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讓我成為你的專屬小太陽吧
書院是中國傳統教育的獨特形式,它發端於唐,鼎盛於宋,並為元、明、清三代所沿襲。它沒有官府的授權與資助,全由民間飽學之士設壇興學,但卻承載著中國千年傳統文化的起承轉合。
談及書院文化,首推兩宋,而兩宋書院之翹楚莫出於朱子理學之右!在這,就先讓小編為大家簡單地普及一些相關小知識吧。
朱熹,字元晦,號晦庵,後學尊之為朱子。朱子生於福建尤溪,師承「二程」,學貫古今,並開創「程朱學派」,其理學思想更是獨領宋代學術之風騷,為後世尊崇為一代「理學宗師」。
朱子一生著述頗豐,其所著《四書集注》則被朝廷欽定為科舉考試的官方用書,其學術影響由此可見一斑。而朱子開壇講學的書院更是遍及大江南北。聲名卓著者如武夷精舍、白鹿洞書院等……
話不多說,現在有請大家和小編一起,追隨理學大師朱子的講學足跡,細細體味一番朱子書院文化吧。
行程概述
第1天 福州-武夷精舍
第2天 興賢書院-考亭書院
第3天 白鹿洞書院-鵝湖書院
第4天 嶽麓書院-福州
Day1
武夷精舍
地址: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武夷山自然風景區天遊峰站裡
武夷精舍,歷史上有紫陽書院、武夷書院、朱文公祠等名。朱子在武夷精舍期間,常與各地學者講學、論道,傳播理學。武夷精舍現為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武夷精舍初建於南宋淳熙十年(1183),佔地約30畝,有仁智堂,隱求室、石門塢、止宿寮、觀善齋,寒棲館、晚對亭和鐵笛亭等建築;清康熙年間,賜「學達性天」的匾額。
Day2
興賢書院
地址:南平市武夷山市五夫鎮興賢村玉虹街與806縣道交叉口南150米
興賢書院肇建約在南宋孝宗朝,因其坐落地名為「籍溪坊」,而其旁尚建有「籍溪勝境」的牌坊,故可推斷為紀念先賢胡憲(號籍溪先生)而構築。
興賢書院曾是朱熹弘講理學,以文論道之所,現今在書院內可欣賞到仿朱熹筆體而寫的「繼往開來」等堂匾和各式楹聯,鼎盛時期書院學生最多達數百人。此外,興賢書院門樓構築精巧,造型古樸,建築軒敞,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考亭書院
圖源:人民日報
圖源:人民日報
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潭城街道考亭村考亭路2號
考亭書院是朱熹晚年著述講學之地,是南宋時全國最有影響的書院之一。朱熹在此創立了考亭學派,成為「閩學」之源。現存的考亭書院面積約1500平方米,門簷後的奎樓是福建現存最高大、完整的書院奎樓。
考亭書院是朱熹一生中創辦的最後一座書院,初名竹林精舍,後更名為滄州精舍,並自號滄州病叟。他在考亭書院授徒講學八年,著述甚豐,完成了理學思想的最後體系,形成學術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考亭學派」。
Day3
鵝湖書院
地址: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鵝湖鎮鵝湖山
鵝湖書院為古代江西四大書院之一,佔地8000平方米。鵝湖書院曾是一個著名的文化中心。尤其是南宋理學家朱熹與陸九淵等人的「鵝湖之會」,成為中國儒學史上一件影響深遠的盛事。人們為了紀念「鵝湖之會」,在書院後建了「四賢祠」。宋淳熙十年賜名「文宗書院」,後更名為「鵝湖書院」。
延生閱讀: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呂祖謙為了調和朱熹「理學」和陸九淵「心學」之間的理論分歧,使兩人的哲學觀點」會歸於一」,於是出面邀請陸九齡、陸九淵兄弟前來與朱熹見面。六月初,陸氏兄弟應約來到鵝湖寺,雙方就各自的哲學觀點展開了激烈的辯論,這就是中國思想史上著名的「鵝湖之會」。
白鹿洞書院
地址: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區廬山五老峰南麓
白鹿洞書院,享有「海內第一書院」之譽。被評為「中國四大書院之首」。始建於南唐升元年間(940年),是中國首間完備的書院;南唐時建成「廬山國學」(又稱「白鹿國學」),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於京城之外設立的國學。
宋代理學家朱熹出任知南康軍(今江西省九江市星子縣)時,重建書院,親自講學,確定了書院的辦學規條和宗旨,並奏請賜額及御書,名聲大振,成為宋末至清初數百年中國一個重要文化搖籃。
Day4
嶽麓書院
圖源:株洲市人民政府
圖源:ZOL論壇
圖源:ZOL論壇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湖南大學嶽麓書院
素有「瀟湘洙泗」的嶽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中國四大書院」之一,為現存最古老的高等學府之一。其始建於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初設「講堂五間齋序五十二間」,後擴建,書院建築的講學、藏書、供祀三個組成部分的基本規制形成。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賜額「嶽麓書院」的門額,「於是書院之稱聞天下」。著名理學家朱熹曾在此進行講學,如今被外界譽為「千年學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延生閱讀:
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來訪,與張栻論學,舉行了歷史上有名的「朱張會講」。前來聽講者絡繹不絕,時人描繪「一時輿馬之眾,飲池水立涸」。這次會講,也推動了宋代理學和中國古代哲學的發展,所以不僅是長沙,也是中國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
朱張會講之後,嶽麓書院名聲更加遠播,元代理學家吳澄在《重建嶽麓書院記》中說:「自此之後,嶽麓之為嶽麓,非前之嶽麓矣!」紹熙五年(1194年),在嶽麓會講27年之後,朱熹任湖南安撫使,再次來到潭州,重整嶽麓書院,頒行《朱子書院教條》。經過他的整治,嶽麓書院再次進入到繁盛時期。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