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古文明一般指四大文明古國,其流傳於我國國內,在國際上卻尚存爭議。分別是古巴比倫,古印度,古埃及以及中國。然而古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的文明早已徹底滅亡,被穆斯林佔據。希臘與印度更是失落的文明,飄散在歷史的長河中。唯有中華文化傳承至今,這是為何呢?
理智上說,中華文化歷史並不是最悠久的,比如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印度的哈巴拉等等,其文明存在時間都比中華文化要更為久遠。五千年歷史的埃及金字塔足以證明。其實通過考古證據顯示,中華文化至少有四千年的歷史,這是毋庸置疑的,至於我們常念叨的「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歷史」,有些名過其實。但值得一提的是,四大古文明可以說只有中華文化是傳承至今一脈相承的。
中華可以傳承至今的原因首先是漢字。中國近代貧弱的時候,曾經有人主張徹底廢除漢字,因為覺得漢字系統太落後,不適應現代社會。這種說法也有一點兒合理性,因為漢字的確是非常古老的系統。甲骨文發現的時候,已經是很成熟的文字了,說明其出現時間非常早,所以,漢字系統從古人記錄的最原始手段演化而來,既繪畫。
從這個角度講,它不但比什麼英文、阿拉伯文落後,甚至比楔形文字還落後,和古埃及象形文字是一個梯隊的,豈止是古老,簡直是古老。外國人覺得漢字難寫、漢語難學,因為漢字不是音節文字,這與大多數現代文字系統大相逕庭。以英文舉例,只要會某一個單詞的讀音,再掌握26個字母和一定的規律,拼寫出文字並非很難。但漢字系統就沒這麼智能。雖然漢字有繪畫的元素存在,所以按理說,可以根據文字分析出意思,但這種分析首先就要特別熟悉漢語,何況,隨著年代的推移,這種繪畫元素越來越抽象和淡薄。
其二是圖騰信仰,說起中國的圖騰,自然離不開「龍」,世界稱中國人為龍的傳人,我們將其「龍」這個圖騰作為信仰。在原始社會,圖騰是一種聚攏人心的手段,它賦予族人歸屬感。早期的圖騰大多是動物,比如「熊」、「鳥」。這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遠比三皇五帝還要古老。
其三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有很多優缺點,這是所有文化的共性,愛它的,頂禮膜拜,恨它的,除之後快。理論上而言儒家文化雖有糟粕,但還沒有壞到什麼罄竹難書的程度。儒家是一種入世學說,講究實際利益。所以,以儒家文化作為中華文明的核心,倡導的是實際利益先行者。
正因儒家文化的存在,宗教文化在中國的地位遠不如西方國家一般。儒家思想深入高端階層,把持中國人思想上千年,宗教完全被邊緣化了。歐洲皇帝登基,得教皇加冕,君權與教權的鬥爭橫亙西方歷史,而穆斯林國家,更是把伊斯蘭教奉為一切之行為準則。為了和宗教相關的一些簡直無釐頭一樣的問題,同一宗教內部鬥的你死我活,比如東正教和天主教,遜尼派和什葉派,而不同宗教之間更是大戰千年。事實證明,宗教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教人向善;卻也可以讓人向惡,它可以成為統治者掌控民眾的工具。
中華文化可以傳承至今沒有遺失,是值得慶幸的。就文化而言,經過時間的沉澱變得富有魅力與內涵,它可以成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與魂魄,中華文化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