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張三丰之後再無宗師?金庸:不想寫,沒得寫

2020-10-10 夢露居士

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金庸武俠,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關於金庸武俠體系中,張三丰的成就,以及為什麼後來沒有再塑造一個強於張三丰的人物等問題,我有一些個人看法。

要探討這個問題,首先我們應該歸納一下張三丰的成就屬性。

從實力來說,張三丰是同時代武林第一。

從影響力來說,小說中是江湖面子第一人,現實中是明朝代練道教復興,被明王朝世代供奉的「神仙」。

從事業來說,張三丰是武當創派宗師。

從武學來說,張三丰自成一派。

從思想傳承來說,武當派無論是小說還是現實世界都延續至今。

這樣一個成就綜合體,實際上不止是金庸在後來的小說中再找不出第二個,就算是把整個金庸武俠宇宙的人都排一邊,可能也就只有少林開山祖師達摩老祖能與之相比,但達摩並沒有直接劇情描寫過,至多是對白中的名字而已。

對比一下,能與張三丰競爭成就高度的小說人物中,除了達摩,王重陽實力足夠,但教徒弟不行,事業沒傳下去,獨孤求敗、鬥酒神僧、黃裳等人思想傳承上相差太遠。

讀者常常笑成別人是練武,而張三丰是修仙,競爭位面不同。

而哪怕同樣被稱為修仙的《俠客行》狗子哥,或者真的跟仙人學劍法的《越女劍》,其實也因為其他方面的綜合成就不足,在張三丰面前也排不上號。

因此綜合起來看,不止是金庸在之後的小說沒再塑造出比張三丰成就更高的人,你把之前的小說都算上,張三丰的成就也是第一的牌面。


之所以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我認為有個

第一、時間線與金庸武俠觀的成長

張三丰是《倚天屠龍記》的關鍵角色。

因此從金庸的創作時間線上,其後的作品有:《連城訣》、《天龍八部》、《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記》、《越女劍》

我個人認為這些作品中能明顯看出,金庸在武俠小說理念上的進一步成長。

《連城訣》是一部黑暗系小說,這裡面的江湖絲毫沒有美觀,完全無法讓人湧起嚮往的想法,代表著金庸在幻想類小說中追求寫實,想多寫點把人從雲端拉回地面的作品。

這樣的江湖裡,不應有一個宗師級人物,更不可能找出張三丰成就的挑戰者。

《天龍八部》是一部多主角敘事小說,是金庸「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理念的又一次升華,同時也加入了更多「儒、釋、道」哲學思想上的探討。

單一主角小說可能還有空間留給一個武林宗師,但多位主角都需要一段暢快的江湖故事,因此沒有宗師的生產空間。

《俠客行》與《連城訣》類似,不過展現了更多想像力,而劇情方面也沒那麼黑暗。

到了《笑傲江湖》,金庸重點討論俠的同時,開始反武林,認為正邪均非好鳥,爭鬥不會終止。同時也是在這本小說中,金庸不經意間寫了一條真理:

在科技面前,武功毫無卵用。

華山派打不過魔教,搞了思過崖機關,就把人家一網打盡了。

武當派武學也不研究了,學人家搞火藥,機關凳,小說結尾時搞了幾萬斤火藥上恆山支援令狐衝。

在這樣的背景下,怎麼會出現一個武學宗師呢?

《鹿鼎記》是金庸顛覆武俠小說的封筆之作,一門心思的去塑造韋小寶,哪還管武林的事。

《越女劍》不多評價,更像是金庸面對讀者興趣的一次玄幻轉型。

綜合來看,金庸在《倚天屠龍記》後的作品中,均有自己更大的追求,因此沒有閒情去塑造一個大宗師。


第二、不改變歷史的寫作觀念,與真實歷史的走向

金庸的所有作品,均有一個底線,那就是不改變真實的歷史走勢,這裡面的好處就是讓人代入感更強,但是寫作空間更小。

《倚天屠龍記》是元明兩代交界,歷史大背景上,有漢族恢復山河的加成,雖然張三丰在劇情上沒有直接參與反元起義,但宏觀背景更有利於造「神」。

想想其他小說背景中的慘烈,如果有一位神在世,那麼劇情怎麼辦?


第三、確有其人,不吹不行

張三丰這位宗師歷史上確有其人,武當派的開山祖師,中國最普及的拳法,太極拳的創造者。

在明朝,被多位皇帝敕封,直接捧為神仙一樣的人物。

這樣的角色寫進小說裡,不吹豈不浪費?

可能稍微寫得不那麼厲害,就會被無數粉絲噴到懷疑人生。

你別以為是開玩笑,這種事情是有可能的。傳說青城山由於《笑傲江湖》中的反派形象,因此終身沒人金庸去過一次。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我是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金庸武俠。

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相關焦點

  • 金庸為何不寫張三丰的故事?老爺子一巴掌一個反派
    在金庸筆下這個武俠世界中,高手有不少,可當真配得上宗師一稱的卻並沒有幾人,在筆者看來,張三丰便配得上宗師這一稱呼。金庸十四本書中,張三丰算不上主角,充其量只是個重要配角,可是單單從金庸字裡行間的一些線索,我們卻可以窺得張三丰有多麼不尋常。
  • 金庸為何不以張三丰為主角寫一部小說?因為張三丰有一個癖好!
    在金庸先生十五部經典小說之中,描寫了不少武功絕頂的主角,如春秋戰國時期的越女阿青;《天龍八部》中的蕭峰三兄弟;射鵰英雄傳中郭靖、楊過、張無忌等,而其中還有不少神秘的人物。如劍魔獨孤求敗當年闖蕩江湖的經歷,一代宗師張三丰年輕時候的故事等。那麼金老為何不以張三丰為主角另寫一部小說呢?
  • 金庸沒寫三國故事?其實寫了,此人是三國龍套,被金庸寫成了宗師
    把金庸的故事按照時代背景的順序排列,除了《越女劍》的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之外,其他的十四部作品都是在北宋之後,等於說從春秋時期到北宋時期之間的武林故事幾乎是一片空白,因此不少讀者對此提出疑問,為何金庸沒寫這段時期的故事,而其中呼聲最高的莫過於人才輩出的三國時代,金庸為何不以三國時代的故事呢?
  • 金庸武俠,張無忌得到了九陽神功,卻不想傳給張三丰,原因很特別
    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和張無忌是一對關係很好的徒孫,或許是出於對張翠山之死的遺憾,張三丰對張無忌從小就是關懷備至。當年,張三丰不惜上少林受辱,就是為了得到少林九陽功,以便集齊武當、峨眉、少林三大門派的九陽神功,徹底根治張無忌。現如今,張無忌明明擁有完整版的九陽神功秘籍,卻不肯主動拿出來傳給張三丰,這就令人很鄙視張無忌了。要知道,張三丰百歲高齡創出的太極拳都很慷慨傳給了張無忌,反倒是張無忌拿著前人寫的武林秘籍卻不肯教張三丰,這是為何?難道張無忌真是無恥小人?
  • 金庸為何不寫張三丰的成長經歷?原因很簡單,只有三個字
    如題所示:金庸為何不寫張三丰年輕時候的事情呢?對於這個問題,其實金庸先生在他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16本小說裡其實解釋過了,但是卻需要我們自己去找去思索。具體是什麼呢?下面我們慢慢展開來分析。說到張三丰,大家都知道他乃是武當派的創始人。生於南宋末年,傳言活到兩百多歲才仙逝。
  • 太極拳祖師張三丰,當代已無太極拳
    金庸小說裡虛構的人物很多,武功誇大的角色更多。但是對於張三丰可能是個例外,金庸並沒有誇大,甚至沒有寫盡張三丰。歷史上的張三丰是個貨真價實的武林高手。《明史·張三丰傳》:張三丰,遼東懿州人(今遼寧阜新),名全一,一名君寶,三豐其號也。以其不飾邊幅,又號張邋遢。
  • 金庸跟福建人的「恩怨情仇」:但張三丰是一個例外
    夏夢的長相不僅傾國傾城,並且身為一個電影明星,竟然做到零緋聞,金庸曾經寫過一段話形容夏夢:西施再美誰也沒有見過,但是我想她應該像夏夢一樣,才名不虛傳。哪怕當年金庸那麼有才,在一個咖啡館中,終於忍不住自己的感情向夏夢表白,但是夏夢沒有猶豫,直接表示自己已是有婦之夫,沒有多餘的愛再給別人了。
  • 張三丰和王重陽都是一代宗師,為何全真七子武功遠不及武當七俠?
    金庸先生的武俠作品底蘊深厚,他筆下出現了很多道家武學宗師,例如《逍遙子可以算是金庸筆下的道家第一人,王重陽和張三丰的武功雖說都是當世第一人,可他們倆還停留在「練武」的境界,逍遙子卻像是一位仙俠小說中的人物。別的咱也不多說,逍遙派的「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名字夠不夠霸氣?功能夠不夠仙俠? 金庸的武俠江湖中,一個門派能否歷久彌新,關鍵要看傳承,也就是後輩子弟的資質。
  • 逍遙子與張三丰旗鼓相當,卻無法成為一代宗師,金庸不好意思說
    在金庸武俠中,最負盛名的一代宗師非張三丰莫屬,張三丰不僅對於武學十分痴迷,能夠從殘篇九陽真經中悟出一套全新的純陽無極功,更是在晚年時期悟出了一套前所未有的全新武學理念「太極」,並且創出太極拳和太極劍。因此,張三丰在《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這段將近百年的江湖中,廣受江湖中人的敬佩。其實,張三丰不僅武功蓋世,而且以德服人,俠義為懷,還培養除了七個優秀的嫡傳弟子,被武林中人尊稱「武當七俠」。
  • 倚天屠龍記中的6大宗師,第5是玄冥二老的師父,張三丰並非第一
    四人對過一掌之後,楊逍、韋一笑後退好幾步,話都說不出來,而玄冥二老只是略微晃了晃。玄冥二老的師父,就是百損道人,他也是玄冥神掌的開創者。在《倚天屠龍記》中,百損道人活躍在三十年前的武林,憑藉玄冥神掌縱橫江湖,罕有敵手。張三丰說:「我只道三十年前百損道人一死,這陰毒無比的玄冥神掌已然失傳,豈知世上居然還有人會這門功夫。」
  • 張三丰為何能成為一代宗師,看看他師父是誰?那人比楊過和覺遠強
    ,或者說是一些歷史人物的命運,只不過是以武俠的角度加以潤色,所以才會出現王重陽、段譽(原型為段和譽)這些被改寫命運的歷史人物,當然,還包括張三丰,咱們本文就以武俠的角度來聊聊為何張三丰不是主角卻能夠成為一代宗師。
  • 金庸去世,世間再無大宗師,再不見「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通俗文化盡失風流,再無俠骨柔情,再無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後輩子弟,哀悼金庸大宗師去世!金庸去世,世間再無大宗師直到,金庸在明報上寫《射鵰英雄傳》連載,才一下打開了華人的精神世界,原來,武俠小說可以這樣寫?原來武俠小說竟然這麼有趣!金庸先生的讀者,下至田間農夫,上至一國元首,在金庸的武俠面前,都放下了各自的身份,是一個個身份相同的粉絲!「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說」。
  • 難怪張三丰身為一代宗師,還叫楊逍「楊兄」
    文/金寶講故事在《倚天屠龍記》裡,張三丰開山立派創建了武當派。他從《神鵰俠侶》中的張君寶搖身一變,變成了一代宗師張三丰!大家都知道《倚天屠龍記》有這麼一章節叫做「百歲壽宴催肝腸」。講的是張三丰舉辦百歲生日宴席的時候,卻遭遇了天災人禍。
  • 張三丰逃出少林成了宗師,金庸筆下還有2位少林叛徒,比他還強
    一、一代宗師張三丰放眼金庸全書,張三丰絕對是排得上號的高手了,在他創立武當之前就曾是少林門人,他在金庸的武俠體系中是作為覺遠禪師的小徒弟登場,初登場時還只是個愣頭青。張三丰第一次登場是在《神鵰俠侶》之末的第三次華山論劍之後,他與覺遠禪師一同追擊偷走了《九陽真經》的瀟湘子和尹克西,在路上遇上了剛剛論完劍的五絕等人,於是雙方展開了一場激鬥,張三丰也在此時得到了楊過的指點。
  • 老子死後留下八個字,金庸小說千百年無人參透,最終被張三丰破解
    接著到了《倚天屠龍記》時代,小編私以為武當派的張三丰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正派高手,對於張三丰這個人,各位讀者朋友應該都很熟悉,在歷史上,他是一位蹤跡飄渺的得道高人;而在金庸武俠小說裡,他則是一位繼往開來的武學大宗師,似乎隱隱有「陸地神仙」之稱。
  • 一代武學宗師的張三丰為何終身不娶?他又到底情系何人?
    說起金庸老先生的《倚天屠龍記》,就不得不說起裡面的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奇人了。不但是武學宗師,而且活的比任何人都久的太極張三丰。在《倚天屠龍記》中,已經是百歲高齡的張三丰,雖說鬚髮皆白,但寶刀未老,坐鎮武當,成為武林中人人敬仰的張真人。那麼活了那麼久的張三丰為何終身不娶呢?
  • 張三丰威震古今,為何獨怕百損道人?看看張三丰是怎麼說的
    在金庸筆下他是唯一一個歷經三個朝代的武林高手(即宋、元、明),小說記載,張三丰大概在70歲後便極少與人動手,原因就在於他武功極高,而江湖再無任何對手,遂安心隱居武當,廣收門徒,造福下一代,成為武林中不世出的絕頂人物,後世《俠客行》中,白自在妻子史小翠曾點評張三丰為武林中繼往開來的大宗師。以他如此修為,為何他獨怕百損道人呢?
  • 郭襄父母被困襄陽,近在咫尺的張三丰為何不相救?你看原文怎麼說
    取得勝利果實之後,楊過和小龍女來到了華山之巔。在這裡,楊過又邂逅了16歲的郭襄和14歲的張三丰我們都知道,張三丰雖然小了郭襄兩歲,但少年時期的張三丰對郭襄卻有一種朦朦朧朧的愛慕之情。在《倚天屠龍記》裡,百歲的張三丰早已成了一代宗師,當弟子俞岱巖無意問起「鐵羅漢」來歷的時候,百歲的張三丰眼神中流露出一種傷感:「這對鐵羅漢是百年前郭襄郭女俠贈送於我的。
  • 黃蓉戰死、小龍女失身、趙敏被活埋,金庸為何要這樣寫?
    黃蓉太聰明了,這樣的人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能創造出不凡的成績,所以她這一生也做了不少大事,當上了丐幫幫主,與丈夫一起鎮守襄陽城,被江湖人士稱為『女俠』、『女諸葛』,聲名可謂如日中天,然而可惜的是,她最終還是沒能逃脫悲劇的命運,於《神鵰》之後十三年,同郭靖一起戰死襄陽城。
  • 金庸筆下此3人武功蓋世,奇遇堪比主角,卻因劇情漏洞被金庸雪藏
    ,個個都神功蓋世,金庸卻不敢細寫他們的故事,就因為劇情漏洞的存在,金庸很難自圓其說。 而獨孤求敗如此強大為何只能是一個被一筆帶過的角色呢?其實就算是拿他當個主角也是說得過去的,金庸不敢寫的原因很簡單,就因為金庸的作品是連貫的,而《神鵰》之前的故事根本沒有提到過獨孤求敗這個角色,所以他擊敗過誰?在《天龍》到《神鵰》之間還有老年的段譽、虛竹,甚至還有黃裳,難不成都被他擊敗了?所以這個角色的存在就是一個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