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菜醃製的各種方法

2020-12-19 旅行熱門趣事

醬菜醃製的各種方法

(一)醬花生米

先將花生米過篩,規格較小的留作制八寶菜。將大花生米倒入溫水中浸泡2-3小時,捻去花生皮,放在冷水中浸泡1-2天,再倒入開水裡過一下,不要煮軟,以花生米沒有生豆味為宜。然後再倒入冷水中過涼。涼後將其裝入布袋內空水5-6小時,空幹後入缸。每100斤去皮花生米用甜醬200斤,每天打扒4次,醬漬一個月即成金黃色,透亮,醬味濃厚,嫩脆香甜。

(二)甜醬杏仁

將杏仁用開水稍煮一下,不要煮軟。把杏仁皮捻去,在清水中浸泡,每4小時換水一次,共換5-6水,去掉杏仁的苦澀味。撤水後的杏仁變白,嫩脆,裝入布袋內空水5-6小時,水空淨入缸醬漬。每100斤去皮杏仁用甜麵醬200斤,每天打扒4次,醬漬一個月即為成品。成品色金黃,味嫩脆,有濃的甜香味。

(三)甜醬核桃仁

核桃仁過篩去碎末,挑去皮殼雜質等,按塊的大小分為兩類,塊大整齊的用作醬桃仁料,塊小的用作醬包瓜料。醬漬:核桃仁入缸,每100斤料用次醬油50斤,浸泡2-3天後,將醬油空淨,裝口袋裡入缸。每100斤核桃仁用甜麵醬200斤醬漬,每天打扒4次,醬漬一個月即可出缸。

熬糖:每100斤醬桃仁用白糖16斤。將白糖倒入醬桃仁的原湯中,在火上熬出粘汁後,把醬桃仁澆勻即為成品。成功的甜醬桃仁顏色紫紅,有光澤,醬味濃,別具風味。

(四)蝦油柿椒

蝦油柿椒的做法有兩種:挑選7成熟質量好的鮮柿椒,剪去椒把,並在椒把的周圍用竹籤扎5-6個孔,入缸。每100斤處理好的柿椒下鹽12斤,蝦油75斤,每天倒缸一次。倒缸時要輕撈輕放,避免碰碎。如此浸泡20天即為成品。挑選質量好的醃柿椒,每100斤醃柿椒加蝦油75斤,每天倒缸2次,輕撈輕放,以免碰碎。如此用蝦油浸泡7天左右即成。蝦油柿椒成品綠色、脆嫩、有蝦鮮味,風味別致。

(五)醬豆腐

將豆腐壓成三分厚的老豆腐,再切成1寸見方的塊上籠蒸約半小時。將蒸好的豆腐塊直立成人字形排列在稻草上,不要太密,要通風。上面蓋一層防灰的紗布,室溫最好保持在15℃左右,相對溫度80度左右。7天左右豆腐表面就長出層白色或淺黃色的菌毛,這就說明初期發酵已經成功,可以下壇。

下壇時的配料比:幹豆腐10斤,精鹽1斤,25度白酒斤,辣椒粉1兩,花椒粉5錢。裝壇:將豆腐坯直立排成一層裝一層的,每放一層坯撒層精鹽,直至裝滿壇為止。然後將辣椒粉和花椒粉都混在25度的白酒中,注入壇內,以淹住豆腐為度。最後密封放在15℃左右的室溫內,一個月後即可食用。

相關焦點

  • 夏季時令醬菜—揚州乳黃瓜的醃製方法
    揚州醬菜相傳起源於漢代,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唐代得以發展,盛行於清代,清乾隆年,更被列為宮廷御膳小菜。品種有蘿蔔頭、嫩生薑、乳黃瓜、寶塔菜、什錦菜、宮廷龍鬚等數十個品種。它們的生產過程有醃、醬、切、缸四大工序,整個醃製過程採用「滷泡法」或"雙醃法"。
  • 冬季是醃製美味的小醬菜最好的季節,脆爽可口的下飯神器哦
    我和老公都是土生土長的北方人,比較喜歡中式早餐,比如一碗粥,一個饅頭,再搭配一、兩碟小醬菜;或者一碗麵條搭配一碟小醬菜等。總之美味的小醬菜在我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為了吃得更健康,我喜歡現做現吃,少量多次製作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更換小醬菜的品種,豐富了口感又不至於吃得膩口。
  • 學會自製醬菜,再也不用去超市買,含有防腐劑的醬菜
    小編當時的家境也是捉襟見肘每個星期也就在食堂裡打上幾頓菜,其他的時候都是吃從家裡捎來的各種醬菜,說是醬菜其實就是用鹽醬油醃製的各種鹹菜。在這些醬菜中我最喜歡吃的就是母親用炒香的蔥姜大料還有醬油等調料醃製的醬黃瓜,鹹淡適口,醬香濃鬱,特別的下飯。每當打開瓶子的時候都會飄出濃濃的蔥姜醬香味,饞的同學們都來爭相索要滿滿的一瓶經常自己沒有吃幾塊就被一掃而光,現在想想還回味無窮。
  • 北京家家戶戶都會醃製的小醬菜,這樣做比老字號天源醬園還好吃
    說到佐餐美食,在北京家家戶戶佐餐必不可少的一道就是小醬菜,不管是早餐就著饅頭燒餅,還是在大魚大肉之餘開胃清口解膩,都是相當不錯的選擇。北京醃製醬菜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元代的時候制醬技術發展以及明清時代醬園的蓬勃發展,都為北京醬菜成氣候奠定了基礎。
  • 醬菜老闆酒後說出「醬黃瓜」醃製秘訣,清脆爽口,醃一次能放1年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爺爺用了50年的「醬黃瓜」醃製秘訣,清脆爽口,2天就能吃!爺爺是一位普通的鄉下人,聽爺爺說年輕時家庭的條件不好,在爺爺很小的時候,便跟著自己街坊學做醬菜,當時做學徒只是為了能吃上一頓飽飯而已。回來爺爺成家之後,卻用了這門手藝養活了全家。
  • 正宗的糖蒜醃製方法
    原標題:正宗的糖蒜醃製方法 華龍網6月26日14時訊 糖蒜主要是由蒜與糖、醋、生抽醃製而成。蒜在北方都是生吃,但是南方人比較喜歡吃醃製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比較吃醃製的。糖蒜醃製起來很簡單,有著豐富的營養價值。
  • 各種瓜的醃製方法·大致上參考一下就行
    冬瓜 配料:冬瓜、鹽、味精、小辣椒 器具:陶缸、一些竹條子、一塊石頭、一塊紗布 醃製方法
  • 黃瓜醬菜的配方,我已經用了很多年,製作方法簡單,隨做隨吃
    我經常做的一道黃瓜鹹菜,製作方法簡單,隨做隨吃,不用長時間醃製,非常的方便。因為喜歡吃鹹菜,對一些鹹菜的醃製方法我還是挺了解的,黃瓜醬菜的配方,我已經用了很多年,製作方法簡單,隨做隨吃,配方分享給大家!
  • 這些醬菜是這樣做出來的,看了再也不想吃了!
    (溫馨提示:視頻時長約5分12秒  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這些醬菜放不壞的秘密到底是什麼?記者探訪醬菜生產區!在餘姚泗門鎮,這裡是餘姚最大的醬菜生產區,在居民家門口,隨處可見正在晾曬的醬菜包裝盒,醃製好的醬菜價格低的令人吃驚。記者;這個多少錢一斤呢?
  • 黃瓜醃製的簡單方法:香脆醬黃瓜的家常做法
    醬黃瓜是一種傳統的醬菜,口感脆嫩,味道酸甜,醬香味濃鬱,被稱作為「醬菜之寶」。從醬黃瓜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出這道菜的原材料是黃瓜,而大家也都知道黃瓜這種食物不宜久放,放上一段時間就蔫著了,會失去清脆的口感,而製作好的醬黃瓜,放上一段時間後,口感依然脆嫩。
  • 三種清脆可口黃瓜的醃製方法
    5.開始準備醬菜用的汁,在炒鍋裡加入食用油,中火燒開。 2.用黃瓜這種含水量多的蔬菜做醬菜之前,要用食用鹽(平時炒菜用鹽的2倍量)醃製1、2個小時,使其裡面的水分完全滲出來。這樣醬好的小菜口感才脆嫩,也更容易入味。
  • 脆嫩爽口香甜鮮美的小醬菜泡醃方法,學會了在家自己都能做
    醬菜:清脆可口下飯提胃口,愛吃的人很多,平時想吃點下飯的小醬菜,只能去超市裡購買,在超市裡小醬菜都是分成一種一種的,大小包裝的都有,一小包幾塊錢價格不算便宜,其實好吃下飯的小醬菜,我們在家自己也可以做,食材可以變化多樣,口味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做調整,今天給大家分享小醬菜的泡醃方法
  • 記者暗訪醬菜廠
    這些醬菜放不壞的秘密到底是什麼?有餐飲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做榨菜跟處理屍體一樣」。真有這樣的事嗎?  記者探訪醬菜生產區!  在餘姚泗門鎮,這裡是餘姚最大的醬菜生產區,在居民家門口,隨處可見正在晾曬的醬菜包裝盒,醃製好的醬菜價格低的令人吃驚。  記者;這個多少錢一斤呢?  村民:一塊多一斤。
  • 第九章「醬菜」的故事 第二篇 醬菜的品種和特點
    醬菜是以新鮮的蔬菜,經食鹽醃漬成鹹菜坯,再用壓榨或用清水浸泡以降低鹹度的方法,將鹹菜坯中的多餘鹽分拔出,使菜坯的鹽度降低,然後再用不同的醬(黃醬、甜麵醬等)或醬油進行醬制,使醬中的糖分、胺基酸、芳香氣等滲入到鹹菜坯中,成為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開胃增食、容易保存的醬菜。
  • 正宗糖蒜的醃製方法及糖蒜的營養價值
    糖蒜主要是由蒜與糖、醋、生抽醃製而成。蒜在北方都是生吃,但是南方人比較喜歡吃醃製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比較吃醃製的。糖蒜醃製起來很簡單,有著豐富的營養價值。口感酸甜嫩爽,為醬菜中上品。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來介紹一下做糖蒜的方法,配方:新鮮蒜1000克、紅糖150克、白糖300克、白醋45ml、食鹽95克、水1400ml。做法:1.先將蒜去皮(要留2-3成皮),然後去掉蒜根,洗淨備用。2.蒜洗淨,把蒜泡在清水中5天,每天都要換一次水。
  • 美味醬菜,懷舊餐桌的樸實元素
    後來知道了這就是以黃瓜、筍子為主在秋天醃製的醬菜。食用的時候,為了增加更多美味的元素,切好的醬菜丁裡面還加入了紅蘿蔔、青辣子切成的丁,再澆上一些滾燙的清油,這樣的醬菜,如今回想起來還是滿嘴生津。從哪以後,我記住了醬菜,並且也無數次在食用醬菜以及以醬菜為主的菜餚,比如醬菜拌麵,比如醬菜肉片。
  • 「醬菜專家」擁軍記
    沒想到,孫茂順年輕時在豆製品廠學得的一手醃製醬菜的絕活,為他重新開闢了一條擁軍大道。  一個炎炎夏日,孫茂順聽說駐漣水某部要將上萬斤因高溫而變質的醬菜全部倒掉。憑著講述人的隻言片語,他立即做出判斷:菜沒有問題,是滷汁的問題。
  • 日本京都錦市場「京漬物-桝悟」,不一樣的醬菜
    奈良醬菜除了固瓜,黃瓜、西瓜皮也很好正如別名「粕漬」的名字一樣,奈良漬是將白瓜用酒糟醃製而成的。名稱定為「奈良漬」是從江戶時代奈良的中醫絲屋宗仙命名而來的。製法是將醃過的白瓜一邊更換酒糟,一邊醃製1年、2年。原來這種酒糟是具有極好功效的營養素材。也有將其中益生菌讓身體吸收的功效。
  • 潼關醬菜,渭南市潼關縣的傳統名菜
    潼關醬菜是渭南市潼關縣的傳統名菜,屬於陝西省名優食品之一。源於唐代貢品。其製作工藝精細,色澤鮮潤、紅中透黃、鹹度適中、微甜脆爽。品種有八寶醬菜、蘿蔔醬菜、連皮醬筍、五香花生、五香面醬、潼關小菜等三十餘種。一九一五年獲巴拿馬世界名特食品博覽會銀獎。
  • 非遺:留壘醬菜製作技藝
    留壘醬菜在當地俗稱老陳菜,產地在滏陽河畔的任縣留壘村,因其選材獨特、醃製考究、風味獨特,在明清時期就已聞名全國。當地流傳著一句諺語「留壘雙逢頭十年九不收,收一收頂十秋」,由於留壘村地勢低洼又臨滏陽河,十年中有九年被洪災侵襲,為了抵擋災年的饑荒,當地百姓把蔬菜用鹽醃製起來,以備在災年食用。   傳統的醃製,醬菜可保存一二年。留壘醬菜將醃製好的蔬菜取出後在陽光下曬乾,然後再用醃菜的老湯把乾菜煮熟煮爛,最後再將熟菜晾乾儲存。經過這樣製作的醬菜經久不變質,而且口感筋道,味道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