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歷史上,有四大文明古國的說法,即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國,當然,縱觀全世界,古文明自然不止這四個,這四個最古老、最具代表性,其它還有古希臘、古羅馬等等,都曾經很輝煌燦爛。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我們在提其它文明的時候,前邊一般都要加一個古字,唯獨我們中國不加,你要說古中國,那考試一定要扣分的,為什麼只有中國前邊不能加古字?這正是厲害之處。
比如我們熟知的四大文明古國,古巴比倫,大概是現代伊拉克那片,古埃及和古印度,地方也都還在,但跟當地的文明和國家基本沒什麼關係了,所以為了區分現代國家文明的差別,它們前邊都要加古字。
唯獨我們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傳承至今,依然堅挺,沒有斷絕、沒有消亡,所以前邊不用加古字。換句話說,其它古文明都消亡、斷絕了,曾經世界上爭芳鬥豔的古代文明,為何只如今只剩我們中華文明一枝獨秀呢?
這個問題細說起來很複雜,簡單的說,我認為我們中華文明,必然有一股有別於其他古文明的優秀品質。這個品質是什麼呢?我在研究世界神話的時候,發現了一些端倪,因此我們就從神話的角度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在世界各文明的神話中,最大的一處共同點,就是關於大洪水的神話記載,幾乎所有古文明都有關於洪水滅世的神話,從各大古文明的大洪水神話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到中華文明的獨特之處。
除中華文明以外的各大神話,關於大洪水的應對非常類似,我們都聽過諾亞方舟的神話傳說,這個神話,就是借鑑的古埃及和蘇美爾(古巴比倫文化相承)神話的內容,簡單的說就是造船躲避大洪水。
古印度、古希臘等等神話中,也基本都是類似造船躲避的套路,驚人的相似,而我們中國神話中,關於洪水的應對,卻與其他文明的消極態度截然相反,中華文明選擇主動出擊。
中國關於大洪水的神話,都是治水神話。最早有女媧治水,《淮南子》等記載,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水浩洋而不息,女媧斷鰲足以立四極,積蘆灰以止洪水。
女媧之後還有大禹的父親,鯀治水,鯀失敗之後,大禹子承父業,繼續治水,最終徵服了大洪水,這一對比,很明顯發現我們中華文明比其它古文明,面對大洪水,多了一種勇於向大自然挑戰的抗爭精神。
尤其是鯀、大禹父子兩代人堅持不懈的治水的事跡,有一種《愚公移山》的,子子孫孫無窮匱的意味在裡邊,這種種堅韌不拔、不畏艱險的品質,在其它古文明的大洪水神話中,是看不到的。
由此可見,古代其它文明都已作古,唯有我們中華文明傳承至今,一枝獨秀,也並非全是偶然,我們中華文明自有一股永不言棄的韌性,正如《周易》所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你看,能這麼隨意的引用數千年前的祖先智慧、教誨的,大概也只有中國人了。
文章摘自道學平臺公眾號(id:edaoj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