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飛魚說史
有沒有那麼一本書,讓您百讀不厭?
有沒有那麼一本書,讓您每次閱讀都有著不同的感受?
對我來說,《紅樓夢》便是這樣的一本書,每次讀完之後,都覺得這本書中所囊括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有時候甚至覺得讀了很多遍依然沒能讀懂。
想想也是,紅學的文化之深,豈是讀幾遍原著便能理解透徹的?
就四大名著來說,研究紅學的人是最多的,即便是那些紅學大師,也不敢拍著胸脯說,自己已經徹底領悟了紅學的精髓。
完整版的《紅樓夢》並不是出自一人之手,而我們經常看到的是曹雪芹寫的前八十回和高鶚續寫後四十回的版本。
也正是因為這點原因,導致了《紅樓夢》中有很多疑團,再加上高鶚的文學造詣與曹雪芹相差不少,讓人覺得這本名著的結局根本不是曹公一開始設定的那樣。
其實這點是沒有爭議的,當代著名作家、紅學大家劉心武也是這一觀點。
劉心武是紅學研究學者中泰山式的人物,他在紅學上的造詣頗高,提出了很多獨特而又令人深思的觀點,他曾在《百家講壇》欄目中主講《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系列節目,也出版了《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等相關書籍,備受紅學愛好者推崇。
而在今年八月份,劉心武又推出了畢生嘔心瀝血研究《紅樓夢》的獨特成果和全部感悟而著成的,由北京新華先鋒出版科技有限公司出版的新書——《劉心武妙品紅樓夢》(全五冊)。
賈寶玉和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感情是很多人都比較感興趣的,那麼為何賈寶玉最後在林黛玉去世後娶了薛寶釵呢?
劉心武表示:這兩人結合是定數,但絕非高鶚所續寫的那般,成了讓人詬病的「調包計」。
我們一起來看。
很多地方都有這麼一個習俗,在小孩子年滿周歲的時候,在他的身邊擺上幾種物品,然後根據小孩子最後抓取的東西,來看他未來的志向。
這種習俗就做周歲抓周,不過此舉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也逐漸消失在了歷史的煙雲之中。
賈寶玉作為《紅樓夢》的頭號男主,在他周歲的時候,父親賈政也讓他進行了抓周,一看他將來的志向,可是在地上的無數物品中,賈寶玉單單只是抓了脂粉釵環。
從這時候開始,也註定了賈寶玉這輩子都將過活在女人堆中,賈寶玉曾說:
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
賈寶玉從小養尊處優,所以薛寶釵給他取了個綽號,叫「富貴閒人」。
其實這也只是賈寶玉前半生的寫照,他的後半生可謂是嘗盡了人間的各種悲痛,他喜歡林黛玉,林黛玉亦喜歡他,但最終兩位有情人並沒有走到一起,有人說,倘若林黛玉身子骨強一點,沒有去世那麼早,兩人想必就在一起了。
答案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即便林黛玉沒有病,她的悲慘結局已經註定了。
上文我們已經提到,《紅樓夢》的前八十回是曹雪芹寫的,那麼曹雪芹為何沒有把《紅樓夢》給寫完呢,劉心武認為,其實並不是曹雪芹沒有寫完,而是寫完了,卻丟失了,理由是曹雪芹自己已在在書中明確寫出:
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
說到這,或許有小夥伴會說,也許曹雪芹只是寫個一個大綱,章回就寫到了80回,其實這樣說也有道理,但《紅樓夢》的前八十回中還有有2000多條批語,而在這些批語裡,曾多次透露八十回後的情節,從這裡也能推斷曹雪芹其實是把《紅樓夢》寫完了的。
當然也正是因為這些批語,讓後來的高鶚等人得以續寫後面的章節,而在高鶚的筆下,賈寶玉則成為了一個地地道道的「受害者」,而他也為賈寶玉娶薛寶釵設定了一個「調包計」。
賈母和王熙鳳兩人原本是木石前盟的守護者,也就是說無論是賈母也好,王熙鳳也罷都極力贊成賈寶玉和林黛玉在一起,但是在高鶚續寫的章節裡,兩人卻翻臉無情,又成為了金玉良緣的促成者。
賈寶玉和薛寶釵的婚事則由賈母做主,鳳姐獻計,讓薛寶釵冒名頂替黛玉嫁給寶玉,而林黛玉則驚聞噩耗,焚稿了斷痴情,最終於賈寶玉、薛寶釵大婚之夜淚盡而逝。
想必不少人再看到賈寶玉和薛寶釵大婚,林黛玉去世之後,便看不下去了,因為這結局太讓人傷感了,也有人因為這一結局,認為高鶚寫的結局,並不是曹雪芹設定的結局,說不準曹雪芹會把賈寶玉和林黛玉寫到一起去。
其實並不是如此,劉心武認為,賈寶玉和薛寶釵最後的結合這點是定數,並沒有什麼不妥,在前八十回的批語裡,也早已經有所暗示,但絕非高鶚所續寫的那般,需要以調包計來讓賈寶玉娶薛寶釵。
娶薛寶釵這事並不意味著賈寶玉是為難的,在《紅樓夢》中第五十八回,梨香院小戲子菂官、蕊官、藕官三人的故事,已經預演了黛死釵嫁的結局。
菂,指的是蓮子,菂與藕一體同生,同氣連枝,恰如菂官、藕官形影不離的深情,但是在菂官去世後,藕官又把感情放在了後補的蕊官身上,當眾人責怪藕官喜新厭舊的時候,他卻說:
這又有個大道理。比如男子喪了妻,或有必當續弦者,也必要續弦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丟過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續,孤守一世,妨了大節,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
而賈寶玉卻對藕官這種奇怪觀念表示認同,這裡也就為他將來迎娶薛寶釵埋下了伏筆,所以寶玉迎娶寶釵,也根本不需要用「調包計」。
在《劉心武妙品紅樓夢》一書中,劉心武從秦可卿入手,考證了元春、妙玉、寶玉、黛玉、寶釵、湘雲等原著中主要人物的生活原型、家世及命運結局,同時也為讀者揭開了籠罩在他們身上的重重迷霧。
此外,劉心武更是以多年研究紅學的心得,對《紅樓夢》八十回後應該發生的真故事進行了推演求證,揭開了《紅樓夢》八十回後讀者所不明白的全部謎底,將紅學研究推向了一個全新境界。
如果您對《紅樓夢》有不解,如果您對對紅學有偏愛,不妨看看《劉心武妙品紅樓夢》這套書。
參考資料:《紅樓夢》、《劉心武妙品紅樓夢》等。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