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後裔臺灣知名教授朱高正詳解《朱子家訓》

2020-12-17 騰訊大閩網

「君之所貴者,仁也,臣之所貴者,忠也…」《朱子家訓》的文字非常簡潔洗鍊,雖然只有短短三百一十七字,卻將《大學》的三綱八目全包含在內。朱子以一代儒學宗師,親自擬就立身行事準則,為我們後人留下了極其珍貴的精神財富。臺灣知名學者、朱熹第26代裔孫朱高正教授指出我們要將《朱子家訓》真正的領悟透徹,運用到現實生活當中,那不僅要熟記其含義,還更應該細思,精思,深思,最後再躬親實踐,做到絕不能只停留在記誦熟讀的階段,而是要明乎義理後而篤行,才能將《朱子家訓》為我所用,對我們的修己治人提供切實的指導。

7月25日,武夷書院講壇第三講在武夷學院開講。朱高正博士主講《由來及實踐運用》。來自社會教育工作者、機關企事業單位代表、省市各商協會的企業家和青少年兒童等近200名國學愛好者親臨公益講座現場,聆聽朱教授的演講。

朱高正教授獲德國波恩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多部關於康德的學術著作影響深遠,長期以來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建中國文化主體意識為己任,不僅出版了《近思錄通解》《四書精華階梯》等著作,而且身體力行朱子文化的普及弘揚。

公益講壇現場,朱高正教授以中西交融的視野,深厚的國學功底,用輕鬆,詼諧幽默的方式向現場聽課的嘉賓耐心逐段講解了《朱子家訓》的內容含義,舉古今中外事例,從孝悌為本的角度出發,闡述了君臣,父子,兄弟,夫婦,師友五種關係在當今社會當中應該怎麼相處協調;提出《家訓》的目的在於修己養德,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應該要克己復禮,從自身出發,做到尊德,崇德。課堂進行到精彩之處時全場嘉賓情不自禁的跟同朱高正背誦《朱子家訓》,課堂中還設置現場提問環節,解答了許多國學愛好者提出的問題。整個現場學術氛圍濃重,歡快,深入的交流讓前來聽課的嘉賓受益良多。講座期間,主辦方還向特邀臺灣老師、學者、各大企業家與福州商協會企業家推介武夷山文化旅遊,希望藉此國學講壇開展的機會,讓來賓能全方位了解武夷山、武夷文化,更促進對武夷山人文風景的情感提升。

此次武夷書院講壇與孝文書院國學公益講壇合辦,是緊緊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社會化公益國學宣傳的一次嘗試。本次活動以公益為目的,通過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與傳播,幫助當代社會精英、教育工作者以及當代青少年兒童提升國學素養,為當代中國社會普世精神文明建設與信仰價值重塑貢獻力量的社會目標。

當前,「武夷書院講壇」已成功舉辦三講。武夷山正著力擴大「武夷書院講壇」的影響,積極推動講壇向城鄉基層和新媒體延伸。武夷山結合深化市民素質提升工程,市文明委會同武夷學院,已在六個基層單位創設「武夷書院?講理堂」,每個季度舉行一次,每次請一至兩位武夷學院老師向基層幹部群眾講授朱子文化。同時,「朱子理學搖籃武夷山」微信公眾平臺已經正式開通,通過向新媒體延伸的方法來弘揚和普及朱子文化,匯聚和推介名家關於推動朱子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真知灼見,促進各區域朱子文化的交流協作,合力打造福建文化的第一品牌。

據悉,今年恰逢朱熹誕辰885周年,武夷山市委、市政府按照福建省和南平市的部署,紮實推進朱子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實施保護、學術、傳播、教化、交流五項工程,啟動五夫鎮十項保護修繕項目,精心籌備紀念朱熹誕辰885周年系列活動,舉全市之力打造朱子文化品牌。 (衷國輝 楊英萍)

相關焦點

  • 朱熹第26代裔孫朱高正教授武夷書院詳解《朱子家訓》
    朱熹後裔臺灣知名教授朱高正武夷書院詳解《朱子家訓》 人民網福州7月28日電(李挺 通訊員 衷國輝 楊英萍)25日,武夷書院講壇第三講在武夷學院開講,臺灣知名學者、朱熹第26代裔孫朱高正博士主講《<朱子家訓>由來及實踐運用》,近200名國學愛好者到公益講座現場,聆聽朱教授的演講。
  • ...朱熹第26代嫡孫朱高正為您帶來《中國歷代家訓精華—朱子家訓》
    提到《朱子家訓》,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清代學者朱用純的《治家格言》;其實《朱子家訓》是指南宋大儒朱熹所作的家訓。朱熹《朱子家訓》原載於紫陽朱氏族譜,產生於民族危機深重、社會道德淪喪的南宋中期,大儒朱熹感嘆綱常不振,於是作家訓警醒後代,希冀以文載道,教化世人。
  • 濮陽邀請朱熹第26代嫡孫朱高正作《朱子家訓》專題報告
    濮陽市邀請臺灣知名學者、朱熹第26代嫡孫朱高正教授作專題報告臺灣知名學者、前立法委員、朱熹第26代嫡孫朱高正教授應邀作題為《從<朱子家訓>汲取修身養德智慧》的專題報告。  報告會上,朱高正教授以中西交融的視野,深厚的國學功底,用輕鬆、幽默詼諧的方式,結合事例詳細闡述《朱子家訓》中的家教智慧及對現代家庭教育的啟示。
  • 臺灣朱子後裔出席婺源朱子文化藝術節
    臺灣朱子後裔出席婺源朱子文化藝術節 2016年04月29日 09:23: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4月29日婺源縣訊 2016
  • 朱熹與《朱子家訓》
    老一代讀書人,幾乎都會背誦這篇524字《朱子家訓》。從清代到民國,這《朱子家訓》一度是孩童啟蒙讀物,和《三字經》、《百家姓》一樣令人耳熟能詳。甚至有清代教育家自己掏腰包刊印這本《朱子家訓》萬餘本,贈送給學校裡的孩子們。可見這本「家訓」的巨大影響力了。   《朱子家訓》又名《朱子治家格言》和《朱子治家規範》。由於書名有「朱子」兩字,有人附會是朱熹(1130—1200)所著。其實,此「朱子」非彼「朱子」。
  • 圖:紀念朱熹誕辰 千名學子同誦朱子家訓
    10月22日,千名學子在福建武夷山舉行的朱子文化節閉幕式上齊聲吟誦朱子家訓,海內外朱氏後裔也跟讀這千年古訓,場面宏大。中新社發 張麗君 攝  10月22日,千名學子在福建武夷山舉行的朱子文化節閉幕式上齊聲吟誦朱子家訓,海內外朱氏後裔也跟讀這千年古訓,場面宏大。當日,第三屆武夷山朱子文化節閉幕式在武夷山舉行。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 朱子家訓 (朱熹)
    《朱子家訓》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為主的啟蒙教材。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諡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
  • 朱高正教授首次在滬對外公開演講
    主題:從建立中國文化主體意識,看海峽兩岸關係發展趨勢           ——朱高正教授論當前兩岸關係主辦:上海市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
  • 兩岸學者與朱子後裔共慶朱熹誕辰890周年
    新華社福州10月31日電(記者林超)進香、祭酒、頌祝文……31日,福建省尤溪縣朱子文化園內舉辦朱子祭祀大典,慶賀朱熹誕辰890周年。來自兩岸的學者、朱子後裔等300餘人一一祭拜。朱熹,人稱朱子,是南宋著名理學家,尤溪是朱熹的誕生地。
  • 《朱子家訓》的永續魅力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朱子家訓》有二,一為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所作,二為明末清初教育家朱用純所作。朱熹所作《朱子家訓》原題為《紫陽朱子家訓》,紫陽是朱熹的別號;朱用純所作《朱子家訓》原名為《治家格言》。朱熹的《朱子家訓》和朱用純的《治家格言》是在不同時代由不同的朱家先賢所撰寫出來的不同傳世巨作。可惜世人多把他們的文章搞混了,通常人們多以《朱子家訓》來稱呼朱用純的《治家格言》,反而朱熹老夫子真正的《朱子家訓》一般人多不了解。
  • 《朱子家訓》中的朱子不是朱熹而是他?3個特點使它廣為流傳
    《朱子家訓》中的朱子不是朱熹而是他?3個特點使它廣為流傳幾乎每家每戶都有家訓,所謂的家訓是一個家庭文化底蘊的體現,這個訓不是訓斥的意思,而是訓導。《朱子家訓》現在我們流行的認知有兩個,一個是宋朝朱熹的《朱子家訓》,他的本名就叫做《朱子家訓》;另外一個大家都不知道的就是清朝朱柏廬先生的《朱子治家格言》。大家說《朱子家訓》一般就是指朱柏廬先生的《朱子治家格言》。
  • 《朱子家訓》短短300餘字!千古頌揚!
    朱熹不僅是一代大儒、理學宗師,治家同樣嚴謹有方,他把儒學精華和自身的教育思想融入到家規家訓之中,對朱子後裔影響深遠。武夷精舍裡的朱子像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號晦庵,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縣)人,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後長期生活在福建省崇安縣五夫村,是中國古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理學集大成者,被尊稱為朱子,因諡文,又世稱朱文公。《朱子家訓》是朱熹晚年留給後世子孫的一篇著名家訓。
  • 朱熹《朱子家訓》原文及翻譯
    朱熹《朱子家訓》原文及翻譯 2015/6/19 16:48:23   來源:齊魯網
  • 「朱熹故裡」千人誦讀《朱子家訓》迎開學
    【解說】9月3日,開學第一天,在朱熹故裡江西婺源縣一小學,1300餘名師生一起誦讀經典《朱子家訓》,感悟傳統文化,學習做人道理。   誦讀中,老師和孩子們手捧經典詩詞,聲音整齊響亮。有學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通過誦讀,自己進一步感受了傳統文化的薰陶,進而學習領悟做人的道理。
  • 海內外專家學者赴漳州共探朱子文化
    本屆研討會有近60位來自德國、韓國、馬來西亞、臺灣等國家地區的知名學者專家參與,共收到論文30多篇。開幕式後,多位專家隨即進行了主旨演講,研討會還設置了「朱子學與家風家教、朱熹陳淳教育思想與當代基礎教育、東亞朱子學的歷史與未來、朱子學與閩南文化、朱子學與社會治理、陳淳研究」六個主題進行討論。
  • 臺灣名嘴朱高正教授在上海演講文化自信
    臺灣名嘴朱高正教授在上海演講文化自信 2018年04月09日 09:00: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上海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上海市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主辦的臺灣著名文化學者朱高正教授,首次演講會於4月7日在上海隆重舉辦。
  • 為了心中的敬仰——赴臺灣參訪朱子公廟及文德書院
    在想像中,臺灣嘉義的朱子公廟應該為朱子後裔所建,那廟中的主事也應該為朱子的後人所擔任。    到了朱子公廟,才知該廟竟是一位名叫林財的企業家倡議所建,此次接待我們的是一位叫名陳添根的主任委員。如書寫《朱子家訓》書法比賽,朱子家訓頌讀、演唱「朱子家訓」等活動,以表達對朱子的敬仰。    該廟日常開展的「文昌智慧筆」祈求儀式,可以獲知民眾的嚮往與希望。在敬賢守德中獲得智慧,在尊師敬教中得到茁壯成長。虔誠道德與文化,文明一方風俗,不僅是官員與學子所為,更是中華民族每位群眾百姓所思所想。
  • 全球首座朱子書院在廈門同安開院
    朱熹26代嫡孫、臺灣著名學者朱高正期待,兩岸學者能藉此平臺,通過朱子思想的研究、交流,「共同捍衛中華文化的根」。  當日,以「閩學源頭·文化同安」為主題的廈門(同安)首屆朱子國際文化節也同時舉辦。來自大陸、港臺等地以及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的專家學者、各界人士300餘人前來共襄盛舉。  朱子書院開院後將具備教學、禮儀、聯誼、議事、協商、旅遊等多方面功能。
  • 朱子後人村裡講朱子家訓
    講師專題講課,黨員模範分享親歷 西區塘尾村是一個朱熹後人聚居地,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近年來,該村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繼承和發揚朱子家風家訓傳統文化精華,全力打造和諧文明社區,榮獲「廣東省文明村」「廣東省家庭文明建設示範點」等榮譽。 在朱子後人聚居的文明村開展家風家訓課,讓這場「不忘初心公開課」暨家風家訓專題實境課堂有了更豐富的內涵。
  • 「朱子文化」朱高正通解《近思錄》|為學大要(四)
    《近思錄》由南宋大儒朱熹和呂祖謙聯手編纂,收錄了北宋四子(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代表性的著作、言論與事跡,是理學發展史上的經典。本著跨越與傳統文化斷裂的鴻溝、以淺白易懂的文字助現代人掌握《近思錄》精髓的初衷,朱高正先生精心編寫了《近思錄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