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第26代嫡孫朱高正為您帶來《中國歷代家訓精華—朱子家訓》

2020-12-17 齊魯網

家訓不僅僅是治家理事的方法,更寄寓著往聖先賢對自我品德的砥礪和對後人的殷切期望,因此,家訓其實是中華民族文明傳承的縮影。

提到《朱子家訓》,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清代學者朱用純的《治家格言》;其實《朱子家訓》是指南宋大儒朱熹所作的家訓。

朱熹

《朱子家訓》原載於紫陽朱氏族譜,產生於民族危機深重、社會道德淪喪的南宋中期,大儒朱熹感嘆綱常不振,於是作家訓警醒後代,希冀以文載道,教化世人。雖然《朱子家訓》只有300餘字且語言淺顯,但是卻涵蓋了家庭親睦、人際和諧、重德修身等諸多哲理。對我們當今之人也有著極大的啟示意義。

朱熹《朱子家訓》

新杏壇本周特邀朱熹第26代嫡孫、臺灣前立法委員朱高正博士為大家解讀《朱子家訓》,帶領大家學習一代鴻儒的家訓智慧。敬請關注!

播出時間:2014年5月25日 6:15

朱高正,臺灣地區前立法委員,朱熹第26代嫡孫。朱高正先生畢業於德國波昂大學,專於康德研究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近年來,西方哲學研究出身的朱高正先生逐漸轉向中國傳統文化方向,尤其重視朱熹學說與《朱子家訓》的解讀傳播,曾在廈門大學、上海交大等地多次開設講座,並撰寫《從康德到朱熹:白鹿洞演講錄》。

朱熹第26代嫡孫、臺灣前立法委員 朱高正 博士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

)、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

)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

0531-81695052

,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濮陽邀請朱熹第26代嫡孫朱高正作《朱子家訓》專題報告
    濮陽市邀請臺灣知名學者、朱熹第26代嫡孫朱高正教授作專題報告臺灣知名學者、前立法委員、朱熹第26代嫡孫朱高正教授應邀作題為《從<朱子家訓>汲取修身養德智慧》的專題報告。  報告會上,朱高正教授以中西交融的視野,深厚的國學功底,用輕鬆、幽默詼諧的方式,結合事例詳細闡述《朱子家訓》中的家教智慧及對現代家庭教育的啟示。
  • 朱熹第26代裔孫朱高正教授武夷書院詳解《朱子家訓》
    朱熹後裔臺灣知名教授朱高正武夷書院詳解《朱子家訓》 人民網福州7月28日電(李挺 通訊員 衷國輝 楊英萍)25日,武夷書院講壇第三講在武夷學院開講,臺灣知名學者、朱熹第26代裔孫朱高正博士主講《<朱子家訓>由來及實踐運用》,近200名國學愛好者到公益講座現場,聆聽朱教授的演講。
  • 朱熹後裔臺灣知名教授朱高正詳解《朱子家訓》
    朱子以一代儒學宗師,親自擬就立身行事準則,為我們後人留下了極其珍貴的精神財富。臺灣知名學者、朱熹第26代裔孫朱高正教授指出我們要將《朱子家訓》真正的領悟透徹,運用到現實生活當中,那不僅要熟記其含義,還更應該細思,精思,深思,最後再躬親實踐,做到絕不能只停留在記誦熟讀的階段,而是要明乎義理後而篤行,才能將《朱子家訓》為我所用,對我們的修己治人提供切實的指導。
  • 朱熹與《朱子家訓》
    從清代到民國,這《朱子家訓》一度是孩童啟蒙讀物,和《三字經》、《百家姓》一樣令人耳熟能詳。甚至有清代教育家自己掏腰包刊印這本《朱子家訓》萬餘本,贈送給學校裡的孩子們。可見這本「家訓」的巨大影響力了。   《朱子家訓》又名《朱子治家格言》和《朱子治家規範》。由於書名有「朱子」兩字,有人附會是朱熹(1130—1200)所著。其實,此「朱子」非彼「朱子」。
  • 朱子後人村裡講朱子家訓
    講師專題講課,黨員模範分享親歷 西區塘尾村是一個朱熹後人聚居地,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近年來,該村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繼承和發揚朱子家風家訓傳統文化精華,全力打造和諧文明社區,榮獲「廣東省文明村」「廣東省家庭文明建設示範點」等榮譽。 在朱子後人聚居的文明村開展家風家訓課,讓這場「不忘初心公開課」暨家風家訓專題實境課堂有了更豐富的內涵。
  • 《朱子家訓》的永續魅力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朱子家訓》有二,一為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所作,二為明末清初教育家朱用純所作。朱熹所作《朱子家訓》原題為《紫陽朱子家訓》,紫陽是朱熹的別號;朱用純所作《朱子家訓》原名為《治家格言》。朱熹的《朱子家訓》和朱用純的《治家格言》是在不同時代由不同的朱家先賢所撰寫出來的不同傳世巨作。可惜世人多把他們的文章搞混了,通常人們多以《朱子家訓》來稱呼朱用純的《治家格言》,反而朱熹老夫子真正的《朱子家訓》一般人多不了解。
  • 朱子家訓 (朱熹)
    讀書志在聖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為人若此,庶乎近焉。《朱子家訓》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為主的啟蒙教材。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諡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
  • 《朱子家訓》蘊含的道德教育思想
    《朱子家訓》蘊含的道德教育思想 2018年03月22日 07:2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陳蘇珍 潘玉騰 字號 內容摘要:朱熹所著《朱子家訓》又稱《朱文公家訓
  • 《朱子家訓》短短300餘字!千古頌揚!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朱」,先點上面藍字朱氏宗族,再點關注,每天免費閱讀.朱熹不僅是一代大儒、理學宗師,治家同樣嚴謹有方,他把儒學精華和自身的教育思想融入到家規家訓之中,對朱子後裔影響深遠。武夷精舍裡的朱子像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號晦庵,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縣)人,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後長期生活在福建省崇安縣五夫村,是中國古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理學集大成者,被尊稱為朱子,因諡文,又世稱朱文公。《朱子家訓》是朱熹晚年留給後世子孫的一篇著名家訓。
  • 《朱子家訓》中的朱子不是朱熹而是他?3個特點使它廣為流傳
    《朱子家訓》中的朱子不是朱熹而是他?3個特點使它廣為流傳幾乎每家每戶都有家訓,所謂的家訓是一個家庭文化底蘊的體現,這個訓不是訓斥的意思,而是訓導。《朱子家訓》現在我們流行的認知有兩個,一個是宋朝朱熹的《朱子家訓》,他的本名就叫做《朱子家訓》;另外一個大家都不知道的就是清朝朱柏廬先生的《朱子治家格言》。大家說《朱子家訓》一般就是指朱柏廬先生的《朱子治家格言》。
  • 晉江安海有個朱子家訓主題展館
    ­  晉江安海石井書院內的朱子家訓主題展館展覽於近日完成布展,引起了許多市民的關注。該館圖文並茂地展覽了朱熹家訓的思想精髓。­  據了解,《朱子家訓》是朱熹晚年留給後世子孫的一篇著名家訓,文章講述了個人在家庭和社會中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精闢闡明了修身、立德、治家之道。
  • 朱熹《朱子家訓》原文及翻譯
    朱熹《朱子家訓》原文及翻譯 2015/6/19 16:48:23   來源:齊魯網
  • 「朱熹故裡」千人誦讀《朱子家訓》迎開學
    【解說】9月3日,開學第一天,在朱熹故裡江西婺源縣一小學,1300餘名師生一起誦讀經典《朱子家訓》,感悟傳統文化,學習做人道理。   誦讀中,老師和孩子們手捧經典詩詞,聲音整齊響亮。有學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通過誦讀,自己進一步感受了傳統文化的薰陶,進而學習領悟做人的道理。
  • 《朱熹家訓》字字珠璣,句句好家風!
    朱熹(1130~1202),南宋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詩人、教育家、文學家。祖籍徽州婺源,出生福建尤溪,僑寓建陽崇安。朱熹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他繼承了北宋程顥、程頤的理學,完成了客觀唯心主義的體系。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 圖:紀念朱熹誕辰 千名學子同誦朱子家訓
    10月22日,千名學子在福建武夷山舉行的朱子文化節閉幕式上齊聲吟誦朱子家訓,海內外朱氏後裔也跟讀這千年古訓,場面宏大。中新社發 張麗君 攝  10月22日,千名學子在福建武夷山舉行的朱子文化節閉幕式上齊聲吟誦朱子家訓,海內外朱氏後裔也跟讀這千年古訓,場面宏大。當日,第三屆武夷山朱子文化節閉幕式在武夷山舉行。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 [學習時報]降瑞峰:《朱子家訓》中的修身齊家思想
    《朱子家訓》是思想家朱熹晚年寫給族內同人的一篇短文。全文只有300多字,簡潔明快,力透紙背。朱熹將其一生總結提煉的理學精華融入其中,並用通俗的語言作了闡釋和說明。從家族的世代興旺和國家的長期繁榮著眼,就家國、言行、情理等提出了明確的倫理規範。可以說,《朱子家訓》講清了人與族群、人與國家、人與自我的辯證關係。
  • 大亞灣西區塘尾村 傳承朱子家風家訓
    朱利彬講述朱氏宗祠牆上刻的朱子家訓。 塘尾村朱氏宗祠開設「朱子學堂」,弘揚傳統文化。 塘尾村文化廣場上的朱熹雕像。
  • ...舉行紀念朱子誕辰888周年系列文化旅遊活動 千人誦讀《朱熹家訓》
    江西婺源舉行紀念朱子誕辰888周年系列文化旅遊活動 千人誦讀《朱熹家訓》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2018年09月22日18:34 江西省婺源縣紀念朱子誕辰888周年系列文化旅遊活動暨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啟動儀式在夢裡老家實景演出現場舉行。
  • 品讀《朱熹家訓》:字字有珠璣,句句藏真理
    他就是朱熹,人稱「朱子」。在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中,這樣評價朱熹:「朱熹,或稱朱子,是一位精思、明辯、博學、高產的哲學家。光是他的語錄就有一百四十卷。到了朱熹,程朱學派或理學的哲學系統才達到頂峰。」在中國文化史、傳統思想史、教育史和禮教史上,影響最大的,前推孔子,後推朱熹。因此,有些學者也稱朱熹為「三代下的孔子」。
  • 《朱子家訓》中的傳世名句,教子治家的經典家訓!
    朱熹(1130~1202),南宋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詩人、教育家、文學家。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出生福建尤溪,僑寓建陽(今屬福建武夷山)崇安。一、斯文不可不敬,患難不可不扶。選自《朱子家訓》。【譯文】舉止文雅的人不可不尊敬,有困難的人不可不幫扶。二、見不義之財勿取,遇合理之事則從。選自《朱子家訓》.【譯文】看見不義的財物不要去拿,遇到合理的事物要擁護。三、事師長貴乎禮也,交朋友貴乎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