SZ)宣布擬申請發債不超過人民幣200億元(含200億元),但就在兩天前的2月24日,美的集團也曾發布公告稱要回購金額不超過52億元的股票。一邊發債,一邊回購,美的集團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此前,有報導稱,飛利浦家電業務的出售價格可能會超過30億美元。
  • 海爾家電2017成果發布 以全球化實力樹智慧家庭第一品牌
    1月25日, 海爾家電2017年轉型成果在京發布。會上集中展示了以智慧家庭、全球化品牌、智能製造等領域的差異化優勢。憑藉中國家電全球化第一品牌的實力與布局,海爾搬掉了智能家居行業難互通、不主動、未成套的「三座大山」,為創全球智慧家庭第一品牌奠定了基礎。
  • 賽馬不相馬,張老闆的海爾,永遠的海爾兄弟
    《海爾兄弟》不只是一部動漫,更是海爾超過十年的豪華廣告,一部動漫讓所有人進一步認識了海爾,認識了這一世界五百強企業,國產家電的良心。那時候的海爾可以說是風頭無二,在白色家電行業沒有任何一家能與之抗衡。現在的海爾仍然是行業霸主級別的企業,但卻給人一種英雄遲暮的感覺。
  • 北京海爾家電節啟動 派千名服務兵上門回收舊家電
    他認為,推動家電以舊換新的關鍵是要向消費者介紹老舊家電存在的安全隱患,家電企業還要主動向消費者推薦健康家電、智能家電。 「目前隨著國家經濟發展,消費者消費水平提高,對於消費水平稍好的家庭來講,要推廣高端家電產品,智慧、健康的家電產品;對普通消費者推薦功能型產品,做到精準營銷,拉動經濟發展。對於製造企業來說,要在推動以舊換新的過程中不斷加大研發力度,開發出新產品、質量好產品,推廣高端品牌,做好家電以舊換新的拆裝運輸工作。」彭寶泉表示,目前北京市政府發放122億元消費券促進消費。
  • 還有這些家電企業涉足集成電路
    5月21日,康佳集團在深圳舉行的38周年慶暨轉型升級戰略發布會中,康佳集團總裁周彬宣布正式進軍環保和半導體領域,要用5-10年時間,成為中國前10大半導體公司,躋身國際優秀半導體公司行列,實現年營收過百億元,另外還提出l到2022年康佳集團要實現營收千億的宏大目標。
  • 董明珠又失眠了,胡潤家電企業10強,美的超了格力1800億
    10月14日,胡潤研究院發布了《2020胡潤中國10強家電企業》榜單,對家電企業的市值或估值進行排名。榜單顯示,美的以5100億價值居於首位,格力電器次之價值3210億,海爾智家以1860億價值位居第三。
  • 多家品牌有競標意向 飛利浦家電業務成「香餑餑」
    【家電網HEA.CN 12月18日微信原創】近日,有媒體透露,飛利浦家電業務的第一輪競標將在聖誕節前進行。飛利浦方面表示,儘管有較多競標者的興趣,但飛利浦「仍將保持開放的心態「,」仍不排除對該資產進行IPO的可能性「。據悉,表示競購意向的中國家電品牌包括格力,九陽,美的,海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