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俗中國(52):茶韻芬芳——千秋大業一壺茶

2020-10-25 晉俗晉美

禮俗中國(52):茶韻芬芳——千秋大業一壺茶

「茶」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神農氏發明藥材、教人治病、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農食經》有茶功效記載、所以陸羽稱「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至商湯開始用茶做飲料,茶就被人們普遍飲用了。而飲茶之風的廣泛普及則是在唐代,這可能與當時的宗教信仰興盛有關。唐人封演在《封氏聞見錄》卷六中記載:「南人好飲之,北人初不多飲。開元中,泰山靈巖寺有降魔師大興禪教。學禪務於不寐,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從此轉相仿效,遂成風俗。」[1]當時,從貴族、士大夫到僧人、隱士、市井庶民,愛好飲茶之風與日俱增。

關於茶的記載,漢代司馬相如撰寫的《凡將篇》中就有茶的記載,而關於茶葉記載最有價值的文獻則是資中人王褒的《僮約》,至唐代,學者陸羽不僅嗜茶如命,而且對茶很有研究,世界首部茶葉專著《茶經》則出自他之手, 「言茶之源、之法、之具尤備」,陸羽因此被海內外人士尊稱為「茶聖」、「茶仙」、「茶神」。

關於茶的功效,《神農本草經》記載:「苦菜,味苦寒、主五藏邪氣、厭谷胃脾。久服,安心益氣,聰察少臥、輕身耐老。一名茶草、一名選,生川谷。」《茶經》也記載說飲茶能「有力、悅志」。也就是談茶能對人起到振作精神、樂觀向上的作用。

飲茶之風源自文人貴族的喜愛,後得以傳播,遂成風俗。茶和文人有不解之緣,自古以來,茶就是詩人騷客吟詠的題材。試想,幾個朋友相聚,在雅室內煮上一壺茶,在茶香四溢的氛圍中輕品茶茗,談詩論畫,任思緒自由馳騁,是何等的愜意。事實上,茶和文人、詩歌不可能沒有聯繫,正是在茶韻悠悠的雅致情境中,文人們詩興闌珊,寫下了很多關於茶的曼妙詩句。

西晉時,詩人張載寫下了第一首《詠茶詩》:

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區。

人生苟安樂,茲土聊可娛。

古代的「茶」,也就是現在的茶葉。中唐詩人盧仝嗜茶如命擅長煮茶。他的名篇《七碗茶》寫道:

碧雲引風次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破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王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可毛孔散。五碗肌分清,六碗通仙炙,七碗吃不得也,惟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把個「不夜侯」描繪得有生有色,堪為千古絕唱。

大詩人元稹更是創造了「一七體」,寫下了著名的《一言到七言詩》茶詩: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如醉前豈堪誇。

詩中稱茶為「慕詩客」,又道茶「洗盡古今人不倦」,何其雅致。

元稹的這首寶塔茶詩,從茶的本性說到了人們對茶的喜愛,還從茶的煎煮說到了人們的飲茶習俗及茶能提神醒酒的功用。翠綠,香清高,味甘鮮,耐衝泡。此茶不僅可消暑解渴生津,而且還有極強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對茶深有感情的陸羽,在顏真卿、劉長卿等名人摯友都先他而死後,對生命的體悟更加深切。

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有學者認為「西江水」這一「意象」是指宜於煎茶的故鄉的河水,也代指綿綿不盡的鄉情,其中包括對恩人智積禪師的懷念……

詩仙李白的詠茶詩則充滿想像,視野開闊,從而成為詠茶詩的名篇:

常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鴉,倒懸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灑芳津,採服潤肌骨。

詩聖社甫則邊品邊吟:

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

石闌斜點筆,桐葉坐題詩。

  翡翠鳴衣桁,蜻蜓立釣絲。

  自逢今日興,來往亦無期。

全詩人化自然和自然人化相結合,情景交融、動靜結合、聲色並茂、虛實相生,美不勝收。

而詩魔白居易以清例的山泉煎茶時,不禁輕輕低吟:

坐酌冷冷水,看煎瑟瑟坐。

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詩人的茶道境界已非品茶本身,而是由整個精神境界來欣賞茶,全然從腦海跳出喝茶的環境、器物與心情。

北宋著名詩人蘇軾《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詩中將好茶比作美女,茶已經人化,愛好之情躍然紙上:

仙山靈雨溼行雲,洗遍香肌粉未勻。

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戲作小詩君莫笑,從來佳茗似佳人。

蘇軾在另一首詠茶詩,意境之美,美不自勝,能將人帶入意境美和情趣美之中。

酡顏玉碗捧纖纖,亂點餘花唾碧衫。

歌咽水雲凝靜院,夢驚松雪落空巖。

好一幅青山、靜院、佳人、香茶的仙境圖!

南宋愛國詩人陸遊,對家鄉紹興的日鑄茶更是愛惜有加,其詩作中單詠茶詩就有三百首。「日鑄焙香懷舊隱,谷簾試水憶西遊」、「汲泉煮日鑄,舌本方味永」、「嫩白半甌嘗日鑄,硬黃一卷學蘭亭」、 「詩情森敘動,茶鼎煎正熟」、「北窗高臥鼾如雷,誰遣茶香挽夢回」等等都可認為是詠茶詩中絕唱。

[1] 封演:《封氏聞見記》,中華書局,1985年,第71頁。

相關焦點

  • 「千秋大業一壺茶」,成就你的其實不是那壺茶
    「千秋大業一壺茶」,並不是說只要喝茶就可以變得富有,就能夠創造事業。而是通過喝茶,不斷地與人交流,頭腦風暴。當你沒有思緒的時候,找人喝茶,也許喝茶聊天中的一個點子或者建議就是撬開瓶頸的鑰匙。明白的人知道,成就事業的不是那杯茶,成就事業的本質是你自己的心,無論何時都在思考如何創新,時刻帶著一顆尋求突破,不斷探索的心。只不過藉助喝茶時,聊聊事情怎麼做,琢磨琢磨怎麼賺錢,越喝越清醒,思路越聊越開闊。不知不覺中,很多人習慣於茶桌的歡樂,品一品茶,聊一聊人生。
  • 千秋大業一壺茶之中國茶文化
    據說從古代神農氏開始就已經有茶葉了,已經有4500多年的歷史了,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使用茶葉的國家,是茶葉的故鄉,中國茶葉文化源遠流長,直到今天還一直延續著茶葉的使用跟文化的塑造,是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相碰撞最有代表性之一的產物。
  • 千秋大業一壺茶!
    雞毛飛上天茶呀是個好東西,吸天地精華,佔盡五行八卦,你算算啊,金木水火土 沒有一樣它沒佔的,但是呢,它也受盡人間煎熬,風吹日曬雨淋,最後被鐵鍋炒被開水泡,這才能泡出它的香氣來。。。茶不一樣,你想它自己,它就受了多少苦,它受了多少氣,才能把香味送到我們嘴裡,你知道它想告訴我們什麼嗎? 先苦-才能-回甘。 有多少人能明白其中道理,又有多少人明白其中道理並以此告誡自己砥礪前行的?我常常告誡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不拒本心,是謂自在。活著就是一種修行,修心、修身。
  • 「千秋大業一壺茶」,是誰說的,什麼意思?
    有朋友提問:「千秋大業一壺茶」,是誰說的,什麼意思?找了一下,說這話的是所謂的「國學大師」翟某。全話是「紅塵萬丈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像這種句子,就好像「天下風雲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摧」一樣,屬於這種野路子、聽上去很有感慨、感覺上很對路的詩句。實際上,因為直白淺顯、清朗順口,雖然大家隨口可以念出來,可你要追究它的意思,還真難說清楚。你得看這句話從誰的口裡出來。
  • 千秋大業一壺茶——濾去焦慮,留下沉思
    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萬丈紅塵和三杯酒比,千秋大業和一壺茶相比,是何滋味?早在那時,人們不僅懂得用茶葉將平淡無味的水變為香氣宜人的飲料,更加懂得用茶為自己的社交生活創造無限空間。茶空間大多與禪相關,禪意更多是一種感覺,沒有那麼多的具象讓人的心境放平緩,感受安靜的氣氛促使人們帶著一種謙遜的態度去品茶,給人們更多的想像空間。
  • 「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你懂其中意味嗎?
    「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出自國學大師翟鴻燊《大智慧之溝通技巧》。 意思是紅塵中紛紛擾擾的事情,在三杯兩盞淡酒裡談過;世上任何的霸業雄圖,午後一壺茶裡消磨。(圖片來源於網絡)萬丈紅塵和三杯酒,千秋大業和一壺茶,明顯是一個拿來對比的關係。萬丈紅塵和三杯酒比,千秋大業和一壺茶相比,其中的滋味如何呢?作者的意思是,差不多差不多……既然如此,又何必那麼去執著的追求霸業紅塵呢?三杯淡酒,一壺清茶,足矣!!
  • 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經典)
    酒醇、茶甘,這是酒和茶給人的最深印象。有人愛酒的厚重,也有人愛茶的清甜,無論哪般滋味,都呈現出最美。世人皆知:釀酒烹茶。選繁花、精谷,純水釀製,經時間的打磨,成一壺佳釀。而茶,則是用泉水煎制,現煮現喝。
  • 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
    本意是萬丈紅塵,喝幾杯酒扯扯淡也就一談而過了;千秋大業,喝壺茶的功夫就能品評一番。不過爾爾,不過爾爾!所以紛紛擾擾,雄心抱負,不如看淡放下。紅塵中紛紛擾擾的事情,在三杯兩盞淡酒裡談過;世上任何的霸業雄圖,午後一壺茶裡消磨。 萬丈紅塵和三杯酒, 千秋大業 和一壺茶,明顯是一個拿來對比的關係。萬丈紅塵和三杯酒比, 千秋大業 和一壺茶相比,其中的滋味如何呢?
  • 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這杯「黃金葉」好茶你值得擁有
    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這杯「黃金葉」好茶你值得擁有!有人喜歡喝茶,有人喜歡喝酒。有人說,喝酒講的是大話,吹的是牛皮,越吹越厲害。喝酒越喝越糊塗,仿佛天下都是自己的,醒來後依然如舊,對生活沒有幫助,反而還會誤人誤事。
  • 千秋大業一壺茶,所有成功靠自己
    其實喝茶也是有很多好處的,茶裡面具備眾多對身體有好處的東西,沒事品品茶,既有益健康,又可以放鬆心情,想起很多往事。在做生意人眼中,喝茶是待客之道,講講茶文化、說說茶歷史,再談談生意經,基本上生意就在茶桌上談成一半了。千秋大業一壺茶,說得不是沒有道理,茶越喝越清醒,事越說越明白。
  • 「千秋大業一壺茶,萬丈紅塵一杯酒」的背後有什麼樣的故事?
    答|百度派 @一隻小橘貓阿「千秋大業一壺茶,萬丈紅塵一杯酒」,能道出此話的應該是一個十分豁達的人,像是經歷很多,在各種悲歡離合和大起大落間,將一切都看開看淡了,有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意境,在眾人哀怨世事不公時
  • 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茶香與詩意更配哦
    故茶、香兩相為用,缺- -不可。饗清福者能有幾人」。明朝徐惟起的《茗譚》中談到了品茶與焚香的相得益彰。的確,自古以來茶、香不可兩分,茶、香如影隨形。或者說香道中有獨特的茶香,而茶香中也蘊涵著香道。中國最早的茶詩是西晉文學家左思的《嬌女詩》。全詩280言,56句,陸羽《茶經》選摘了其中12句。這首詩大致講的是嬌女盼望早點煮好茶水以解渴。
  • 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
    而歲月如酒,越陳越香,味道辛辣醇厚,一入口,就沉醉其中。行走在塵世間,我們左手一杯茶,霧氣繚繞中,看遍人生百態;右手一樽酒,仰頭一飲,醉在今朝。經歷過風風雨雨滄海橫流後,其實一句話就可以詮釋: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範傳福書法人生有苦有甜,苦儘自然甘來。
  • 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細品周作人的代表作《喝茶》
    說是,因為它確乎在講喝茶;說不是,因為它讓你學到了喝茶以外的東西,那就是「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意思為:成功之前,用酒來結交朋友,積攢人脈;成功之後,用茶來展示淡定,享受人生。當然,在文中,作者並沒有談及飲酒。諸君若不信,我們可以再次細品原文。「我的所謂喝茶,卻是在喝清茶,在賞鑑其色與香與味,意未必在止渴,自然更不在果腹了」。
  • 千秋大業一壺茶,萬世宏圖半柱香 你了解「香」這種交際方式麼?
    早在先秦時期,中國就開始使用植物類的天然香料,同時也是世界上植物類香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植物類香材主要分布於長江、淮河以南地區,其中又以西南、華南各省最為豐富。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有分屬62科400多種植物類香料,目前基本能用於生產的有120多種,與蘇聯、英國、印度、巴西等同為天然香材生產大國之一。
  • 千秋大業一壺茶,萬世宏圖半柱香:茶文化中的香道藝術
    蜂房各自開戶痛,處處煮茶藤一枝。」鬥室之間,捧泛黃書卷,與老友歡聚,點炷沉香,品道香茗。嫋嫋香菸,從博山爐間起,聞縷縷幽香,話世事蒼黃,或指點江山,何其快哉?香,不僅是人類嗅覺的一-種感官感受,更是人類一種美好的文化感受。
  • 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一曲人月圓,參破世情百態!
    講述一曲《人月圓·山中書事》,告訴後來人:萬丈紅塵只不過三杯酒,千秋大業也不過是一壺茶!《人月圓·山中書事》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數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有松風,有水聲,有茅舍,還有一老翁!「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老翁閒閒斜倚在院中躺椅,左手一卷書,右手一杯酒。深山,隱士,書,還有酒——傳奇故事的標配!老先生必然不是普通老先生,書必然不是普通的書,酒也必然不是普通的酒。
  • 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
    茶越喝越清醒,思路越來越開闊。男人愛喝酒,男人也愛女人,酒色一氣,酒能壯色膽,色亦能助酒興。茶是對春天記憶的收藏,在任何一季裡飲茶,都可以感受到春日那慵懶的陽光。無茶不成禮,無酒不成席。喝茶的人說,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喝酒的人說,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 【將軍書法】茶 | 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
    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而中國飲茶起源於神農的說法也因民間傳說而衍生出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茶是神農在野外以釜鍋煮水時,剛好有幾片葉子飄進鍋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黃,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腦,以神農過去嘗百草的經驗,判斷它是一種藥而發現的,這是有關中國飲茶起源最普遍的說法。
  • 千秋大業一壺茶:紅木茶桌款式大全(100款)
    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 中國茶的發現和利用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且長盛不衰,傳遍全球。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發於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朝,盛於宋代,普及於明清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