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談書法:宋人書法當以蔡京為第一,《祭侄文》是從二王來的

2020-09-15 美女博士畫家黃勤

汪曾祺在家中(攝於1990年)

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汪曾祺:談寫字

寫字總得從臨帖開始。我比較認真地臨過一個時期的帖,是在十多歲的時候,大概是小學五年級、六年級和初中一年級的暑假。我們那裡,那樣大的孩子「過暑假」的一個主要內容便是讀古文和寫字。一個暑假,我從祖父讀《論語》,每天上午寫大、小字各一張,大字寫《圭峰碑》,小字寫《閑邪公家傳》,都是祖父給我選定的。祖父認為我寫字用功,獎給了我一塊豬肝紫的端硯和十幾本舊拓的字帖: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本褚河南的《聖教序》。這些字帖是一個敗落的世家夏家賣出來的。夏家藏帖很多,我的祖父幾乎全部買了下來。

汪曾祺 行書 水墨紙本

一個暑假,從一個姓韋的先生學桐城派古文、寫字。韋先生是寫魏碑的,他讓我臨的卻是《多寶塔》。一個暑假讀《古文觀止》、唐詩,寫《張猛龍》。這是我父親的主意。他認為得寫寫魏碑,才能掌握好字的骨力和間架。我寫《張猛龍》,用的是一種稻草做的紙一一不是解大便用的草紙,很大,有半張報紙那樣大,質地較草紙緊密,但是表面相當粗。這種紙市面上看不到賣,不知道父親是從什麼地方買來的。用這種粗紙寫魏碑是很合適的,運筆需格外用力。其實不管寫什麼體的字,都不宜用過於平滑的紙。古人寫字多用麻紙,是不平滑的。像澄心堂紙那樣細膩的,是不多見的。這三部帖,給我的字打了底子,尤其是《張猛龍》。到現在,從我的字裡還可以看出它的影響,結體和用筆。

張猛龍碑拓本局部

臨帖是很舒服的,可以使人得到平靜。初中以後,我就很少有整樁的時間臨帖了。讀高中時,偶爾臨一兩張,一曝十寒。二十歲以後,讀了大學,極少臨帖。曾在昆明一家茶葉店看到一副對聯:「靜對古碑臨黑女,閒吟絕句比紅兒」。這副對聯的作者真是-個會享福的人。《張黑女》的字我很喜歡,但是沒有臨過,倒是借得過一本,反反覆覆,「讀」了好多遍。《張黑女》北書而有南意,我以為是從魏碑到二王之間的過渡。這種字體很難把握,五十年來,我還沒有見過一個書家寫《張黑女》而能得其仿佛的。

張猛龍碑拓本局部

寫字,除了臨帖,還需「讀帖」。包世臣以為讀帖當讀真跡,石刻總是形似,失去原書精神,看不出筆意,固也。試讀《三希堂法帖•快雪時晴》,再到故宮看看原件,兩者比較,相去真不可以道裡計。看真跡,可以看出紙、墨、筆之間的關係。尤其是「運墨」,「紙墨相得」是從拓本上感覺不出來的。但是真跡難得看到,像《快雪時晴》、《奉橘帖》那樣的稀世國寶,故宮平常也不拿出來展覽。隔著一層玻璃,也不便揣摩諦視。求其次,則可看看珂羅版影印的原跡。多細的珂羅版也是有網紋的,印出來的字多淺淡發灰,不如原書的沉著入紙。但是,畢竟慰情聊勝無,比石刻拓本要強得多。

張猛龍碑拓本局部

讀影印的《祭侄文》,才知道顏真卿的字是從二王來的,流暢瀟灑,並不都像《麻姑仙壇》那樣見稜見角的「方筆」;看《興福寺碑》,覺趙子昂的用筆也是很硬的,不像坊刻應酬尺牘那樣柔媚。再其次,便只好看看石刻拓本了。不過最好要舊拓。從前舊拓字帖並不很貴,逛琉璃廠,挾兩本舊帖回來,不是難事。現在可不得了了!前十年,我到一家專賣碑帖的鋪子裡,見有一部《津化閣帖》,我請售貨員拿下來看看,售貨員站著不動,只說了個價錢。他的意思我明白:你買得起嗎?我只好向他道歉:「那就不麻煩你了!」現在比較容易得到的叢帖是北京日報出版社影印的《三希堂法帖》。乾隆本的《三希堂法帖》是濃墨烏金拓。我是不喜歡烏金拓的,太黑,且發亮。北京日報出版社用重磅銅版紙印,更顯得油墨堆浮紙面,很「暴」。而且分裝四大厚冊,很重,展玩極其不便。不過能有一套《三希堂法帖》已屬幸事,還有什麼話可說呢?

汪曾祺 書法 行書七言 水墨灑金紙本

《三希堂法帖》收宋以後的字很多。對於中國書法的發展,一向有兩種對立的意見。一種以為中國的書法,一壞於顏真卿,二壞於宋四家。一種以為宋人書是一個重要的突破。宋人宗法二王,而不為二王所囿,用筆灑脫,顯出各自的個性和風格。有人一輩子寫晉人書體,及讀宋人帖,方悟用筆。我覺兩種意見都有道理。但是,二王書如清燉雞湯,宋人書如棒棒雞。清燉雞湯是真味,但是吃慣了麻辣的川味,便覺得什麼菜都不過癮。一個人多「讀」宋人字,便會終身擺脫不開,明知趣味不高,也沒有辦法。話又說回來,現在書家中標榜寫二王的,有幾個能不越雷池一步的?即便是沈尹默,他的字也明顯地看出有米字的影響。

80年代末,汪曾祺在家中寫作

「宋四家」指蘇(東坡)、黃(山谷)、米(芾)、蔡。「蔡」本指蔡京,但因蔡京人品不好,遂以蔡襄當之。早就有人提出這個排列次序不公平。就書法成就說,應是蔡、米、蘇、黃。我同意。我認為宋人書法,當以蔡京為第一。北京日報出版社《三希堂法帖與書法家小傳》(卷二),稱蔡京「字勢豪健,痛快沉著,嚴而不拘,逸而不外規矩。比其從兄蔡襄書法,飄逸過之,一時各書家,無出其左右者」「……但因人品差,書名不為世人所重。」我以為這評價是公允的。

宋 蔡京行書 跋宋徽宗《雪江歸棹圖卷》

這裡就提出一個多年來纏夾不清的問題:人品和書品的關係。一種很有勢力的意見以為,字品即人品,字的風格是人格的體現。為人剛毅正直,其書乃能挺拔有力。典型的代表人物是顏真卿。這不能說是沒有道理,但是未免簡單化。有些書法家,人品不能算好,但你不能說他的字寫得不好,如蔡京,如趙子昂,如董其昌,這該怎麼解釋?歷來就有人貶低他們的書法成就。看來,用道德標準、政治標準代替藝術標準,是古已有之的。看來,中國的書法美學、書法藝術心理學,得用一個新的觀點、新的方法來重新開始研究。簡單從事,是有害的。

宋 蔡京行書 跋宋徽宗《雪江歸棹圖卷》 局部1

蔡京字的好處是放得開。《與節夫書帖》、《與宮使書帖》可以為證。寫字放得開並不容易。書家往往於酒後寫字,就是因為酒後精神鬆弛,沒有負擔,較易放得開。相傳王蓮之的《蘭亭序》是醉後所寫。蘇東坡說要「酒氣拂拂從指間出」,才能寫好字,東坡《答錢穆父詩》書後自題是「醉書」。萬金跋此帖後雲:

「右軍蘭亭,醉時書也。東坡答錢穆父詩,其後亦題曰醉書。較之常所見帖大相遠矣。豈醉者神全,故揮灑縱橫,不用意於布置,而得天成之妙歟?不然則蘭亭之傳何其獨盛也如此。」

宋 蔡京行書 跋宋徽宗《雪江歸棹圖卷》 局部2

說得是有道理的。接連寫幾張字,第一張大都不好,矜持拘謹。大概第三四張較好,因為筆放開了。寫得太多了,也不好,容易「野」。寫一上午字,有一張滿意的,就很不錯了。有時一張都不好,也很彆扭。那就收起筆硯,出去遛個彎兒去。寫字本是遣興,何必自尋煩惱。

相關焦點

  • 歷史人物「奸相」蔡京書法可否好評?
    史書記載:蔡京書法先後學過唐代徐浩、沈傳師、歐陽詢,後又改學「二王」,博採諸家眾長,自成一體。 當時的人們一談到蔡京的書法,張口就是什麼:「冠絕一時」、「無人出其右者」……話裡話外都透漏著一股「蔡太師書法天下第一!」 這把宋四家(蘇軾、米芾、黃庭堅、蔡襄)他們幾個往哪放?
  • 「書法問集」44、為什麼有說書法,一壞於顏真卿,二壞於宋四家
    這句話是在強調「二王法」是中國書法最主要的標準。這個說法來自汪曾祺的文章《人得有點業餘愛好》。文中有一句:這些年來我的業餘愛好,只有:寫寫字、畫畫畫、做做菜。先介紹一下把寫寫字當成業餘愛好的汪曾祺先生。內容比較長。
  • 保守與創意:蔡京和蔡襄書法風格的不同歸宿
    所以當蘇軾認為「蔡君謨為近世第一」的同時, 也指出其「大字不如小字, 草不如真, 真不如行」。坡公論襄, 此當為是。現代書法理論家侯鏡昶先生說, 「宋人學顏, 當推蔡襄為第一。然蔡書雖佳, 終不脫唐書流風。真正的宋書, 乃為蘇黃米所開創。」
  • 書法名家系列之蔡京:沒有宋徽宗,我的書法也出不了頭啊
    沒錯,他就是被時人稱之為「六賊之首」的那位蔡京蔡大人。小時候讀《水滸傳》為梁山英雄惋惜的同時,對蔡京和童貫那是恨之入骨。其實,蔡京姿魅的書法是有機會躋身四大家的,但因蔡京被稱為六賊之首,弄得民不聊生,被宋人脫痛恨而被踢出宋四家,故人們改蔡京為蔡襄。宋人書法「尚意」,繼承和發揚了晉韻唐法的特點,書法裡特別注重個人風格與品性,拋開觀念來說,其實蔡京的藝術天賦極高,在當時有才子之稱,他在書法、詩詞、散文等領域均留下了他的個人印記!
  • 「書法姿媚」的蔡京
    蔡襄、蔡京皆以書法名世,書法史上所列「宋四家」,只說是「蘇、黃、米、蔡」,至於「蔡」為何人?並無具體所指,以至於後人常為之大惑。然而,「宋四家」中,蔡襄最為年長,書法成就堪稱「獨步當世」「本朝第一」(蘇軾語),卻名列末位,讓人生疑。那麼,「蔡」究竟是指蔡襄還是指蔡京呢?關於此論,有兩種說法。一說「蔡」本為蔡京,後改為蔡襄。另一說雖認為「蔡」是指蔡襄,不過,其論據倒是有點新意。如清人楊賓就認為:「宋四書家,本號蘇、黃、米、蔡(襄),後以蔡京當國,而亦以書名,遂以京易人。
  • 蔡京與蔡襄的書法孰優孰劣?蘇軾說:蔡襄第一
    關於蔡京與蔡襄的書法PK問題,古往今來一直有很大爭議。甚至很多人都說,宋四家的「蘇、黃、米、蔡」這個「蔡」就是應該是蔡京,說蔡京的書法好過蔡襄,只不過後人因為蔡京是個大奸臣,人品不好。而古人論書法的優劣,又往往與人品相結合,因此才用「蔡襄」替代了「蔡京」。
  • 傳世書法欣賞—北宋(七)奸相蔡京書法品鑑,蔡京能代替蔡襄嗎
    未幾棄去,學沈傳師......及元祐末,又厭傳師,而從歐陽率更,乃深法二王。晚每談右軍難及,而謂中令去父遠矣。遂自成一法,為海內所宗焉。宋徽宗時期編纂的《宣和書譜》對蔡京的書法推崇備至,然而那時正是蔡京炙手可熱的時候,所以裡面摻雜著不少馬屁嫌疑。蔡京能被宋徽宗賞識也與蔡京的書法有很大關係。
  • 蔡京雖然是奸臣,書法卻天下無雙,連皇帝都佩服
    北宋有宋四家,分別是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本來這個「蔡」應該是蔡京的,蔡京與蘇軾曾一同向蔡襄學習書法,後來轉學徐浩,而後蔡京上追晉唐,從沈傳師、歐陽詢處取法,而後專攻「二王」,他是北宋時期真正做到了博採眾家,且最具影響力的書家!
  • 散談文人汪曾祺的書法底子
    提起汪曾祺,總會想到他的文學成就,想到他是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的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由於我最近在讀他的書《汪曾祺談吃》,使我深深的喜歡上了汪曾祺先生的文字,也就進一步對汪曾祺先生進行了了解。
  • 「蘇黃米蔡」最後一位是蔡京還是蔡襄?蘇東坡的書法能否排第一?
    但是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即四大家中的第四家,其實指的是蔡京,而不是蔡襄。因為蔡京名列宋朝「六大奸臣」之一,人品太差,不足以為後世之人效法,所以把蔡京移除了宋四家,用蔡襄來替代。為什麼說「宋四家」的排序不是根據書法造詣來排的呢?「蘇黃米蔡」四大家的排序,其實是按照輩分長幼來排序的。
  • 書法人物•蔡京
    凡是蔡京所批,都是蔡眥所做,並替蔡京上奏。蔡眥每次上朝,侍從以下都拱手相迎,低聲耳語,堂吏數十人,懷抱案卷跟在後面,於是他恣意為奸,竊弄威權,立即用他的妻兄韓木呂為戶部侍郎。他們一起密謀,挑撥是非,陷害和驅逐朝士,建宣和庫式貢司,各地的金帛及庫藏,都被搜刮來充實它,作為天子的私財。
  • 書法人物 蔡京
    太學博士範致虛一向與左街道錄徐知常友好,徐知常認為符水出入元符後殿,是在預示著什麼,範致虛進一步交結他,講出他平日意向,說非讓蔡京為相,就不能有作為。不久,嬪妃、宦官也一起稱讚蔡京,於是範致虛升為右正言,起用蔡京為定州知州。崇寧元年(1102年),調蔡京知大名府。韓忠彥與曾布不和,謀劃薦舉蔡京以,於是,蔡京仍為學士承旨。
  • 王連起丨蘇軾、黃庭堅、米芾與宋人的尚意書法
    顏真卿是對初唐以來人們奉為圭皋的王(羲之)書成法進行變革的第一人,特別是他的行書,為適應情感的抒發,徹底打破了不即不離的中和之美;而楊凝式的書法可稱為由唐入宋的轉折,是在繼承二王、歐、顏的基礎上大膽地對他們的成法進行改造,創造了一種真兼行、行兼草,融各種書體遺意而又不為成法所縛的新體勢,最適於抒發性情。這無疑啟迪了宋人對書法發展方向的思考。
  • 顏真卿書法對「二王體系」的構建及影響(第二期)
    這句雖然說的是文學, 但同樣適用於書法藝術。顏真卿創造性地建構了「二王體系」之後所產生的「顏體」, 如果沒有接受者的欣賞和接受, 那麼他在書法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就不會像如今這樣如日中天了。事實上, 在「二王」書風所籠罩的唐代, 「顏真卿在整個唐代的書學地位並不穩定, 從社會一般接受程度來看, 顏真卿在當時是一個二流的書法家。」
  • 王連起:蘇軾、黃庭堅、米芾與宋人的尚意書法
    顏真卿是對初唐以來人們奉為圭皋的王(羲之)書成法進行變革的第一人,特別是他的行書,為適應情感的抒發,徹底打破了不即不離的中和之美;而楊凝式的書法可稱為由唐入宋的轉折,是在繼承二王、歐、顏的基礎上大膽地對他們的成法進行改造,創造了一種真兼行、行兼草,融各種書體遺意而又不為成法所縛的新體勢,最適於抒發性情。這無疑啟迪了宋人對書法發展方向的思考。
  • 蔡襄與蔡京書法風格有何不同?一個追求「古法」一個追求「尚意」
    蔡京和蔡襄相比較而言,蔡襄遵循傳統、崇尚古法,更多的是取法魏晉,恪守古法,是唐及五代餘韻書風的繼承者。而蔡京的書法風格,從其作品來考察,其書法學習的取法非常廣泛,其學書歷程從其生活的時代可以上溯到魏晉二王一脈。
  • 書法史上的蘇黃米蔡,蔡為何人?我感覺是蔡襄,並非蔡京
    書法史上的蘇黃米蔡,蔡為何人?我感覺是蔡襄,並非蔡京。練習書法的朋友們,必然無法繞開宋人尚意的這條路徑,也只有通過對蘇黃米蔡書法的全面感悟,才可以深刻感受到被人們稱為中國的文藝復興時代的宋代書法魅力。在宋代,因為文人的地位被抬高,不殺文人的做法,讓文人的心境特別自由恣意,而書法最需要這種自由恣意的心理狀態。如果總在驚恐不安中,是寫出不來尚意的瀟灑書法的。而在宋代的書法家隊伍中,以蘇黃米蔡為代表,形成了宋人書法尚意的核心隊伍。蘇黃米蔡這裡邊有一個爭議,蔡為何人?
  • 蔡京的書法真跡《吟微調》欣賞,筆法天下無雙,當今書壇無出其右
    蔡京畫像  蔡京的書法是宋人第一,書法光彩照人,尚意隨心而不逾矩,富貴中但得真趣。在宋代絕對是屈指可數的書法大家。蘇(蘇軾)黃(黃庭堅)米(米芾)蔡(蔡襄),有學者研究發現,其中的「蔡」並不是說的蔡襄,而是說的是蔡京,只是蔡京的政治被世人唾棄,在後來的排名中自然而然的就成了蔡襄。水滸傳原著裡就對蔡京的書法做了描述,將蘇黃米蔡的「蔡」歸到了蔡京的名下。從這個線索可以了解到蔡京書法的影響力。蔡京的書法就字而言,筆法吸納多家特點並隨性運用自如,不失古法韻味又結合自然,不造作。結筆結構的勢增加了靈動而不失重。
  • 蔡京是北宋六賊之首,他的書法卻能排宋四家之首,米芾都自嘆不如
    那是一場金國滅亡北宋的戰役,上至徽、欽二帝,下及宮女太監,無一例外均被金國人一併俘虜到了極北之地,那是一段宋人心目當中永遠都難以忘記的慘痛記憶。好了,話鋒一轉,我們現在不要去回憶那段「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歷史記憶了。我們來看看題中的蔡京蔡大奸相,他正是徽宗年間的最大奸臣。蔡京有著「徽宗年間六賊之首」的頭銜,可想而知,蔡京這人究竟奸黑到了什麼地步。
  • 北宋宰相蔡京,11幅行書真跡欣賞,網友:蔡太師的書法非同小可
    喜歡歷史或是看過《水滸傳》的朋友,對蔡京這個人是不陌生的。而對於蔡京的書法,我們這了解的比較少,在水滸傳裡有著有一個細節,是在北宋末年,蔡京的書法就已經享譽全國,並且學蔡京書法的人都是若干牛毛。到底蔡京的書法有沒有那麼大的魅力呢。首先我們就搞清楚,蘇黃米蔡的「蔡」是不是蔡京。其實蘇黃米蔡中的蔡是蔡襄,這是個非常簡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