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巴文會動,一看就知道表達的意思,太好玩了!」近日,一組會動的東巴文表情包在麗江的微信群裡悄悄傳開,平日裡看不懂的東巴文,在微信聊天頁面萌態頻頻。
從「早上好」「再見」等禮貌用語,到公務溝通的「收到」「稍後回復」,再到疫情下的「戴口罩」「勤洗手」等提示,古老的象形文字東巴文以新穎的方式,在社交範疇裡找到了一個新的存在方式。融入地方特色,創意十足。
使用
接受度高大人小孩都喜歡
網際網路+時代,用手機溝通互動,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繞不開的常態。表情包作為新媒體傳播中一個特有的符號,它的存在及使用,不僅僅能看出使用人的性格、喜好,同時,地方特色的融入,地域性的符號,讓表情包有了更深層次的存在意義——「文化傳播」。
有整個畫面一直動的元素,也有從右側跑出來進行整合的字符,還有或隱或現的、部分會動的東巴文,有象形文字的加持,文字中的動物、如同翅膀一樣的手、紅紅的嘴唇,表情包的萌元素在東巴文的再現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磚紅、藍色、綠色為主色調的設計,也與東巴文契合。
「很有意思,比起其他的表情包,會動的東巴文其底蘊更加深厚。」麗江市民和女士說,現在微信上表情包很多,每個人都會下載不同的表情包,但會動的東巴文,不僅有地方特色,還很萌,使用過程中,因為孩子很喜歡,再與他講講麗江文化,讓孩子從小記住這些文化遺產,很不錯。
麗江市民楊女士則說,在大學群聊裡用了會動的東巴文表情包以後,引來許多同學的追問,很自豪,我們納西族有這樣的文化,而且以這樣新穎的方式出現,接受度很高,讓許多人開始去了解它。「我女兒最喜歡『勤洗手』表情包裡的那雙在水龍頭底下搓洗的手,她說像極了翅膀。」
「很有個性,讓人一用就能與其他表情包區分開來,很符合現在年輕人的喜好。在外地工作的麗江人表示,看到東巴文表情包很親切。」麗江市民李先生說,「有一天孩子問『辛苦了』為什麼會有個羊一樣的頭,還滴汗,我也不懂,就去請教了研究東巴文的學者,對自己來說也是一種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我對當地文化的了解也增加了不少。」
組成 共24個表情分3個方面
會動的東巴文表情包由24個表情組成,內容上分日常用語、公務溝通、抗疫宣傳3個方面。日常用語中,「早上好」「謝謝」「哈哈」等表情包應用較多;公務溝通中「收到」「辛苦了」「點讚」成了大家比較喜歡的表情;抗疫宣傳中,「勤洗手」「戴口罩」兩個表情也很常用,特殊時期它們的出現,讓表情包有了新的含義。
「『戴口罩』『勤洗手』等有關抗疫的表情,在我們一開始的策劃定稿中是沒有的,這個麗江元素的表情包,醞釀了很久,在2019年6月份就推出了第一套,剛好在設計上線期間,疫情出現,於是就加入了抗疫的元素,這也是某一特定的時間點、時間段內容的一個體現。」麗江市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副主任餘金山說。
會動的東巴文表情包於2020年3月17日上線,剛上線的時候,抗疫類還包含了「少出門」「不聚會」等表情內容,隨著國內疫情向好的控制趨勢,在使用的過程中,表情數量逐漸減少,如今保留下來,且仍在使用的有「戴口罩」「勤洗手」兩個。
餘金山說,目前留下的兩個表情包,有很強的代表性,在目前的疫情防控階段,戴口罩和勤洗手一直重複提示,同時兩個表情的存在還能讓人記住改組表情包的上線時間。會動的東巴文從3月17日上線至4月14日,下載量達到了1512次,雖說下載量不算大,但表情包的用戶粘性很好,用戶下載後使用的頻率不低,也可以說下載了的用戶都喜歡用。
創新
傳播麗江文化和麗江元素
「東巴文學術性很強,所以在用東巴文製作表情包的時候,進行了嚴格的把關,到目前為止,沒有接到投訴,也沒有質疑的聲音。」餘金山說。
餘金山介紹,會動的東巴文表情包的項目團隊,先是對文字語言進行了精心的挑選,如早上好、晚安、辛苦了、好好休息等詞語,都充滿了親和力,在確定了要表達的文字後,交由麗江東北研究院的學者進行設計、把關,最後再由電視臺進行後期的動畫處理。「做動畫前的東巴文原始素材都是研究院的學者寫的,從設計到把關,都很嚴謹。」
談到創作會動的東巴文表情包的創作初衷,餘金山說,作為傳統媒體,團隊一直在嘗試用新的手段向全網傳播麗江傳統文化和麗江元素,麗江元素表情包的製作就是邁出的一步。
據了解,麗江市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在製作會動的東巴文表情包之前,還製作了一組納西族男女青年、兩組手語表情包。目前,麗江元素表情包已經推出了4組,計劃中,麗江元素表情包一共要推出10組,作為麗江文化的富礦,東巴文表情包還會推出新的內容。此外,麗江的標誌性建築,如三眼井、麗江古城等,也會在表情包裡出現。當然,麗江世居少數民族,白族、彝族等少數民族的文化也會在麗江元素表情包中體現。
本報記者 木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