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五點就知道了,一看一個準

2020-11-24 騰訊網

如何識別君子與小人?對於這個問題,至聖孔子其實談論得非常之多,尤其是對小人的特點,更有入木三分地揭露和批評,比如「小人喻於利」、 「小人常戚戚」等等。根據孔子的論述,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以下這五點會告訴你,想藏也藏不住!一看一個準!

一、看他是否巧言令色

孔子一貫反感「巧言令色」的做法,認為這是一種為了達到目的而虛情假意地騙取他人信任的小人行徑,他認為君子一定要是正直、誠實、坦率的,不能口是心非、表裡不一。

傳統儒家文化一貫提倡質樸真摯的君子之風,反對花言巧語,強調說話要謹慎小心,切不可有言行不一、虛假瞞騙的行為。應該說,孔子的這種踏實態度和質樸精神一直影響著中國人,違背這些原則和精神的人,儘管可能得逞於一時,但其小人面目最終都會昭然若揭,無法長久欺騙於人。

二、看他重義還是重利

對於義和利的態度,是孔子區分君子與小人的核心標準,就像他所說的,「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當然,這裡是一種相對的說法,並不是說君子就不重視利,而是在面對義與利的取捨,君子更加看重的是義。同樣的,小人也不是沒有感情,也不是完全的冷血,只是在義與利的取捨,他會選擇利,甚至唯利是圖。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追名逐利是人們都有的想法,不能因為一個喜歡名利,就說他是小人,但如果他為了名利而不擇手段,甚至達到了無情無義的地步,那他肯定就是小人無疑了。

三、看他能否見義勇為

孔子說,「見義不為,無勇也。」這就是說,君子應該見義勇為。見義不為,則無君子之勇。面對應該挺身而出、見義勇為的事情,而選擇了退縮,是怯懦的表現,是十分可恥的事情。

儒家思想認為,為食物而鬥是無廉恥的動物之勇,為財物而鬥是唯利是圖的賈盜之勇,無謂的械鬥則是小人之勇。而君子之勇,是為了道義不屈不撓,勇往直前,不畏權勢,敢於挺身而出,見義勇為,這樣的人,是君子無疑!

四、看他在做人上的德行

「德不高則行不遠」,孔子認為,只有品德高尚、德才兼備的人,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而做人有無德行,也是區分君子與小人的主要標準。孔子認為,一個人才能資質屬於才的方面,而做人的言行舉止屬於德的方面。一個人,即便才高八鬥,但德行不好的話,在孔子看來也絕對算不上君子。德與才的關係就像是魚與熊掌,孟子舍魚而取熊掌,孔子則舍才而取德。

的確,一個人假如能力差、德行不好,還不算危害太大的小人。但如果他是能力非常強、智商非常高但品性極其敗壞的小人,那危害就非常之大了,像這樣的人,不僅是小人,還是惡人。

五、看他關鍵時刻的表現

孔子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凋也。」這就是說,真金還得火來煉,看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在平時往往是很難看出來的,只有到了艱難困苦的逆境甚至生死存亡的絕境,像這樣的關鍵時刻,往往才能認清他的真實面目。以金庸作品《連城訣》中的花鐵幹為例,此人平時一副道貌岸然的君子作風,是江湖上著名的大俠,可一旦到了生死考驗的關鍵時刻,卻露出小人的真面目,讓人頓覺面目可憎。所謂「疾風知勁草,國亂識忠臣」,通過關鍵時刻的表現來看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是最穩妥也最有用的一種方法。

相關焦點

  • 曾國藩:看這3點!判斷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
    自古至今,對一個人的評價就主要分為兩種:君子、小人。君子,是儒家學說中具備完美品格的人,小人則相反。而且,古代的先哲聖賢們也總結很多標準,比如孔子說「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莊子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等等。
  • 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 看清楚這五點就夠了
    喻就是知道的意思,君子心裡知道的是公義,一切為公眾利益著想,以公眾利益為重,不為自己著想;而小人相反,小人只為自己著想,只想著個人的利益。這個利益不僅包括錢財,還包括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等等任何利益,只要是有利於自己的,他都會去做,完全不會顧及公義。只要對自己沒有利的,他不會去想,也不會去做。
  • 曾國藩識人術:判斷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4點就夠了
    通過研讀曾國藩識人術,我們會發現:想要辨別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只要看這4點就可以了,一看一個準。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君子在獲得成功的時候,靠的是自己的本事。他們不會在拼搏的過程中,總是幻想著藉助別人一飛沖天,而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實現自己的目標。
  • 曾國藩識人術: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2點就可以了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辨別君子與小人呢?曾國藩作為晚清中興名臣之首,在官場摸爬滾打了30多年,閱人無數,對於識人和用人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通過研讀曾國藩識人術,我們會發現: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2點就可以了。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參照曾國藩這2句識人術口訣,一看一個準。
  • 如何判斷一個人能不能深交?就看這五點,一看一個準,值得信賴
    就看這五點,一看一個準,值得信賴朋友可以說在我們生活和職場當中起到一個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知己,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所以在跟朋友交往時,必須要慎重考慮,只有了解清楚對方後,才確定值不值得深交,不然隨便相信一個人的話很容易吃虧,朋友並不在多,而是在於精,真正朋友是經得住考驗的,而酒肉朋友往往就是很現實,所以當我們知道哪種朋友值得深交時,我們就應該全身心的投入,
  • 《易經》識人之術,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3點,非常有道理
    自古至今,對一個人的評價就主要分為兩種:君子、小人。而且,古代的先哲聖賢們也總結很多標準,比如孔子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莊子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等等。《易經》識人之術,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就看這3點,非常有道理問之以是非,觀其志。問對方一些大是大非的事,以此來觀察對方的志向。一些可作為論點的事件,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眼界和志向如何。
  • 是君子還是小人,往往看這五個特徵就知道了
    關於君子和小人的話題,在我國的儒家經典《論語》中就有很多的敘述,現在我們說「君子」比較少,一般會說正人君子,就是作風正派的人。而小人的概念就應用得比較廣泛了。比如喜歡損人利己,偷偷地做一些不見光的齷齪事,都會被歸為小人一類。
  • 曾國藩識人術提醒: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看這2點就可以看出來
    曾國藩識人術提醒: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看這2點就可以看出來人心就像是一口井,深不可測,人們將人心難測,規矩於人情之上,因為覺得人情總是那麼反覆無間。既然如此,我們就沒有必要去深究人心難測的源頭了,因為那就像水簾洞的水,沒有源頭。人心難測,想必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其實筆者想說,小人的心才難測,人生之路長慢慢,誰能保證一輩子沒遇到幾個小人呢!
  • 曾國藩:判斷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2點就夠了,十有八九準
    「寧可不識字,不可不識人」,這是晚清重臣曾國藩的說過的一句話。這句話被後人視為自己為人處世的名言,認為一個人的品行比頭腦更重要。我們身邊總會出現很多人,但是每個人的品行也不一樣,如果交到品行好的,就是幸運;如果是交到品行不好的人,對我們來說就是災難。
  • 老祖宗的識人術:一個人是不是君子,看這三點就行了
    這就是老祖宗的識人術:一個人是不是君子,看這三點就行了 一、君子上達,小人下達但是小人在謀取利益的時候,往往會無所不用其極,不惜損害別人的利益,去佔別人的便宜,而讓自己過得更好。所以這是下達之道,結果就是小人自甘墮落、日漸沉淪。通過這一點,就能把君子和小人看準了。
  • 千古奇書《羅織經》:判斷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3點就行了
    人這一生,總會遇到很多人,有好有壞,有真心有假意,但更多情況是,人們往往深陷算計之中而不自知,識人不清,看人不明,因此也容易吃很多虧。所以我們需要去提高自己的識人辨人的能力,避免遠君子而親小人。書裡的三句話揭露了世俗的險惡,用來判斷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三點就夠了。
  • 曾國藩識人術:判斷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看這3點就夠了
    他對於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很有自己的判斷與思考,有著自己的一套判斷人的方法。曾國藩往往在處於一個人時,會觀察對方外貌舉止、細節動作,通過這些細節問題就可以知曉對方的人品如何,從而判斷這個人是否值得深交。通過曾國藩的識人之術,我們會發現:知人知面亦可知心。
  • 《羅織經》: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看3點就夠了,很多人不知
    裡面對人的心理,人性分析得特別透徹,書裡有三句話,不僅揭露了世俗的險惡,還能幫助我們判斷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一、成事享其功,敗事委其過解釋:事情成了,就坐享其成;事情黃了,就推卸責任。趕快對照一下你的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這就是小人的典型行為。在工作中大家一起做一個項目,做好的就瘋狂吹噓自己,將功勞都攬自己身上,出了什麼問題就把鍋甩到別人身上,和他們共事非常令人頭疼,最好遠離這樣的人。
  • 《羅織經》: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看3點就夠了,很多人不知
    裡面對人的心理,人性分析得特別透徹,書裡有三句話,不僅揭露了世俗的險惡,還能幫助我們判斷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趕快對照一下你的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這就是小人的典型行為。在工作中大家一起做一個項目,做好的就瘋狂吹噓自己,將功勞都攬自己身上,出了什麼問題就把鍋甩到別人身上,和他們共事非常令人頭疼,最好遠離這樣的人。
  • 曾國藩識人術:判斷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我有2個標準
    在曾國藩留給後世的書信中我們:想知道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主要看這2點,一看一個準。意思是說,想要知道一個人是不是君子,一定要看對方的志向和興趣。志向卑下的人安於流行、平庸、鄙陋的習慣,且日漸趨於汙濁和卑下。志向高尚的人則效仿古代先哲博大胸懷和賢明的軌跡,因而日漸走近崇高和明理。
  • 看不清小人還是君子怎麼辦?送你五個識人術,一看一個準
    在我們和別人打交道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想辦法先把這個人的底細摸清楚,在沒有完成這個事情之前,一定要謹慎的和他深入的交往,這裡面是有很多方法和技巧的,尤其是下面找5條能夠很好的識別誰是君子誰是小人,大家一定要把它學會了,運用到自己的實踐當中,讓自己的人生少走一些彎路,很多時候,人生當中很多學生是可以不交的
  • 老祖宗的識人術: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三點就清楚了
    小人心眼多,詭計多,平時相處,他總是偽裝自己。與小人相交越深,你就會傷得越深。但古時候老祖宗就告訴我們了: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時間會替你篩掉一些所謂的朋友。因為真正的君子,總會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不妨學一學古時候老祖宗的識人術: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三點就可以了。為人是否表裡如一。
  • 鬼谷子識人術: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3點就夠了!
    我們都知道在如今的社會,每個人幾乎都有兩張面孔,因為不想在別人面前露出自己本性的一面,這也造成了讓很多老實人比較吃虧的一點,因為他們有時候不知道這個人到底是君子還是小人。而精通識人術的鬼谷子也曾說過,要想徹底的了解一個人,不要看他平時所表現出的樣子,要看他生氣或者極端表現時候的樣子,因為人在生氣的時候基本上表現出的行為才是最真實的一面,並且更接近他的本性。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講幾點鬼谷子曾說過的3句口訣,教人如何透過那一張「人皮面具」看透一個人。
  • 判斷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無需試探,看這4點就全明白了
    那麼,我們怎麼來識別卑鄙小人呢,這些人通常有什麼表現呢?其實,判斷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很簡單,無需試探,看這4點就全明白了!一、小人愛貪小便宜,開口不離「錢」論語有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與君子的有情有義相比,小人往往把錢看的太重,即使是面對是非對錯的時候也不忘提錢,開口閉口就是錢,已經被利益蒙蔽雙眼的人,就算你和他講道義,還是抵不過錢的重量。電視劇《蝸居》裡女主人公郭海萍,是一個普通的打工族,為了攢錢在大都市買一套房子,奮鬥了許多年,居住在一個魚龍混雜的小弄堂裡。
  • 《羅織經》:判斷一個人是君子或小人,看3點就夠了,多數人不知
    書裡的三句話揭露了世俗的險惡,用來判斷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三點就夠了。一、成事享其功,敗事委其過注釋:事情成功了,則坐享其成;事情事情了,就推卸責任。可以說小人都是自私的,倘若一個團隊裡存在小人,那大家可得小心了,比如你們一起合作一個項目,倘若項目成功了,這人便會想方設法往自己身上攬功勞,反之,倘若此事失敗了,這些人便會想盡辦法把過錯推給別人。每個人身邊都有這種人,因此一定要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