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樣中元節——臺灣南部百年古城的魅力「嘉年華」

2020-12-10 臺灣頻道

除了傳統的祭祖,位於臺灣南部的恆春古城在中元節這一天還擁有獨具特色的民俗活動——搶孤、豎孤棚。

「晚上有搶孤、豎孤棚活動,很有意思,要早點去,不然沒有位置。」5日,行走在迄今142年歷史的恆春古城,記者聽到當地民眾給遊客這樣的友善建議。

恆春豎孤棚活動於每年農歷七月十五中元節晚間進行,流傳至今已超過百年歷史,是當地一項重大的民間盛事。與之並行的搶孤,則是指當天為逝者進行普渡祭祀後,將祭品發放給民眾進行「爭搶」。

「前一天舉行了民眾踩街遊行,相當於豎孤棚活動的暖身,我們希望能把這個民俗傳承推廣下去,發展成為當地民眾每年一度的盛大嘉年華。」2017恆春古城豎孤棚文化活動策劃人之一王精誠告訴記者。

當晚,古城東門外的廣場人頭攢動,充滿了節日氣氛。搶孤、豎孤棚活動定於晚九點正式啟動,但記者在現場注意到,不少民眾提前兩三個小時就從各地趕來,以便佔據最佳位置,看表演、觀賽事、搶孤品。

廣場一側的舞臺上,當地藝人獻上LED拐杖舞、川劇變臉等多項節目。「今晚可能眼睛會不夠用,這邊的文藝節目水準也不低,那邊一會兒還有更緊張的比賽。」特意前來現場體驗這一民俗活動的臺北市民鐘天凡一邊看演出,一邊指著舞臺不遠處的廣場中央說道。

順著他指的方向,隻見32根近20米高的原木燈篙聳立其間,上面塗滿牛油,那裡便是當晚最「吸睛」的地方——豎孤棚會場。32支來自臺灣各地的隊伍同臺競技,赤手空拳攀爬這些原木,挑戰高度,展現力與美。

正在一邊進行賽前熱身的「滿州肖郎隊」成員洪瑋爵告訴記者,自己已經是第三次參加豎孤棚競賽,而為了今年能取得好成績,他們團隊8名成員提前兩個多月進行專門的訓練。「前年我們是第三名,去年沒有名次,今年希望能奪冠,比賽都是奔著冠軍來的。」

隨著豎孤棚競賽開始,來自32支隊伍的200多名壯漢在觀眾的加油吶喊聲中,奮力攀高,希望以最短的時間奪取燈篙頂部的錦旗,拔得頭籌。「這個比賽,團隊合作和攀登技巧同樣關鍵。」洪瑋爵說。

除了緊張激烈的豎孤棚比賽外,主辦方當晚在「公普」逝者儀式結束後,共發放5000多份供民眾樂搶、能保佑好運的孤品。前來參加活動的臺南市民陳女士搶到4份孤品,她與家人已是連續第三年來恆春參加這個中元節嘉年華。「這個活動挺有意思的,而且據說搶到孤品能保平安、會帶來好運,每年這個時候我們有空的話都過來試試。」陳女士告訴記者。

2017恆春古城豎孤棚文化活動,以傳統搶孤及豎孤棚文化為重點,搭配中元普渡法會、文藝節目與煙火秀,以及在地農特產品展售、全臺美食大匯集等行銷活動。主辦方表示,希望能借機將恆春搶孤及豎孤棚文化發揚光大,也帶動地方觀光。(記者潘麗君 陳旺)

(責編:趙嘉偉(實習生)、徐祥麗)

相關焦點

  • 臺灣的傳統節日究竟有哪些?哪些節日又是臺灣的公眾假期?
    關注「我愛臺灣」微信平臺,給你一百個喜歡臺灣的理由
  • 臺灣的另類美學,那個,會不會太莊嚴了?
    關注「我愛臺灣」微信平臺,給你一百個喜歡臺灣的理由
  • 別樣中元節——臺灣南部百年古城的魅力「嘉年華」
    除了傳統的祭祖,位於臺灣南部的恆春古城在中元節這一天還擁有獨具特色的民俗活動——搶孤、豎孤棚。 「晚上有搶孤、豎孤棚活動,很有意思,要早點去,不然沒有位置。」5日,行走在迄今142年歷史的恆春古城,記者聽到當地民眾給遊客這樣的友善建議。
  • 中元節,不只是「鬼節」
    原標題:中元節,不只是「鬼節」 中元節,即民間俗稱的「鬼節」,因在每年農歷七月十五,又稱七月半、七月望。中元節的節名來源於道教,佛教稱為盂蘭盆節。盡管有著濃厚的道、佛兩教色彩,但中元節的最初來源,卻帶有深刻的儒家印跡。
  • 中元節|七月半.
    中元節|七月半-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中元普渡-中元節曾是中國八大節之一,因近代歷史原因盛況不再。古時盛況-宋代《東京夢華錄》中曾記載:「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從七夕到中元節,街市井巷依然燈火不絕。坊間樂歌者,換了目連救母等戲,以示孝,一直出演到七月半,這時候看戲的人比七夕還多呢。街頭燃蠟燭、陳果餅、掛冥錢,煙火瀰漫。因此每到農歷七月十五中元節,家家上墳掃墓,祭拜祖先。
  • 暑假旅遊:臺灣八天七晚自由行攻略分享
    2018.7.09—7.16 臺灣之旅7.09果然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而且我們很幸遇上了花蓮夏戀嘉年華前面幾天潘瑋柏 羅志祥 當天剛好是A-lin 演唱會!
  • 中元節,七月半。不僅僅是緬懷先人
    中元節古時盛況-宋代《東京夢華錄》中曾記載:「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從七夕到中元節,街市井巷依然燈火不絕。坊間樂歌者,換了目連救母等戲,以示孝,一直出演到七月半,這時候看戲的人比七夕還多呢。街頭燃蠟燭、陳果餅、掛冥錢,煙火瀰漫。
  • 臺灣中華郵政推出首家數字郵局
    為順應網路時代發展,具有逾百年歷史的臺灣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臺灣中華郵政」),16日於臺北金南郵局啟用首家數字郵局,為民眾提供更便利的郵政服務。據瞭解,首家數字郵局設有「24小時自助服務區」,提供ATM、補折機及「i郵箱」服務;另設「數字金融服務區」,由智能機器人駐點,提供業務導覽與互動服務,並配置互動電視造型牆、電腦及iPad等,供民眾線上取號、預填表單、開戶等預約服務。
  • 品「臺灣」,更品「工藝」——永興家具事業集團受邀參加2015臺灣文博會
    經典工藝翻新風貌「城市即展場,展場即生活」為概念的「臺灣文博會」,4月29至5月4日於華山1914文創園區、松山文創園區和花博爭豔館等三處盛大登場,這是臺灣文創業的年度盛事,更是喜愛文創商品及工藝者最不容錯過的大型展覽活動。
  • 臺灣過個動蕩年--臺灣頻道--人民網
    年前,臺北發布今年春節燈節主燈「福祿猴」的造型,是一隻葫蘆上勾了一個猴臉,這一幾百萬元的設計卻招致全臺灣的嫌棄。在此之前,有人曾笑話大陸今年春晚「康康」猴不好看,現在聲稱「轉身向康康道歉」,笑稱「兩岸審美,絕對一家親」。網友開始惡搞「福祿猴」,把猴臉套裝在各種人身上,發展出不少搞笑情節。
  • 一部別樣深情的北京風俗志
    原標題:一部別樣深情的北京風俗志   作為金元明清四代的都城,北京,有著八百年的建都史。關於北京的歷史文獻,如汗牛充棟,不可勝數。從元人熊夢祥的《析津志》算起,北京史志專著幾乎跟北京的建都歷史一樣悠久。
  • 臺灣書法家---曾玉鼎
    曾澤崑  字子陵  號玉鼎  1948年生於臺灣高雄縣,生性熱情豪爽,淡泊名利,『修心、養身、積德;誠信、忠義、智慧』是一生秉持之座右銘
  • 統戰同心圓 故事曇華林 大咖雲集TED 彰顯古城百年魅力
    曇華林僅1200米的主街上,就擁有52處百年建築、歷史遺蹟、名人故居。10月2日上午,由武昌區委統戰部、武昌知識分子聯誼會、武昌區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主辦,武漢光合經緯文化有限公司承辦的「金秋潮遊,拾憶民趣」之「故事曇華林」在歷史文化大舞臺隆重登場,在幾位嘉賓神採飛揚的描繪中,將曇華林的故事娓娓道來。
  • 鮮花早市「百合哥」的別樣辛苦:10年未曾回家過年
    原標題:鮮花早市「百合哥」的別樣辛苦:10年未曾回家過年   經營鮮花,每天都與最美麗的事物打交道,看似輕鬆,實際上卻有著別樣的辛苦。   「您今年回家過年了嗎?」記者詢問道。   「沒有。」張德明苦澀地搖搖頭,「每年春節都是鮮花銷售的旺季。來北京10年了,從來都沒有回家過年。往年大年初一鮮花早市會休市一天,今年為了滿足顧客需求,大年初一也照常營業。」
  • 大S臺灣老娘遇見北京皇腔
    不過臺灣老婆嫁給北京尪,兩岸生活習慣不同,還是鬧出不少笑話。大S笑說,每次看老公用北京腔逗小孩,像是古代皇上的宮廷劇:「哎呦小東西,看你的小樣兒。」讓她啼笑皆非。大S覺得北京腔很有趣,臺灣女婿的汪小菲則覺得「臺灣腔」愛加語助詞,像「你很煩『呢』!幹麼『啦』!」讓他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最困難的是臺語,到現在仍「鴨子聽雷」,比英文還難學。
  • 八百年古城和二次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著漢服逛古城記憶會更深刻
    八百年古城和二次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著漢服逛古城記憶會更深刻9月10日上午09:30,首屆麗江古城國風盛典活動開幕式在玉河廣場舉行。 以金庸先生所著武俠小說的角色為主的原創歌曲《冠世一戰》是本次開幕式的開場曲,讓我們深深感受到國風的魅力
  • 臺灣教師之憂:「臺獨」歷史教科書戕害下一代
    臺灣師範大學退休教授潘朝陽痛心疾首地說。   新學年開學以來,根據新課綱編寫的新版《臺灣史》教科書進入高一、初一課堂。這些教科書裡充斥「去中國化」及「媚日」內容,被島內有識之士斥為完全淪為民進黨「臺獨」思想宣傳品。二年級歷史教科書雖未面市,但已確知的是,「中國史」將根據課綱並入「東亞史」並採取專題形式編寫。
  • 大旱之後又被淹 臺灣梅雨致苗慄臺中淹水警戒(圖)
    原標題:大旱之後又被淹 臺灣梅雨致苗慄臺中淹水警戒(圖)   臺灣中部以北雨勢增大,連坐輪椅外出的民眾都撐起傘具避雨。(中時電子報圖 張鎧乙攝)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臺當局「水利署」發布最新防災消息,目前苗慄縣造橋鄉、臺中市大甲區以及外埔區為1級淹水警戒區域,另外2級淹水警戒區域包括臺中市大安區、彰化縣芳苑鄉。臺灣「氣象局」則在14:40發布豪雨特報,臺中以南至嘉義提防「大豪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