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吃飯,日本人吃飯,韓國人吃飯,為什麼差距會這麼大呢?
米飯,這種由水稻產出的食材,在亞洲地區得到了廣泛應用,人們將米飯看作是自己的主食,即便是在土地遼闊,有著南北方區分的中國,大部分中國人還是認為米飯是他們的日常主食。但即便是在亞洲,吃飯仍然有著些許差距,就拿亞洲最有名的中國、日本和韓國來說,我們和其他國家吃飯也有許多不同。那麼到底是為什麼差距這麼大?
中國特色的竹筒飯
1、中國人吃飯
中國人的一日三餐,相信大家是最熟悉的,吃飯最需要的就是下飯菜。中國人的下飯菜多種多樣,有時候是酸菜,有時候是紅燒肉,有時候是西紅柿炒雞蛋,有時候是辣子雞丁,總之中國人的下飯菜是說都說不盡,數也數不清,通常是葷素搭配,有肉有菜,講究營養均衡。中國人也喜歡吃大鍋飯,通常是一個大鍋盛米飯,一個大碗盛湯,所有的菜就在桌子上,想吃就伸筷子去夾,沒有分筷和分盤的習慣。
公認的下飯菜西紅柿炒雞蛋
中國人的團圓飯
2、日本人吃飯
日本人吃飯的時候搭配的菜品就比較純粹了,魚是魚,肉是肉,蔬菜是蔬菜。最平常普通的下飯菜,是納豆和生雞蛋,很多日本人喜歡在米飯上打一顆生雞蛋,或是拌上黏糊糊的納豆。日本也有專門的下飯料,裝在小瓶子裡,裡面是攪碎了的海苔、花生、魚乾之類的食材。日本人吃飯習慣分盤制度,往往一張桌子上會有很多個盤子,裡面分別裝著小菜,食用的時候大家不會有互相吃口水的尷尬。
日本人吃飯
日本人吃飯經常會有生雞蛋和納豆
3、韓國人吃飯
韓國人吃飯的時候,最經常搭配的食物是泡菜和五花肉,對於他們來說,這兩種食材就是最好的下飯菜,特別是泡菜和泡蘿蔔,經常去吃韓國料理的朋友一定清楚,每次點餐之前,店家都會送上好幾碗小菜,那些不僅僅是開胃小菜,其實也是下飯菜,同時也可以解油膩,可以說泡菜身兼數職。韓國人吃飯基本上也是分餐制,各自吃自己眼前的小菜,不過在菜品的數量上,比起日本來說遜色不少。
韓國人吃飯
韓國的各種泡菜
為什麼同樣都是亞洲國家,而且距離都很近,大家吃飯的景象差距這麼大呢?這主要還是因為不同國家有著不一樣的飲食文化,中國地大物博,食材眾多,蔬果海鮮肉類幾乎不缺,烹飪技藝高超,所以人們在飲食上講究多樣化。加上中國人喜歡人多熱鬧,一起吃大鍋飯更顯得有人氣。日本是一個講禮儀的國家,人與人之間關係比較冷淡,所以吃飯的講究多,分盤也顯得乾淨。韓國人喜歡吃泡菜,一日三餐中絕不能缺少泡菜,這就是不同國家差距這麼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