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歌 | 淺秋
此時,聽秋聲走近秋蟲吟唱大地清澈的淺秋多麼美.其實,一葦江湖盛不下滿滿的結局你看,豐盈或清淺都順著兩岸的燈火流淌.
-
濟慈代表作《秋頌》欣賞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濟慈代表作《秋頌》欣賞 2020-08-30 19: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詩歌」張建軍:淺秋(兩首)
淺秋>作者簡介:張建軍,中國詩歌學會會員詩詞、小說、散文作品散見於《詩選刊》《長城文藝》《長江詩歌》《齊魯文學》《現代詩美學》《文學百花園》《金融時報》《河北經濟日報》《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河北工人報》等報刊,入選多種文集。
-
濟慈代表作《秋頌》欣賞
他善於運用描寫手法創作詩歌,將多種情感與自然完美結合,從生活中尋找創作的影子。他的詩篇能帶給人們身臨其境的感受。他去世時年僅25歲,可他遺下的詩篇譽滿人間,他的詩被認為完美體現了西方浪漫主義詩歌特色,濟慈被人們推崇為歐洲浪漫主義運動的傑出代表。濟慈代表作品 《恩底彌翁》、《夜鶯頌》、《希臘古甕頌》。
-
浣溪沙•秋頌
浣溪沙•秋頌(詞林正韻)文/淡泊明志莫嘆西風殘碧羅,秋寒零落盡離歌。飄香瓜果暖心窩。且聽風吟華夏頌,清詞一曲贊巍峨。山高路遠莫蹉跎。
-
聽雨齋主人||淺秋
我在百花驛站等你,和詩歌一起耳鬢廝磨>淺秋登高望遠,把酒臨風,把淺秋的喜悅也一起端起來,放在唇邊細細品嘗。花生已熟,紅薯尚未。遠近高低,岡巒丘壑盡收眼底。平常的花草已開始凋零了。腳邊的野菊花開的正豔,一簇簇滿是的,淡黃色的小花瓣兒隨風起舞。
-
聽雨齋主人|淺秋
我在百花驛站等你,和詩歌一起耳鬢廝磨淺秋文/聽雨齋主人天涼好個秋。當一絲涼風吹動髮髻的時候,我知道,秋天來了。登高望遠,把酒臨風,把淺秋的喜悅也一起端起來,放在唇邊細細品嘗。花生已熟,紅薯尚未。遠近高低,岡巒丘壑盡收眼底。平常的花草已開始凋零了。腳邊的野菊花開的正豔,一簇簇滿是的,淡黃色的小花瓣兒隨風起舞。機器轟鳴,秋收也逐漸開始了。
-
原創詩歌《將你寫進淺秋的詩行》
作者天龍 《把你寫進秋的詩行》作者天龍淺秋,微涼,我踏著秋的足跡,漫步在飄滿落葉的鄉間小路上,與你熟悉的身影擦身而過,回首相望。拾一縷芬芳清香,走在淺秋的陌上,並肩於零落的秋風裡,收集莫失莫忘的情意,回眸處,你的笑顏已銘記在歲月的長廊。好想,在秋風乍起時,以心為筆,剪一段安恬時光,牽著你的手,穿過悠長的小巷,用愛戀為你描幕一首無序的詞章。
-
☆詩歌欣賞☆ 秋頌
秋頌 約翰·濟慈 查良錚 譯 霧氣洋溢、果實圓熟的秋, 你和成熟的太陽成為友伴; 你們密謀用壘壘的珠球 綴滿茅屋簷下的葡萄藤蔓;
-
張修東:雲漫淺秋
如果將四季轉換成人生,淺秋,應該是介於青年與中年這個時間段的日子;如果將淺秋換算成人生跨度,人生,應該是坐看雲起雨落,事業恢弘和發展的關鍵階段。淺秋時節,莊稼延續茁壯,醞釀成熟,期待收穫。淺秋時節,人生度過了蹄疾得意的暖春,路過了揮汗如雨的盛夏,辛苦和操勞漸行漸遠,汗水和勞作逐步遠離,眼看著勝利的曙光步步逼近,心中自然萌生出許多的歡樂。
-
窺與望(外二首)*作者:王富成
原創王富成魯沂文學2020-11-25窺與望(外二首)*窺與望快看在支撐著夢遊的步調星兒沉默月兒沉默中陷入困惑沉默的空間變換著格調為誰 為誰是什麼在幕後操作作者簡介:王富成,筆名遠方,河南省平輿縣人,喜歡詩歌
-
淺秋,愛在流淌
一湖秋水,三兩野鴨,幾杆閒釣,塗抹一幅淡淡的淺秋。蟬鳴聲從遠處噪起,把頑夏撤退的腳步驚得踉踉蹌蹌,直直穿透夏的靈魂。是什麼使它的鳴聲響徹林間?虞世南告訴我們: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淺秋,是輕啟萬物荒涼的按鈕,也是昭示百穀歸倉的金黃。淺秋,如人生的中年,閱盡繁華,落下餘溫,更是生命升騰後的靜水沉香,是誰在用心將它悉心收藏?
-
散文《淺秋》
散文《淺秋當然,我所愛的不是晚秋,而是淺秋。這時暄氣初消,月正圓,蟹正肥,桂花皎潔,也未陷入凜冽蕭瑟的狀態。我覺得,這個季節是最能勾起人們濃厚興趣的。金黃絢爛的秋天有著絕妙的驚奇、瑰麗。每個人都應用心去體會和愛戀秋天的宏大與贈賜。可我又怎能留住它呢?
-
淺秋(當代詩歌)
淺秋你是否永遠停留在這宜人的歲月裡?
-
散文 | 在淺秋中行走
作者:梅姝圖1:茶水煮秋色一場又一場的秋雨,讓九月完全褪去了暑熱,迎來了清涼似水的淺秋時光在淺秋中行走,恰似一枚孤葉在水上漂浮,畫面是冷豔的,也是孤寂的;情緒是飽滿的,也是惆悵的。喜歡在淺秋的風中穿行,借繾綣又無情的秋風,刪繁就簡,把生活中沉重與繁瑣,或刪減或劃掉,於是,生活就又有了活力與色彩。喜歡在淺秋風中駐足觀望,把一次又一次的遇見藏於心裡,放於眼底,然後在筆尖遊走。
-
好想把這個八月淺秋寫入詩行,送給你
一詩一文 每一天的原創詩歌和夢想,不要再和我 擦肩而過)八月,淺秋闌珊秋,是生命的沉澱,是思緒的靜美,好想好想把這個八月淺秋寫入詩行,送給你。【組詩】文/綱鑑哥《水蓼》題記:水蓼,亦稱紅蓼。在我們松滋南五場又稱辣條子或辣蓼子,也稱野辣蓼蕪子。
-
秋分(外二首)
秋分(外二首)
-
評張國政散文《菱花秋頌》
作者 李旭光 國政哥的散文《菱花秋頌》,寫的婑婉綽約,美侖美奐,把人們帶回故鄉,拉回到半個世紀前。五十年前的故鄉,夢寐以求的是儘快實現工業化,而對於城市化而言,甚至只能停留在羨慕的層面,連奢望都不敢有。但當我們已經步入工業化,踏進城市化門楣之後,卻發現若有所失。物質充盈、社會進步,究竟使我們付出了怎樣的、多大的代價?
-
朗誦《淺秋》文/春花秋月,誦/冰雕玉琢,解/雪兄
淺秋文 春花秋月 誦 冰雕玉琢02:47來自星火文苑淺秋文/春花秋月一絲絲清爽吹來有作品《走著走著,丟了故鄉》(一,續),《盲流鳥》,《呼悠》,《追夢的女人》等千餘首(篇)作品發布(表)《現代作家文學》,《現代詩歌傳媒總部》,《儒林文學》,《青年文學家》雜誌,《農村青年》雜誌等網絡平臺,有詩入選《中國拾佳詩歌精選》,獲過地市級文學獎。
-
再憶淺秋,往事歷歷如昨
怪不得情懷依舊先生裝糊塗說:「我記得原作好像是『...遇淺秋』,所以我才『同遇』的;不想任華君嫌俺礙事,自己去『憶』了!我還不快溜?」在情懷依舊先生旁擊側敲下,琢磨了一會兒,感覺用「遇」比「憶」還真的比較貼切。不過,後來想想,如果在「自家樓上遇淺秋」的話,等於說淺秋是自家樓上的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