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鮮肉」三個字,不只是讚美,更是一種責任

2020-12-15 1905電影網

此前王俊凱北電參加的三次藝考造成三次「校園釜山行」


    1905電影網專稿 隨著中國電影市場躍居世界第二,邁入「單片20億時代」,不少行業現象成為近年來萬眾矚目的焦點,特別是身價水漲船高、人氣火到爆棚的「小鮮肉」們,似乎無時無刻不在霸屏,隨時隨地都在上頭條,而他們帶來的海量粉絲經濟更成為市場定位的目標和商家追逐的熱潮。


    年少成名往往是把雙刃劍——片酬虛高、演技為零、摳像替身、愛耍大牌、吸毒緋聞等在部分一夜爆紅的「小鮮肉」身上發生的負面現象也隨之而來。正值全國兩會進行時,文藝界人士對這些粉絲基數龐大的年輕偶像們有著不同的看法。


質疑派意見:宋丹丹、宋春麗、鬱鈞劍


宋丹丹:青年演員應學會「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演戲」



    3月6日,宋丹丹在參與兩會時表達了對青年演員德藝觀的看法,認為當下一夜成名的「小鮮肉」們缺少正確的價值觀指導,青年演員應學會「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演戲」。


    相比之下,她認為現在沒有人來教育一夜成名的年輕演員什麼是有用的,什麼是沒用的:「現在的『小孩』一夜之間就成了明星了,一下就有幾千萬粉絲...我們現在社會的價值觀往往認為有名有錢就是成功人士。他們很小就成為『成功人士』了,但他們有很多事情還不懂,沒有人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人。而今天,我們已經丟失了引領那些一夜成名的年輕人的陣地。」


宋春麗:小鮮肉現象需要媒體正確引導



    3月6日,宋春麗在接受《中國電影報導》採訪時談到了「小鮮肉」的問題,宋春麗很是無奈:「不能說整個社會沒有這個氛圍,但起碼是很小的。我們的孩子們關注的是那些小鮮肉們,關心他們今天又跟誰好了,今天又離婚了……不關心其他的。」此時記者表示需要正確引導,坦率的宋春麗直言:「這是你們的工作!」言下之意,這種亂象亟待媒體監督。

 

    宋春麗談到:「商業大潮的衝擊,人們都急功近利。」她坦言大家為了生存需要妥協於潮流,觀眾對傳統的節目模式無法產生熱情,因此吸引眼球的內容成為了熱點。


鬱鈞劍:藝人霸屏靠一夜成名



    3月6日上午,鬱鈞劍在兩會中談到了他對於藝考的看法:「現在所有的平臺對他們來說沒有用,這些平臺大都屬於一些一夜之間成名的藝人。所以我對他們十分擔憂。這些孩子從音樂學院畢業唱歌的,學了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但是現在唱歌的平臺並不屬於他們。所有的歌唱平臺對於專業歌唱演員來說,基本上沒有什麼用處。電影學院、戲劇學院的孩子,父母花費多少錢培養他們,但是現在在電視屏幕上的,有幾個是真正通過科班教育出來的?所以這是我對以後文藝界的一種擔憂。」


支持派意見:劉星、王興東


編劇劉星:對 「小鮮肉」不排斥不帶敵意


 

    而對於小鮮肉當道,劉星導演認為這些都是祖國的未來,不應排斥,不應帶有敵意,需要肯定和評價他們的文藝事業的奉獻。年輕人犯錯上帝都可以諒解,但是一定要用德藝雙馨來約束自己。希望公益活動和慈善活動能多多邀請「小鮮肉」們參加,媒體多多報導真實消息,不要把年輕的一代演員推到另一個地方。

 

編劇王興東:「小鮮肉」不能一概而論


    

    王興東表示「我們編劇沒有生活也寫不出好劇本,有些作家閉門造車瞎改,現在演藝界也出現了替身這種現象。但是我們的電影不是賣肉的,是輸出精神的。」

 

    王興東老師更是肯定了青年演員王凱能吃苦的精神,在電影《黃克功案件》中出演抗日軍政大學第六隊隊長黃克功。王凱前往陝北高原的榆林,當地零下15度環境條件特別差,等再見王凱時,臉曬都得特別黑……「他雖然是年輕演員,也是當紅明星,但是他真正地付出了代價付出了辛苦,才拍出《黃克功案件》——年輕演員不能一概而論,這些演員內心充滿激情有道德操守,就能輸出真善美的藝術形象。

 

    眾多代表委員們如此重視「小鮮肉」現象不是沒有道理的,畢竟已經成為社會符號的他們極具影響號召力,其一言一行都在無形中影響著廣大粉絲。「小鮮肉」可數,而粉絲不可數,如何正確引導粉絲們將過多的注意力從其八卦緋聞轉向作品質量,或更有深度的文藝形態,尤為值得社會,特別是媒體關注。


聽聽他們自己怎麼說:


    當文藝界的委員們為電影行業發展而積極獻策時,演藝圈的「小鮮肉」們也在積極響應。中國電影報導的1905電影網正在聯合推出《身為偶像,我們願有德有藝》系列節目從3月6日起每晚17:58在電影頻道播出,前三期分別邀請到了王俊凱、楊洋、楊紫三位年輕偶像來談談他們的「德藝觀」。



    參加了諸多公益活動的TFBOYS隊長王俊凱說,一個人必須德行要好,之後再從藝。我不管是不是有這麼大的影響力,我都會去想做一個正能量的少年。雖然現在還是小鮮肉,但終會成長成演技成熟的人,我也會努力向「德藝雙馨」的標杆行進。



    楊洋則認為,作為一個公眾人物,「德藝雙馨」就是要樹立一個好的榜樣給粉絲,因為你的一言一行大家都會看到。剛開始演戲的時候,非常受益匪淺的一句話是,想演好戲就首先得先學會怎樣做人。「在我們這個年齡階段,你吃點苦受點傷對自己來說是一種財富。」



    楊紫稱:「我覺得德藝雙馨就是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情,像宋丹丹媽媽、蔣雯麗阿姨這樣的楷模學習,學的不光是演戲,還有做人的道理。」



    三位青年演員都重點談到了對「德藝雙馨」的看法——這是在3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電影產業促進法》終明確寫入的法規,以鼓勵電影創作者既要具備良好的品德,也要體現不斷精進的藝術才能。無論是初出茅廬、一炮走紅的「小鮮肉」,還是久經沙場、雲淡風輕的電影「老炮兒」,作為公眾人物,都應該對自己嚴格要求,做好表率。陳凱歌在兩會期間談及《電影產業促進法》中提到的「電影從業人員應該堅持德藝雙馨」時,坦言讓一個人在藝術上和品德上都很「芳香」是件挺難的事,但必須要「自律」,至少不應該「臭」。


    

    從各位兩會文藝界人士的發言中,從王俊凱、楊洋和楊紫三個年輕藝人身上,我們能清楚的看到「小鮮肉」三個字沉甸甸的分量——一方面是粉絲冠以的愛稱和讚美,代表了社會對年輕演員們的喜愛和賦予他們的權利;另一方面是這些年輕演員們對廣大粉絲的不可估量的影響力,代表了他們對社會的擔當與責任。

相關焦點

  • 小鮮肉帥的精緻、帥的賞心悅目,質感的腹肌和人魚線更是撩人
    這枚小鮮肉給人的感覺就是陽光、乾淨,讓人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了。舉手投足之間都有一種莫名的氣質,他帥的精緻、帥的賞心悅目。厲害的是,他不只是顏值在線、不只是氣質非凡,更是一個努力雕琢自己的男生,撩起衣服可以撩人的肌肉小奶狗。看似文弱的他,居然是一個寶藏男孩,肌肉讓人瞠目。
  • 這是《詩經》中最短的一首,只有24個字,讚美的是一種特別的職業
    《詩經》中的很多詩,很多句子,都美的讓人心動,當然,《詩經》中也有很多敘事和歌頌的詩篇,也有塑造大英雄大豪傑的詩篇,但是和其他國家的一些詩不同的是,《詩經》中往往不僅描寫英雄人物,也重視對普通人的讚美。比如下面這一首隻有24字的《盧令》,是詩經中最短的詩。《盧令》來自齊風。
  • 《心理罪》中三個版本的方木,這位小鮮肉力壓鄧超和李易峰
    《心理罪》是根據作家雷米所著的同名系列小說改編而成的犯罪懸疑片,如今也是拍的最多的,其中一部網劇,兩部電影,而小說中的主人公方木,如今已經給觀眾呈現了三個版本,大家覺得哪個方木最符合小說中的人設呢?這部網劇的方木由小鮮肉陳若軒飾演,而從陳若軒的氣質、狀態和表演方式上來看,非常接近小說中方木的特點,這也是這部網劇能取得如何好的口碑的最主要原因,也因為這部網劇陳若軒而大獲人氣。在針對偵破案件中,更是表現出了智慧和邏輯分析,還是要給個贊的。更有書迷表示陳若軒飾演的方木完全符合對小說人物的想像,也可見對陳若軒演技的認可。
  • 娛樂圈小鮮肉的字跡,誰的字最好看?
    很多人都說長相好的人,肯定能寫出一手漂亮的字,但是能寫出好字的人不一定長相就好。其實話也不能說的那麼絕對,肯定還會有小部分不屬於這個範圍。尤其是娛樂圈的明星,字寫的都很好看。今天我們來看看娛樂圈的「小鮮肉」,看看他們的字寫的怎麼樣?僅供娛樂。
  • 央視晚會少些「小鮮肉」沒什麼大不了
    劉雪松 網上傳得沸沸揚揚的「央視中秋晚會禁用小鮮肉」,很快被導演組「闢謠」。央視相關人士表示,不清楚這些事,圈內人都表示沒聽說過類似的要求。 這些年「小鮮肉」扎堆,吃倒了普羅大眾的胃口。只見各大衛視屏幕上,各種分不清是男是女的藝人秀媚眼、秀五官。演技不咋的,全憑一張精緻到抹平性別差異的臉。這在審美導向上是存在嚴重偏差的。正因此,網絡上掀起了呼喚「真男神」的熱浪,人們希望演藝圈、傳播界,能夠多推些真漢子,刮刮眼睛和肚子裡的油膩。這跟歧不歧視沒有關係,純屬口味變了。 「口味加兩口,就是品味」。演藝圈是個很會看臉色的地方,投其所好是商業的本性。
  • 張紀中的三個耳光,不止扇了董又霖,更是打了所有流量明星的臉
    01張紀中連扇董又霖三個耳光自12月22日起,知名導演張紀中在綜藝節目《巔峰對決》中連扇年輕小鮮肉三個耳光的新聞開始霸佔熱搜。在此檔節目中,年輕演員董又霖和老演員牛莉搭檔演出,作為導演的張紀中卻覺得董又霖遲遲沒有入戲,在導演的時候很著急。
  • 責任是一種使命,更是一種力量
           責任是人類的一種神聖使命,是每個人都必須承擔的分內之事。責任有大有小,有重有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比如,父母對孩子的責任;員工對單位的責任;老師對學生的責任;公民對國家、社會、家庭的責任。這樣的責任到處都是,也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
  • 扶起的不只是人心,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春晚經典小品《扶不扶》小品這種藝術形式,既然是來源於生活,給觀眾帶來笑聲的同時,那麼反映的必然是一種社會現象,傳達的必然是一種社會正氣。弘揚社會正氣是我們每個人責任和義務小品《扶不扶》故事裡的內容也是我們經常能碰到的事兒。
  • 「老戲骨」達康書記爆紅為何小鮮肉們一點都不害怕?
    有些鮮肉根本就是小孩子(演技可能還不如個孩子)在資本爆炸,資訊爆炸的年代,「一億元」我們在網上看到這些數字的時候,可能並不感覺很多,但筆者要給大家舉個小學算術題作為例子讓你來認識一下「一億元」有多可怕,相信在座各位,年薪達到50萬的並沒有多少,但這少數人不吃不喝200年,才能賺足「一億元」,而「鮮肉」們談不上演技,也沒有歲月的沉澱,甚至有些還在念書,他們又憑什麼?
  • 貼春聯不只是一種儀式,更是一種文化,蘊含了豐厚的內涵!
    」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讀書使者,今天小編帶大家來說一說貼春聯不只是一種儀式,更是一種文化,蘊含了豐厚的內涵的事情,有興趣的同學就跟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哦「可以說貼春聯的文化一直從古代傳到現在仍舊被大家所推崇和傳承,其中原因有很多。
  • 劉欣玥:翻譯不只是對書本知識的實踐與應用,更是一種責任心的體現
    談到參與志願翻譯,劉欣玥說自己只是翻譯志願者中的普通一員,「在疫情開始擴散的初始階段,我正在湖北家鄉,感到很恐慌,直到接到工作,我才有一種生活正在慢慢回到正軌的感覺。翻譯工作讓我看到了除國人外很多為我們加油的人,這讓我感到很溫暖。」「「我每天主要是下午和晚上做翻譯工作,日均三千字左右。」
  • 楊洋:其實我不是一個單純的小鮮肉,我是個紅燒肉,因為有味道?
    楊洋:我不要做小鮮肉,我要做紅燒肉2018,楊洋 再度登上央視春晚#的舞臺,與王凱和留守兒童共同演繹歌曲《我的春晚我的年》。他說 :「大家說小鮮肉,肯定首先關注你的外表,但我不想做一個單純的小鮮肉,我要做紅燒肉,因為紅燒肉是有味道的。」
  • 宰相李嶠的一首詩,20個字寫風,一個字讚美竹子,可惜人品不咋地
    唐詩宋詞是華夏文化的兩個巔峰,短短幾十個字就能表述意境恢弘的事物,眼見遺骸,尤其格律詩固定之後,這種文學體裁完美、簡潔,平仄有序,讀起來朗朗上口,很多詩人手法嫻熟,寫出來的詩句,過了千百年依然熠熠生輝。後人編撰的《全唐詩》是中華文化的詩歌寶庫。
  • 是誰對小鮮肉「上癮」?
    近些年,隨著小鮮肉美學的盛行,似乎僅憑顏值取勝的小鮮肉們一直飽受爭議,抨擊的聲音中不乏許多老戲骨——陳道明就曾炮轟過「嬌氣」小鮮肉們的不敬業。而重度依賴高顏值雙男主開道的耽美題材,也借著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改編,在當今嚴格的審查環境下粉墨登場。小鮮肉們憑藉著獨特的美學語法,將耽美拉入主流市場的烹鍋,並不斷加熱。
  • 黃安:「丁真的一夕成名,重重地打了時下小鮮肉的那一張張假面」
    12月11日,歌手黃安在社交平臺發文《談談丁真》讚美丁真!並由此延展開來斥責當下商業運作的娛樂小鮮肉病態!談談丁真丁真的一夕成名,其實是重重的打了時下小鮮肉的那一張張假面。誰說小帥哥必須是娘炮?商業操作成功的小鮮肉,從此出門戴上墨鏡、口罩、大耳機、不苟言笑,身旁一堆煩的要死的保姆,直接回到魏晉南北朝出門撲粉、手無縛雞之力的形象最優。
  • 小詩人寫下一首唯美的詩,通篇都在讚美梅花,但是卻不著一個梅字
    梅花由於其獨特的個性,以及獨一無二的氣質,使得它受到了歷代文人的喜愛,人們不僅喜愛這種植物,同時也寫詩讚美它高尚的品德;每當大地被大雪覆蓋,整個世界都是白皚皚的一片,並且天氣也是異常的寒冷,可是梅花卻是選擇在這個時節開始綻放,不會畏懼天氣的寒冷,開出來的花非常的豔麗,還散發出一種獨特的清香
  • 「小鮮肉」放在古代啥樣?為何古時候男作家的作品常不乏脂粉氣?
    男子作閨音現在就用來說是男生用女生的角度,用女生的話進行創作,現在常常代表的都是不太好的情況。其實更多的男生男生筆下的女性角度,其實更加的體現出了女性的一些獨特魅力。在一些詞中就會運用這樣手法,古時候只是男生描述女性的一些行為,形態,姿態等等。但是現在有很多的男生偏向於女生化,甚至於比女生更加的女性。
  • 「小鮮肉」是如何從褒義詞變成貶義詞的,老戲骨們說出真相
    都不是,現在的一步電影投資方所給出的資金是超出我們的想像的,只是錢沒用在刀刃上,才導致現在影視出現一度的萎靡狀況。多位老戲骨曾多次談到現在的小鮮肉。丁志誠就曾在節目上說出了自己的觀點,現在的演員就是通過炒作在放大。
  • 從魏晉美男到當代「小鮮肉」,長相品行,千古不變標準
    同時魏晉時期,美男講究嬌俏,追求皮膚白皙嬌嫩,光潔絲滑,以白為美,更加給人一種秀美之氣。男子以擁有白皙的肌膚為美,美男王衍、潘嶽等皆以皮膚潔白而聞名。這類男子與當下流行的「奶糰子」型小鮮肉有異曲同工之處,肌膚如美玉,給人以俊秀之美。
  • 小鮮肉現象=反智主義?——《動物世界》法則
    小鮮肉這個現象由來已久,久到小編已經記不得前前後後到底出現過幾代小鮮肉了,今天碰到一個,明天碰到一個,認識的不認識的,好像都被貼上小鮮肉的標籤。前不久,小編聽說一部「國產燒腦片」上映了,雖然是小鮮肉擔綱,但畢竟是國產不多見的燒腦片,而且豆瓣也有7.5分,不算低了。所以決定「瞻仰」一番。小鮮肉演員(如果他們能被稱為演員的話)有演技嗎?這又是個哲學難題。這個命題包含兩個主要條件:小鮮肉和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