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我們用一個月的時間學習了主題《自我鼓勵》。我在小夥伴們的書寫中也看到了大家通過這個月的學習,開始了自己的自我鼓勵之旅。慢慢地學會愛自己,讓自己越來越自信。
在思考下個月的主題時,我就在想一個問題,現在的孩子學習古詩詞很重要,不管是在幼兒園還是上了學的學生,老師們都在說要多背古詩詞,讓孩子形成一種習慣,一種語感,一種對美的感知。
但是,孩子們學習古詩詞卻並不是那麼容易,總會覺得它枯燥無味。
作為父母,我們是孩子的榜樣,要想讓孩子學好古詩詞,首先我們要對古詩詞有一個認識和學習,當我們對古詩詞提升了感知力的時候,自然會在孩子學習古詩詞方面有一個幫助。
所以,我們在2021年的第一個月,決定將主題閱讀定為:詩詞人生。
第一本書是《戴老師魔性詩詞課》,它起到了一個提綱挈領的作用,用戴老師獨有的方式告訴你學習詩詞的方法;
第二本書《長安客》向讀者介紹了大唐的八位詩人,用八個故事,帶你穿過一段歷史,回顧這段歷史,從而使你從詩歌走到詩人,深入感受其中的魅力;
第三本書是第二本書的延伸,因為《長安客》中的八個詩人的故事也有杜甫,所以第三本書《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杜甫》是更加詳細的帶你了解詩人杜甫的人生故事;
前段時間有一部很火的電影——《掬水月在手》,它記錄了中國古典詩詞大師葉嘉瑩(1924-)傳奇的人生。她一生歷經戰亂、政治迫害、海外飄零,晚年回歸改革開放的中國,持續創作、傳承教學,重系文革中斷的古典詩詞命脈。
所以,本月的第四本書我們選擇了《紅蕖留夢:葉嘉瑩談詩憶往》,它描寫的就是葉嘉瑩的人生,當你看過這本書之後,你會發現她的人生是與詩詞有關的,她的人生其實就是真正的詩詞人生。
我們希望一個媽媽通過一個月四本書的學習,深入地了解古詩詞的世界,提升對古詩詞的感知力,去感受古詩詞的美好。
提升媽媽的感性素養,多去關注媽媽感受的方面,提升感知力,這是我們果媽閱讀的使命。
當你有了對詩詞的感知,你就能帶著孩子一起學習詩詞,我們不僅是要讓孩子學習詩詞,更多的是能讓他們感受到詩詞給他們帶來的力量,來面對未來的種種未知,慢慢地用詩詞讓他們的心中種下一顆美好的種子,去感受美好的人生,開創他們精彩的人生,做更好的自己!
下個月,就讓我們一起感受詩詞人生,陪著孩子一起學習古詩詞吧!
第1本《戴老師魔性詩詞課》
說到這本書,先要介紹一下這本書的作者戴建業,他現為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古代文學學術帶頭人,《華中學術》主編,湖北民族學院」彩虹學者」,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國學館館長,臺灣屏東教育大學客座教授。
先後在大陸、臺灣出版《澄明之境——陶淵明新論》、《文獻考辨與文學闡釋》、《論中國古代的知識分類與典籍分類》、《文本闡釋的內與外》、《老子的人生哲學》等學術著作11部,「戴建業作品集(九卷本)」,出版《假如有人欺騙了我》、《一切皆有可能》等隨筆雜文集6部。
其幽默機智的教學風格,親切率真的人格魅力,不僅深受華中師範大學學子的熱捧,被評為華中師範大學首屆研究生「我心目中的好導師」第一名,還被廣大網民尊稱為「國民教授」,被全國青年學子稱為「別人家的老師」。
在這本書中,戴老師除了將他之前火遍全網的唐詩課的內容進行了更加系統的整理外,還增加了全新的內容和知識點,包含了他本人對唐代經典詩詞的賞析,以及對盛唐時期代表性的兩大詩人「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各自人生軌跡的講解,並且作者還結合自身的人生經歷,將詩文中的盛唐氣象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眼前。
這本書中內容是戴建業老師許多年教學與研究的沉澱,他一直在強調「網上的視頻片段雖然有趣,但畢竟不系統,學知識還是要系統的去上課,去看書,反覆的看書很重要!」
他希望他的新書能夠為更多對古詩詞學習有興趣的人提供幫助。
第2本 《長安客》
長安的大雨天,杜甫睡在青苔與積水裡;李白困在翰林院的書堆裡打瞌睡,金燦燦的宮殿仿佛近在咫尺,又遠遠相隔;
小旅館裡王維正為少年時的詩作標註年齡,窗外慈恩寺裡俗講聲囂,他也許更渴望看一眼寺院牆上的丹青壁畫;三十三歲的柳宗元在人生的頂點離開長安,走向崎嶇;
與他同時離開的朋友劉禹錫江湖漂泊二十多年後獨自歸來,只有玄都觀的一樹桃花依然為他開得燦爛;
白菊花盛開的九月九日,李商隱只能在反目成仇的昔日好友令狐綯家客廳屏風上題一首詩,懷念曾經的重陽節;
白居易從夢中驚醒,慢慢想起來,這是摯友元稹去世的第八個秋天……
最偉大的唐代詩人們,「詩聖」、」詩仙「、「詩佛」、「詩魔」……各有如雷貫耳的名字,他們的作品已經是不朽的經典。
於他們而言,詩句曾經是用來炫耀才華,交換功名,鋪展開自己人生地位與財富的籌碼。
詩人們懷揣著夢想來到長安,要出名,做官,買房,甚至重振家國,成為時代的英雄。
那時候他們都年輕,都擁有卓絕的詩才,光明的未來仿佛觸手可及。然而命運最叛逆,從不輕易滿足人的心意。
本書集歷史、傳記、詩歌評論等多重元素於一體,可以說是一本詩人版《人類群星閃耀時》。
用八個故事,串聯起大唐由盛轉衰直至滅亡的一段歷史,從詩人的眼裡看見時代與命運,講年輕人在大城市裡的夢想、艱難和漂泊。那些不朽的詩篇來自他們無數歡欣和至暗的時刻。
通過這些故事,你或許能重新認識這些詩人,看見和我們一樣的人。
在他們對自我和時代的追問裡,看見尊嚴,信仰,愛與同情,生命的意義。
第3本《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杜甫》
「唐代戶籍警陳尚君教授云:「和許多詩人比較,杜甫在中囯詩歌史上處於第一第二的位置沒有問題。「——《「他的詩是人生經歷的一個心靈史》(《東方早報》2012年4月27日「讀書頻道專訪)
對他(杜甫)的研究絕不會過時,他在中國詩歌史上是豐富有變化的,他的詩歌裡面有自己也有囯家,和以前所有詩人不同之處在於,他的詩是他所有人生經歷的一個心靈史,他的詩歌是他在人生困境狀態下,竭盡了所有詩歌變化的能事,你能體會到杜甫的詩歌最主要的是寫他自己。
從總體看,李白和杜甫,上世紀30年代就有一個總結,就是說李白和杜甫是承前啟後的,李白是承前,是六朝古體樂府詩歌以來的最高峰,而杜甫更具有開啟後來的意義。杜甫打開了新的詩歌世界。
如果把杜甫和李白相比較,他更為生活化,在他父親做官家庭收入穩定的時候,杜甫就是一個有學問的紈絝子弟,但是他父親一死,他的生活一下子就很嚴峻,自己尋求生活。
他也做過很多委屈自己的事情,比如巴結權貴,但他是很冷靜地看待自己和周圍世界的。杜甫是個有血有肉的人物,他是一個熱愛生活,熱愛自己,熱愛國家的人物。
作者洪業鍾情於杜甫其人其詩,於杜甫傳記的書寫中寄寓個人感情,幾乎有失學者的客觀,但無妨此傳成為經典之作。
第4本 《紅蕖留夢:葉嘉瑩談詩憶往》
葉嘉瑩先生本人口述傳記,在「談詩憶往」之間, 對自己一生的詩詞創作、學術研究、人生經歷和師友交遊作了細緻的梳理和深入的敘述。
作者一生與古典詩詞綿密交會,她不僅以古典詩詞為業, 在古典詩詞中所蘊涵的感發生命與人生智慧的支撐下渡過了種種憂患與挫折。
這本自傳雖然是葉嘉瑩的「談詩憶往」,但因其跨度之長、經歷之豐,也具有了含蓄蘊藉的詩外之味。
娓娓道來的是作者對古典詩詞的款款深情——從愛好者、創作者,到教學者,再到理論研究者,以至於成為一位以古典詩詞學術薪傳為己任的擔荷者的蛻變與升華。
《紅蕖留夢》一書筆墨最多的一章是細述葉嘉瑩研讀治學的經歷,其中首次公開披露了許多世人關注的問題。
如為什麼她第一篇嚴格意義上的關於詩詞評賞的文章不寫唐宋大家而寫王國維?
為什麼早期的文稿選用淺白的文言?為什麼至今不肯寫白話的抒情文字?
何時從個人情感中跳出來開始完全從文學的、藝術的、批評的角度寫學術論文?
何時從「為己」轉向「為人」的研究?何時開始了用西方文學理論探討中國傳統詞學?等等。
作為一個時代不可無一、不可有二的學界典範,葉嘉瑩有著無法複製的治學門徑,所以書中談「治學」的一章正可謂是獨家秘笈,從中讀者當能領悟到「初心」何以不染的箇中緣由。
樂讀會@果媽閱讀線下讀書會1月書目
2021年1月我們在線下的樂讀會@果媽閱讀的讀書會的指定書目是《上班媽媽的生活管理術》。
上班族媽媽要比普通人具備更強的生活管理能力——時間管理、情緒管理、金錢管理、家事管理、人生路線圖設計,上班媽媽方方面面都可以散發魅力。《上班媽媽的生活管理術》一書記錄了8個日本上班族媽媽的生活管理智慧,它告訴我們,生活的目標,不過是自己滿意自己。願你,多一分智慧,多一分從容。
這本書我們也在2019年的1月媽媽的人生管理主題中精講過。
如果你想參加我們的線下讀書會,請留言或者私信,隨時關注讀書會開展以及報名情況。
加入我們,一起感受詩詞人生,陪著孩子一起學習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