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非大「成」
承德熱河文廟經過四年的維修現在已對外試營業,然而承德當地一位民間文保人士在參觀過文廟後對大成門和大成殿的滿蒙文字書寫提出了質疑,並認為存在著書寫錯誤,他希望這能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楊建光是民建承德市委宣傳部部長,也是承德當地一位知名的民間文保人士。近日,他到熱河文廟參觀時,發現大成門和大成殿的滿蒙文字存在書寫錯誤。
楊建光告訴記者,在承德的園林和寺廟裡,匾額多採用滿漢蒙等語體書寫。比如,在普寧寺就有一個叫「大乘之閣」的匾。這裡的「大乘」,是梵文Mahāyāna(摩訶衍那)的意譯,其中摩訶譯為大,衍那譯為車乘或乘載。它是強調利他,普度一切眾生,提倡以「六度」為主的「菩薩行」,如發大心者所乘的大車,故名「大乘」。另外,在殊像寺的主殿「會乘殿」的匾額裡,也有「乘」字,其意也是指大乘,這裡主要泛指大乘佛教。
楊建光說,至於「大成」,一般用於評價先師孔子。在《孟子》中有這樣一句:「孔子之謂集大成」,是讚揚孔子思想集古聖賢之大成就。所以,後世君主為孔子上尊號為「大成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等。比如,公元1307年(大德十一年)元成宗孛兒只斤•鐵木爾就加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
修復後的熱河文廟「大成門」滿語:amba kulge duka (此為轉寫—記者注),很顯然,其中「成」字的滿語寫法,並不是儒學所講的「成」,而是採用了佛教用詞「乘」。
在滿語中的「成」有專用字,可以轉寫為Xanggan來書寫,也可以用直接拼寫。從滿語書寫習慣上看,承德修復後的熱河文廟的「大成門」匾額中的滿語用字上,應該是一處錯誤。
現在修復後重新開放的熱河文廟內的「大成門」匾額中滿語「成字」寫法採用的是轉寫kulge。它是名詞,指佛教三乘之乘。與儒學所講的大「成」並不相同。
滿語中「成」應該是轉寫xanggan。它也是名詞,指成和完的意思,這是清代時期封諡的專用字。
為此,楊建光查閱過劉厚生等編著的《簡明滿漢辭典》(河南大學出版社)和安雙成《滿漢大辭典》(遼寧民族出版社),也得到了相關印證。上述字典裡,也明確標註大成門、大成殿中的「成」字滿語寫法,均採用此字。
另外,楊建光認為在熱河文廟的大成殿匾額的書寫上,也出現了與「大成門」一樣的錯誤,其滿語的「成」字用法不當。
同時,楊建光還認為熱河文廟的蒙語也存在著問題。為了印證此事,楊建光特意向承德市的部分蒙古族人士進行了諮詢。經過與普寧寺「大乘之閣」匾額對比,熱河文廟匾額中的「大成」兩字的蒙語寫法,與之相同。顯然,熱河文廟的大成門、大成殿的匾額中的蒙古語使用的也是「大乘」。蒙語讀為:伊克 庫勒根,這並不是「大成」之本意。
經過楊建光查證,「成」字的蒙古語寫法出現於民族出版社1957年《五體清文鑑》下冊第3693頁,與滿語字是對照。為此,熱河文廟的兩處匾額在書寫上,出現了滿蒙文字使用上的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