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史:瓜地馬拉人民的鬥爭

2020-12-20 史敏歷史解讀

阿本斯民主政府被美國策劃的政變所推翻,在拉丁美洲各國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拉丁美洲各國人民到處掀起了譴責美國侵略的遊行示威。烏拉圭和智利的眾議院相繼通過決議,譴責美國對瓜地馬拉的侵略,智利的決議中還添上一項對美國國會的警告,說這次侵略威脅著泛美體系;烏拉主學生舉行了二十四小時的罷課抗議這次侵略,他們向美國大使館投擲石頭;智利的大學生燒斷了美國國旗和美國總統艾森豪的模擬像;厄瓜多學生聯合會通過支持阿本斯的決議,並開始登記招募志願軍去保衛瓜地馬拉的主權」宏都拉斯學生在示威遊行中被警察打傷了七人;阿根延的報刊強烈批評和譏笑美國又在實行「大棒政策」;墨西哥的一些進步人士則組織瓜地馬拉之友協會」,聲言他們站在瓜地馬拉一邊。

在墨西哥的一次遊行中,有一塊標語牌上畫著一條美國章魚緊緊抓住美洲;瓜地馬拉駐墨西哥領事同前墨西哥總統的兒子誇鳥特莫克卡維納斯一起,在大學城裡升起了瓜地馬拉國旗;墨西哥政府也同樣地表示了反對美國侵略的態度。阿馬斯是一個典型的美國走狗,他奪得政權以後,推翻了過去十年來的進步措施,把瓜地馬拉重新置於美國壟斷資本家的統治之下。他廢除了阿本斯政府時期的土改法令,把土地改革法令實行以來所沒收的「聯合果品公司」的土地,又從農民手中奪取,重新交給「聯合果品公司」,並給該公司以新的特權。他又出賣石油權利給美國,把更多的土地賣給外國公司,並應允減免外國公司的稅收。

他對國內人民則實行暗無天日的法西斯恐怖統治。他廢除1945年的憲法,進行嚴厲的思想統制,甚至圖書館裡像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和雨果的<被遺棄的人們>等書籍也被禁止。對於瓜地馬拉人民民主運動,則更加專橫地予以鎮壓。他上臺後不久,就立即宣布勞動黨為「非法」。在國際事務方面,他完全追隨美國,與當時的社會主義國家斷絕了一切商務關係。阿雷瓦洛和阿本斯執政期內,瓜地馬拉人民在反對美帝國主義鬥爭中所表現的英雄氣概,可以說是當時拉丁美洲人民反帝鬥爭的表率。作為一個國家政權機構而言,它當時在美洲大陸上幾乎是孤軍作戰。這樣,它就更加獲得了全世界人民,特別是拉丁美洲人民的同情。美洲各國人民知道,今天瓜地馬拉受到推殘,那麼將來其他拉丁美洲國家的革命,也同樣將會遭到美帝國主義的幹預。

因此,當美帝國主義者手顛覆阿本斯政府之際,全世界各地人民、社會主義國家以及其他各種進步團體,都大聲疾呼地譴責美帝國主義的侵略行為,支持瓜地馬拉人民的正義鬥爭。瓜地馬拉人民的反美鬥爭是同反封建的鬥爭結合在一起的封建土地制度在瓜地馬拉一直根深蒂固。根據1950年的材料,佔全國人口總數百分之七十六的貧農只佔有百分之十的土地,而其中又有百分之五十七是屬於無地的農民。另ー方面,只佔人口百分之二的地主,卻擁有全國百分之七十的土地。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所控制的土地幾乎達到全國土地的四分之一。這種農民少地或無地的情況,又以印第安農民最為突出。

印第安農民佔全國農業人口的一半以上(1950年材料,全國農業人口共二百零九萬四千四百一十人,其中印第安人佔一百三十萬六千七百零一人),他們一般住在貧瘠地區。根據華金諾瓦爾在瓜地馬拉人種概述一書中所載:據在印第安人特別密集的九個省的調査,二十ー萬ニ千八百七十三個農戶中,擁有土地的家庭只有十萬零八千四百二十九戶,其餘十萬零四千四百五十四戶是根本沒有土地的。另外有材料證明,在瓜地馬拉全國二十二個省的十三個省中,佔有土地不足以供養一家人一年生活的印第安小農的比例是百分之六十二點九。

這些無地和少地的印第安農民,有些被迫淪為地主的佃戶,有些則到「聯合果品公司」的種植場去當農業工人或從事季節性勞動。佃戶每年把收成的三分之二交給地主,或者為地主無償地耕種面積與租地相等的土地。在「聯合果品公司」種植園和封建地主的這種殘酷剝削下,瓜地馬拉農民和農業工人爭取土地的鬥爭一天天高漲起來。1946年,在「聯合果品公司」一些企業中工作的農業工人,為要求提高工資而發動罷工。罷工持續了兩個星期之久。電力工業工人和鐵路工人都用宣布同情罷工的實際行動,來支援農業工人的這次罷工。

這次罷工終於迫使「聯合果品公司」不得不作出一些讓步。1951-1952年,瓜地馬拉勞動人民又發動了一系列反對美國公司專橫壓榨的巨大規模的罷工,並迫使「聯合果品公司」把工人的工資提高一倍。同時,瓜地馬拉的農民運動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這時約有將近三十萬會員的全國農民聯合會與瓜地馬拉勞工總同盟在一起,共同為爭取真正獨立和發展民族經濟而鬥爭。

至於在1954年反對美國侵略和阿馬斯的賣國行為的鬥爭中,阿本斯政府雖然遭到失敗,但絕大多數的瓜地馬拉人民群眾,卻一致表現出義憤填膺、共同對敵的氣概。在這一系列的鬥爭中,瓜地馬拉共產黨於1949年9月28日正式成立,並於1952年黨的第二次代表大會上改名為勞動黨。阿馬斯反動政府上臺以後,瓜地馬拉的工人、農民、學生和廣大群眾的鬥爭,並沒有停止。他們不顧獨裁者的殘酷鎮壓,經常舉行大規模的遊行示威。僅在1956年的頭幾個月中,全國就爆發了三次目的在於推翻阿馬斯政權的運動。

相關焦點

  • 我國拉丁美洲史研究70年的回顧與展望
    我國拉美史研究的發展歷程  作為世界歷史一門獨立的分支學科,拉丁美洲史是伴隨國際格局及中國社會的變遷而誕生和發展起來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隨著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瓦解,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走向高漲。特別是1959年古巴革命的勝利,「大大鼓舞了世界上一切被壓迫民族爭取解放的鬥爭」。
  • 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和歐洲爆發運動:釋放丹佛反種族主義運動的...
    2020年9月17日美國爭取社會主義和解放黨刊發此文,指出不僅僅是美國國內,在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和歐洲都爆發了反種族的抗議活動,抗議人群要求警察立即無罪釋放被逮捕的組織者。 關於聲援美國反種族主義鬥爭的抗議者的聲明!
  • 拉丁美洲可不是南美洲,來看看拉丁美洲到底包括哪些地方
    總的來說,拉丁美洲國家仍然被認為是「發展中」或「新興」國家,其中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是最大的經濟體。由於拉丁美洲的殖民歷史以及歐洲人、土著人和非洲人之間的接觸,拉丁美洲人口中的混血人口比例很高。此外,它的人口是史無前例的跨大陸移民歷史的結果:1492年之後,6000萬歐洲人、1100萬非洲人和500萬亞洲人來到美洲。
  • 臺灣下一個「斷交國」是瓜地馬拉?
    臺當局涉外人士透露,以去年聯合國大會發言情況來看,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多米尼加和薩爾瓦多等4國均未在公開發言提到臺灣當局,甚至多米尼加和瓜地馬拉2國未對「友邦」聯署支持臺灣參與聯合國體系的活動致函或是發言。
  • 公元前古城看金字塔 世博迎瓜地馬拉國家館日
    上傳照片贏佳能550D單反 | 免費發明信片贏大獎 | 訂製世博精彩資訊昨日,上海世博會瓜地馬拉國家館日官方儀式在世博中心(網上世博中心)舉行。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李建平、上海世博會瓜地馬拉展區總代表皮特羅·巴諾亞出席儀式並致辭。皮特羅·巴諾亞在致辭中表示,本屆上海世博會展現出強大的組織能力,所取得的成就不僅僅在於參觀人數、展館面積和參展國家,更在於為各個國家提供了互相學習的平臺。世博園區充滿著濃濃的人情味,有太多感人的細節無法細數。
  • 人口數據顯示62%瓜地馬拉人未滿30歲
    中新網7月15日電 據南美僑報網報導,瓜地馬拉國家統計局在慶祝7月11日「世界人口日」時公布的數據顯示,每100名瓜地馬拉人中,就有62人的年齡在30歲以下。據報導,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人口司的協助下,瓜地馬拉國家統計局基於2018年第十二次全國人口普查和第七次房屋普查數據預測,2020年,瓜地馬拉全國總人口將超1685萬人,男性佔比49%,女性佔比51%。另外,預計到2050年,瓜地馬拉全國總人口將超過2200萬人。
  • 巴拿馬與臺灣「斷交」 瓜地馬拉等「邦交國」謹慎回應
    13日,瓜地馬拉、薩爾多瓦等臺灣「邦交國」對此事作出「謹慎」回應。路透社稱,瓜地馬拉是臺灣在中美洲「邦交國」中人口最多的國家,在被問及是否會跟隨巴拿馬選擇與中國大陸建交時,瓜地馬拉外交部長莫拉雷斯「不予置評」。他表示,瓜地馬拉在這件事上沒有官方立場,只強調這是「其他國家的事」。今年一月,蔡英文在出訪中美地區時曾到訪瓜地馬拉。
  • 瓜地馬拉產品受多國青睞 政府加強海外商業推廣
    【南美僑報網編譯門凌霄報導】瓜地馬拉外交部12月15日通過其官方社交帳號提出,近期歐洲、亞洲和拉丁美洲多個國家對瓜地馬拉產品的需求有了明顯增加。瓜地馬拉通訊社報導,外交部表示,對瓜地馬拉產品需求量較大的國家主要有西班牙、韓國、印度、荷蘭、土耳其、美國、多米尼加、阿根廷、墨西哥等,主要產品集中在穀物、堅果、洋蔥、香料、可可、車前草、香蕉、橡膠、蔗糖、魚類等。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瓜地馬拉:《總統先生》
    在翻譯過程中,他創作了一系列關於瑪雅人生活的故事,1930年結集出版處女作《瓜地馬拉傳說》(Leyendas de Guarama)。阿斯圖裡亞斯通常被視為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的先驅,這些故事也反映了他在巴黎蒙帕納斯的波西米亞生活——他把蒙帕納斯稱為巴黎市區裡的「神奇合眾國」。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瓜地馬拉:《總統先生》
    在翻譯過程中,他創作了一系列關於瑪雅人生活的故事,1930年結集出版處女作《瓜地馬拉傳說》(Leyendas de Guarama)。阿斯圖裡亞斯通常被視為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的先驅,這些故事也反映了他在巴黎蒙帕納斯的波西米亞生活——他把蒙帕納斯稱為巴黎市區裡的「神奇合眾國」。
  • 拉丁美洲的覺醒,反帝反封建鬥爭大爆發
    18世紀末到19世紀早期,拉丁美洲產生了一系列獨立國家。但是,獨立後的拉美各國長期政局動蕩,經濟停滯不前。 獨立戰爭打碎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枷鎖,但是封建勢力依然相當強大。正是大地產制使拉丁美洲長期貧困落後。 獨立後,拉美大多數國家建立了共和制,但實際盛行的卻是軍事獨裁。獨裁者們通過政變上臺或下臺,國家內戰層出不窮,動亂頻繁,再加上英美等國的殖民勢力的相繼侵入,拉丁美洲各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受到嚴重阻礙。因此,反帝反封建的鬥爭仍然是拉丁美洲人民面臨的艱巨任務。
  • 瓜地馬拉在哪?會是下一個棄暗投明的國家嗎?
    11世紀末,瓜地馬拉低地地區的瑪雅文化被消滅後,在中央高地地區仍然存在著瑪雅文化。1523年,西班牙人來到瓜地馬拉,他們摧毀了當地的瑪雅文化並開始在瓜地馬拉殖民。1944年10月革命後,前獨裁者被推翻,瓜地馬拉實行民主與言論自由,瓜地馬拉歷史上第一部保護工人利益的法律生效。瓜地馬拉開始了民主化進程。
  • 瓜地馬拉國家概況
    瓜地馬拉曾是瑪雅文化中心之一。1524年被據為西班牙殖民地。1821年9月15日宣布獨立。1823年加入中美洲聯邦。1839年成立共和國。後長期實行獨裁統治。1944年起開始民主化進程。1954年起進入右翼軍政府和文人政府交替執政時期。1960年出現左派軍事組織。1982年危全國左派遊擊隊合併成立「瓜地馬拉全國革命聯盟」,武裝鬥爭遍布全國。
  • 拉丁美洲反美主義的發展階段和內容
    (一)土著主義(Indigenism) 英國學者萊斯利·貝瑟爾主編的《劍橋拉丁美洲史》第4卷對土著主義做了簡要概括,稱其主要存在於20世紀20年代的墨西哥和秘魯,又叫「印第安主義」[5](P443)。土著主義通過強調拉美混合種族的獨特性來反美。
  • 拉丁美洲史:巴拉圭——獨立運動
    西班牙對巴拉圭的殖民統治,遭遇到當地人民的強烈反抗。在整個殖民統治三百年間,巴拉圭的印第安人、混血種人和土生白人,曾經發動多次起義。早在1544年,亞松森的克列奧人就曾發動起義,把西班牙在亞松森的省長巴卡( Alvar Nunez Caleza Vaca)驅逐出去。
  • 瓜地馬拉近半5歲以下兒童發育遲緩 比例拉美最高
    【南美僑報網編譯門凌霄報導】12月2日,聯合國在題為《2020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糧食和營養安全狀況》的報告中指出,在拉美地區,瓜地馬拉是5歲以下兒童發育遲緩比例最高的國家,平均為46.7%。瓜地馬拉lahora新聞網報導,這項研究是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國際農業發展基金(IFAD)、泛美衛生組織(PAHO)、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和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聯合完成。
  • 瓜地馬拉大選反對黨或上任 臺灣擔心瓜地馬拉與其「斷交」
    瓜地馬拉政壇腐敗醜聞於今年4月開始發酵,導致多名高官落馬、民眾抗議不斷。本月2日,檢方以涉嫌貪汙和詐騙對來自瓜地馬拉愛國黨的前總統奧託·佩雷斯提起公訴。隨後,佩雷斯辭職。瓜地馬拉最高法院於3日批捕佩雷斯。 瓜地馬拉最高選舉法院目前完成了對98.32%計票的統計。
  • 新冠疫情下瓜地馬拉內政危機
    瓜地馬拉民眾憤怒抗議,指責預算後面隱藏著腐敗交易。新冠疫情之下,中美洲的瓜地馬拉發生大規模抗議示威活動,國會大樓遭到焚燒,一項有爭議的消減教育醫療開支的預算被擱置。瓜地馬拉國會議長羅德裡格斯在一份預先錄製的廣播發言中說,國會中一些黨派的領導人為了瓜地馬拉的穩定,同意擱置預算。羅德裡格斯沒有透露國會是否會起草新預算,也沒有說在12月預算通過成為法律的最後期限之前,國會將做出哪些修改。
  • 拉丁美洲史:哥斯大黎加——獨立運動和獨立以後的發展
    與其他中美洲國家一樣,在十九世紀二十年代拉丁美洲革命運動高漲之際,哥斯大黎加於1821年9月15日宣布脫離西班牙而獨立。1823年加入「中美洲聯邦」。這些大地主家族集團之間,經常發生爭存政權的鬥爭。第一屆總統莫拉於1835年下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