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廟—大成殿
跨過大成門我們就進入了祭祀區院落,正面月臺上是奉祀孔子的大成殿。大成殿是文廟學宮的最高殿堂,莊嚴宏偉,充分表達了對至聖先師的尊崇。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五間,看上去略成方形。這裡的建築特點是:單簷歇山頂,鬥拱七鋪作,其中大斜梁代替補間鋪作的建造技術十分少見,五脊jǐ六獸,布瓦覆蓋。據國家文物局主編的《中國名勝詞典》中明確記載:「平遙文廟大成殿重修於南宋金大定三年,也就是1163年,距今已有840多年的歷史,是為全國現存文廟最早的大成殿。」大成殿的平面規劃、營造手法,都具備了宋代遺風。
殿內正中央供奉著的是孔聖人的帝王像,它坐高4. 5m,頭戴十二旒(liu) 冕,身穿十二章服,手持鎮圭,長髯齊胸,令人肅然起敬。從唐玄宗封孔子為文宣王,依制塑帝王之像,隆重奉祀。上懸清朝歷代皇帝所題「萬世師表」、「生民未有」、「與天地參」、「德齊幬(chou)載」等匾,旁邊楹聯「道若江河隨地可成洙泗」,「聖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道出了孔子一生的不凡。
我們接下來欣賞孔子塑像旁邊的「四配」像,他們是復聖顏回、述聖孔伋、亞聖孟軻和宗聖曾參。東西兩側神臺上還有「十哲」 閔損、冉雍、端木賜、仲由、卜商、有若,這邊是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顓孫師。十位裡邊我們著重了解的是東邊第三位端木賜,姓端木,名賜,字子貢,他是春秋後期衛國人,是孔門弟子中唯一的一位棄儒經商之人,我們山西商人尊稱他是儒商鼻祖,商界之神,因為他善於「預測商情,侍賈而沽」每次做買賣都能賺大錢,他的成功之路就是先讀書後經商。這暗合山西人、特別是平遙人敢於經商、善於經商的人生思想和人生追求。明清時的山西人、特別是平遙人用自己的成功踐行了和「讀書做官」不一樣的實踐人生價值的奮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