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末到19世紀早期,拉丁美洲產生了一系列獨立國家。但是,獨立後的拉美各國長期政局動蕩,經濟停滯不前。
獨立戰爭打碎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枷鎖,但是封建勢力依然相當強大。絕大多數大地主的地產不僅原封不動,而且由於他們控制了國家政權,反而使他們的大地產更加擴大了。如阿根廷的獨裁者在19世紀的後20年把一億五千萬英畝土地無償分給大官僚、大商人和大地主。拉美有些大地主佔有的土地多到百萬英畝,個別的竟達千萬英畝。大地主一般住在大城市,根本不關心大莊園內生產的發展,造成了大量土地荒蕪、無人耕種的局面。在委內瑞拉,可耕地的使用率不過百分之一左右。正是大地產制使拉丁美洲長期貧困落後。
獨立後,拉美大多數國家建立了共和制,但實際盛行的卻是軍事獨裁。獨裁者們通過政變上臺或下臺,國家內戰層出不窮,動亂頻繁,再加上英美等國的殖民勢力的相繼侵入,拉丁美洲各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受到嚴重阻礙。因此,反帝反封建的鬥爭仍然是拉丁美洲人民面臨的艱巨任務。
獨立以後的墨西哥,長期陷入混亂,政治局面動蕩。獨立革命的勝利果實完全被大地主竊取,天主教會和保守勢力握有很大的權力,反動政客集團爭奪權勢。1876至1911年,反動的軍事獨裁者迪亞士統治了墨西哥30多年。
迪亞士的獨裁政權代表封建地主、天主教會和國內各種反動勢力的利益,又忠誠地投靠帝國主義。到他統治的末期,美國資本控制了墨西哥87%的礦業,85%的石油產地和58%的煉油廠。美國資本還是墨西哥土地的掠奪者。迪亞士政權對外非常恭順,對於人民卻採取極端的壓榨和鎮壓政策。因為反對他而被殺害和在監獄裡受折磨而死的人,難以計數。
在墨西哥人民當中,普遍孕育著革命情緒。1910年,農民、工人、城市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甚至部分軍隊都相繼行動起來,掀起了推翻迪亞士統治的革命。在他們之中,產生了兩位傑出的農民領袖:墨西哥西部的埃米列諾·查巴塔和北部的弗蘭西斯哥·微拉。他們領導的農民隊伍到處摧毀大地主的莊園,把土地分給農民。
革命迅猛發展。1811年初,查巴塔的隊伍開始向首都墨西哥城進軍,微拉的起義軍也向南推進。5月下旬,迪亞士的反動獨裁統治被推翻了。但是國內的反動派在美國的支持下,於1913年發動政變,建立了反革命政權。1914年,美國出兵墨西哥,支持反革命政權。墨西哥人民在全國各地點燃了反對反革命政權和美帝國主義幹涉的火焰。年輕的墨西哥工人階級,成立了「紅色大隊」,第一次有組織的參加了鬥爭。以工人和農民為主體的武裝力量,在1914年7月再次推翻了反革命政權,不久又挫敗了美帝國主義的幹涉。
1916年12月,墨西哥召開了制憲會議。制憲會議於1917年2月通過了新憲法。這部憲法為工農規定了一定的民主權利,在當時是一部比較進步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憲法。
1910至1917年的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打擊了國內封建勢力和帝國主義。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新憲法的許多條文並沒有實現,這次革命仍然是不徹底的,墨西哥人民還得為爭取實現這部憲法進行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