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漂亮圖/amy責編/三姑六老婆
一部《我和我的祖國》,讓2019年的國慶光芒萬丈,很多人的愛國心,也因為這部電影,找到了凝聚點。
截止目前,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票房就已經突破了20億,而豆瓣評分也高達8.1分左右。眾所周知,《我和我的祖國》這部祖國賀禮片,選用7個小故事銜接而成。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璐、徐崢、寧浩和文牧野每個導演分別執導一部。
很多事物放在一起就會有比較,7個故事儘管都同樣精彩,可被觀眾最認可,最感動的當屬徐崢導演的《奪冠》這一篇章。
01/【《奪冠》的背後】
「生活本身自然是苦難有之,悲戚有之、悵惘有之、寒夜有之。正如此,那些點點光芒才有了不可或缺的特殊意義。我希望可以盡己所能把幽默、善意、勇氣、溫暖呈現給更多的人。」
回顧《奪冠》的拍攝歷程,徐崢寫下了這段話。
剛接到拍攝任務時,徐崢自稱又激動又緊張。激動是自己作為一個孩子可以在祖國母親70周年的賀禮上呈現屬於國人自己的作品,緊張是覺得當年女排奪冠,這麼大的事件,這麼大的榮耀,如何通過十幾分鐘的故事短片呈現出來呢?又如何能讓當年那份全民激動的傲骨通過電影語言呈現出來呢?
最終徐崢帶著家鄉情結,帶著他以往的人物構造電影的拍攝特色,將《奪冠》這一故事篇章濃縮在上海小弄堂裡的兩個小孩子身上。而電影裡的小男孩——冬冬,起到了重要的位置。
幕後花絮曝光《奪冠》,在拍攝過程中,看到「冬冬」的表現後,鏡頭前的徐崢感動到哭的像個孩子!這樣的感染力,也再度見證了這個小演員的實力,《我和我的祖國》破20億,《奪冠》評分最高,而小小年紀的他功不可沒。
02/【最出彩的小人物】
在上海的一條弄堂裡,中美女排賽事進行的如火如荼,而小男孩和他喜歡的小女孩也離別在即。一方舉國歡慶,一方兩人離殤。
選定故事題材,準備開拍時,就已經7月了。徐崢的《奪冠》可以說是7個故事裡面最晚開拍的,卻是螢屏上最有溫度的一個。
影片中最意外出彩的地方並不是百億演員吳京的參演,而是一個叫韓昊霖的小童星。《奪冠》中飾演小男孩冬冬的韓昊霖,在劇中一哭一笑都足以牽動著觀眾的喜怒。他在房頂為了信號擺弄天線著急又煩躁的問道:「好了嗎?」,讓不少曾經經歷過彩色電視機的觀眾感同身受。而在電視機裡女排奪冠後,年少的他只知道自己錯過了與喜歡的小女孩見最後一面的機會。邊奔跑邊哭,回頭時,那認真灑了一臉的淚珠,讓不少觀眾也熱淚盈眶。
03/【用一方弄堂,展示了影片最大的溫度】
寧浩導演的《北京你好》和徐崢導演的《奪冠》,其實都是同一類型片。寧浩和徐崢兩位導演都是70後,拍攝手法都以喜劇見長,寧浩的《北京你好》靠一個核心道具把故事串聯起來了,整個故事圍繞著葛優飾演的北京小市民和一張北京奧運會門票展開。
而徐崢執導的《奪冠》則主要依靠人物在兩難情景中的處境來製造笑點,達到溫度。
出生於上海的徐崢,憑藉著自己對老上海的弄堂溫情度的了解,在上海鬧市區裡選定了一片即將被改造的老石庫門的弄堂建築,並努力將之恢復成了80年代的模樣。
於是,我們看到了徐崢在影片中帶給我們的很多視覺回憶:那80年代的蜂窩煤爐,腳踏式縫紉機,老式電風扇、黑白電視機,以及紅色鵝絨做的黑白電視機套上,還細緻的繡了「彩色電視機」幾個字。小美媽媽的年代花裙、隔壁老爺爺的舊式蒲扇,兒時常坐的桌椅板凳等,我們在回憶中感受當年的氣氛,以及那年夏天中國女排勝利的奧運精神。
徐崢為表現女排奪冠這一硬性的歷史事件,決定用弄堂做大背景,添加了家鄉情懷,一方小鎮的國家榮譽。試用童真童趣、兩小無猜的小人物關係,展現小人物大中國的命脈相連。
這樣的小人物,有趣又接地氣。再讓我們回到故事當中去:女排為中國參賽,就連上海一個小弄堂裡的人們都為之驕傲,並密切關注。當人們準備一起去觀看女排比賽時,搬板凳,擺放東西,呼朋引伴,那場景就跟過年一樣的熱鬧。
街坊鄰裡告訴小男孩冬冬搬出家裡電視機,好讓大家一同聚在弄堂裡觀看女排比賽。小男孩即使著急去見即將離去的小美,依舊答應了。因為在潛意識裡,冬冬也覺得女排比賽,可能是件大事。
故事到這裡,徐崢導演用了天線的一個小插曲,讓小男孩失去了與心愛的小女孩再見一面的機會。而小男孩準備好了一盒磁帶,也因給大家擺弄天線未曾送出。磁帶裡藏著他給女孩的小畫像,同時藏起的還有一段兩小無猜的情誼。
小男孩因為無法送出磁帶,傷心的哭了。與此同時,電視裡在直播女排奪冠那振奮人心的好消息。一大喜一小悲,讓不少觀眾直呼:徐崢真牛掰!
04/【光頭徐崢的滿心才華】
很多人說,《奪冠》這一部分,是7個故事裡面拍的最浪漫,最笑中帶淚的一部分,是因為導演是徐崢。
《奪冠》最後,小男孩冬冬見父親回來,一頭扎過去大哭,那句隨口說出來的:「咱家的電視太破了」。讓原本沉浸在淚點裡的觀眾一下子就笑了。果然,是導演徐崢的喜劇風格。最後長大的小男孩成為兵乓球運動員,心愛的小美也歸國了。曾經他想要送出卻沒送出去的磁帶是「我的中國心」。那一瞬間,觀眾又哭了。
這麼多年,徐崢靠著自己的電影風格,走出了一條堅實的徐氏喜劇道路。
從小就對藝術有著特殊情結的他,經常曠課去上海人藝看戲,夢想著自己也可以成為舞臺上發光的一名演員。高考時,考官拒絕了他的夢想,稱他的長相不符合螢屏觀眾喜歡的那種長相,而且嗓音條件也不好,最後,考官告訴徐崢,你不適合當演員。
徐崢思慮很久,還是堅持了自己的夢想,那時的他,演過路人,演過街頭小混混、日本鬼子、甚至演過屍體。白天上課,晚上騎很長時間的自行車到劇組,只為在劇中出演不到30秒的一個龍套角色。
上天從來不會辜負每一個正在努力的人兒。1990年,徐崢如願考上了上海戲劇學院。
因為家庭的巨大變故,徐崢開始脫髮。後來,徐崢一臉自信的站在舞臺上講起自己掉發的那段經歷。稱自己當時就快要崩潰了。
生活的壓力、脫髮的自卑、以及未來演員之路的渺茫。徐崢不甘心就此放棄。他剃了光頭,出演了《春光燦爛豬八戒》裡的豬八戒。一時間,徐崢成了家喻戶曉的那個可愛賣乖的豬八戒。
用他自己的話說,從此「他踏上了一條人生囧路」。
從當初的豬八戒,到如今的徐導。他經歷了漫長的路。他不斷的質疑自己,不斷的嘗試,不斷的相信自己。以至於我們今天看到的《人在囧途》1、《人在囧途》2、《泰囧》、《我不是藥神》,我們似乎看到了這個光頭男人身上的全部勇氣和力量。
人生從來沒有白走的路,每一部都算數。我們喜歡徐崢飾演的每一個小人物,喜歡他帶給我們的每一部大作品。他的作品裡,小人物有血有肉,幽默裡帶著心酸,哭笑中帶著人生。他的作品,不斷的用溫度告訴我們,人生的經過,人生的滋味,人生的美麗。不少網友也大讚,徐崢真會選角色,選「冬冬」這個角色,決定沒錯。
聽說徐崢的新作《囧媽》將在大年初一上映,讓我們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