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張建軍:淺秋(兩首)

2020-09-22 桃鄉文苑

淺秋

文/張建軍

晌午的炎熱
夤夜的沁涼
真乃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樹把鳥回籠,拂曉又釋放
仿佛漁網張開放生

春天是愛情的季節
秋天是白藏


秋語

文/張建軍

羨慕一行大雁的時候
人生已經迷失得不知方向

輕柔的紗雲
金子般濯眸的陽光
蔚藍空曠到清澈見底

叮哐叮哐的建築工地
挖掘機刨開的路面,更換新的排水管道
勞動者忙碌仿佛工蜂

所以我有被甜蜜灌滿的幸福感
我有也為別人奉獻一把的衝動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後臺刪除。

作者簡介:張建軍,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曠野》文學社社長兼總編。詩詞、小說、散文作品散見於《詩選刊》《長城文藝》《長江詩歌》《齊魯文學》《現代詩美學》《文學百花園》《金融時報》《河北經濟日報》《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河北工人報》等報刊,入選多種文集。

相關焦點

  • 淺秋(當代詩歌)
    文/孫業廣(江蘇宿遷)漫步在窄窄的小路上,腳踏著晨露,一陣秋風吹拂微涼舒暢。淺秋你是否永遠停留在這宜人的歲月裡?
  • 詩歌秋頌《錦色頌淺秋》外二
    詩歌秋頌《錦色頌淺秋》外二《錦色頌淺秋》曾豔三月弄春潮,而今斂馨錦色嬌。慣看秋月深與淺,莫嘆花殘香殆消。
  • 「詩歌」民冰:時光(兩首)
    中國詩歌研究會會員。同心縣詩歌學會會長。作品先後在《星星》《民族文學》《朔方》《飛天》《回族文學》《六盤山》《黃河文學》《百坡》《寧夏日報》《華興時報》《新消息報》等國內十數家雜誌報刊刊發。出版詩集《鄉情,友誼》《歲月的劃痕》兩部,多人合集三部。其中《歲月的劃痕》曾獲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八次文學藝術獎詩歌三等獎 。
  • 「世界奇石」四川廣元市張建軍藏石之四
    >四川.廣元市——張建軍 張建軍藏 家:四川.廣元市 張建軍電 話:13508069380(微信)制 圖:謝承宗編 輯:世界奇石公眾平臺
  • 「當代詩歌在線」當代詩人 || 空也靜詩選(雙語)
    當代詩人「詩人簡介」空也靜,原名魏彥烈,青海省作協會員。「譯者簡介」柳溪清泉,原名倪慶行,山東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對詩歌情有獨鍾,詩歌譯作散見於《海外英語》《暮雪詩刊》《英語通》及《中國詩歌網》《譯原》網絡期刊。研究方向為語篇分析、漢英對比與翻譯。座右銘:生有所為(To live is to function)。
  • 「仁人之心」 小山城詩歌選·再糙一點兒(外兩首)
    小山城詩歌選·再糙一點兒(外兩首)文 / 小山城
  • 詩歌 | 淺秋
    此時,聽秋聲走近秋蟲吟唱大地清澈的淺秋多麼美.其實,一葦江湖盛不下滿滿的結局你看,豐盈或清淺都順著兩岸的燈火流淌.
  • 詩歌賞析—— 【聖徒詩歌7首】偉大的神
    詩人介紹這一首詩歌(聖徒詩歌7首)說出真神偉大,透過神創造的宇宙和自然界等物,將神的存在(presence),屬性(attribue),能力(power),心意(purpose)等告訴我們。其後他在講道時,與信徒分享這一段經歷和詩歌,一時大受歡迎。1886年這首詩經付印後,傳詠瑞典全國各教會。1907年被譯成德文。   1927年,有一位俄人將這首聖詩自德文譯成俄文。同年有一位英國衛理公會的宣教士韓恩(Stuart K. Hine, 1899-1989)到烏克蘭傳道,聽到這首歌后,十分喜歡,經常在傳福音時,與妻子合唱此聖詩。
  • 「聽 吧」行吟太平(節選)
    李智紅,彝族,雲南永平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文章就為大家這裡夥伴們,這裡是掌心漾濞「聽 吧」欄目我們每周五都會推出如果你有想說的話,可以根據文末方式與我們聯繫哦「聽 吧」期待你的分享……
  • 再憶淺秋,往事歷歷如昨
    去年底淺秋模仿清朝才女張芬首創的一種回文體,正讀七律,反讀剛好是一首《虞美人》詞譜,讓人拍案叫絕,嘆為觀止。詩曰:七律 (首句入韻)情深鑑月小南樓, 賴倚亭亭玉竹愁。從格律上看,因為是通體回文,不僅尾字用韻,還須首字用韻。通常的律詩有仄起和平起兩格,常例首句仄起首字從上到下的排列順序為: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首句平起首字從上到下的排列順序為: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常例首句平收尾字從上到下的順序為:平平仄平仄平仄平,首句仄收尾字從上到下的順序為: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 禪宗之辯|如何理解「本來無一物」vs「時時勤拂拭」這兩首詩?
    按照禪宗流傳的故事,僅僅憑藉這兩首詩的對比,惠能得到了衣缽傳承,顯得牽強;僅僅通過這兩首詩,去完全展現神秀和惠能對內心的理解,也十分牽強;要不是有神秀和惠能的故事作為補充,這兩首詩本身很難引起紛爭。今天,咱們通過內心本質來看看這兩首詩,究竟有多大差別。
  • 臺灣文學館推出「文學精釀啤酒」和「澄秋 / 沐月」雙層玻璃杯組
    府城臺灣文學館推出「文學精釀啤酒」和「澄秋 / 沐月」雙層玻璃杯組。臺灣文學館品牌「拾藏:臺灣文學物語」推出年度商品「樂園漫步」啜飲共享組,包括兩款精釀啤酒「細水」與「鯨波」兩款雙層玻璃杯「澄秋」與「沐月」,從啤酒口感到包裝設計展露豐富的文學意涵,令人驚豔!
  • 「詩述天下」淺秋宿雨帶寒涼
    淺秋宿雨帶寒涼————七言絕句(中華新韻)
  • 「詩歌」走進草原(外一首)
    作者/臨海憑風 跟著怡人的淺秋
  • 「西蜀茶莊·天下詩歌」楊岸森(重慶)/幻(外一首)
    愛好讀書、寫作,涉獵中醫、文、史、哲、詩歌及宗教文化等,有詩歌、散文、隨筆、評論和雜文等多次發表於《大西北詩人》《長江詩歌》《江南文刊》《馭風者詩刊》《詩路》《南部文化》《江蘇詩歌》《西蜀茶莊》《中外文藝》《香港視界》《文藝星空》《印象詩》《天天快報》《倉央嘉措詩社》等紙刊及網絡文化平臺。第二屆倉央嘉措國際詩歌賽獲精英詩人獎。第二屆左龍右虎杯國際詩歌賽獲影響力詩人獎。
  • 淺秋,愛在流淌
    一湖秋水,三兩野鴨,幾杆閒釣,塗抹一幅淡淡的淺秋。蟬鳴聲從遠處噪起,把頑夏撤退的腳步驚得踉踉蹌蹌,直直穿透夏的靈魂。是什麼使它的鳴聲響徹林間?虞世南告訴我們: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淺秋,是輕啟萬物荒涼的按鈕,也是昭示百穀歸倉的金黃。淺秋,如人生的中年,閱盡繁華,落下餘溫,更是生命升騰後的靜水沉香,是誰在用心將它悉心收藏?
  • 修辭(一)
    如宋朝王嬌(女)《寄別申生二首》之一:如此鍾情古所稀,籲嗟好事到頭非。汪汪兩眼西風淚,猶向陽臺作雨飛。其中「汪汪兩眼西風淚,猶向陽臺作雨飛」一句,通過比喻手法將女主人公與情郎別離時眼淚汪汪、依依不捨的場面刻畫得淋漓盡致,使人為之動容。
  • 【當代作家聯盟•詩歌】1219期︱四川王天友《詩歌》(三首)
    詩歌三首 文/王天友 寫詩想寫一首詩可顫顫的手,牽動著心)副 主 編:孫永輝(溯草)詩歌責編:王道海(逍遙)布佔祥(老驥) 李 立(美綸)王 輝(王子) 馬曉麗(淺秋)散文責編:李淑華(牽手)楊 傑(木槿)
  • 女朋友說「我不能跟一個瞎子過一輩子」,他卻寫詩歌感動了億萬人
    本來已經有了女(男)朋友,最終落得一個分手的下場,才是最令人傷心的。150年前,年輕的馬得勝就體驗過這種撕心裂肺的痛苦。「馬得勝」更通俗易懂,更親切,我們還是叫這位「小馬哥」為馬得勝吧。馬得勝(1842年3月27日-1906年8月28日)出生在英國的格拉斯哥,他是家中的長子,弟弟妹妹共有七個。好在他的父親是當地有名的商人,養活八個孩子並不是太艱苦。 不幸的是,馬得勝自幼患有眼疾,視力比較差。
  • 「當代詩歌在線」當代詩人 ||周瑟瑟
    「作者簡介」周瑟瑟,祖籍湖南,當代詩人、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省作協會員,著有詩集《松樹下》《慄山》《暴雨將至》《魚的身材有多好》《苔蘚》《世界盡頭》《犀牛》《向杜甫致敬》(英、西、日、韓、瑞、蒙、越多語種)等,詩歌評論集《中國詩歌田野調查》,長篇小說《曖昧大街》《蘋果》《中關村的烏鴉》《中國兄弟連》(三十集電視連續劇小說創作)等20多部,以及《詩書畫:周瑟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