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當不了大領導?職場中的性別偏見,比你想的更嚴重

2021-01-16 FESCO廣東

一位心理學家,給22位面試者出了題:

父親開車帶他的兒子去一家金融公司面試,到了這家公司樓下時,兒子的手機響了。兒子看了爸爸一眼,爸爸催促道:「你倒是接電話呀!」屏幕上顯示,打來電話的是一個上市公司的CEO。兒子接起電話,電話裡說:「兒子,祝你好運,你一定可以的!」掛斷電話後,兒子再次看了一眼坐在身邊的父親。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面試者的回答五花八門。

有人說:這是爸爸為了鼓勵兒子,提前錄好的音;

有人說:一個是他親生父親,一個是他的後爸;

還有人說:是他朋友在和他開玩笑,叫他兒子。

除此之外,大部分人的反應都是:這也太難了吧?!

最終揭曉的答案,其實很簡單:

這位上市公司的CEO,是一位女性,題目中「兒子」的媽媽。

聽到答案的受試者無不捶胸頓足:「我怎麼沒想到啊!」

恍然大悟的背後,卻讓人看到「CEO一定是男性」的性別偏見。

■ 01 ■ 職場性別偏見比你想的嚴重

女性在職場遭受的偏見和歧視相對來講會更多。

美國認知心理學博士特雷澤·休斯頓曾提到:「性別偏見造成人們覺得女性敏感脆弱、優柔寡斷,並不具備成為領導者的能力」。

偏見就好比一把很難預防的刺向你的劍。說白了就是一種不正確的否定,它甚至可以無視事實論據與360全方面測評。

即使客觀來看,在某些領域,女性其實更適合做領導者。

比如財務、人事、心理、精神醫生、公關領域等等。她們是更好的傾聽者,也更善於溝通,更細心、也更有耐心。

2017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當一個職業被認為是「屬於男性的職業」時,人們會認為它更可信;反過來,當這個職業被認為「屬於女性」時,這個職業就會相對不被重視。在許多人的印象裡,但凡加上「女」字,能力會大打折扣,原本「體面」的職業,也多了一絲嘲弄和輕蔑。

「前面那個撞車的,一看就是女司機」

「CEO都是男人,女人當不了大領導」

「女孩子就應該學文科,不適合學理科」

實際上,都被打臉了。

據交通事故數據顯示,男司機肇事者是女司機的4.8倍;

女性在科研領域的成就也與男性不相上下,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藥學家屠呦呦,領軍人工智慧領域的科學家李飛飛,專攻結構生物學的頂尖教授顏寧......一個個巾幗不讓鬚眉;

女性高管就更不用說了,儘管全球女性CEO只佔5%,但也足以說明女性的領導力不比男性弱。

但職業性別偏見的受害者絕不只有女性,男性在職業選擇方面同樣會受到「不公正看待」。

■ 02 ■ 人人都可能是偏見的受害者

職場性別偏見是指僅僅因為性別原因就先入為主的對別人產生看法。

如果男性成為全職父親、奶爸,會被外人貼上「吃軟飯」的標籤。

在全職媽媽的付出正逐漸開始獲得社認會可和尊重的情況下,男性的「對內選擇」依舊在被社會傷害。

職業偏見扼殺了太多選擇,也讓世界少了許多本該亮麗的色彩。

再比如,提到護士,很多人會首先想到女性,如果是護士是男性,會專門強調是「男護士」;據調查顯示,大多數人都覺得男性不適合護理工作,這讓許多原本熱愛這一行的男性產生自我懷疑,無奈放棄該職業。

但是在2020年抗擊新冠疫情的隊伍中,作為護士裡的「少數」,男護士與女性護士一樣,在護理病人等方面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或許有病人異樣的眼光:怎麼護士還有男的;

或許有外人的質疑:男護士不是正經工作吧;

或許還有家裡長輩的為難:男護士沒有前途。

但這些都沒有阻擋他們,已經有更多男性摒棄成見,主動選擇護理專業,想在這一崗位上發揮男性的特長。

如今男性的職業五花八門,既有在崗位上努力地發光發熱的男護士們,又有口紅一哥李佳琦和登上紐約時裝周的男裁縫張突然,看到他們認真工作的樣子,

你還能說他們沒有男子氣概麼?

■ 03 ■ 性別偏見源於自身的思維盲點

性別偏見這件事,源自於你的「高級意識」並沒有被開發。

你會不會時常說完讓自己後悔的話語後才意識到:剛才自己為什麼會說那樣的話?

因為在當下那個時刻,我們的「低級意識」中的情緒超越了「高級意識」的理性思考。

好比關於未孕女性對事業的重心這件事,

你是有意識的跳脫框架去客觀分析,還是潛意識直接認同呢?我們很難理解自己看不到的東西,這時候就容易以自己的主觀意識,看待這些事物。

我們可以通過不斷鍛鍊大腦,在每一次不經意的事情發生後,都反思當下的行為,之後都有意識的去做出自己的決策,那麼你的容錯率與價值觀也會得到升華。

最後,也許有人要問,那麼男性女性的差異到底在哪兒?

正如英國神經成像的頂級專家之一Gina Rippon所說:男生和女生的大腦結構幾乎沒差別。(也就是說,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男女有別,其實是被後天引導和塑造的。)

女人完全可以遵從天性選擇自己的職業,當汽車維修工也好足球員也罷,只要自己喜歡就好;當然男人也可以脆弱,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被嘲笑的權利。

許多事情如同職業一樣,本無性別之分,是世俗的偏見賦予其性別。

打破性別偏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好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但不發聲就等於默許和縱容,我們能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去糾正和改善。

無關性別,只守初心——這或許正是一份職業原本的樣子。

相關焦點

  • 《摩天大樓》鍾美寶:性別偏見,始終是女性身上去不掉的「枷鎖」
    這個年紀的女人,在職場中真的還有位置嗎?我有個做HR的朋友,她曾親口跟我說過,不管男人還是女人,只要超過35歲,他們就不會錄用,尤其是女人。父母會以「不結婚就是不孝」等作為威脅,逼迫你與不喜歡的人相親、結婚、生子。你過得好,是因為命好,你過的不好,則是命不好。對女性性別的偏見,才是禁錮她們的枷鎖。為什麼男性結婚、生子壓力比女性小很多?
  • 書評刊物中的性別偏見,比你想像的更加嚴重
    語言學專業的愛娃·波特蘭斯(Eva Portelance)為該課題貢獻了她的計算分析技能,她說:「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量化問題,我想弄清楚這個問題是否是真實存在的,抑或只是我們主觀上覺得存在。如果計算數據顯示存在問題,那麼通常在現實中就是問題。」
  • 「那個撞車的,一看就是女司機」性別偏見打臉了90%的人
    「前面那個撞車的,一看就是女司機」「CEO都是男人,女人當不了大領導」「女孩子就應該學文科,不適合學理科」「女孩的玩具就是洋娃娃,男孩可以造飛機玩樂高開挖掘機」「女人就得溫柔賢惠,大大咧咧的像什麼樣子
  • 性別會造成對性別偏見研究的偏見?
    「女性學者」流失嚴重的現象以及學術界無處不在的性別隱形歧視,引發國內學術界和輿論的普遍關注。  性別不同,評價不同   如果你的名字叫做「Jennifer」,可能你會輸給那個叫做「John」的實驗室秘書候選人,這並不是因為「John」更好聽,而是因為「John」是個男名。這是美國斯基德莫爾學院(Skidmore College)的心理學家 Corinne A.
  • 成年人的職場生活中,藏了多少扎心的偏見
    ,「剛畢業的新人沒有什麼本事」,「顏值身材好,加薪沒煩惱」,「中年女領導都很奇葩」……我們在職場生活中會遇到各類偏見:年齡偏見、性別偏見、相貌偏見、性格偏見甚至星座偏見……他們像隱形的網,看不見卻又無處不在。我們被網在其中,無時無刻都想著掙脫卻也不敢魚死網破。你的意識中,會存在職場偏見嗎?不用猶疑,答案是肯定的。
  • 職場就業中的歧視與偏見——縮影
    據《2017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顯示,超八成女性認為在就業中存在歧視。就業歧視與偏見雖然會造成人才、智力的浪費,也不利於社會秩序的建立,但這種現象卻屢見不鮮,甚至明目張胆。如果用人單位在招聘或僱用期間有歧視行為,也多以投訴或以勞動合同糾紛的名義提起勞動仲裁或訴訟,進而對這種行為進行罰款或調解賠償,就成本而言較低。
  • 關於職場性別歧視,英文中又有了個說法叫 hepeat
    還有個意思差不多的詞叫 mansplaning(man+ explaining),說的是「對於自己不太了解的事情也能高談闊論,甚至姿態比了解它的人更自信」。這都不是什麼讓人開心的詞,也並不是所有人都承認有這回事,但這樣的提煉讓我們得以識別一些可能表現得不那麼赤裸裸的偏見和歧視。
  • 英語寫作話題:職場中的性別歧視
    在上一篇我們總結了關於政府社會問題懲治犯罪類的討論我們可以有一些怎麼樣的思路,同樣是當今社會很嚴重的一個問題,也是英語作文中經常考察的一個話題。就是當今越來越嚴重的性別對立問題。計劃生育以來,由於獨生女的存在,女性地位有了一些提高,性別意識逐漸覺醒,女權主義也有了些許抬頭的趨勢。
  • 心理測試:你男朋友是一個有性別偏見的人嗎?
    性別偏見是一種對異性的負面態度,通常不會堂而皇之的表現出來,而是無意識的自然流露,且本人不一定能意識到自己的言行含有偏見。你可以憑藉日常的觀察、了解,通過回答以下給出的問題,來判斷你的他有沒有性別偏見。
  • 女性領導職場生存環境惡劣 四成人無奈「扮酷」
    在中國企業經理層中,女性比例已達到42.1%,所以行走職場,碰上女上司的機率實在非常之高。「上司就是上司,與性別無關」的說法真的成立嗎?女性特有的氣質屬性,例如感性(相應的情緒化)、細膩(相對瑣碎)、堅韌(可能固執)、溫和(傾向於軟弱)等等,決定了她們在決策風格、領導行為上一定有別於男性。
  • 新聞報導中的性別偏見及其矯正策略
    因此,在新聞傳播中展現性別平等理念,應當成為社會追求性別平等的重要一環,也應該成為我國媒介制度建設的一個重要方向。■ 周玉林 許真學性別偏見的實質是一種思維方式。受每個人認知、情感、信念的影響,在處理信息時做出的傾向性判斷,影響到對人、人際關係、性別關係的看法和態度。一般來講,性別偏見將導致一種性別群體對另一種性別群體的不平等對待。
  • 研究發現:在老師眼裡,居然也對學生存在性別偏見
    原創 Marple 國際科學重男輕女,不只是古老農村才有的落後習俗,現代社會中,性別偏見其實也是無處不在,只是有時很隱蔽,不認真地觀察,恐怕很難識別。舉個常見的現象:當一男一女同時競爭一個崗位時,男性成功的機率往往要比女性大。
  • 想在職場生孩子的女人,難
    然而非常遺憾,安迪、顧佳、蘇明玉這樣30+還能職場乘風破浪打破性別偏見的女性,可能大多只存在於影視劇或娛樂圈,現實生活或普通人圈子裡,幾乎很少。現實生活中,35+的無論男性女性都會遭遇職場困境,何況30+還面臨生育大關的女性,其職場天花板簡直肉眼可見,再加上家庭、撫養孩子的重任,生活對於女性的考驗,從來不亞於男性。最終因為家庭而在職場做出妥協的多數是女性。
  • 《摩天大樓》:濃縮了女性在現實社會中的偏見
    沈美琪作為一名女性,卻對漂亮的女生有著如此大的偏見。她認為她們穿得好看就是在勾引男人,鍾美寶就是在勾引她丈夫。卻自始至終沒有想過男人的問題。這明明是男人的孽根性,卻強加給了女性,讓她們背負著莫須有的罪名。
  • 性別偏見在中國廣泛存在 職業女性面臨各種指摘
    [摘要]儘管性別歧視廣泛存在,這一問題卻很少引發公眾討論。從兒童讀物到電視劇,文化產品中仍充斥著貶低女性的言論和對女性充滿偏見的描述。美媒稱,作為中國經濟繁榮的受益者,女性正在令人激動的職場道路上前行。
  • 聯合國:全球的教科書都充滿性別偏見!
    聯合國:全球的教科書都充滿性別偏見!報告提醒各國政府決策者,如不採取措施,這些性別偏見將持續削弱女孩子們在學校學習的動力、參與度和成就感,並影響她們日後的生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呼籲學生和家長以及推動性別平等的人士在線分享教科書中的性別偏見例子,將圖片發到Instagram上,加上「#弦外之音」(#betweenthelines)這個標籤即可。
  • 職場中,領導最不願意聽到的三句話,你說過嗎?
    在職場摸爬滾打一段時間,你會慢慢地摸清許多道理,也會看清很多事情。在工作中,每一個領導都會喜歡有責任的人。但有些時候,你可能有較強的責任心,但是你不經意交的幾句話,就會讓領導對你產生厭惡,感覺你沒有責任。你知道這幾句話是什麼嗎?讓我來告訴你。
  • 那些為孩子為diss性別偏見的爸爸們,好可愛!
    這位爸爸在博客中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經歷。在兒子五歲時,他突然開始迷戀上了各式各樣的花裙子,每天都想穿裙子出門,為了不讓兒子飽受流言蜚語,這位爸爸決定穿上裙子,和兒子一起逛街。在這個人口不到十萬,傳統的典型德國小鎮,爸爸的這一舉動每次都引來了無數的議論。
  • Psycho Sci:「性別偏見」影響我們以貌取人的結果
    2018年12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根據心理科學協會期刊「心理科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被視為有能力的人臉也被認為更具男性氣質。「我們的研究揭示了我們如何看待他人的有害性別偏見 - 我們認為男性看起來很有能力,這種判斷會影響我們的領導選擇,」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研究員DongWon Oh解釋說。
  • 調查顯示:近六成臺灣女性上班族認為職場性別歧視嚴重
    新華社臺北3月7日電(記者楊慧 章利新)「三八」婦女節前夕,臺灣人力資源機構「yes123求職網」7日發布的「職場女力與工作性別平權」調查顯示,有81.1%的臺灣女性上班族認為目前的職場壓力大,其中20.8%屬於無法承受;有58.3%的女性認為職場性別歧視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