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悟朱熹理學精髓,品味朱子書院文化

2020-12-17 望路者文化旅遊

關注我,讓我成為你的專屬小太陽吧

書院是中國傳統教育的獨特形式,它發端於唐,鼎盛於宋,並為元、明、清三代所沿襲。它沒有官府的授權與資助,全由民間飽學之士設壇興學,但卻承載著中國千年傳統文化的起承轉合。

談及書院文化,首推兩宋,而兩宋書院之翹楚莫出於朱子理學之右!在這,就先讓小編為大家簡單地普及一些相關小知識吧。

朱熹,字元晦,號晦庵,後學尊之為朱子。朱子生於福建尤溪,師承「二程」,學貫古今,並開創「程朱學派」,其理學思想更是獨領宋代學術之風騷,為後世尊崇為一代「理學宗師」

朱子一生著述頗豐,其所著《四書集注》則被朝廷欽定為科舉考試的官方用書,其學術影響由此可見一斑。而朱子開壇講學的書院更是遍及大江南北。聲名卓著者如武夷精舍白鹿洞書院等……

話不多說,現在有請大家和小編一起,追隨理學大師朱子的講學足跡,細細體味一番朱子書院文化吧。

行程概述

第1天 福州-武夷精舍

第2天 興賢書院-考亭書院

第3天 白鹿洞書院-鵝湖書院

第4天 嶽麓書院-福州

Day1

武夷精舍

地址: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武夷山自然風景區天遊峰站裡

武夷精舍,歷史上有紫陽書院、武夷書院、朱文公祠等名。朱子在武夷精舍期間,常與各地學者講學、論道,傳播理學。武夷精舍現為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武夷精舍初建於南宋淳熙十年(1183),佔地約30畝,有仁智堂,隱求室、石門塢、止宿寮、觀善齋,寒棲館、晚對亭和鐵笛亭等建築;清康熙年間,賜「學達性天」的匾額。

Day2

興賢書院

地址:南平市武夷山市五夫鎮興賢村玉虹街與806縣道交叉口南150米

興賢書院肇建約在南宋孝宗朝,因其坐落地名為「籍溪坊」,而其旁尚建有「籍溪勝境」的牌坊,故可推斷為紀念先賢胡憲(號籍溪先生)而構築。

興賢書院曾是朱熹弘講理學,以文論道之所,現今在書院內可欣賞到仿朱熹筆體而寫的「繼往開來」等堂匾和各式楹聯,鼎盛時期書院學生最多達數百人。此外,興賢書院門樓構築精巧,造型古樸,建築軒敞,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考亭書院

圖源:人民日報

圖源:人民日報

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潭城街道考亭村考亭路2號

考亭書院朱熹晚年著述講學之地,是南宋時全國最有影響的書院之一。朱熹在此創立了考亭學派,成為「閩學」之源。現存的考亭書院面積約1500平方米,門簷後的奎樓是福建現存最高大、完整的書院奎樓。

考亭書院是朱熹一生中創辦的最後一座書院,初名竹林精舍,後更名為滄州精舍,並自號滄州病叟。他在考亭書院授徒講學八年,著述甚豐,完成了理學思想的最後體系,形成學術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考亭學派」

Day3

鵝湖書院

地址: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鵝湖鎮鵝湖山

鵝湖書院古代江西四大書院之一,佔地8000平方米。鵝湖書院曾是一個著名的文化中心。尤其是南宋理學家朱熹與陸九淵等人的「鵝湖之會」,成為中國儒學史上一件影響深遠的盛事。人們為了紀念「鵝湖之會」,在書院後建了「四賢祠」。宋淳熙十年賜名「文宗書院」,後更名為「鵝湖書院」。

延生閱讀: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呂祖謙為了調和朱熹「理學」和陸九淵「心學」之間的理論分歧,使兩人的哲學觀點」會歸於一」,於是出面邀請陸九齡、陸九淵兄弟前來與朱熹見面。六月初,陸氏兄弟應約來到鵝湖寺,雙方就各自的哲學觀點展開了激烈的辯論,這就是中國思想史上著名的「鵝湖之會」

白鹿洞書院

地址: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區廬山五老峰南麓

白鹿洞書院,享有「海內第一書院」之譽。被評為「中國四大書院之首」。始建於南唐升元年間(940年),是中國首間完備的書院;南唐時建成「廬山國學」(又稱「白鹿國學」),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於京城之外設立的國學。

宋代理學家朱熹出任知南康軍(今江西省九江市星子縣)時,重建書院,親自講學,確定了書院的辦學規條和宗旨,並奏請賜額及御書,名聲大振,成為宋末至清初數百年中國一個重要文化搖籃

Day4

嶽麓書院

圖源:株洲市人民政府

圖源:ZOL論壇

圖源:ZOL論壇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湖南大學嶽麓書院

素有「瀟湘洙泗」的嶽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中國四大書院」之一,為現存最古老的高等學府之一。其始建於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初設「講堂五間齋序五十二間」,後擴建,書院建築的講學、藏書、供祀三個組成部分的基本規制形成。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賜額「嶽麓書院」的門額,「於是書院之稱聞天下」。著名理學家朱熹曾在此進行講學,如今被外界譽為「千年學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延生閱讀:

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來訪,與張栻論學,舉行了歷史上有名的「朱張會講」。前來聽講者絡繹不絕,時人描繪「一時輿馬之眾,飲池水立涸」。這次會講,也推動了宋代理學和中國古代哲學的發展,所以不僅是長沙,也是中國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

朱張會講之後,嶽麓書院名聲更加遠播,元代理學家吳澄在《重建嶽麓書院記》中說:「自此之後,嶽麓之為嶽麓,非前之嶽麓矣!」紹熙五年(1194年),在嶽麓會講27年之後,朱熹任湖南安撫使,再次來到潭州,重整嶽麓書院,頒行《朱子書院教條》。經過他的整治,嶽麓書院再次進入到繁盛時期。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朱子理學與當代社會
    由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和廈門篔簹書院聯合主辦的「首屆海峽兩岸國學論壇」近日在廈門篔簹書院舉行。來自海內外的60多位學界名儒匯聚一堂,暢論國學的當代意義和海峽兩岸傳統文化的交流。    今年適逢朱熹誕辰880周年,本屆論壇的主題為「朱子理學與當代社會」。
  • 五夫古鎮丨理學宗師朱熹的故裡,朱子理學的形成地
    這裡不僅是「白蓮之鄉」,還有「鄒魯淵源」之稱,是理學宗師朱熹的故鄉,朱子理學的形成地,朱熹在此從師就學長達40餘年,留下了興賢書院、朱子巷、紫陽樓等珍貴的歷史遺蹟。朱子故居紫陽樓在屏山腳下,潭溪之畔,周圍古樹參天,修竹成林,屋前是半畝方塘,屋後是青翠竹林。朱熹從15歲起在紫陽樓定居,住了近50年。
  • 朱子文化|《紀錄中國》:《朱熹》展現朱子思想的巨大貢獻
    原文如下:為了向觀眾更好地展現朱熹的學說與思想,主創團隊在創作紀錄片《朱熹》時將敘事的重點對準了他眾多身份中的「理學家」與「教育家」的身份,將朱熹的人生經歷放置於其所生活的歷史語境之中進行敘述,生動展現了朱子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巨大貢獻和影響。
  • 泉州古代書院的歷史淵源 朱熹理學影響最甚
    (福建)泉州古代書院興於唐末,鼎盛於宋,鞏固於元明兩朝。書院在泉州發展,尤其在「朱子過化」之後,呈現出逐漸鼎盛的態勢,也哺育了一大批文化名家。歷史上,泉州眾多歷史名家均出自書院。  「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掛在開元寺的這副對聯正是朱熹所撰,泉州歷代名家輩出,與朱熹推動書院建設息息相關。
  • 福建武夷山:弘揚朱子文化 打造書院之風
    福建武夷山與朱子理學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朱熹從14歲起,在武夷山從學、著述、授徒、生活50多年,朱子理學在這裡萌芽、成熟、傳播。  福建省武夷山市官方2日向記者表示,將借鑑閩南、客家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經驗,加強朱子文化的歷史、文化、旅遊資源普查,加強書院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弘揚,加快朱子文化生態保護區核心區建設。
  • 《朱子理學與閩南文化》專題講座在漳舉行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專題講座12月13日下午,《朱子理學與閩南文化》專題講座在漳舉行。「朱子理學教化閩南大地 閩南沃土滋養朱子理學」福建省政協科教衛體委副主任、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林曉峰進行講座朱熹是宋明理學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朱子新儒學是對孔子儒學的繼承與發展,對中國社會發展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 朱子文化|福建建陽:考亭書院裡,回望文化往事
    帶動興建書院的熱潮作為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朱熹在各地創建、修復和讀書講學的書院多達67所,對重振中國書院文化產生了巨大的作用。南宋時期各地興建書院的熱潮,就是由朱熹揭開序幕,也是在他的推動下產生的。開啟兩大祭祀的先河以朱熹建陽考亭書院為代表的理學書院,在書院祭祀方面有兩大創舉,一是開啟了配祀孔門四大弟子,即所謂「四配」的先河;二是開啟從祀本學派先賢的先河。
  • 傳承朱子傳統文化 共尋閩臺書院發展之路
    「2019朱子之路閩臺書院文化之旅」閉營儀式 東南網記者 陳豔 攝本次活動於7月22日在泉州開營,營員走訪參觀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泉州開元寺和晉江五店市傳統文化街區等,實地考察福州正誼書院、三明南溪書院和武夷山紫陽書院等書院,並舉行祭拜朱子儀式和閩臺書院文化交流活動,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揭秘朱熹與泉州的不解之緣:朱子文化遺存數驚人
    ­  朱熹對泉州書院的勃興,功不可沒。他還總結書院教育的經驗,完善書院教育制度;以書院為基地推動理學各學派的學術論爭和交流。九日山書院,是南宋紹興二十三年至二十九年(1153年—1159年)朱熹與傅自得所建。朱熹與傅自得、陳知柔等一起在這裡講學授徒。
  • 朱子理學與武夷佛教
    他的學術理論的形成均得益於在武夷山所受各位理學名儒的教授。宋淳熙十年(1183年),他在武夷山九曲溪的五曲隱屏峰下,親自營建「武夷精舍」講學授徒,四方前來就學的學子多達數百人,同時引來許多名士來武夷山創辦書院、學堂,使武 夷山成為南宋時期的一座文化名山,「道南理窟」由此而得名。
  • 漳州朱子文化:守正開新,他們怎麼說?
    近日,「朱子知漳830周年研討會」在漳州古城召開。各領域專家學者紛紛各抒己見,進行主題發言,交流分享了朱子與漳州、朱子理學與閩南文化、朱子文化與城市文明涵養、朱子文化進校園等方面內容,對朱子文化的思想精華、道德精髓、當代價值、現實意義等進行深入的探討研究。
  • 「朱子之路——閩臺書院文化之旅」在福建泉州開營
    中新社泉州12月3日電 (記者 孫虹)「朱子之路——閩臺書院文化之旅」活動3日在福建泉州開營,40餘名閩臺兩地書院代表將實地考察並舉辦多場書院文化交流,近距離地感受「生活化」的朱子文化。作為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朱子文化對後世影響深遠,其所創立的閩學體系包含豐富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福建是朱子故裡和朱子理學發祥地,也是絕大多數臺灣同胞的原鄉祖地。」
  • 朱子與中國書院文化研討會暨第三屆全國書院高峰論壇在福建尤溪舉辦
    央廣網三明10月30日消息(記者張子亞 尤溪臺記者張欽敏 歐秀芬)10月29日,朱子與中國書院文化研討會暨第三屆全國書院高峰論壇在朱熹誕生地尤溪縣舉辦。  尤溪朱子文化積澱深厚,南溪書院見證著理學集大成者的傳奇人生。朱子文化和書院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朱子不僅足跡遍及中國的許多書院,而且親手創辦了多所書院,促成了南宋書院的勃興、理學思想的推廣。近年來,尤溪重新修建南溪書院,使這一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和歷史意義的古老書院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  此次大會旨在推動朱子思想研究走向深入,也為書院文化研究專家學者學術交流提供契機。
  • 《朱子理學與閩南文化》 專題講座舉辦
    12月13日,《朱子理學與閩南文化》專題講座舉辦,福建省政協教科衛體委副主任、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林曉峰講授相關知識。講座上,林曉峰從「朱子與閩南」「閩南文化對朱子『逃禪歸儒』的影響」「朱子理學教化閩南大地」「朱子理學豐富了閩南文化內涵」「閩南文化促進朱子理學的傳承和發展」等方面展開,深入淺出、鮮活生動地分享了朱子理學與閩南文化的關係,讓大家進一步認識到「朱子理學教化閩南大地、閩南沃土滋養朱子理學」的來龍去脈,視野開闊,觀點獨特,富有啟發意義,深受聽眾喜愛。
  • 首屆國際朱子文化節周六同安舉行 朱子書院將開放
    朱子書院由同安縣衙舊址西北隅「高士軒」基址上的縣府舊食堂翻修而成。圖為書院一角。(本組圖/本報記者 張奇輝 攝)  朱子書院內的朱熹胸像,含底座高2.4米,寓意朱熹24歲到同安上任。  同安縣衙舊址內的印章文化休閒廣場。
  • 朱熹後裔臺灣知名教授朱高正詳解《朱子家訓》
    朱子以一代儒學宗師,親自擬就立身行事準則,為我們後人留下了極其珍貴的精神財富。臺灣知名學者、朱熹第26代裔孫朱高正教授指出我們要將《朱子家訓》真正的領悟透徹,運用到現實生活當中,那不僅要熟記其含義,還更應該細思,精思,深思,最後再躬親實踐,做到絕不能只停留在記誦熟讀的階段,而是要明乎義理後而篤行,才能將《朱子家訓》為我所用,對我們的修己治人提供切實的指導。
  • 「朱子文化」學習強國|李侗與朱熹的師生情結
    興賢書院 吳心正 攝閩北山清水秀,人傑地靈,誕生了一批雄才逸士。蔡尚思詩讚:「東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國古文化,泰山與武夷。」把朱子與孔子相提並論,肯定了朱子在中華思想文化史上是繼孔孟之後,中國又一大儒的歷史地位。
  • 福建政和朱子書院立朱文公像 慶元旦迎朱熹誕辰888周年
    ,2018年1月1日上午,政和縣在朱子書院牌樓前,朱文公像落成典禮歡慶新年,喜迎朱熹誕辰888周年。原全國人大常委、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革福建省委主委莊先,原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書記處書記祝壽臣,中共南平市委書記袁毅,南平市人民政府顧問、恢復建設政和朱子書院總設計師田七,南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朱仁秀,南平市委副秘書長楊玉香,南平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副局長王松雄,南平市紀委駐市司法局紀檢組組長李福興,天域生態環境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陶勇,武夷山市星村鎮黃村村黨總支書記、政和縣基層黨建工作義務指導員黃正華等領導嘉賓應邀參加活動
  • 朱熹第26代裔孫朱高正教授武夷書院詳解《朱子家訓》
    朱熹後裔臺灣知名教授朱高正武夷書院詳解《朱子家訓》 人民網福州7月28日電(李挺 通訊員 衷國輝 楊英萍)25日,武夷書院講壇第三講在武夷學院開講,臺灣知名學者、朱熹第26代裔孫朱高正博士主講《<朱子家訓>由來及實踐運用》,近200名國學愛好者到公益講座現場,聆聽朱教授的演講。
  • 朱子文化講壇建陽開講 雲集四方書院「大咖」
    890周年,為深入挖掘朱子文化內涵,繼承與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打響朱子文化品牌,8月25日上午,由中共南平市委宣傳部,南平市朱子文化保護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南平市社科聯聯合主辦的朱子文化講壇在考亭書院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