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遺址的重重迷霧

2021-01-13 瞭望東方周刊

青銅器上不但沒有留下一個文字,而且還隱隱能看到瑪雅文化、古埃及文化的影子

文丨蔣光耘

觀眾在四川三星堆與金沙遺址出土文物精品展上參觀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烏金箔


在中國古代文化遺址中,幾乎找不出一個遺址比三星堆和金沙遺址更加神秘的了。


據文獻記載,成都有文字可考的建城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時期張儀築成都城,有2300多年的歷史。金沙遺址的發現,不僅將這一歷史推前到3000多年,同時,也帶來了一連串千古之謎。


2001年2月8日,在成都市中心天府廣場約5公裡外西北部的金沙村,偶然發現了一處古蜀文化遺址。


幾年來,經過對50多個地點、17000平方米的發掘,發現了大型宮殿式建築、祭祀活動場所、一般居住區、墓地等重要遺蹟現象,基本確認遺址的分布範圍在5平方公裡以上;出土了金器、銅器、玉器、石器、漆木器等珍貴文物6000餘件,還有大量的陶器、象牙以及野豬獠牙和鹿角。


有序的建築格局,先進的農業生產,精湛的手工業製作,規整的墓地,猶如一塊塊文明的碎片,為我們拼接出一幅成都平原3000多年前,一座規模龐大、規劃嚴密、社會組織結構清晰的古老都邑華美的文明畫卷。


金沙遺址的發現,極大地拓展了古蜀文化的內涵與外延,對蜀文化起源、發展、衰亡的研究有著重大意義,特別是為破解三星堆文明突然消亡之迷找到了有力證據。據專家推測,金沙遺址是繼三星堆文明之後,商代晚期至西周時期古代蜀國的都邑所在,它與成都平原的史前古城址群、三星堆遺址、戰國船棺墓葬共同構建了古蜀文明發展演進的四個不同階段。


金沙遺址的發現使3000年前一段輝煌燦爛的文明奇蹟般地展示在世人眼前,人們不禁要問,是誰創造了這段歷史?是誰鑄造了這個奇蹟?他們何以如此輝煌?他們來自哪裡?又去向何方?


隨著金沙遺址的持續發掘和研究,一些謎底在慢慢揭開,有的疑問已經找到答案,但仍有不少迷團依然雲遮霧繞。


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頭像


在金沙遺址發現之前,成都平原及周邊地區相繼發現了多處商代晚期至西周時期的重要遺蹟。


上世紀80年代,在成都市區十二橋遺址,人們發現了大型的幹欄式木構建築、大量的尖底陶器以及卜甲等物,隨後的幾年又在十二橋由西向東分別發掘了撫琴小區、方池街、君平街、指揮街、鹽道街、岷山飯店、岷江小區、黃忠村等遺址。梳理這些考古資料,研究人員發現,它們的文化面貌與金沙遺址非常相似,應是同一時期的人類文化遺存。


從金沙遺址的規模與等級來看,是目前成都平原眾多遺址群中面積最大、堆積最豐富、出土器物等級最高的一處。因此可以說,在公元前1200至公元前600年,金沙遺址應是古蜀王國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的中心所在。此時,四川盆地及周邊地區同時存在的幾十處文化遺存,如同滿天星鬥,圍繞在金沙遺址周圍,烘託出金沙遺址在這一時期不可動搖的中心地位。


這個強大繁盛的古蜀王國是如何形成和發展的?金沙遺址和三星堆遺址一樣,雖然出土了數以萬計的文物,但上面都沒有相關的文字記載,也就沒有找到確切的答案。


金沙遺址的玉器精品



金沙王國來自哪裡?


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出土了數量龐大的青銅人像,但他們卻不歸屬於中原青銅器的任何一類,青銅器上不但沒有留下一個文字,而且還隱隱能看到瑪雅文化、古埃及文化的影子。那些「高鼻深目、顴面突出、闊嘴大耳,打有耳洞」的古蜀人形象至今也無從溯源。有專家推測,他們或許是來自西方的移民,再或是東西方人的「混血」,更有激進者甚至認為是「外星人」。


相傳蜀國經歷了蠶叢、魚鳧、柏灌、杜宇、開明等數個王朝,然而古蜀國的面貌卻一直籠罩在虛無縹緲的眾多神話傳說中,文獻資料中也只有隻言片語的記載。近幾十年經過幾代考古學者的努力,才基本了解到古蜀文明發展歷程的大致脈絡。


蜀地早在四五千年前,即已進入文明社會。新津縣龍馬鄉寶墩文化遺址是成都平原目前已知時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年代約為公元前2800年~公元前1700年,約相當於中原地區龍山時代至夏代早期。這一時期最顯著的特點,是數量眾多且具一定規模的古城址群的出現。


從考古研究看,三星堆王國衰落消亡的時間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而金沙遺址正好與之相接踵,在此時開始興旺繁盛。金沙遺址出土的大量文物及文化信息都顯示出,金沙文明就是直接秉承三星堆文明的精髓,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壯大,輝煌的金沙文明實是三星堆王國政權遷徙南移的結果。


金沙遺址出土的國寶級珍貴文物「金面具」



2001年,金沙遺址出土珍貴文物6000餘件,其中玉器就佔2000多件,是截至目前中國出土玉器最多的遺址之一。3000多年前的古蜀人,究竟擁有怎樣的智慧,才能用純手工的方式將堅硬的玉石打造成種類豐富的各式玉器呢?


經專家研究,大量的玉器上都帶有鮮明的良渚文化特色,或許是直接來自良渚地區的產物,有的可能是四川工匠在繼承良渚高超的加工工藝之後的發展之作。其中,十節玉琮的玉質和加工精度,都已經超過了良渚地區出土的玉琮。


數量龐大的玉器,其原料又來源何處呢?2014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金沙遺址博物館先後與成都理工大學、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合作,進行玉石料材質鑑定和礦產地調查,初步推測金沙玉器中最主要的透閃石軟玉,來自四川盆地的周邊地區,其中部分玉器可以確認是來自汶川的龍溪玉。結合外來的各種加工技術,古蜀先民在玉器上雕琢出紛繁複雜的獸面紋、平行直線紋、人面紋和昆蟲紋等,並切割出繁複的造型。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藏品「龍形玉玦」



金沙遺址出土的大量金器、玉器,顯示出當時精湛的工藝,可這種文明到目前為止仍沒能找到任何文字記載,難道當時沒有文字?


有專家指出,在殷墟甲骨文沒有被發現之前,人們並不知道商代有文字存在。雖然目前金沙遺址中發現的卜甲上並沒有發現任何文字,但不代表這裡沒有文字存在,對金沙的挖掘目前僅是冰山一角,也許文字並不一定都刻在卜甲上,它很有可能在其他材質上,只是目前還沒有找到而已。


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還出土了數以億計的陶器殘片,在這些陶器上可以看到一些不規則的圖形符號。之前幾十年裡,考古人員曾在四川地區出土的眾多文物上,都發現了類似的圖形符號,即所謂的「巴蜀圖語」。


它們是文字?是族徽?是圖畫?或是地域性宗教符號?也許,其中某些部分具有文字意味?雖然這是一部千古難解的「天書」,但毫無疑問,「巴蜀圖語」的破譯,一定會對解開古蜀王國之謎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人像



金沙遺址出土了大量的象牙,研究發現均屬亞洲象種,這引起了學者們有關「土著象牙」與「外來象牙」的爭議。


有專家推斷可能是附屬小國進獻的貢品,或者是貿易往來的結果。


也有專家認為,當時蜀地交通不便,從外地輸入的可能性不大,更為合理的解釋就是古蜀國當時生活著大量的亞洲大象。他們的理由是:3000年前的蜀國氣候溫潤、雨量充沛,和中原地區相比,更具備大象的生存環境。從現在的出土文物和考古資料來看,中原地區在商代就有大象出沒的記錄,甲骨文裡還記載了商王捕象的內容。由此可以推斷,在同時代的成都平原上很可能有大量活動的象群。


但從金沙出土的象牙來看,最長的達到1.8米多,一般也在1.6米左右。這樣的長度連現在大型的非洲象象牙都難以達到,何況身材短小的亞洲象呢?


此外,金沙遺址出土了12件裸體跪立像,這讓考古專家百思不得其解。他們是什麼身份?為何一絲不掛?男兒身為何塗著豔麗的硃砂?他們為何雙手被反縛在身後?


據專家推測,這些古蜀人很可能是當時古蜀國地位低下的奴隸階層,他們被金沙古國的蜀王挑選出來,奉獻給他們心目中的神靈。


跪立像被反縛雙手,交叉背於身後,腕部被繩索綁縛,似乎是為了防止他們逃跑。臉上清晰地露出痛苦的表情,難道他們是金沙人的戰俘?


這些跪像並不是在墓葬中出土,因此,它們擺設在宗廟中的可能性很大。從雕刻的造型來看,他們的身份並不尊貴,也可能是一群地位低下的小巫師。當金沙人的大巫師手拿象牙、頭戴金箔祭祀時,他們便一排排地跪立在神靈腳下,聽從大巫師指揮。


是祭品?是戰俘?是小巫師?看來,這樣的推測會一直持續下去,直到謎底揭開的那一天。


古蜀國的繁榮持續了1500多年,然後突然消失了。歷史再一次銜接上時,已中斷了2000多年。


關於古蜀國的滅亡,人們假想了種種原因。一般認為三星堆古蜀國有一個發展壯大、由盛轉衰的過程;滅國時代大約在商末周初,滅國的原因為政權的更替。以後,蜀地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轉移到了成都及附近地區。


有人認為三星堆的滅亡可能是洪水的肆虐,也有人認為是外族的入侵,還有人認為是蜀國兩個不同利益集團的碰撞而導致的。這種推測的根據主要來源於三星堆和金沙出土的文物,因為兩地出土的文物有很多的內在聯繫,特別是金面罩、金冠帶和青銅小立人都有驚人的相似,說明它們還在延續相同的王權和神權。


三星堆的滅亡與金沙的興起,應該有某種緊密的契合點。可是,如果金沙延續了三星堆時期的眾多習俗,為什麼金沙遺址發現的象牙、玉器和金器在數量上和種類上都遠遠超過三星堆,但卻遲遲沒有發現像三星堆那樣的大型青銅人像?當然,這也僅僅局限於至今的考古發現,隨著考古發掘的推進,不排除還有重大發現的可能。


從考古資料看,大約在公元前600年左右,金沙王國也逐漸走向了衰微。那些曾經熱鬧繁華的村落在此時已大多荒蕪,有的還淪為了墓地,神聖的祭祀場所也變成了一片廢墟,古蜀國的都城再次遷移,去向不明。


金沙的謎團遠不止這些,有的謎團專家推測雖然可以達成共識,但由於沒有歷史依據和文字記載,也不能蓋棺定論,只能稱其為一種理論或推測而已。


儘管金沙仍是迷霧重重,但通過一些文物和記載,我們仍然能夠依稀勾勒出金沙古國的輪廓:它是一個強大的古國,它的疆域最大時覆蓋了如今的中國西南數省;它是一個悠久的古國,延綿近千年;它是一個文明古國,創造了獨特而燦爛的文化;它是一個開放的古國,通過各種艱難的蜀道,與全世界發生著關聯。


目前,金沙遺址的發掘考古工作還在持續中,下一秒,又會有什麼驚人的發現呢?恐怕誰也回答不了。但我們相信,借著考古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金沙一定會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





來源:瞭望東方周刊

監製:劉新宇 、顧佳贇

編輯:張靜、萬宏蕾


相關焦點

  • 金沙遺址——撥開古蜀文明的迷霧
    2001年春天,一家房地產公司在成都蘇坡鄉金沙村進行蜀風花園城小區道路工程作業時,因挖出的泥土中混雜有大量的象牙碎片和玉石器物,由此揭開了金沙遺址這一考古大發現的序幕。毫無疑問,金沙遺址是繼三星堆遺址之後又一個非常重要的考古發現,對揭示撲朔迷離的古蜀歷史文化之謎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 金沙遺址博物館
    陳列館金沙遺址博物館位於成都市區金沙遺址路,是在古蜀文明重要考古發現——金沙遺址原址興建的專題博物館,博物館佔地面積456畝金沙遺址博物館於2007年4月16日正式對外開放。金沙遺址是二十一世紀中國第一項重大的考古發現,遺址分布範圍約5平方公裡,是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7世紀(距今約3200年—2900年)長江上遊古代文明中心——古蜀王國的都邑。遺址出土了世界上同一時期遺址中最為密集的象牙、數量最為豐富的金器和玉器。
  • 太陽神鳥,古蜀文化,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成都西郊金沙村,太陽神鳥出土,震驚世界,古老而神秘的古蜀文化,出現在世人的眼前,時至今日仍未全部發掘,悠久的歲月,迷霧重重的歷史,那曾經古老的太陽崇拜,今天終又迸發出耀眼的光芒,光彩奪目,吸引著無數人,想來探究或者觸摸那個遙不可知的年代!
  •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成都文化的DNA  金沙遺址博物館位於歷史文化名城——成都市城區西北部,在古蜀文明重要考古發現——金沙遺址原址興建而成。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被列入國家大遺址保護名錄。
  • 金沙遺址:繼起的新中心
    不過,隨著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學者更傾向於將金沙遺址視為一個宗教中心,而非都邑中心。9月6日開啟的三星堆遺址新的考古發掘,或將促進人們對三星堆與金沙關係的深入理解。不過,當摸底河南岸的金沙遺址被發現後,「兩處遺址屬於同一大遺址的不同組成部分」成為共識,由於金沙的發現更為引人注目,「金沙遺址」便成為整個遺址區的名稱。「我們發現遺址面積大約5平方公裡。我們說的5平方公裡,不像有些遺址是這裡一個點那裡一個點,而是基本可以說是成片分布,全部有人類居住活動的痕跡,這個面積在國內大遺址中都算非常大的。
  •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區西北部的青羊區金沙遺址路2號,青羊大道227號,是在金沙遺址原址上建立的一座遺址類博物館,也是展示商周時期四川地區古蜀文化的專題類博物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於2004年底立項建設,2007年4月16日正式對外開放。金沙遺址博物館佔地面積3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8000平方米,由遺蹟館、陳列館、遊客中心、文化保護與修復中心、金沙劇場、園林區等組成,是一座集教育、研究、休閒於一體的現代化園林式博物館,並成為代表成都悠久歷史的標誌性景觀。
  • 從金沙遺址的古代歷史,到成都的現代生活,我路過人間
    成都給很多人的印象就是多美女、多美食,但其實成都作為一座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在我看來,它最吸引人的是它的歷史感,所以我的這次成都之行就從拜訪成都的歷史開始~我先去了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城西蘇坡鄉金沙村的金沙遺址
  • 精美的金沙遺址文物,金沙遺址與三星堆有何關係
    有關專家問訊趕到後,很快從遺址中清理出上千餘件珍貴文物。經測定這些文物屬於商代晚起和西周早期,還有部分屬於春秋時期,金沙文化在考古年代比三星堆文化晚500年左右,從時間是看不排除金沙文化就是古蜀人創造三星堆文化以後創造的。
  • 迷霧重重三星堆,是古蜀國金沙文化還是外來文明掠影?
    因此,所有金沙文化學者更願意將其歸納為古蜀國金沙文化一部分,將青銅樅目人解釋為"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中古蜀國開國君主蠶叢原型,理由蠶叢眼睛突出。金沙文化和三星堆遺址筆者仔細看過,這個推理有點牽強,任何藝術形象原型都是以現實具象作為參照物進行變體或延伸,三星堆屬祭祀產所,宗教器物很嚴謹,不會以如此誇張的變體去祭祀神靈,蠶叢不可能長成這樣。
  • 神秘的金沙遺址 | 文物賞析
    金沙遺址 坐落於成都市區西部,分布範圍約5平方公裡,是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7世紀(距今約3200年-2900年)長江上遊古代文明中心——古蜀王國的都邑。在金沙遺址展廳中為了表現金沙遺址古時祭祀的神秘氛圍,展廳用了鋼紗簾,減了燈光,昏暗的氛圍,讓人瞬間陷入情景,放佛穿越到巫術現場。展廳裡比較有意思的是用來佔卜的龜甲,金沙遺址就是特別,中原商朝的華夏文明,都用鬼腹甲和甲骨文佔卜,金沙用的則是龜背甲,在上面鑽洞火燒看裂紋佔卜,但是,沒有文字記錄。是的,整個金沙遺址,目前都沒有發現文字的存在。
  • 三星堆遺址再次發掘
    ——三星堆與金沙遺址的關係?金沙為三星堆消亡之謎找到了有力證據?三星堆文明為何在巔峰時刻神秘消失?這一謎題一直深深困擾著考古學界。直到2001年,位於四川成都的金沙遺址破土而出!它所呈現的與三星堆一脈相承的文化特質引起了考古人員的注意。
  • 承載著千年前古蜀文明,金沙遺址文化,陳列在金沙博物館
    在四川這片土地上,有著幾千年的文化歷史,如果想了解古蜀文明的起源,金沙遺址博物館是一個比較合適的了解途徑,金沙遺址文化是承載著成都幾千年歷史的文明。開放時間:8:00-20:00(夏季5月1日至10月31日(19:00停止售票)) 8:00-18:30(冬季11月1日至4月30日(17:30停止售票))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沙遺址路2號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大河票務APP
  • 童話北歐遇上古蜀金沙,剪紙藝術展在金沙遺址開幕
    10月29日,由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聯合主辦,成都市金沙小學特別支持的《紙的對話——丹麥@金沙》展覽在金沙開幕。本次展覽由丹麥藝術家、中國剪紙大師、剪紙愛好者以及學校多方合作完成,共同為觀眾獻上一場別開生面的紙上藝術對話。
  • 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縱目青銅面具、太陽...
    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縱目青銅面具、太陽神鳥金箔……提到古蜀文明,您還能想到什麼?但兩處的禮器也有明顯的區別:三星堆禮器群以青銅器見長,金沙禮器群則以金器和玉器獨具特色;另外,金沙的石跪坐人像、石虎等數量眾多的石雕像在國內尚屬首次發現,數以噸計的象牙更是罕見。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相距不過40多公裡,在如此狹小的一個區域裡出現如此眾多的代表著高超技藝和政治權力的遺物,不能不說是古蜀文明史上的奇觀。
  • 成都金沙遺址再次改寫四川歷史
    新華網成都4月3日電(記者熊豔苑堅)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今天正式對外宣布,考古工作者正在發掘的金沙遺址是繼三星堆遺址後四川又一重大的考古發現,這一發現將再次改寫四川歷史。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王毅說,遺址目前已陸續出土金器、玉器、石器、青銅器、象牙器等珍貴文物1200多件。
  • 金沙遺址和大足石刻正式組團出道,16日可到金沙遺址看大足石刻
    據紅星新聞記者從金沙遺址博物館了解到,8月16日,兩館合作舉辦的《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特展將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幕。遺址出土了大量金器、玉器、青銅器、石器和成噸的象牙。其中,金沙出土金器200餘件,是國內同時期出土金器最多的遺址。三千多年前,生於斯長於斯的古蜀金沙人,披沙揀金,鑄造太陽神鳥金飾、黃金面具等聖物,託起對日月神靈的崇拜。除了耀眼的金,古蜀先民還收集美石,精雕細琢。
  • 「金沙遺址」:太陽神鳥驚現世
    本來是想把 金沙遺址博物館 放在下次來 成都 和 三星 堆放在一起玩的,但這天基本沒什麼安排,不想一天時間走馬觀花的去青城 都江堰 ,找來找去找個近點的,就去了 金沙 遺址。金沙遺址博物館太陽神鳥 當頭圖......金沙 遺址是位於 成都 市城西蘇坡鄉 金沙 村一處商周時代遺址,是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7世紀長江上遊古代文明中心——古蜀王國的都邑。
  • 金沙遺址發掘古蜀王國消失之謎
    除了極富四川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路演」外,最引人關注的就是成都金沙遺址的再度考古發掘。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將連續4小時直播此次重要發掘。  記者昨日從「遺產周」的活動組委會了解到,為慶祝「中國文化遺產日」的設立,中央電視臺特別製作了大型電視直播節目《中國記憶———中國文化遺產日》,而成都金沙遺址將成為整個節目的唯一「主角」,原來與金沙遺址一同設置為直播點的長城、周口店等直播點已經取消。  按照計劃,央視直播將在10日上午9點開始。
  • 夏至特稿:金沙遺址與雪山崇拜
    2016年7月14日傍晚的四姑娘山么妹峰,唐僑攝於成都天紫界一、金沙古蜀大社成都金沙遺址是200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2002年12月,考古工作人員在金沙遺址祭祀區東部發現了一個建築基址。圖1 金沙遺址第18號遺蹟朱章義分析:建築基址的9根立柱為圓角方柱,邊長達到了0.45米,而金沙遺址的宮殿建築立柱直徑也不過0.2米,而且建造於工程浩大的黃土臺上,其周圍也只有此一處建築。
  • 【故事一】審慎而遠見的抉擇——成都金沙遺址
    ↑金沙遺址展示館內景。由於祭祀地點並無人工建設遺蹟,館內展示的除了尚待發掘的遺物,讓觀眾頗感震撼的其實是考古工作的過程「產品」——探方。金沙遺址博物館的出現是考古遺址與城市發展關係史上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