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如何稱呼自己的學生也是一門學問

2020-12-06 教師生活雜談

如何稱呼自己的學生,大家看到這個題目可能會想這是說老師背地裡會給學生起的各種外號,比如慢慢吞吞小蝸牛,閃電猴等。但是,今天要說的只是單純的老師怎麼稱呼學生。

千萬不要小看一個老師對學生稱呼的重要性,小編一輔導班的朋友就分享了一個故事。

她的班上有一個小孩,天資聰穎,活潑可愛,父母很溺愛。

每周五晚上的課,但是這個小孩總是早早來到分校區,在老師辦公室等待老師的到來。按理說這樣的小孩報的輔導班不少,接觸到的老師也很多,怎麼單單就朋友深得他心呢?

後來朋友媽媽來和他交流孩子的學習情況,孩子媽媽就說,這個孩子在學校不好好學習數學,說是不喜歡那個數學老師。但是孩子經常誇我朋友,說我朋友很喜歡他,還說在學校除了數學老師,語文英語老師都很喜歡他,所以他喜歡語文英語,不喜歡學校的數學課。

朋友感覺很好奇,小學的孩子大多比較喜歡數學課,所以問了那個孩子,為什麼覺得學校數學老師不喜歡他?

孩子吞吞吐吐,看了看媽媽,然後說,因為在學校其他老師叫他名字的後兩個字,而數學老師每次都叫他全名。所以覺得數學老師不喜歡他。

聽完他媽媽和我朋友都忍不住笑了,小孩子的心思真是說不準啊,有時候竟然還在意這麼細小的方面。朋友勸了勸這個孩子,但是,他終於知道為何自己的公司對老師要求這麼嚴了,連稱呼都不允許有疏遠感了。

所以說老師對學生的稱呼很重要,那麼在學校中,老師都會怎麼稱呼自己的學生呢?

全名

大多公辦學校的老師對學生的稱呼都是全名,簡單直接,準確無誤,每個學生也能一視同仁,沒有差別。

在高中初中很普遍,畢竟是大孩子了,不叫全名學生反而不開心。鄉村學校的學生也不怎麼在意,但是城裡,尤其是一線城市的孩子可就不一定了。他們長期處於學習壓力下,可能比較敏感。

拉近距離的暱稱

這種稱呼在小學生培訓機構比較常見,比如某某寶貝,或者是名字的最後一個字疊起來,比如麗麗、浩浩等,或者是三個字的名字叫後兩個字,比如易峰,超越等。

這樣的稱呼會讓孩子覺得老師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樣,能夠很快拉近距離,吸引孩子的注意,讓孩子喜歡。但是這樣的稱呼不太適合學校,畢竟現在重名的孩子多,叫起來不方便,比如子涵、浩然等,學生自己都搞不清叫的誰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學校老師性格可能更為沉穩或者含蓄,這樣親暱的稱呼,老師可能叫不出來。

外號

雖然學校提倡不給同學起外號,但是好的外號其實也是可以的,甚至是一種鼓勵。

比如有的老師會把班上有文採的孩子叫做大才子,這個學生每次被老師叫都可開心了,甚至自己看書的興趣都更濃厚了。還有的學生被老師成為數學王子,顧名思義,就是這個同學數學學得好,自從有了這個稱呼後,他每次上數學課都精神百倍,下課還老師跑老師辦公室問題呢!

老師對孩子的稱呼真的很重要,甚至比一句獎勵的作用還要強。

其實,不僅是孩子,連大人都可能對一個稱呼異常敏感。比如,一個大家同時認識的人,在稱呼自己和其他同事時,這些同事名字有兩個字也有三個字的,但是稱呼其他同事都是不帶姓的,但到了自己這,連名帶姓一起喊出來,估計小編自己也有點不是滋味。老師們都是怎樣稱呼自己的學生的?

作為老師,心思一定要足夠細膩,運用合理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往往事半功倍。

相關焦點

  • 如何稱呼對方,也是一門學問
    前兩天, 一位初入職場的大學生問我,「面對和父母年齡相仿的同事,該喊阿姨還是姐?」這是挺有意思的事。如何稱呼對方,貌似是小事,實際上,還真是一門學問。問題的重點,不在年齡大小,而是遵守慣例。留意其他年輕人如何稱呼,照貓畫虎就行了,這是最保險的方法。
  • 學習如何學習的一門學問
    這是一門學習如何學習的一門學問。這,看似跟沒說過一樣,有沒有這個感覺?這是費登奎斯本人對費登奎斯方法的高度概括性說明。有些人,參加了多次工作坊,看了費登奎斯很多書後,還是不明白。甚至,走回老路,完全忘了,費登奎斯方法,是一門學習如何學習的一門學問。這也難怪,費登奎斯方法是什麼,就是費登奎斯本人,也常常很難說清楚。
  • 古代私塾裡的學生之間是怎麼互相稱呼呢
    我國古代最早的教育場所是私塾,在私塾中教學的老師往往被尊稱作先生。那麼在古代私塾裡的學生又被叫做什麼呢?學生之間又是怎麼互相稱呼的呢? 一、私塾的老師為何被尊稱作先生
  • 育兒小課堂:打孩子也是門學問 教你如何「下手」
    育兒小課堂:打孩子也是門學問 教你如何「下手」時間:2020-12-02 17:14   來源:育兒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育兒小課堂:打孩子也是門學問 教你如何下手 育兒這件事如果不出手,可能很難有效果。
  • 尼採:掌握一門學問的途徑,是這樣的
    尼採:掌握一門學問的途徑,是這樣的 尼採大部分人都想掌握一門學問。 因此,寫《尼採:掌握一門學問的途徑,是這樣的》文章發布於本平臺,是一件極為不合時宜的事情這也是人們願意開始學習一門學問的原因,然而真正掌握一門學問的過程必然是枯燥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克服能力也會逐步增加。」
  • 陳宇:我們該怎麼稱呼學生?
    老師怎麼稱呼學生?這有什麼學問?喊名字就行了。你試過用其他方式稱呼你的學生嗎?改變一下稱呼,可能會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呢! 都說細節決定一切,此話雖然不無誇張的成分,但也足以說明細節的重要性。我常說:「教育無小事。」孩子成長這件大事就是由許許多多小事組成的。
  • 古代私塾裡的學生之間是怎麼互相稱呼呢?同學在私塾裡有用嗎
    我國古代最早的教育場所是私塾,在私塾中教學的老師往往被尊稱作先生。那麼在古代私塾裡的學生又被叫做什麼呢?學生之間又是怎麼互相稱呼的呢?一、私塾的老師為何被尊稱作先生《孟子》:「先生何為出此言也。」這一「先生」最初含義是先出生的人,是指長輩而有學問的人。
  • 古代書法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問
    書法是一門具有深刻內涵的藝術,同時也是一門理論淵深的學問。我們的先人對於如何學好書法,如何寫出書法作品,如何達到可以作為學習範本的「法書」的高度,如何品評、鑑定,如何查閱資料以及書法與其他文化門類的關係等等,都在實踐的基礎上整理成了理論。
  • 老師對學生三個字稱呼,讓家長氣憤,網友:為人師表,要注意言行
    然而越來越多的人在關於老師的問題上頻頻起衝突,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老師對學生的稱呼讓家長氣憤,網友:為人師表,言行要注意現在在老師如何對待學生的這個問題上,風波四起,越演愈烈。以前尊師重道的言論和風尚到現在好像已經不再延續。很多次網上爆料,老師和學生多次發生衝突,家長和老師之間又有很多矛盾。教師職業難當。
  • 在古代當「老師」的,我們該如何去稱呼,是「老師」還是「先生」
    「先生」歸來,前些日子我去一個推拿店,推拿的技師是一位四十歲左右的女性,她跟我說:「我姓方,就叫我方老師吧。」我開始有點兒發愣,老師不是教書的嗎?一想才轉過神來,現在這個詞的使用逐漸泛化,不管遇上誰,都能客氣地叫聲老師,意思跟「師傅」差不多。
  • 《人生的真相》:做人也是一門學問
    他的詞藻並不華麗,甚至書中的故事也是普通又平凡,但每個故事的結尾卻總是出乎意料之中。整本書最有活力的也就是結尾之處,他用鋒利的文筆以寥寥幾字來表現一個個鮮活的令人乍舌的結尾,與故事的平實促成鮮明的對比,也許這就是書名的深意。    這是一本充滿簡單哲理的書,作者從不自述書中道理,全憑讀者自己體味。
  • 為何叫老師?古代對於「老師」的這些稱呼,你知曉幾種?
    我們現在所說的「老師」,主要指對學校裡教育者的稱謂,教育者所進行的工作就是「傳道、受業、解惑」,稱呼其為老師,以表示尊重。其實老師一詞最初是指年老資深的學者,後來人們不分年齡,把所有傳授知識的人都稱為老師。
  • 這是一門學生想讓老師拖堂的課
    當時,中學開始文理分科教學,雖說「術業有專攻」,但作為新時代的青年,需要的是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的結合,開設這門課的想法便由此而來。有了這個初心,兩位老師又是同門,一拍即合,當即開始準備。既然授課對象主要是人文社科學子,自然不能把物理講得過於艱深,但也不能浮於表面、泛泛而談。於是,如何把理論聯繫生活實際,讓同學們覺得「觸手可及」就成為兩位老師努力的方向。
  • 職場稱呼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局長姓付,副局姓鄭該如何稱呼?
    尋常找他們辦事的時候,如何稱呼實在是頭疼,難道稱呼局長付局長(副局長),副局長叫鄭局長(正局長),處長叫聶處(孽畜)? 職場稱呼也是一門學問,需要靈活掌握它。
  • 漂亮女教師稱呼自己的學生「狗腿子」,是調侃還是口頭禪
    教師和孩子最理想的相處模式莫過於亦師亦友,重要的是,老師在孩子們的心裡,地位還是很高的。近日,貴州一位女教師「火」了,她在朋友圈公然稱呼自己的學生為「狗腿子」,不管是不是開玩笑,作為一個老師來說,言辭都是有失偏頗。
  • 一位被體育老師帶入學問之門的大師
    他追憶第一次在新亞面試時見到老師的情形:「錢先生給我的第一個印象是個子雖小,但神定氣足,尤其是雙目炯炯,好像把你的心都照亮了」。文中有這麼一段話:我跟錢先生熟了之後,真可以說是不拘形跡,無話不談,甚至偶爾彼此幽默一下也是有的。但是他的尊嚴永遠是在那裡的,使你不可能有一分鐘忘記。但這絕不是老師的架子,絕不是知識學問的傲慢,更不是世俗的矜持。他一切都是自自然然的。
  • 剛入職的新人,該如何稱呼公司裡的前輩?
    職場是有玄機的,入職到新公司,如何稱呼公司裡的前輩同事,則是門「學問」。不要盲目的上來就叫「哥姐」、「師傅」、「老師」、「阿姨」、「x總」之類的稱呼,叫錯了很容易得罪人。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掌握這門「學問」。1、先了解和熟悉公司的文化及管理氛圍,是那種嚴肅規範型的還是輕鬆自由型的,前者用正統頭銜做稱呼的時候較多,後者除了在客戶面前,稱呼也是多樣的,有可能有稱呼頭銜的,有稱呼名字的,有稱呼英文名的,也有稱呼花名或綽號的。
  • 如何坐,坐在哪?坐也是一門學問哦
    從北宋末到南宋初,高型家具大發展,垂足坐已經完全取代了席地坐。各式各樣的椅子出現了,人們可坐、可躺、可倚對近現代人而已,椅子和服裝一樣,它不再只是個坐具,也是藝術性的代碼,在潮流的變化組合中,拼湊著我們自己對於自己的定義。
  • 《小狗懶擦鞋》書評,髒話講得好也是一門學問
    《小狗懶擦鞋》書評,髒話講得好也是一門學問相信沒有人不懂說髒話,可是懂說髒話並不是真正的懂得髒話。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講髒話不過是鸚鵡學舌,對髒話的意義不求什甚解,甚至講錯髒話也不自知。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本著文化無分貴賤皆有價值的精神,寫成《小狗懶擦鞋》一書,研究和記錄香港髒話文化,讓我們知道講髒話也要講得好也是一門學問。
  • 學生怎麼稱呼女老師的丈夫?想避免尷尬,這些知識你應該知道
    學生稱男老師的愛人為「師母」,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如果是見到女老師的丈夫該如何稱呼呢?這還真是個學問。由於以前女子地位低,教師基本都是由男性擔任,也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但是現在女老師越來越多,中小學女老師的比例甚至高達50-80%,見到女老師的丈夫就成了大概率的事!一旦見面,不會彬彬有禮的打聲招呼,那豈不有損我們新時代知識青年的偉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