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馬未都:一京城「高級老炮兒」,何以成為文化界的「萬人迷」?

2020-12-15 格子說歷史

引言

「唯英雄能本色,是名士自風流」,這句話出自《菜根譚》,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事實:這世界上許多的英雄名士往往是不拘小節,本性灑脫的。

很長時間,我們都把高人名士定義為端莊穩重,不疾不徐的一類人,但是我們卻忽略了在現實生活中還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平日裡插科打諢,逗貓惹狗,是最遊手好閒,無所事事的一群人,但是一到緊要關頭卻能夠表現出英雄膽色,男兒本色,在北京俚語中有一個詞專門來形容這類人,那就是「老炮兒」。

「老炮兒」一次原本帶有許多貶義的色彩,但是自從電影《老炮兒》走紅之後,老炮兒一次也逐漸受到了人們的青睞,老炮兒一詞的貶義色彩也漸漸在使用中被淡化,最後變為了一個富有江湖氣的詞語。而隨著人們的關注,人們也漸漸發現原來很多名人都能夠稱得起是「北京老炮兒」,在文化界頗受歡迎的馬未都就是這樣一個人。

那麼,馬未都和「老炮兒」這個詞之間究竟有何聯繫呢?他年輕時又有何風採呢?

一、「老炮兒」馬未都的年少歲月

現在「老炮兒」儼然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自稱「老炮兒」的人很多,或真或假,難以辨別,而和他們相比,馬未都的「老炮兒」身份則要真實純粹得多。

馬未都出生於1955年的北京,那時候的北京還看不出什麼現代化的樣子,更多地保留了老北平的味道,沒有高樓大廈,反而到處都是四合院和各種各樣的胡同,馬未都就是在胡同裡長大的。

馬未都這一代人感受到了老北京在歷史中留下的最後一點風韻,也沾染上了老北京人的各種習氣,少年時期的馬未都是在抽菸、喝酒、打架中成長起來的,一個院子裡的小男孩聚集在一起,變著法地調皮搗蛋,現在人管這種行為叫做叛逆,而跟隨了馬未都一生的「義氣」正是在這些日復一日的叛逆行為中一點點萌生出來的。

而且,老北京的胡同是一個神奇的地方,他把三教九流,各行各業的人都聚集在一起,你永遠不知道一個不起眼的胡同裡會住著怎樣的大人物,從小生長在胡同裡的馬未都也見識到了各種各樣的人物,並且學會了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

後來,六七十年代的時候,正好十來歲的馬未都和其他小夥伴一起響應祖國的號召,上山下鄉,投身到轟轟烈烈的建設運動中去了,後來,他又做了幾年的工人,在這期間,馬未都漸漸地衍生出了自己的氣質,那是一種市井卻不市儈,油滑卻不油膩,一種專屬於「北京老炮兒」的氣質。

總之,人的脾氣和本性是慢慢養起來的,和生長的環境是脫離不了的,老北京獨特的文化背景培育了馬未都的文化底色,他也許表面看起來油滑,然而心中卻有自己的底線,他也許表面看起來有些計較,然而心地卻是純厚真誠,在插科打諢的憨態笑容背後是江湖義氣和英雄本色。

二、馬未都的多重身份

馬未都曾經主持過一檔很火爆的收藏節目,他本人在收藏界有著較高的地位,因此很多人把馬未都定性為收藏家,這其實是片面的,因為馬未都遠不僅僅是個收藏家,

其實,如果從時間順序來說,在踏足收藏界之前,馬未都就已經開始文學創作了,1981年,25歲的馬未都就發表過一篇名叫《今夜月兒圓》的小說,這是他公開發表的第一部小說,從那時起,他就已經走上了作家的道路。

後來,報社的領導看見馬未都才華橫溢,是個可造之材,於是破格讓馬未都做了編輯,從那以後,馬未都就選了「瘦馬」作自己的筆名,一方面做一個作家,另一方面做作家的「伯樂」,王朔等知名作家都是被馬未都慧眼識珠發掘出來的。

然而,馬未都並不是一個甘於安分的人,簡單的做一個作者並不是符合他的脾氣,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馬未都又聯合一群有著共同愛好的朋友做起了影視,而他們創作出來的作品正是後來大火,甚至被現在人視為經典的《編輯部的故事》。

這部電視劇讓馬未都火了一把,然而在他風頭正盛的時候,馬未都卻悄然消失在了公眾視線之內,等人們再一次發現他時,他已經踏入了另一個全新的圈子,也就是收藏圈,而此後,馬未都也在收藏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事實上,馬未都進入收藏界並不是一時心血來潮,他一直就十分迷戀收藏,在他眼裡,收藏是一種厚重文化的代表,用他自己的話說,收藏家是真正的精神貴族,在80年代的時候,他就已經開始把收藏作為一種業餘愛好了。

總之,馬未都是一個不會安於一個身份,一個標籤的人,他仿佛對待一切事物都是玩耍的心態,當一件事厭了之後,又很快去開發一個新的領域,但是偏偏他又玩得很認真,無論是文學,影視,還是收藏,他都用特別用心的態度去完成,而且弄得風生水起,有聲有色,這恐怕也是馬未都的迷人之處吧。

而且馬未都在不同身份的轉變間還獲得了很多人的喜愛,甚至可以稱得起是文化界的「萬人迷」,那麼馬未都又是憑藉什麼氣質獲得這麼多人的青睞呢?

三、馬未都的胸襟氣度

博得一個人的喜歡或許很容易,可以靠語言,靠容貌,但是要獲得一群人,甚至是一個圈子的人的青睞,那就很難了,只能靠胸襟,靠氣度。

事實上,馬未都雖然現在更多時候的身份是收藏家,然而馬未都從來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個普通的收藏家,也許在品評藏品的時候,他與其他藏家並沒有什麼不同,但是在藏品之外,馬未都卻做了太多的事情。

他在搞學術研究,讓很多人可以清楚文物的價值,他創立了新中國一家私人博物館,讓眾多文物有了一個盤踞之地,保存了文物的尊嚴,也向更多藏家分享了自己的藏品,他還遠赴法國巴黎,讓浪漫之都的人民感受到中國古典文化之美,他甚至還把自己所有的藏品都捐獻了出去,不計報酬,不問得失。

這一切事情的背後,體現的是馬未都寬大的胸懷和格局,她收藏文物不僅僅是為了賺錢,也不是單單為了滿足自己的愛好,而是真正把文物當成了一種事業,把保存文物,傳承文物當成了自己的使命,有這樣的胸襟格局,又怎麼會有人不喜愛他呢?

結語

馬未都從來就沒有以一個文化大師或者收藏大家的身份出現在公眾面前,哪怕是在電視上講收藏時,他也沒有一點架子,完全是用很隨和的語氣,到我們知道,他不是沒鋒芒,只是把所有鋒芒都煉化了,成為了他「老炮兒」本色的一部分。

縱觀馬未都的歷程,他當過作家,混過演藝圈,也搞過收藏,他似乎對每個行業都不專一,卻又對每個行業都很專心,他上節目,寫書,看起來賺了很多錢,但是他卻從來沒有追逐過金錢和利益。

對於名利這些浮華之物,馬未都更為在意的是文化本身,他的身份看來多重多樣,卻從來沒有脫離過文化這個標籤,正是他的純粹,他的坦蕩胸襟使他成為了一股清流,成為了文化界的「萬人迷」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馬未都:一京城高級「老炮兒」,何以成為文化界的「萬人迷」?
    隨著這部劇的火爆,越來越多的北京真假老炮兒都願意用這個詞去定義和解釋自己。卻不知,其實像京城中的那些真正高級「老炮兒」其實並不願意別人這麼稱呼自己。可是他們做出來的事放在當今社會,似乎用北京這個俚語來形容又再恰當不過。
  • 馬未都一京城高級「老炮兒」,怎成為文化界的「龍頭大哥」
    馬未都在這裡生長、在這裡發家,在這裡學會了何為江湖義氣,市井狡獪又不乏君子坦蕩,新舊時代文化的碰撞一手造就了京城高級老炮兒馬未都,也讓他學會了立身存世最重要的寬厚真誠。馬未都所有的成就都來自於自身的努力,從一篇文章火遍全國,到慧眼識英雄發掘出王朔、海巖、蘇童等一大批國人耳熟能詳的青年作家,馬未都對文、對人的敏感逐步顯現出來,以至於他後來轉行當影視編劇,參與的每一部電視劇都使他名利雙收:影視界的人敬重他,文化界的人拿他當「萬人迷」一般的存在,可肆意不羈的馬未都,也總能給旁人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 談「老炮兒」馬未都:一小學文憑的人是如何一躍成為收藏大師的?
    談起「老炮兒」這一京韻十足的北京俚語,想必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馮小剛導演的電影《老炮兒》。「老炮兒」曾用於形容遊手好閒但頗具「排面義氣」的老混混,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個原本略帶貶義的詞彙意義發生了新的演變,更多用於形容在某一方面曾煊赫一時的老人,在時代的洪流中仍保持著本心,隱含著些老北京的處世哲學,帶著點兒老練的痞氣與市井的俗氣,卻又令人感受到仗義的赤忱。
  • 淺談馬未都:原是一個老北京的「老炮兒」,何以成為文化界的專家
    博古通今,斜槓中年馬未都,北京人,無論見沒見過真人的大部分都習慣尊稱一句「馬爺」。尚不了解的人只要看看他身邊往來好友的咖位即可,在網絡流傳的一張同有吳京、于謙的照片中,馬爺妥妥地佔領了「C位」,江湖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 老北京胡同的高級老炮兒,馬爺的成長史,何以受大眾追捧?
    在這樣的一個資訊時代,有很多人我們透過螢屏就能夠看到他們的面貌,無論是他們的身影還是一些個演說,這些所謂的大人物離我們也是越來越近了,那我麼今天就來說說一位在京城的高級老炮兒,此人便是馬未都,人們將其稱之為「馬爺」,要說老炮兒這個詞我們應該不會陌生,他所指的並不是那些個市井的老油條
  • 馬未都:從工人到富豪,他是見證時代的京城「老炮兒」
    我想,這也是在北京長大,本劇的顧問、收藏大家馬未都先生所要表達的真實感受。高級「老炮兒」說馬未都是「老炮兒」,並不是說他曾經混跡於大街小巷耍橫,而是在他的人生軌跡中,總是出其不意,也笑傲江湖,他見證了時代,亦典藏著歷史,靠著賺老祖宗的錢發家致富,他是身家百億的隱形富豪,從一名工人到中國青年出版社編輯,再到創立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他的一生,比電影更精彩。
  • 馬未都和王朔互揭老底:一個諷刺其倒騰古董的,一個炮轟其不厚道
    >與普通老炮兒不同,儘管年輕的時候馬未都和王朔打打鬧鬧,但照樣不妨礙他們成為西裝革履出入豪庭的精英。市井煙火與書生意氣兼而有之,遇事既能堅守底線,又能成就大事,是老北京文化圈裡最具典型的高級老炮兒。二三十年前的老北京胡同,就像一個舊江湖的縮影,三教九流,雞鳴狗盜,臥虎藏龍,無一不有。江湖義氣,是胡同文化的一部分。作為胡同裡土生土長孩子,馬未都和王朔從小就是跟院裡其他孩子打到大的。
  • 《老炮兒》中馮小剛飾演的六爺,老京城裡的「頂級頑主」
    在2015年,由管虎執導,馮小剛、李易峰、吳亦凡等主演的一部電影《老炮兒》,當年可是獲得很不錯的反響,票房更是達到9億多人民幣。對於馮小剛來說,更是一部收穫的佳作,憑藉這部電影獲封「影帝」。馮小剛出演影片中的「六爺」老炮兒,他那種形象倒也挺有一番「老炮兒」的氣息,當然更多的還是演藝的展示。
  • 《老炮兒》中馮小剛演的六爺,在京城老一代頑主中處於什麼級別?
    雖然結局是力不從心,但也透露出曾經這位「老炮兒」應該是很有能耐的,要是回到幾十年前,對於老炮兒來說,也許這都不是事。 這裡紈絝子弟也就更容易成為頑主,畢竟衣食住行都無需擔憂。
  • 《醉文明:收藏馬未都》|京城第一收藏家,帶你從文物中讀出智慧
    他說歷史,有一種江湖氣;講文化,有一點「老炮兒」。聽他聊天、看他文章的人都說,他最大的魅力在於,內行人可以在他那兒聽出門道,外行人可以看出樂趣。看的好東西多了,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日積月累便也成了京城一頂一的收藏家。有些人成名之後,就離大眾越來越遠,躲在自己的書齋高閣裡做自己的事情。而馬未都,從沒有離開過。他擅長把深奧化淺顯,知道什麼樣的方式講歷史,大家會更愛聽。
  • 「馬未都現象」應該壽終正寢!
    朱奎按:今天轉發京城古董文玩界大咖「畫韓」韓文建先生的文章;"馬未都現象聯想」,最下面轉發民藏大咖李舒弟先生對「畫韓」韓文建先生的簡介紹。既然成為了「現象」,就不是針對某個人,馬先生只不過成了代名詞而已。
  • 編劇蘇雷新書《地安門》出版:50後一代北京「老炮兒」的別樣青春
    北京作家、「資深老炮兒」蘇雷近日首發其新作《地安門》,朝花夕拾「陽光燦爛」又「動物兇猛」的日子。蘇雷曾在早期的寫作生活中結識了馬未都、王朔、馮小剛等一眾北京「老炮兒」,在十五六歲的年紀「拋頭顱灑狗血」,《地安門》一書鐫刻下當年地安門中學停課前後少年們真正做到「說走就走」的躁動青春。
  • 王朔、馮小剛幾個北京老炮兒聚在一起,聊馬未都
    馬未都與王朔、馮小剛幾個北京老炮兒聚在一起,聊到馬未都「裸捐」這個事,大家齊刷刷說了一句:馬爺,牛逼!2010年8月,馬爺就公開宣稱:新館正式建成後,我要將所有的東西全部捐贈,一件不留。他說:「人生有三個階段:年輕時趨利,中年趨名。
  • 從破爛大王到身家百億,小學畢業的他,才是真正的北京老炮兒
    這個人,就是馬未都。馬未都打小在空軍大院長大,年輕時就是一頑主,上了年紀,依舊我行我素,實打實的北京老炮兒。但人們接觸之後又不得不感嘆:「他是有自己真東西的。」馬未都的學生時代,在小學四年級就戛然而止。在那段歲月裡,他下過鄉養過豬,又應召回城當鐵工,一幹就是六年。而馬未都,骨子裡就帶著一股叛逆勁兒。當時,整個中國都在熱火朝天地「燒書、禁書」。誰要是留了一本禁書,那就是大逆不道的事。
  • 「京城第一收藏家」馬未都,如何看待收藏的?這兩點你得知道
    馬未都何許人也?江湖中一直有關於他的傳說!他擁有多重身份:作家、文化學者、編劇、收藏家、文物鑑定家。馬未都在收藏界可以說是赫赫有名,人稱「馬爺」,有「京城第一收藏家」之美譽!不僅如此,他還創立了中國第一家私立古典藝術博物館——「觀復博物館」。
  • 馬未都:趙忠祥逛地攤撿漏,內行砍價攔腰一刀,他則是腳底板一刀
    馬未都:趙忠祥逛地攤撿漏,內行砍價攔腰一刀,他則是腳底板一刀馬未都是一個很有故事的人,以他為節點,基本上可以形成一條清晰的文化界脈絡。暫且不說馬未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單單就他的人脈,絕對是文化界的「扛把子」。馬未都不僅認識收藏界的大佬,而且連盜墓賊都有交際。換言之,馬未都的交際圈特別廣泛,三教九流的人都認識。因而,馬未都認識趙忠祥也不是什麼特別奇怪的事情。
  • 貴州衛視《非常完美》「萬人迷」李雪空降告白
    在6月24日晚的男生專場中,「萬人迷」李雪空降現場向「帥酷男」李楨航告白,成為本期最大的亮點。「萬人迷」的魅力在出場的舞蹈表演中就達到了「爆棚」級別,身著一襲超短旗袍的她請2號男嘉賓、清華大學在讀博士何嘉權為自己伴舞。這個頗有書卷氣的小男生一臉驚詫和惶恐,靦腆地表明自己不會跳舞,在主持人的鼓勵下,得到李雪「你站著那裡不動就行,我來跳」的保證後,清華博士才勉強站在臺上。李雪手持摺扇、眼神魅惑,「清華男」何嘉權則手足無措,張皇四顧,不敢看鏡頭。
  • 拜在大師王世襄的門下,馬未都是如何做到的?
    最近,一檔文化脫口秀悄悄上線了,在豆瓣評分高達9.1分,這就是由馬未都主持的《博物奇妙夜》。博物館裡夜深人靜,幾個人圍爐夜話,沏一壺茶,便可縱古論今。馬未都何許人也?有人說他是作家、編劇;有人說他是收藏家、古董鑑賞家;而他早在1996年,就憑一己之力創辦了中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觀復博物館,所藏古董數以千計,無價。
  • 張大千:萬人迷是怎樣煉成的?
    到底是什麼原因鑄造了這樣神奇的萬人迷體質? 找到答案是不是就能獲得成為萬人迷的秘笈? 今天,讓我們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 京城第一玩家馬未都的收藏心態!你我應當學之
    今天咱們不說某種文玩,而是說一位收藏界的名人,京城第一收藏家馬未都先生,還有馬未都選擇告誡喜愛收藏的玩家們,對待收藏應該有的兩種心態,我們都應該學習馬老先生給我們的教誨。首先,咱們先說一說馬老先生吧,馬未都先生的身份很多,不僅僅只有我們熟知的收藏家的身份,馬老先生既是作家,文化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