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教材是新時代的必然要求

2020-12-19 中國教育新聞網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專論·教育篇

本文看點

70年來,國家統編教材的編寫主要有四輪,為促進教育發展、提高國民素質、建設教育強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了重要貢獻。

為了做好統編教材工作,中央和教育部門採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確立了國家統一教材制度的大政方針,制定了全國統一的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組建了專門的統編教材編寫和審查機構,配備了強有力、專業化的統編教材編審人員,創建了全國統一的教材出版發行渠道。

統編教材建設適應了我國社會主義公有制發展的客觀需要,堅持了政治思想性這一首要原則以及教材編寫質量和水平提升這一核心任務。

統編教材,也稱「部編教材」「通用教材」,指在一個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指導下,由國家和政府統一組織編寫和審定、全國統一出版和使用的教材。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教材工作,並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確提出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健全國家教材制度,統籌為主、統分結合、分類指導,我國教材建設進入新徵程。

統編教材的歷史性成就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創了中華民族歷史的新紀元,也掀開了我國統編教材的新篇章。70年來,國家統編教材的編寫主要有四輪。

第一輪在1949年至1957年,為改造舊社會、建設新中國先後修訂和重編了三套通用教材:第一套是我國統編教材的先聲,只編寫了部分學科,供1949年和1950年秋季入學使用。第二套供1951年至1953年秋季入學使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簡稱「人教版」)的第一套十二年制中小學教材,雖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重新編寫」,但建立了全國中小學課本由國家統一供應的基礎。第三套是在毛主席指示下,由教育部責成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教社」)代教育部擬訂中小學教學大綱,於1954年至1956年根據新形勢要求編寫的十二年制中小學教材。

第二輪是在1961年至1965年。經中央文教小組批准,根據中央轉發教育部黨組《關於編寫普通中小學和師範學校教材的意見》,教育部責成人教社先後編寫出版了兩套通用教材:第一套是中小學實驗教材(人教版第三套教材),第二套是十二年制中小學教材(人教版第四套教材),但只出版了一部分。

第三輪統編教材在1978年至1988年編寫。鄧小平同志恢復工作即分管科教工作,要求儘快編寫全國統一的中小學教材。這一時期的統編教材共三套:第一套是於1978年秋季在全國供應的中小學各科教材(人教版第五套教材)。第二套是根據教育部發布的《六年制中學教學計劃(試行草案)》和《六年制小學教學計劃(草案)》編寫的十二年制中小學通用教材(人教版第六套教材)。第三套是1986年受國家教委委託,人教社全面修訂、改編,形成人教版第七套教材。

1988年,國家教委《九年制義務教育教材編寫規劃方案》頒布,開啟了我國義務教育教材「一綱多本」和教科書建設多樣化新階段。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中小學教材要在統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實行多樣化」,中小學教材又呈現「多綱多本」局面。

第四輪是目前正在進行的中小學三科國家統編教材編寫。國家教材委員會統籌、指導、管理全國教材工作。

這些教材為促進教育發展、提高國民素質、建設教育強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了重要貢獻。

為統編教材採取重大舉措

為了做好統編教材工作,中央和教育部門採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

確立了國家統一教材制度的大政方針。統編教材政策是新中國多項統一建設的新政之一,充分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教育制度優勢。1948年,中央對出版工作提出了「要集中統一」的方針;毛澤東同志建議迅速組編一套中小學教科書,以供應新解放區使用。新中國一成立,時任中宣部部長陸定一強調:「教科書對國計民生影響特別巨大,所以非國營不可。」1949年12月,教育部召開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教育部部長馬敘倫說,各級學校的課程、教材、教學方法、師資等都要求一個徹底的,同時是有計劃有步驟的變革和解決。自此,中小學教材很長一段時間基本上實行「編審合一、一綱一本、統編通用」的全國集中統一制度。

制定了全國統一的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為了貫徹全國統一教材的大政方針,中央教育行政部門首先是制定教學計劃,即指導和規定學校教學活動的文件;其次是制定教學大綱,即課程標準。70年來,中央教育行政部門共頒布了11套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為統編教材以及多版本教材的編寫提供了重要指南和基本遵循。

組建了專門的統編教材編寫和審查機構。新中國先後設立了規模大且規範、專業、系統的教材專業機構,為統編教材編寫和實施提供了可靠的組織保證。為了解決1949年秋季中小學開學時教學用書問題,中央於1949年4月成立教科書編審委員會,由葉聖陶任主任,周建人、胡繩任副主任。新中國成立後,這個教科書編審委員會併入出版總署編審局,審訂老解放區和國統區的課本,並修訂了新中國第一套中小學教科書。1950年12月,教育部和出版總署共同成立了專門編寫、研究和出版教科書和一般教育用書的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9月,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及其辦公室(1999年5月更名為「教育部基礎教育教材審定工作辦公室」)成立,同時成立學科教材審查委員會。自此,新中國成立後幾十年統編教材的「編審合一」體制到此結束。2017年7月,國務院成立國家教材委員會,同時設立教材專家委員會,指導和統籌全國教材工作。

配備了強有力、專業化的統編教材編審人員。早在1949年至1950年,中央對於統編教材編審人員的配備就極為重視,深謀遠慮,匯集了一批當時教材編輯領域的精英。既有來自國統區開明書店的知名教材編輯,如葉聖陶、宋雲彬等,又有老解放區的優秀教育幹部,如胡繩、金燦然等,還有進步學者、民主人士周建人、孫起孟等。同樣,中央對於承擔國家統編教材編審和出版任務的人教社成立之初的隊伍建設極為重視,又調入了一批學有專長者,領導班子陣容強大,編寫隊伍也初具規模。

在新中國統編教材史上,有兩次大規模的調人、「會戰」、留人值得一提。第一次是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1953年5月,毛主席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從全國抽調大批幹部編教材。隨後中央組織部、教育部據此從全國各地選調100多位優秀學科專家、一線名師和教育學者充實教材編寫力量,與人教社原有教材編輯一起,通過「會戰」的方式集中攻關編寫了一套全新、全學科的統編教材。第二次在是20世紀70年代末期。1978年2月,鄧小平同志在教育部黨組《關於請調教材編輯出版幹部的報告》上批示:「編好教材是提高教學的關鍵,要有足夠的合格人力加以保障。」據此,教育部從各省區市抽調200名優秀教師和知名專家,分12個學科編寫組在北京香山飯店進行教材「會戰」。

創建了全國統一的教材出版發行渠道。1949年10月3日,中宣部出版委員會召開全國新華書店出版工作會議。這次會議為國家統一中小學教科書的編寫、出版尤其是發行提供了有利條件和渠道保障。自此,新華書店逐步成為全國中小學教科書尤其是統編教材發行的主要渠道。

統編教材積澱寶貴經驗

70年統編教材的歷程,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三條。

統編教材建設適應了我國社會主義公有制發展的客觀需要。社會主義公有制是全國統一的教材政策以及整個教育體制賴以存在的經濟基礎。可以說,統編教材建設既適應了我國社會主義公有制發展的客觀需要,又為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及其教育事業提供了一個重要支撐和具體抓手。在新的歷史時期,則應「統籌為主、統分結合、分類指導」,構建和完善與「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相適應的統編教材和非統編教材有機結合的教材體系。

統編教材建設堅持了政治思想性這一首要原則。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新中國成立70年來,歷代中央領導同志高度重視統編教材工作,黨中央和國務院對統編教材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並始終起到了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重大作用。統編教材是國家教材制度建設的核心內容和重要基石,是教材建設國家事權、國家意志的集中體現,也是更好地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最佳途徑和強有力武器。

統編教材建設堅持了編寫質量和水平提升這一核心任務。從70年統編教材發展的歷史來看,教材編寫的質量和水平,是統編教材建設的核心任務,也是決定統編教材政策推行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提高教材編審質量的工作任重道遠,需要深謀遠慮、統籌兼顧、多管齊下、標本兼治。

首先,正確處理統編教材的政治思想性與科學性、適切性、相關性的關係問題,處理好傳授知識、發展能力和培養個性的關係問題,在解決好教什麼、怎麼教,學什麼、怎麼學這一教育核心問題上下功夫,努力推出優質的、一流的統編教材。

其次,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學習和借鑑以往統編教材調集「優勢兵力」進行「教材會戰」並且「會戰」後留人的成功經驗,推動形成統編教材建設的強大合力和持續發展的新機制,不斷促進教材質量達到新水平。

再其次,建立教材專門機構,加強專業化、職業化教材隊伍建設。教材編寫應該以專職為主,同時聘請學有專長的學科專家和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優秀教師擔任編者或主編,編寫隊伍要實現專業編寫者與學科專家、優秀教師三結合。

最後,重視科學研究,為統編教材不斷創新和發展奠基。要重視教材研究和實驗工作,力爭實現使用一套教材、實驗一套教材、研發一套教材的良性循環,為加快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教材體系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系人民教育出版社總編輯、課程教材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中國教育報》2019年12月26日第6版 

相關焦點

  • 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發揮統編教材的國防教育功能 「一綱多本...
    今年9月,義務教育階段語文、道德與法治、歷史三科統編教材在全國實現全面覆蓋,此前這三科使用多年的「一綱多本」教材徹底告別課堂。如何理解中小學三科教材實行國家統編、統審、統用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如何認識統編教材在加強中小學國防教育中發揮的作用?本報記者近日就相關問題採訪了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
  • 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誕生記 從「一綱多本」到統編統審統用
    未來3年,所有普通高中生都會用上新教材。教育部今天召開金秋系列發布會,專門介紹高中三科統編教材情況。  教科書是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集體記憶,歷來為公眾關注。在繼義務教育三科統編教材實現全覆蓋後,為什麼普通高中也要統編教材,一本教材是怎麼誕生的?有關教材的熱點問題,教材主編們怎麼看?
  • 北京等六省市高中9月啟用統編教材
    北京青年報記者同時了解到,自2017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統編教材開始在全國小學、初中起始年級使用後,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三科統編教材將實現在義務教育所有年級「全覆蓋」。歷史教材形式活潑、內容豐富、知識覆蓋面廣,將正確的價值判斷融入歷史敘述與闡釋之中,做到了思想性和科學性的統一。教材分冊更加科學合理據普通高中語文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教授溫儒敏介紹,《語文》統編教材全套共5冊,其中必修教材分上、下2冊,選擇性必修教材分上、中、下3冊。
  • 總主編詳解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
    ■聚焦2019教育金秋系列發布會8月27日上午,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投入使用及義務教育三科統編教材全覆蓋工作情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總主編、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教授張異賓,普通高中語文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教授溫儒敏,普通高中歷史教材總主編、中國史學會原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研究員張海鵬,普通高中歷史教材總主編、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徐藍,參加發布會並分別介紹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語文、歷史統編教材有關情況。
  • 統編《語文》教材的四大變化
    這是統編《語文》教材的重要變化,即編排順序是先識字再學拼音。這麼多年都是先學拼音再學漢字,為什麼統編《語文》教材要改變慣例?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執行主編、課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陳先雲解釋,語文學習的目的在於學習語言和漢字,而不是拼音。這種變化非常清楚地定位了拼音與識字的關係,即識字是目的、拼音是手段。
  • 全國統編教材主編溫儒敏:語文統編教材專治不讀書
    全國統編教材主編溫儒敏:語文統編教材專治不讀書 李潤文 孔德淇 戴雲/中青在線 2018-07-15 16:41
  • 烏蘭察布市使用國家統編教材「有問必答」
    3.國家關於內蒙古自治區使用三科統編教材有明確要求嗎?答:有。2019年12月,教育部教材局印發《中小學三科統編教材「鑄魂工程」推進實施方案》提出「全面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薄弱地區開好三科、用好教材;在2022年前實現教材投入使用;到2025年實現全國大中小學三科統編教材使用全覆蓋」。
  • 新學期·新教材·新亮點——透視2019年秋季學期統編教材新變化
    從新學期開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統編教材將在北京、天津、遼寧、上海、山東、海南6個省(市)率先使用,其他省份也將陸續全面推開。同時,2017年開始在全國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統一使用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統編教材,也將在今年秋季學期實現所有年級「全覆蓋」。新教材有何新亮點、新變化?記者採訪了權威專家及一線教師。
  • 【重要】全了,關於國家統編教材政策都在這裡
    學習和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本要求,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按照國家統一部署,我區從2020年起分三年在民族語言授課學校使用國家統編《語文》《道德與法治》《歷史》教材。今天,小編就整理了最全的國家統編教材政策,解答群眾、家長和師生關心的問題。
  •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很「可愛」
    新學期開始,看到嶄新的統編本四至六年級的語文課本,感覺一股清新的風吹來,那是語文的風;一陣濃濃的香味撲來,那是語文的香。統編語文教材著實清新可愛,有著濃濃的語文香味。
  • 六省市高中9月啟用統編教材 語文一半課文是古詩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同時了解到,自2017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統編教材開始在全國小學、初中起始年級使用後,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三科統編教材將實現在義務教育所有年級「全覆蓋」。歷史教材形式活潑、內容豐富、知識覆蓋面廣,將正確的價值判斷融入歷史敘述與闡釋之中,做到了思想性和科學性的統一。教材分冊更加科學合理據普通高中語文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教授溫儒敏介紹,《語文》統編教材全套共5冊,其中必修教材分上、下2冊,選擇性必修教材分上、中、下3冊。
  • 啟用新的傳統文化課程教材 語文等使用統編教材
    昨天,市教育局發布了今年秋季普通中小學教學用書有關事項的補充通知,其中提到義務教育階段六·三學制學校道德與法制一年級、七年級和八年級下(法制教育專冊)統一使用教育部統編教材,語文一年級、七年級統一使用教育部統編教材,歷史七年級統一使用教育部統編教材。
  • 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統編教材
    新華社北京8月28日電(記者 胡浩、施雨岑)記者28日從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教育部統一組織新編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和歷史三科教材,將於今年9月1日秋季學期開始,在全國所有地區初始年級投入使用。從2012年起,教育部統一組織編寫的這三科教材,歷時5年完成了編審工作。
  • 今秋小學初中新生改用統編語文教材
    今年秋季開學起,我省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七年級和八年級(下)(法治教育專冊)統一使用統編教材,語文一年級、七年級統一使用統編教材,歷史七年級統一使用統編教材。其他年級冊次繼續使用原選用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同時,今年教育部發布了新修訂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明確將小學科學課程起始年級調整為一年級。
  • 小學一年級語文統編教材難不難
    近期,網上關於「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統編教材比較難」的觀點引發了大眾的關注和討論。為何會有這樣的看法,小學語文一年級統編教材到底難不難?針對這一問題,記者日前採訪了兒童閱讀研究專家、北京師範大學李虹教授,小學語文統編教材執行主編陳先雲以及內蒙古林西縣王秀梅和河北省平山縣秦韶華兩名農村學校一線語文教師,聽聽他們怎麼說。
  • 上海市高一年級啟用教育部統編教材
    新學期開始,上海市高一年級將啟用由教育部統編的全新語文、歷史和思想政治教材。在這三科統編教材中,語文教材尤其引發廣大師生和家長關注:一是古詩文比例大幅增加,二是教材提出了整本書閱讀等全新教學要求。  可以說,全新語文教材正在傳遞出語文教學的新信號——語文不再只是「掰開了揉碎了」的字詞句學習,在豐富的閱讀和社會體驗中提升語文核心素養,將是學好語文的關鍵。記者了解到,今年暑假期間,滬上高中語文教師已接受了全新統編教材的培訓。古詩文佔比高?
  • 使用統編教材是黨和政府的重大決策
    全區民族語言授課學校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國家統編《語文》教材實施方案政策解讀——使用統編教材是黨和政府的重大決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
  • 2019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變化:思想政治、語文、歷史統編教材將投入使用
    8月27日上午,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高中三科統編教材投入使用及義務教育三科統編教材全覆蓋工作情況。三科教材的主要特點有哪些?教育部相關負責人10問答詳解,一起來看  1.統編高中三科教材的背景。  一是貫徹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體現國家意志。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教材建設,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論述。
  • 【政策解讀】錫林郭勒盟使用國家統編教材「有問必答」
    因此,學生完成高中全部必修科目後,根據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自主選擇優勢學科參加高考,能夠有效避免偏科現象。 3 問:「3+3」高考改革具體規定是什麼?現在小學其他年級教材不變,小升初怎麼銜接?使用三科統編教材對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學有無影響?
  • ——義務教育三科教材統編工作綜述
    統編三科教材投入使用後,教育部組織教材編寫專家及教育行政部門人員兵分7路,進行實地回訪,問卷調查。換個角度看,回訪和調查就是「趕考」。教材編寫部門是考生,一線教師、教研員和學生才是考官和評委。「按照中央要求,這次國家層面統編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不是對原來教材編寫出版方式的簡單調整,而是著眼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辦好中國特色義務教育、維護國家長治久安作出的重要部署,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在三科統編教材出版發行與使用工作部署會上,教育部副部長朱之文對此明確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