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訓不僅僅是治家理事的方法,更寄寓著往聖先賢對自我品德的砥礪和對後人的殷切期望,因此,家訓其實是中華民族文明傳承的縮影。
提到《朱子家訓》,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清代學者朱用純的《治家格言》;其實《朱子家訓》是指南宋大儒朱熹所作的家訓。
朱熹
《朱子家訓》原載於紫陽朱氏族譜,產生於民族危機深重、社會道德淪喪的南宋中期,大儒朱熹感嘆綱常不振,於是作家訓警醒後代,希冀以文載道,教化世人。雖然《朱子家訓》只有300餘字且語言淺顯,但是卻涵蓋了家庭親睦、人際和諧、重德修身等諸多哲理。對我們當今之人也有著極大的啟示意義。
朱熹《朱子家訓》
新杏壇本周特邀朱熹第26代嫡孫、臺灣前立法委員朱高正博士為大家解讀《朱子家訓》,帶領大家學習一代鴻儒的家訓智慧。敬請關注!
播出時間:2014年5月25日 6:15
朱高正,臺灣地區前立法委員,朱熹第26代嫡孫。朱高正先生畢業於德國波昂大學,專於康德研究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近年來,西方哲學研究出身的朱高正先生逐漸轉向中國傳統文化方向,尤其重視朱熹學說與《朱子家訓》的解讀傳播,曾在廈門大學、上海交大等地多次開設講座,並撰寫《從康德到朱熹:白鹿洞演講錄》。
朱熹第26代嫡孫、臺灣前立法委員 朱高正 博士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
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