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很糾結的書,它是一本巨著,也獲得過諾貝爾獎,是一本優秀的文學作品。
但因為它複雜的人名和人物關係,讓很多人看到第一頁就放棄了。還被稱為「打死也讀不下去的10本書」裡排名第一,這本書就是——《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這本書我已記不清看過多少遍,但每次翻閱都有不同的感受。
第一次讀,因為搞不清其中複雜的名字、離奇的情節,沒翻幾頁就擱置了。第二次耐著性子讀完,才後悔之前為什麼沒堅持下去,竟錯過了這麼精彩的故事很多年。
很多朋友都跟我有相似的感受,將近90%的人最直接的讀後感就是:讀不下去。但當你真的看懂了、理解了,就會慢慢沉迷,發現它的偉大之處。
其實《百年孤獨》的篇幅並不長,中文版也就350多頁。放下對人物名字的執念,《百年孤獨》好像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可怕。
這部世界名著是這麼開頭的:「多年以後,奧雷裡亞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一句話,就把視線拉回了過去。這個開頭,也被後來的很多文學家讚美、借鑑、學習。
《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
有人說,百年孤獨裡,觀其一生,也不過是孤獨的可憐人罷了。
《百年孤獨》這本書有一條最大的主線——宿命論。這個歷經七代的龐大家族,每一代人都在為擺脫孤獨不懈奮鬥,卻始終難逃孤獨的宿命。他們不相信近親結合會生出長著豬尾巴的孩子,結果到了最後一代,果真生下個長著豬尾巴的孩子。
他們中有人花了一輩子去研究那本羊皮手稿,破解的那一刻才發現,手稿上記錄的赫然便是家族的預言和命運。奮鬥了幾輩子,才發現結局早已註定,而你在走到人生盡頭時才恍然大悟。
這是馬爾克斯的殘忍,殘忍得有點可悲。
但更可悲乃至更可怕的是,因為預見了結局而懦弱認命,安於現狀,混吃等死。
電影《無問西東》中有這樣一句話:「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很多事,只有嘗試過才明白,哪怕拼了一輩子是在白折騰,也好過老來,後悔當初碌碌無為。我想,這才是《百年孤獨》這本書,真正要告訴我們的東西。
《百年孤獨》自1967年出版以來,已被翻譯為四十多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5000萬冊,在文學史上,引發了陣陣狂潮。更是影響了中國一代的作家。
莫言曾說,我讀《百年孤獨》這本書第一個感覺是"震撼"。原來小說可以這樣寫。
王安憶說:"《百年孤獨》真是驚豔!他所虛擬的那個空間,不只是映射拉美的歷史和現狀,還是對所有生命周期,發生和消亡,演進和異化,描繪了一幅基因圖譜。"
高曉松說,馬爾克斯是目前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
百年孤獨告訴我們,孤獨是每個人身體的一部分,你要做的不是擺脫它,而是和它和平相處,只有那樣,你才會明白你其實一無所有,也就不再害怕失去。
我看《百年孤獨》最強烈的感覺是,馬爾克斯簡直像心理醫生,說出了好多震撼我內心的經典語錄,可以在書上找到自己的心靈寄託;
讀完這本書你會覺得:我們太多浮躁的期待,只不過是一個個轉瞬即逝的幻境,唯有孤獨永恆,反而擁有祥和和平靜。
如果你覺得這個星球的書太平庸,那就去看《百年孤獨》吧!
只需49.9元,就可以帶回家了,讓你從書中找到另一個的自己,撼動你的心,讓你的靈魂的得以慰藉。
點擊下方連結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